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采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4个剖面奥陶系马家沟群碳酸盐岩和平凉组泥页岩样品,对其中可溶有机质饱和烃与芳烃组分进行GC-MS分析,对比研究了马家沟群碳酸盐岩和平凉组泥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结果表明,马家沟群与平凉组正构烷烃分布形式及峰型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Pr/Ph、伽马蜡烷/C30-αβ藿烷、C20-29三环萜烷/(C20-29三环萜烷+C27-35藿烷),以及甲基菲指数(MPI)均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其沉积环境与成熟度的不同,对于马家沟群与平凉组来源油的识别具有参考价值。马家沟群正构烷烃分布形式与甾/藿比值以及C28/C29ααα20R甾烷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反映了母质输入的细微差别。Ts/(Ts+Tm)与伽马蜡烷/C30-αβ藿烷比值之间的关系,C29甾烷αββ/(αββ+ααα)比值变化与重排藿烷与重排甾烷丰度的关系,反映上述成熟度参数明显受沉积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未遭受生物降解的138个原油样品进行甾、萜烷定量分析,展示原油甾、萜烷浓度随成熟度变化特征。C23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30藿烷)值与甾、萜烷浓度图版显示各类甾、萜烷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依据热稳定性的差异将甾、萜烷分为3类:第1类包括Tm、C29藿烷和C30藿烷等五环三萜烷,随成熟度增高,这类化合物浓度降低较快,具有相对较低的热稳定性;第2类既包括Ts、C29Ts和C30重排藿烷等五环三萜烷,也包括C27和C29规则甾烷各异构体,随成熟度增高,这类化合物浓度降低较慢,具有中等热稳定性;第3类包括C27重排甾烷、C21甾烷和C23三环萜烷,随成熟度增高,这类化合物浓度先增高、后降低,降低速率低于前2类化合物,表明其热稳定性相对较高。在常用的甾、萜烷成熟度指标中,Ts/(Ts+Tm)、C29Ts/(C29Ts+C29藿烷)和C30重排藿烷/(C  相似文献   

3.
银额盆地查干凹陷原油地化特征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银额盆地东部查干凹陷首次发现轻质低硫成熟原油,其饱和径含量在90%以上,成熟度相当于镜煤反射率Ro1.0%左右,是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原油全碳同位素δ^13C值-31.1‰。原油生物标志物中类异戊二烯含量较高,植烷与姥皖烷均势;三环萜烷含量高于五环萜烷;含有较高的TS C29、Ts、C30重排藿烷、伽马蜡烷;藿烷中以C50藿烷为主,C32以上升藿烷含量极低;孕甾烷含量高;甾烷中以C29甾烷为主,C27甾烷含量也较高,异胆甾烷含量高于胆甾烷;重排甾烷含量低;甾烷的含量与萜烷含量相当,是典型的湖相原油。已发现的天然气中甲烷含量达80%,为湿气。原油和源岩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分析对比表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源岩是主要油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示原油具有一定的运移效应。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阿瓦提凹陷乌鲁桥油苗地化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瓦提凹陷乌鲁桥油苗全油碳同位素较重(-29.4‰)。在甲基菲分布分数图版上落在高成熟油区;甲基菲比值为2.03,高于塔里木盆地现已发现的高成熟凝析油和成熟度较高的原油,表明该油苗的成熟度高。萜烷、甾烷分布具有C29Ts、重排藿烷含量低,伽玛蜡烷丰度较高,中等—高丰度C28甾烷,低重排甾烷等分布特征。这与凹陷及其周缘的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中—上奥陶统这三套烃源岩的明显不同,而与寒武系烃源岩相似。综合分析认为乌鲁桥油苗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成熟晚期阶段生成的烃类。  相似文献   

5.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原油的发现及其主要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东部查干凹陷和西部路井凹陷首次发现了轻质低硫成熟原油,其饱和烃含量在80%以上,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低;饱和烃和芳烃成熟度参数表明它们均为成熟原油,其成熟度相当于镜质相反射率Ro0.8%-1.1%阶段,是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原油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小于-31‰。