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广西岩溶旅游资源类型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广西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岩溶区之一,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8. 95万km2 ,占广西总面积的37. 82%。区内有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为丰富多彩的岩溶旅游资源,至今已发现的、比较重要的岩溶旅游资源实体达500余处,分属26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湿润热带、亚热带峰林景观,包括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名山和象形山石、洞穴、岩溶峡谷以及古人类遗址等。以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为代表的岩溶峰林地貌景观构成广西岩溶旅游资源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锥状喀斯特区溶洞景观特征及其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明德  祝安 《中国岩溶》2004,23(2):101-106
锥状喀斯特是湿热带地区重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类型和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发育在锥状喀斯特地区的溶洞既是锥状喀斯特地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旅游不可替代的景观资源。本文从这一认识出发,首先揭示了锥状喀斯特及溶洞发育的四大特征: ( 1)溶洞成因类型多样; ( 2)是深、长、大洞的主要发育区;( 3)不同锥状喀斯特发育阶段,洞穴类型组合不同; ( 4)能形成溶蚀、沉积形态丰富、造型奇特、美学价值很高的溶洞景观集群。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旅游价值评价,指出在旅游开发中具有三大资源优势: ( 1)洞穴资源具有多功能性(科研、探险、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医疗等)。( 2)构成独特的高品位峰林— 溶洞(地面、地下)综合景观类型。( 3)景观资源的高度互补性可提高旅游景观内涵的丰度和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地貌及其旅游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岗岩地貌是最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其形成主要取决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后上升和剥蚀的速度。当花岗岩体慢速上升,形成花岗岩石蛋地貌;当花岗岩体快速上升时,形成花岗岩峰林地貌;当花岗岩体以较快的速度上升时,则形成以上两种地貌的过渡类型。花岗岩地貌的旅游景观可归并为石蛋及其垒砌造型、石峰及峰林、绝壁及陡崖、一线天、洞穴和石窟、泉和温泉、瀑布等类型。  相似文献   

4.
贵州高原喀斯特景观及其旅游形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2,19(2):103-108
本文通过贵州喀斯特旅游景观类型、特点及优势分析,提出高原、峡谷、峰林、峰丛、瀑布、溶洞是贵州最有代表性的喀斯特景观,它们在空间结上层次丰富的组合,即构成贵州高原绚丽多姿的喀斯特旅游形象,从而展示出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朱德浩 《中国岩溶》1992,11(4):332-339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峰林平原,岩溶峡谷,高寒地区灰华堆积形态。石林等类型皆为世界其他地区所罕见。岩溶洞穴地下河和岩溶大泉亦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6.
螺髻山冰川地质遗迹景观地具有丰富的资源景观,如古冰川地貌景观、温泉景观、岩溶景观、土林景观。其中尤以螺髻山上有限的范围内却保存着齐全的各类冰川地质遗迹景观最具特色。这些地质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意义和旅游观赏价值,是螺髻山地区宝贵的资源。文章细述了各个景观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建设螺髻山冰川构造地质公园的构想建议。本项研究旨在以开发地质资源达到保护地质遗迹为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德浩 《中国岩溶》1984,3(2):74-77
<正> 在以往有关我国热带岩溶地貌——以桂林岩溶峰林地貌为典型代表——演化发展的文献中,比较流行的、当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主要有二。一是认为热带岩溶峰林地貌总的演化图示是由峰丛向峰林再向孤峰逐渐演化而渐趋成熟,亦即峰丛“年轻”,峰林“年老”;二是认为本区发育有代表不同岩溶化时期的多级岩溶夷平面,只是不同作者在级数划分和年代的归属上有所差异。国外某些研究者,如匈牙利的雅库兹(Jakucs 1977)对前一问题亦持同样观点。后一观点则为盖勒特(Gellert 1961),舒金(Щ(?)кин 1964),詹宁斯(Jennings 1971)等所赞同或引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青城前后山红层岩溶地貌及其旅游景观资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城前后山的红层岩溶地貌景观主要可划分为三个类型:丹霞地貌景观、红层洞穴景观及瀑华景观,它们是国家级青城山风景名胜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具有较大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丹霞地貌景观的形成与流水沿红层砂砾岩中的垂直裂隙和水平方向上的钙质夹层和透镜体发生的侵蚀、溶蚀作用以及伴随的崩塌作用有关。洞穴景观中尽管有不少系岩溶凹腔,但对于无石灰岩的风景区而言,也是应当逐步开发利用的可贵的旅游资源。笔者认为瀑华景观的形成决定于综合因素,单靠“高速水流的负压-气爆作用”难以解释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9.
格萨拉岩溶地质遗迹景观发育特征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拉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岩溶地貌景观最为典型。其类型主要有落水洞、溶洞、暗河、石林、湿地、盲谷等。本文从格萨拉岩溶地质遗迹景观的空间分布、规模、数量、面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格萨拉岩溶地质遗迹景观的发育特征。针对该区岩溶地貌的破坏现状,结合其他地质遗迹景观,提出了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及开发旅游来保护该区的岩溶地质遗迹景观,提出了在开发中应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家界市是以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构景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而跻身于世界旅游之林的新兴旅游城市。境内不仅有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亚洲第一大溶洞——九天洞和堪称天然壁画的天予山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景观资源,而且蕴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