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地下水》2017,(6)
安龙-木咱片区为贵州西南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岩溶地下水是区内重要水资源。该区域储水构造岩溶水系统,为封闭系统,含水岩组为三叠系白云岩,含水介质为溶孔、溶隙,地下水分布较均匀。通过对该研究区域岩溶水背景条件、水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对其地下水化学特征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岩溶含水介质组合类型以溶孔-溶隙、溶洞-裂隙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2+·Mg2+型。同时以岩溶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单位,论证了黔西南高原台面的岩溶山区地下水化学具有"平面分块"和"垂向呈层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CFP的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重岩溶含水介质的复杂性导致岩溶地下水流动及溶质运移的数学模拟成为地下水研究难点之一。为了探讨岩溶多重含水介质中地下水流溶质运移特征,文章构建了管道流CFP水流模型和MT3DMS溶质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在阐述管道流CFP和MT3DMS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算例(1个落水洞、4个直管道),探讨岩溶管道水流及溶质运移规律,分析讨论不同水文地质参数对浓度穿透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流CFP模型能够刻画岩溶管道与基岩裂隙水流交换特征,MT3DMS模型能够模拟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符合实际岩溶区特征。随着水力梯度、管道直径及管道渗透系数增大,孔隙度减小,浓度曲线峰值越大,峰值到达时间越快,浓度穿透曲线越对称。得出结论:耦合CFP水流模型和MT3DMS溶质运移模型能够刻画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规律,为研究岩溶复杂介质污染物运移特征提供一种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犇 《地下水》2022,(3):35-36+40
贵州省岩溶差异性、地下水赋存不均匀性等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致使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的边界条件、分区类型及分区水文地质参数等确定有异于平原地下水相对均匀的区域。本文以岩溶裸露面积占比71.7%的贵州省为例,综合考虑了计算区内地下水流动系统和含水系统的特征,提出贵州省岩溶山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边界、类型、编码和水文地质参数确定的原则。研究结果认为:贵州省岩溶山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边界确定,应以完整的地表河流域为基础,充分考虑岩溶地下水系统的流动系统和含水系统的边界条件;计算分区类型应根据不同地貌水文条件,不同含水岩组、含水介质组合类型,地下河、岩溶大泉及地下水开采井等分布情况,确定“以地下河为主的地下水系统”、“以岩溶大泉为主的地下水系统”和“以分散排泄为主为的地下水系统”隶属关系。研究结果对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川东明月峡背斜地下岩溶发育的强烈非均质性造就了独特的地下水径流模式,孕育出区域复杂的岩溶工程水文地质问题,查明明月峡背斜南段地下水径流模式对指导区内隧道工程选址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张关—排花洞”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区,通过系统厘清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深入剖析区内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水动力条件,明确区内岩溶含水介质不均一性控制下的地下水小尺度径流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在平面上表现为形似“扫帚状”的径流模式:在补给、径流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一段(T1j1)、嘉陵江组三段(T1j3)地层(强岩溶化)与嘉陵江组二段(T1j2)、嘉陵江组四段 (T1j4)地层(弱岩溶化)呈间互状分布的特点导致相邻地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以地层为单位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在研究区排泄区,受控于势汇最强的T1j3内部管道流对其他地层地下水持续的袭夺效应,地下水统一汇聚至排花洞暗河出口向御临河排泄,各岩溶水子系统最终整合为一个岩溶水系统。   相似文献   

5.