生物标志物中类异戊二烯含量较高,植烷与姥鲛烷均势;查干凹陷原油三环萜烷含量高于五环萜烷,而路井凹陷原油三环萜烷含量相对较低;两原油中均含有较高的Ts,C29Ts,C30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藿烷为主,C32以上升藿烷含量极低;孕甾烷含量较高,尤其是查干凹陷原油;甾烷中以C29甾烷为主,约占50%,C27和C28甾烷基本均势,异胆甾烷含量高于胆甾烷;重排甾烷含量低,甾烷的含量与萜烷含量相当,这些特征表明原油是典型的湖相原油,其主要的烃源岩是下白垩统湖相源岩而非侏罗系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突泉盆地突参1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突泉盆地牤牛海坳陷南部突参1井的1684.5~1698.2m深度段侏罗系万宝组发现轻质原油,揭示了该区较好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对该井原油和主要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族组分稳定C同位素等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原油为轻质高蜡原油,C31升藿烷、C29甾烷异构化等成熟度参数显示该原油为成熟原油。正构烷烃呈单峰前峰型,姥鲛烷较植烷占绝对优势(Pr/Ph2.5),C29规则甾烷含量远高于C27甾烷,伽马蜡烷含量低,表明该原油生烃母质形成于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的偏氧化沉积环境,原油来自该区侏罗系万宝组煤系泥岩。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原油甾藿烷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油气油源、成熟度、运移等领域研究中的一项得力工具。运用生物标志物色谱质谱技术,对比研究了塔河油田各油区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中甾、藿烷系列化合物特征。研究表明,塔河油田为一由晚期成熟高、轻微改造的原油与早期成熟度低、遭受较强降解原油混合而成的复合油藏,该油藏各区原油C27—C29甾烷同系物以及C27—C29重排甾烷特征反映出该区不同成熟度原油来自同一母源,原油Ts/(Tm+Ts)、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和ββ/(ββ+αα) C29比值关系立体图指示出原油的充注方向,印证了“塔河地区的油气主要来自于南部的满加尔坳陷”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原油甾藿烷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油气油源、成熟度、运移等领域研究中的一项得力工具。运用生物标志物色谱质谱技术,对比研究了塔河油田各油区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中甾、藿烷系列化合物特征。研究表明,塔河油田为一由晚期成熟高、轻微改造的原油与早期成熟度低、遭受较强降解原油混合而成的复合油藏,该油藏各区原油C27—C29甾烷同系物以及C27—C29重排甾烷特征反映出该区不同成熟度原油来自同一母源,原油Ts/(Tm Ts)、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和ββ/(ββ αα)C29比值关系立体图指示出原油的充注方向,印证了“塔河地区的油气主要来自于南部的满加尔坳陷”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9.
黄骅坳陷齐家务地区的油源对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骅坳陷齐家务地区储油层主要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下段白云质灰岩。该区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高含硫量、中低凝固点、高初馏点和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等物理性质。在地球化学特征上,高碳数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类异戊二稀烷烃具有植烷优势,甾烷组成具有明显的C27ααα甾烷优势,沙一段泥页岩的三环萜烷不发育、伽马蜡烷比较发育。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原油为未熟-低熟油。分析原油和沙一段泥页岩的伽马蜡烷/C30藿烷与C29降藿烷/C30藿烷的关系以及伽马蜡烷/C30藿烷与Pr/Ph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齐家务地区的烃源岩主要是沙一下段的泥页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典型原油混合实验及其产物的地球化学剖析,揭示当煤成油和下第三系原油混合时,随着下第三系原油的增加,C19三环萜烷,C24四环萜烷,C30重排藿烷,C29甾烷和重排甾烷逐渐变小;而姥鲛烷和植烷,伽马蜡烷和C27甾烷含量则逐渐增加。利用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和芳烃化合物绝对浓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冀中坳陷苏桥-文安地区混源油定量识别模式图版。根据混源油识别的模式,判断苏49井的混源油是由10%的下第三系原油和90%的煤成油混合而成;相反文1021井混源油则是由90%的下第三系原油和10%的煤成油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生物降解稠油甾烷分子的选择蚀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生物降解原油中甾烷生物标志物分子发生选择性蚀变的先后顺序及生物降解作用对甾烷分子成熟度参数的影响,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广饶潜山油藏选择了发生不同程度生物降解作用的原油,利用色谱质谱(GC-MS)仪对其中甾烷进行了定量测试分析和对比。