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皎口地震趋势的跟踪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皎口1993年震群和1994年主震-余震型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和地质构造背景;论证了皎口地震属植物地震,并跟踪分析这些有前兆反映的地震学指标,对未来一年的皎口地震趋势作出预估。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鉴定广州一从化断裂、瘦狗岭断裂和珠江口断裂活动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地震活动性及历史地震资料等,估计了上述3条主要断层未来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为6.0≤M〈6.5。同时,根据断层活动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区域中强地震发生与断裂的关系以及目标区现代小震活动分布特点,判断出未来最大地震的发震部位,即最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为广州.从化断裂与瘦狗岭断裂的交汇区。  相似文献   

3.
饱和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饱和土体的动力本构模型对于土体的动力反应计算分析和岩土工程初边值问题的求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饱和砂土干口饱和粘土动力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的一些方向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大华北地区应力场在汶川地震时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大华北地区在汶川8级地震时有水位阶变的31口并孔的观测资料,通过计算各井水位系统的观测格值,进而估算了震时引起大华北地区应力场的调整变化.研究发现汶川地震后大华北中部地区的压应力得到增强,大华北东部和南部地区则表现为应力降低,对未来大华北地区的地震危险性预测应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分析郯庐带中南段与其邻区井水位对汶川8.0级与日本9.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指出汶川地震时同震阶升井集中出现在安徽地区,之后该区发生Ms3.8中等地震的事实,指出日本地震后该区无一口同震阶升井,由此推测,未来1—2年内郯庐带中南段发生中等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朱博渊  徐琪  朱玲玲  李义天 《湖泊科学》2023,35(5):1832-1843
近70年来荆江三口分流持续减少,为分析各历史阶段三口分流变化的驱动因素,根据1955—2021年干支流水文、地形实测资料开展研究,并基于控制变量法识别各驱动因素贡献比例。结果表明:三口分流阶段性减少,且集中在5—11月。长江上游降雨减少导致的干流来流偏枯以及下荆江裁弯、葛洲坝拦沙造成的干流河道冲刷和三口口门淤积对三口分流减少促进作用明显,调弦口堵口对三口分流影响不大,三峡水库蓄水后干流河道与三口口门同步冲刷,三口分流变化不大。长江上游汛期降雨减少明显,对5—11月三口分流减少影响较大,且三口分流主要发生于汛期干流中洪水位时,导致在下荆江裁弯期干流河床大幅下切条件下5—11月分流显著减少;葛洲坝调度、三峡水库初期调度和试验性蓄水调度也集中于5—11月,使得5—11月三口分流量分别减小0.4×108、12.5×108和38.6×108m3。调弦口堵口对三口分流的增大作用远小于降雨的减小作用,贡献比例为负值;下荆江裁弯对三口分流减少的贡献比例达85%;水库运用期降雨对三口分流减少的贡献最大,贡献比例大于50%,葛洲坝调度几乎不...  相似文献   

7.
四川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展布和交汇的“三叉口”地区处于特殊的构造部位。本文就该区地震活动的主体格局,弱小地震活动,中强震前的异常表现,小震群活动及其前兆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该区作为地震活动“窗口”有显著的意义。当弱震频度和震级出现选定异常或出现了小震群以后,可能预示省内未来发生强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地震台站观测人员清理自己的观测资料对促进地震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报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周至井十多年的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从固体潮特征、降雨特征、气压效应、同震变化与震前异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认为周至井是一口很好的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孔,只要能对其观测数据出现的各种不正常现象加以分析,就有可能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中强地震做出有一定价值的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9.
荆江三口的分流对于洞庭湖区的水资源、河湖生态系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荆江三口分流发生显著变化,亟需明确其变化特征及适应性对策.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荆江三口径流变化特征,采用数值模拟评估了水库不同下泄方案对推迟荆江三口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荆江三口年径流量呈递减趋势,2003年以后分流比...  相似文献   

10.
依据西藏中部强震活动特征及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新格局,于1996年将藏北玛尼一唐古拉山口一带列为未来几年71/4级地震危险区。这旬刚发生的1997.11.8玛尼7.5级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再次表明采用活构造与强震研究相结合、震源区个性和地震带(区)共性相结合,追踪大震发展过程及研究不同必质的强震活动图象等分析方法是有研究前景的。  相似文献   