岩溶介质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地表及地下的岩溶结构形态多样。通过对钻孔结构描述、钻孔水物化性质分析,不仅能够掌握区域上岩溶含水层的结构特征,而且对于岩溶地下水演化过程的揭示亦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西南部峰丛山区与峰林平原交界处的钻孔为例,通过野外便携式多参数仪原位测试钻孔垂向水物化指标(pH值、水温T、电导率EC),探索浅部(地面以下约50 m内)地下岩溶较为发育条件下钻孔水物化指标的垂向变化特征,揭示岩溶介质非均质性对钻孔垂向水物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小范围内不同钻孔间的水物化性质有所差异,且岩溶发育相似的钻孔(如ZK4/ZK5、ZK7/ZK8),其水物化指标垂向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同指标(T、pH、EC)的变化幅度存在差异;钻孔水物化性质受到试验场区岩溶介质结构非均质性的控制,即岩溶介质结构影响了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力联系而导致水物化性质的差异;在对岩溶地区地下水物化性质进行研究时应充分考虑岩溶介质的非均质性特征,根据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钻孔含水段进行取样和监测。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高原台面裸露着大面积的三叠系白云岩,含水介质多为溶孔、溶隙,地下水埋藏浅,岩溶水赋存较均匀,富水性强,是研究区内重要水源。本文利用区内岩溶泉流量观测数据,采用地质统计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地下水年际、年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南高原台面在岩溶含水介质组合类型、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和水动力特征等条件控制下,区内岩溶水流量动态呈现出平面分带、垂向分层现象,靠近中部分水岭和南面地形深切区,岩溶水流量动态越不稳定。对区内岩溶水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同类岩溶山区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洛塔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特征及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劳文科  蒋忠诚  时坚  梁彬 《中国岩溶》2003,22(4):258-266
在简述洛塔地区自然地理、岩溶及水文地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表层岩溶带的水文地质特征及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查明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是研究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子系统调蓄能力的关键所在的观点。根据表层岩溶带的水动力条件类型、含水空间结构类型、碳酸盐岩类型及第四系土层覆盖情况,将区内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划分为12个具体类型。并对各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类型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调蓄能力及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条件等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岩溶含水介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岩溶含水介质是决定岩溶水文地质系统功能的最基本要素,是水文地质工作者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把碳酸盐岩岩石学的现代理论同岩溶学、洞穴学、构造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密切结合起来,对碳酸盐岩骨架、岩溶含水空间的微观和宏观介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中国北方岩溶含水介质概化为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9,他引:23  
刘再华 《中国岩溶》1992,11(3):209-217
作者从岩溶水文地球化学为一开放的三相系统出发,重点对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大气和土壤空气中的CO2及水的pH值、暂时硬度等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室内分析;同时将水化学变化规律与土壤CO2的变化联系起来,对岩溶发育机理作了新的探索。此外,作者还通过岩溶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对试验场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其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健 《水文》2020,40(1):7-12
通过对潍坊南部山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研究,根据研究区地下水赋存特征,将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类。根据研究区地貌类型,孔隙水划分为山前坡洪积扇和近山前冲洪积平原两种类型;根据研究区岩溶发育类型,岩溶水划分为岩性接触溶蚀带型、层状岩溶裂隙带型及岩溶溶蚀破碎带型;根据研究区含水裂隙成因,裂隙水划分为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成岩裂隙水三类。本文对研究区内各类地下水的赋存规律进行研究,初步总结了各类地下水的地电特征,为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大直径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在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方面评述大直径桩承载特性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各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三组结构面产状模型力学实验结果, 揭示了这种组合条件岩体中产生压剪区、张剪区及结构面、结构体的多种变形成分, 也揭示了压剪区和张剪区形成机理、及三组结构面组合下结构面产状的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3.
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新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晓英 《安徽地质》2004,14(2):95-98
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实际探测法;另一类是理论计算和经验公式计算法。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又产生和发展了许多新的探测技术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探测新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准确地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地选择探测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较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干旱荒漠景观风成沙、土壤及水系沉积物表生介质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风成沙、水系沉积物的粒级组成、颗粒成分、元素含量变化及三者的关系.研究了土壤各发生层元素的分布规律,以钙积层为主碱性障对元素迁移和富集贫化的影响.上述基础性研究为化探方法技术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胡远超 《安徽地质》2007,17(2):154-157
观赏石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经济矿产资源,安徽复杂的地质背景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观赏石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安徽的观赏石资源,本文对安徽观赏石资源的品种、分布、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观赏石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Tectonic variable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such as porosity, plasticity, and elasticity, predetermine positions and shapes of endogenic ore bodies to a highly significant degre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se relationships, even in its present beginning stage, is often conducive not only to a better insight into origins of ores, but also to reducing prospecting risks in the field. --V. P. Sokoloff.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石英热发光特征研究,发现石英热发光曲线的复杂与否,与矿床的形成深度、多期次成矿作用和矿化的贫富有一定的关系。进而,为在该区进一步深入找矿及寻找其它内生矿床提供一项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断裂多期活动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断层多期活动的客观存在出发,在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论述了断层多期活动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对断裂多期活动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彦  徐炬平 《安徽地质》2005,15(2):153-156
沿河、沿湖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而软基路段往往是制约工期和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具体分析沿江、沿湖地区高速公路软土特征,对排水固结、堆(超)载预压、水泥搅拌桩复合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等常用软基处理方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黄钇钽矿形成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验表明,黄钇钽矿需要在温度≥500℃,溶液pH≈4.0-7.5,压力500—1500bar的范围内形成,与褐钇铌矿相比,其形成条件的范围要窄得多。 不同的稀土元素在形成黄钇钽矿时的成矿温度亦不同。钇族稀土成矿温度相对较低且相互接近,铈族稀土的成矿温度比钇族稀土高得多,并随原子序数减小而迅速增高,以致La、Ce、Pr、Nd在一般的地质条件下难以形成这种结构的矿物,这就是至今在自然界发现的黄钇钽矿均为钇族稀土占优势的原因之一。实验还表明,大量F、P等组分的存在,对黄钇钽矿的形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