结果发现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不同级别的生物降解作用对甾烷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6级以下的生物降解作用对甾烷的降解能力有限,甾烷及其相关化合物比值没有可以识别的改变;6级以上的严重生物降解作用会对甾烷生物标志物的相关参数产生显著的影响。在严重生物降解原油中(级别≥6):甾烷系列被降解和蚀耗的先后顺序为,ααα20R>αββ20R>αββ20S≥ααα20S,C27>C29>C28,规则甾烷优先于重排甾烷发生降解,C27,C28,C29甾烷优先于C20,C21甾烷发生降解;甾烷生物标志物分子参数C2920S/(20S+20R),C29ββ/(ββ+αα)会发生显著升高,不能真实反映成熟度大小。研究结果为正确评价生物降解原油的成熟度及甾烷生物标志物分子的选择性蚀变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乌兰花凹陷是二连盆地南部新发现的富油凹陷,对乌兰花凹陷原油物理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揭示其特征及来源。原油物理性质显示,乌兰花凹陷原油比重(API gravity)介于20.2°~40.0°之间,主体为正常原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不同构造带之间原油特征存在差异,可以划分为两类原油。一类以土牧尔构造带原油为主,具有低姥值比(Pr/Ph)和C21/C23三环萜烷,相对较高的伽马蜡烷/C31藿烷和规则甾烷/C30藿烷的特征,原油主要为烃源岩在成熟阶段早期的产物,主要以藻类来源为主。另一类原油包括赛乌苏和红井构造带原油,具有高姥值比(Pr/Ph)和C21/C23三环萜烷,相对较低的伽马蜡烷/C31藿烷和规则甾烷/C30藿烷,主要为陆源有机质和藻类有机质混合来源,原油具有更高的成熟度。原油碳同位素和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表明这两类原油应是一套烃源岩在不同成熟阶段的产物,原油主要来源于南洼槽阿尔善组烃源岩。阿尔善组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和成熟度导致了两类原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杨易卓  黄志龙  赵珍  唐友军 《地球科学》2022,47(5):1834-1848
羌塘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盆地内发育多套烃源岩,并发现多处古油藏和油气显示,确定古油藏油源对油气勘探至关重要.为明确古油藏油源,对古油藏和烃源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古油藏可分为2类:Ⅰ类古油藏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C24四环萜烷丰度较高,三环萜烷丰度低,C29规则甾烷占有一定优势,C29藿烷含量较高,体现出以陆源有机质贡献为主的特征.Ⅱ类古油藏整体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以C23三环萜烷为主峰,低丰度C24四环萜烷,C27规则甾烷占优势,表明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油源对比表明,两类古油藏来源于不同的烃源岩,Ⅰ类油藏来自于上三叠统扎那组烃源岩,Ⅱ类油藏主要为下侏罗统曲色组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两个褐煤样品进行同时考虑生烃和排烃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其甾、萜标记物的组成、分布和演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生源意义、成熟演化及与自然演化的异同和甾、萜参数作为运移指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一类新海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中52等井奥陶系储层产出的原油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三环萜烷系列较为特殊,主要表现为其相对丰度呈C19>C20>C21>C23>C24>C25>C26阶梯状的模式,C24四环萜烷异常丰富,且其丰度远高于C26三环萜烷,这一分布模式一般出现在淡水沼泽相和浅湖相沉积地层与原油中。在三萜烷分布特征上,其伽马蜡烷含量很低,甾烷系列和藿烷系列的分布与组成特征与该地区来源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海相原油十分接近,同时它们的全油均具有轻的碳同位素组成,其δ13C值都小于-30‰,具有海相成因原油的特征。而塔中12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4-5段烃源岩中生物标志物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类原油与那些富含宏观藻残片,且有机质类型偏腐殖型的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关系密切,是该地区油气勘探中值得关注的对象。   相似文献   

16.
