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钓鱼岛列岛很小,总共只有7平方公里的面积,因为没有淡水而一向无人居住。但是,它却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因为日本近代侵略中国的第一步是从钓鱼岛开始的;日本战败后被迫交还占领的中国领土时,有意留下了这几个岛屿与中国讨价还价,从中可以看出,历史上侵占中国领土的扩张野心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关心钓鱼岛问题应该学会跳出钓鱼岛从全局看问题。从全局把握,将视角扩大至整个海洋领土以及东亚这盘棋。风云变幻,何去何从,对手孰轻孰重,手段几何?目前所有人都不得而知,唯有坚守主权不可侵犯的最后底线,同时放宽视野,才能走好眼前的路子。"日本是中国众多邻居中的一个著名岛国,四面环水,得益于海,亦受制于海。由于自身国土面积狭小,且海水围绕,故对于海洋和领土主权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12,(11):15-16
2012年10月,中国海洋学会多家"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举办了专题海洋科普宣传活动,在活动中,主办方为在校学生和社会群众发放了海洋科普书刊,并宣传普及海洋知识。10月14日,中国海监83船展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钓鱼岛专题宣传活动,为前来展馆参观的人们发放了由中国海洋学会提供的《海洋世界》第458期钓鱼岛主题刊物及《钓鱼岛——中国的固有领土》图书,帮助参观群众增加对钓鱼岛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10):22-23
2012年9月10日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领土主权,在满足国际法的程序与实体要件的前提下形成。领土主权分为原始主权和继受主权,没有原始主权的终结即无从产生继受主权。早期国际法承认"发现"即产生完整的领土主权,而现代国际法则要求新领土主权的产生必须满足"发现—占领"原则。中国依据上述原则取得钓鱼岛群岛的领土主权且具有定局性。通过对中国钓鱼岛群岛领土主权的定局性进行探讨,有利于理解与维护中国相关争议区域的领土主权,并对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13,(8):22-29
钓鱼岛争端事件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因为,日本对钓鱼岛觊觎已久并且没有打算放弃的迹象,国人不可放松一日的警惕。捍卫钓鱼岛的领土主权,除了会喊口号、有决心之外,还应对钓鱼岛的历史背景有一个确切的了解与认知。如果你觉得在浩如烟渺的历史资料中无法理出一个头绪,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用明、清时期航海史料中有关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的记述,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论证钓鱼岛等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相似文献   

8.
钓鱼岛争端     
钓鱼岛,无疑是2012年最热也是最敏感的词汇之一。"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航船,这里是中国海监50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你船行为已经侵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及主权权利,你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的任何单方面的措施,都是非法的无效的,请  相似文献   

9.
南海诸岛、钓鱼岛、台湾岛等自古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有的部门在一些图书、杂志、报刊及影视、商业广告上却出现对中国疆域和国界的错误画法!最近,国家有关部门下发《关于严格遵守使用中国地图有关规定的通知》,国家海洋局迅即予以转发。就此事关维护我国领土领海主权的大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他表示——  相似文献   

10.
(标题前的数字左为月号,右为页码)本月专稿走向海洋新世纪情系南海从图们江走向日本海中国海洋管理面临的挑战与选择中国应该有一部海洋大法世界将如何迎接“国际海洋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的选择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政府关于领海基线的声明海洋地质学的新贡献—祝贺第3。届国际地质大会召开我所了解的国际地质大会国际地质大会与中国中国“九·五”海洋大趋势—访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 关于“海洋国土”的问与答 日本想在钓鱼岛干什么? 钓鱼岛备忘录 丙子鼠年报告—钓鱼岛忧思录海洋:我们最后的疆界 祖国…  相似文献   

11.
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两国划分东海大陆架无法回避的问题日本认为冲绳海槽仅是大陆架上的褶皱中国认为冲绳海槽是中日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日本不能引用“时效概念”占领钓鱼岛中国分得的海域面积超过日本是合理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新一轮的海洋“圈地运动”旋即展开,海域相邻、相...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12,(12):6-7
■《中国钓鱼岛地名册》正式出版发行近日,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的《中国钓鱼岛地名册》由海洋出版社正式对外出版发行,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解读了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该地名册是一本能使社会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有关情况的工具书。地名册分为概况、地名、附录3个部分,概况部分包括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分布示意图和位置示意图。地名部分包括钓鱼岛、黄尾屿等71个岛屿及其周边海域部分地理实体的  相似文献   

13.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相似文献   

14.
■张文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海洋世界》杂志:您在《论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09年、2010年版)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之争本质是台湾之争。请解释一下?  相似文献   

15.
关注钓鱼岛     
2003年伊始,日本人一系列非同寻常的“动作”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的关注。小泉首相再次参拜供奉日本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并向全世界声称以后还要每年参拜;近日,日本政府同意出版删除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内容的教科书;在我钓鱼岛,日本政府竟自将其属于我钓鱼岛群岛的北小岛、南小岛与钓鱼岛,租给日本人,人们不禁要问:日本人要干什么?战争罪行与侵略历史不容抹杀,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在新世纪应警惕新的“鬼子兵”!  相似文献   

16.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台湾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岛屿总数达224个,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 873平方千米。目前所称的台湾地区还包括台湾当局控制的金门、马祖等岛屿,总面积为36 006平方千米,人口总数为2186多万人。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中国从宋朝起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历史上,台湾虽曾被荷兰殖民主义者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但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从未改变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所以出现台湾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之间有关钓鱼岛的争端主要涉及岛屿主权归属和东海海洋权益两个方面。从国际法的原则来看,钓鱼岛的主权属于中国,日本所主张的“无主地先占”原则根本不能成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国际司法判例,钓鱼岛不应享有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亦不具有划界效力。中日东海大陆架的划分应遵循公平和自然延伸的原则,和平解决其争端。  相似文献   

18.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12,(10):5-5
最近一个月以来,海洋的热度突然急剧增温。虽然这主要拜日本对我钓鱼岛掀风作浪所赐,但由此引起公众对海洋事务更为广泛的关注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过,在钓鱼岛事件过程中引发的诸多社会反应,也揭示了一些平时被掩盖的问题——并不完全是海洋问题。《海洋世界》杂志很少就海洋以外的社会问题展开评述,但是目睹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9.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于2006年10月8日访华。他就任后第一次出访就到中国,说明很重视与中国和亚洲的外交关系,旨在改变小泉时代留下的政治后遗症——中日关系冷淡,日本亚洲外交危机。安倍访华期间中日发表联合公报,其内容包括坚持东海磋商,加快共同开发步伐,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等。安倍访华标志着中日紧张关系开始缓和,但并不等于中日东海问题就此迎刃而解。中日东海问题是长期形成的,错综复杂的,不可能通过一两次首脑访问就能解决根本问题,充其量只能起到遏制势头恶化的作用。以笔者之见,在东海问题上日方仍然掌握着主动权,海上保安厅出动武装舰船和飞机始终控制着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至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日本政府要收回授权民间企业在东海试开采的成命,强行试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中日双方虽然就东海共同开发达成继续进行磋商的一致意见,但从发展趋势分析最终仍有利日方。  相似文献   

20.
钓鱼岛买卖     
近期,日本众议院决算行政监视委员会就东京都政府意欲购买钓鱼岛问题召开了听证会。这是日本国会第一次举行有关钓鱼岛问题的公开听证会,以此了解东京都政府从个人拥有者手中购买钓鱼岛的目的和计划。这样的听证会主要是当事人和议员交换信息和意见的会议,通常是按照日本的法律程序,围绕重大的行政决策,针对行政决策当事人进行质询,不具备行政决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