11.
榫卯连接是中国木结构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在外荷载作用时,节点内部榫头与卯口之间会产生挤压、摩擦、弯曲、剪切等复杂的相互作用,其具有完全不同于现代结构的力学特性。由于在地震作用下,梁柱等构件一般会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节点的抗震性能就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安全,因此该领域已成为古建筑保护工作的研究热点方向。对中国古代建筑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三口洪峰流量和水位变异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十年来,受荆江裁弯、葛洲坝工程运用、三峡水库拦蓄调度、洞庭湖治理以及长江上游水土保持措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洞庭湖三口(松滋口、太平口和藕池口)的水文情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给湖区防洪、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造成一系列影响.为了深入认识三口洪水发生的复杂变化,本文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和Zivot-Andrews结构突变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三口各水文站点的年最大洪峰流量和年最高洪峰水位序列进行变异诊断,并对其变异特性和变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站点洪峰流量序列的变异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受分流能力变化和上游来流变化的影响,三口各站点的洪峰流量多呈现方向向下的趋势变异;受到洪道冲刷、流量减小、顶托减弱、洪道上下游落差增大的影响,三口各站点洪峰水位在2004年均发生方向向下的跳跃变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在老年或癌症晚期等难以耐受食道造影的食管气管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0年在我院因高度怀疑食管气管瘘行MSCT及气管镜检查的病例,共纳入研究48例。所有图像经过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多平面、气管树容积再现及经气管树中心曲面重建后传至PACS,由两位医师盲法阅片,记录是否有食管气管瘘及阳性病例的大小;气管镜由操作者记录是否有食管气管瘘及阳性病例的大小。比较不同方法间对瘘口、大瘘口(直径>1cm)、小瘘口(直径<1cm)的检出率及MSCT与气管镜间大小比较。比较MSCT与气管镜检查对真阳性病例瘘口的大小。两位医师间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不同评价方法间采用卡方检验,MSCT与气管镜检查的大小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当P<0.05时有显著差异。结果:联合所有图像对所有食管气管瘘的检出率最高,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达93%、75%及86%,不同方法对所有瘘口的检出有显著差异,其中矢状位与横断位对瘘口的检出率较高。在所有阳性病例中不同方法间对大瘘口的检出率,各方法间有显著差异,其中联合所有图像对大瘘口的检出率达100%,矢状位与横断位对大瘘口的检出率较高;而对小瘘口的检出,各方法间无显著差异。在所有真阳性病例中,气管镜中所测量的瘘口大小(13.70±11.70)mm,高于MSCT中测量的瘘口的大小(10.83±10.15)mm,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MSCT及其常见后处理方法在难以耐受食道造影的食管气管瘘患者评估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井水位的数字化观测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海南省在运行中的7口数字化观测井井水位的年、月、日正常动态特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得出异常动态特征,以及各井对大震远震的响应特征,并根据以往的震例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研究了数字化观测井水位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情况。结果表明:海南省部分井水位在地震中期和短期前兆异常监测中可发挥效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后的观测中应加强管理台站周边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扰等,保证各井水位的观测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发挥。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代县地震台观测的茶房口流动水准、眉音口流动水准、大石口流动水准、小磨流动水准测线测量结果较2013年2月变化大.经异常落实,认为代县地震台2013年4月4条测线测量结果变化较大与本期更换新标尺有关,且高差大的测线累积差变化较大,高差小的测线累积差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在老年或癌症晚期等难以耐受食道造影的食管气管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0年在我院因高度怀疑食管气管瘘行MSCT及气管镜检查的病例,共纳入研究48例。所有图像经过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多平面、气管树容积再现及经气管树中心曲面重建后传至PACS,由两位医师盲法阅片,记录是否有食管气管瘘及阳性病例的大小;气管镜由操作者记录是否有食管气管瘘及阳性病例的大小。比较不同方法间对瘘口、大瘘口(直径 1 cm)、小瘘口(直径1 cm)的检出率及MSCT与气管镜间大小比较。比较MSCT与气管镜检查对真阳性病例瘘口的大小。两位医师间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不同评价方法间采用卡方检验,MSCT与气管镜检查的大小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当P 0.05时有显著差异。结果:联合所有图像对所有食管气管瘘的检出率最高,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达93%、75%及86%,不同方法对所有瘘口的检出有显著差异,其中矢状位与横断位对瘘口的检出率较高。在所有阳性病例中不同方法间对大瘘口的检出率,各方法间有显著差异,其中联合所有图像对大瘘口的检出率达100%,矢状位与横断位对大瘘口的检出率较高;而对小瘘口的检出,各方法间无显著差异。在所有真阳性病例中,气管镜中所测量的瘘口大小(13.70±11.70)mm,高于MSCT中测量的瘘口的大小(10.83±10.15)mm,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MSCT及其常见后处理方法在难以耐受食道造影的食管气管瘘患者评估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放疗后并发食管-纵隔瘘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纵隔瘘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食管癌放疗后继发食管-纵隔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临床确诊为食管癌.经放射治疗后发生食管瘘患者行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仿真内镜,总结其CT表现,并与内窥镜检查作比较.结果: CT成功显示了食管-纵隔瘘的瘘口,并显示了瘘口的并发症;纵隔炎,仿真内镜显示了瘘口的形状,并与消化内镜相符合.结论: 螺旋CT断层扫描与仿真内镜能显示食管瘘的瘘口及其并发的纵隔炎症,为食管癌放疗后并发食管-纵隔瘘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烬回。‘。Z;‘口二口中国地震工作廿年学术交流与表彰大会@吴迎光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四川中坝气田气井井口压力数据,发现汶川地震前,多口气井出现井口压力异常升降的变化.开采层深3 100 m的7口雷三储气层的气井压力,在4月8日-5月5日井压同步出现了大于35%-130%的上升;开采层深2400m的24口须二储气层的气井中,多数井压在震前出现缓慢下降的异常变化,幅度最大为45%,...  相似文献   

20.
李彦彦  李冰  杨桂山  万荣荣 《湖泊科学》2021,33(6):1885-1897
河湖水文连通性强弱对于维系流域水资源安全、河湖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1960-2019年松滋口新江口与沙道观两站与干流枝城站实测水文资料以及河道典型横断面地形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与趋势线法分析讨论枯水期松滋口分流变化的特征与诱因,然后,针对枯水期松滋口河道的分流问题提出河道治理方案.结果表明:松滋口枯水期的流量主要来自西支.在1960-2019年间,枯水期西支分流量呈现三峡大坝蓄水运行前后从下降趋势转变为显著上升趋势,而东支分流量在下荆江裁弯后至今基本处于断流状态,下荆江裁弯、葛洲坝运行及三峡大坝蓄水运行是其分流量变化的主要诱因.根据建立分流量与水位差(干流水位与河底高程)的回归关系,模拟出在松滋口西东支现有河道的基础上,河床高程分别下降1 m与2.5 m左右,其分流量可达到或接近1960s分流量水平,有助于缓解区域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