民和盆地中侏罗统煤-油页岩层系生油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论述了民和盆地中侏罗统含煤及油页岩层系的生油特征,探讨了盆地独特的石油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原油主要地化特征为:Pr/Ph比值偏高(2.65-3.15)、甾烷/藿烷比值极低(0.03)、C27甾烷较丰富、Ts/Tm>1低硫芴/氧芴比值、较高含量的C29降新藿烷及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及相对丰富的长链联苯及烷基四氢萘系列化合物。中侏罗统煤-泥页岩层系含生油潜力明显不同的多类型油页岩,多数油页岩属由藻类和陆生高等植物母质组成的混合型有机质,沉积环境为淡水-微咸水弱氧化条件,其地化特征也表现为高Pr/Ph比值(平均为1。98),低甾烷/藿烷及低硫芴/氧芴比值等特征。某些油页岩富含C29降新藿烷及重排藿烷系列化合物,它们应为主力源岩。油页岩多含再沉积型或沉积改造型有机质。异常地热作用对源岩演化及原油地化特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琼东南盆地深水东区勘探程度低,钻井样品受油基泥浆污染严重,目前关于该区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较为局限。通过对深水东区渐新统受油基泥浆污染的泥岩岩屑进行有效地洗油实验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合东部浅水区渐新统烃源岩样品的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地质资料,系统剖析了深水东区渐新统不同沉积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发育控制因素和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认为,琼东南盆地深水东区渐新统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可分为海陆过渡相三角洲前缘模式和浅海相模式。海陆过渡相三角洲前缘烃源岩为中等—高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具有Pr/Ph普遍大于3、(nC21+nC22/nC28+nC29)普遍小于1.2、高OL/C30H、高T/C30H、低C23TT/C30H、低C27ST/C29ST和相对较低的Ga/C30H、C35/C3422S的特征,烃源岩的TOC和硫含量相关性极好,沉积水体为氧化性淡水—半咸水环境。三角洲前缘烃源岩的TOC和母源输入参数相关关系较好,而与Ga/C30H、C35/C3422S参数相关关系较差,说明三角洲前缘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主要受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控制。浅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具有Pr/Ph普遍小于3、(nC21+nC22/nC28+nC29)普遍大于1.5、低OL/C30H、低T/C30H、高C23TT/C30H、高C27ST/C29ST和相对较高的Ga/C30H、C35/C3422S的特征,且烃源岩的TOC和硫含量相关性较差,沉积水体为弱氧化性半咸水—咸水沉积环境。浅海相烃源岩的TOC和母源输入参数、Ga/C30H、C35/C3422S等相关关系均较好,说明浅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受水生有机质输入和弱氧化性半咸水—咸水沉积环境控制。滨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为差—中等,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且TOC受母质来源或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性影响较小,其烃源岩发育模式是一种破坏性模式。  相似文献   

18.
惠州凹陷是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最重要的富生烃凹陷,位于其东南缘的远源凸起带普遍缺失烃源岩地层,距离油源远,是典型的源外远源油气藏,油藏中原油成因及来源尚未明确。通过对惠州凹陷内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特征的系统对比,结合对断裂-砂体-不整合运移通道和遮挡条件的分析,应用Pathway软件模拟分析三维油气运移路径,跳出静态模式的禁锢,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油气成藏过程。本文认为,惠州凹陷东南缘远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源于文昌组烃源岩,其生物标志物主要表现为低C19/C23三环萜烷值(<0.7)、低C20/C23三环萜烷值(<0.8)、高C27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值(>0.25)、低ETR值(<0.4)、高4-甲基甾烷/ΣC29甾烷值(>0.4)和低双杜松烷T/C30藿烷值(<1)。油气三维运移路径模拟结果显示,油气在惠州凹陷H26洼生成后,在惠-流构造脊控制下沿优势运移路径向东沙隆起方向运移,并在构造脊顶端的远源凸起带L11-1油田聚集成藏。远源凸起带的原油与同一优势运移路径上的其他油田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碳同位素特征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故本文推断,远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自惠州凹陷H26洼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An integrated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ysis of surface and drilled oil sands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organic matter origin/type, thermal maturity and paleoenvironment. Petr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oil sand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with bulk density, RQI, NPI and FZI. Th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reservoir quality index (RQI) and permeability (R2 = 0.98) reveal that porosity has a good correlation to RQI. The biomarker signatures of the analyzed oil reveal predominance of subaquatic‐derived source input with mainly land plant materials. This was indicated based on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αααC27:C28:C29 sterane 20R of about 38%, 22% and 40% respectively. This interpretation is also supported by high values of tricyclic terpane/αβC30 hopane and regular sterane/αβC30 hopane. An anoxic condition of deposition within a lacustrine paleoenvironment that attributed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s in the area were indicated based on the low Pr/Ph ratios (average 0.74), low values of αβC31‐22R‐hopane/αβC30 hopane ratios and high C26/C25 tricyclic terpane ratios as well as the presence of gammacerane and a low water salinity. Biomarker maturity parameters show that the extracted oil sand has entered the early oil window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