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05,(7):F002-F002
作为现代人,我们很难体味到古人航海时的艰辛。而六百年前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在生活于今天的我们看来,有些近平于神话。不过郑和航海不是神话,郑和也不是传说中教引我们的神仙,而是一位实实在在的航海英雄。古人航海多借助自然天象,因此,比现代人航海更富有浪漫主义和幻想主义的特质。比如现代人航海,在出发前,就可以通过气象卫星,先了解未来航线上的天气和海况;可以通过全球卫星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对中国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法定"航海日"。这是对中国历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中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绕过好望角早98年;比麦哲伦到达菲  相似文献   

3.
郑和(1371-1433年)是我国明代杰出的伟大航海家。早在世界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之前,从1405-1433年(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28年间,他7次率领庞大船队跨洋远航,遍访西太平洋再度洋沿岸亚非30多个国家。在船队规模和组织、航海技术和海洋科学、经贸谋略和文化交流,以及和平外交各方面,他都勇于开拓、善于适应,敢为天下先,作出了重大贡献。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的光辉业绩使得中国当时在航海和海洋科学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因而,纪念郑和的光辉业绩,研究郑和的航海历史,弘扬郑和的开拓精神,可以强化全国…  相似文献   

4.
航海的重要事件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12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历时近30个春秋,到达过30多个国家,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1487年,B·迪亚士率队沿非洲西海岸到达今天的“好望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15,(2):78
<正>针对读者对郑和下西洋所乘宝船的一些疑问,小编搜集了一组相关资料在这期来为大家解答。600年前,郑和统帅着浩荡的船队开始了下西洋之旅。在浩瀚的大海上,宝船精确的航线让世人叹服。它靠什么确定前进的方向?民间传说这艘宝船长44丈,是比故宫的太和殿还要大3倍的"海上巨无霸"。这样的"海上巨无霸"(长138米,宽56米)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它又是如何航行的?  相似文献   

6.
1985年是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航海家的创举,作者郑一钧同志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郑鹤声教授亲自指导下,经数年准备,撰写了《论郑和下西洋》一书。请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签了书名。该书从郑和的身世,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到郑和七下西洋的经历及其深远意义等等,都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是目前研究郑和下西洋事迹的一部较详尽的  相似文献   

7.
公元1405—143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至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近三十年间,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今南太平洋、印度洋一带),访问了亚非两洲四十多个国家,在我国航海史和对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郑和下西洋,执行了“不称霸”的正确路线,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2002年7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云集北京,就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活动展开商讨。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技术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郑明将军主持了这次“纪念郑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同交通部牵头组织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小组正在筹划六项重大纪念活动:2005  相似文献   

9.
海洋三字经     
七、古中国杭海早览世界中世纪航海业即崛起哥伦布作远航首横渡大西洋历艰险到美洲喜发现新大陆达伽马绕非洲过“好望”至印度首开辟新航路印度洋变通途麦哲伦环球行地圆说得印证最大洋他命名无风浪称“太平”两极地最神秘探险者勇相继有南森娜威人探北极众岛群靠海冰巧引牵辟航线北极圈阿蒙森赴南极遭挫折不泄气绕冰山涉冰川登极点捷足先斯科特步后尘雪暴中蒙不幸其毅力实可钦南极史垂青名古中国航海早探海路领风骚秦赢政求不老命徐福觅仙草童男女三千整涉大海到旦本唐鉴真六东渡累失败终无悔播文化传佛经中日间交往深明郑和下西洋共七度创…  相似文献   

10.
<正>1911年,在斯里兰卡西部城市加勒,发现了明朝三宝太监郑和访问斯里兰卡时立下的碑文。这块碑文的发现,彻底消除了人们对郑和下西洋时是否到过斯里兰卡、何时到过斯里兰卡的疑问。石碑上清楚地表明,郑和在1409年前后,曾经数次访问锡兰。在1948年斯里兰卡独立之后,这块被称为"郑和布施碑"的珍贵文物,被送到了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立博物馆保存。其实,关于郑和下西洋是否到达过斯里兰卡,学术界并没有  相似文献   

11.
郑一钧 《海洋科学》1993,17(6):68-69
在我国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是一次直接由国家发动和组织的规模较大的海洋事业。为了有效地利用海洋空间,发展国家的海洋事业,必须首先开展对海洋的调查研究,掌握有关的海况资料,编绘有关的海图。在郑和下西洋之前,首先进行了海洋调查研究工作。据泉州发现的《海底簿》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奉旨差官郑和、  相似文献   

12.
时讯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洋知识竞赛电视总决赛”在北京举行2005年7月17日,作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青少年系列教育活动之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洋知识竞赛电视总决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本次竞赛由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海洋出版社、《海洋世界》杂志社承办,旨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一次“爱祖国、爱海洋、爱科学”的思想教  相似文献   

13.
主编手记     
9月转眼就到了,秋天不远了。北京又将迎来一个短暂的金灿灿的季节。8月初,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海洋科技暨航海”夏令营在三亚开营。8月5日下午17时许,全体营员在海军榆林基地乘船向西沙永兴岛进发。永兴岛距离陆地180海里,而西沙距离所有夏令营成员心中的距离又何止180海里。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05,(7):18-18
中国古船模型研制中心主任、厦门集美大学教授陈延杭认为,虽然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舰只数量都不一样,但是从《明史》、《郑和家谱》等书综合来看,郑和下西洋舰只的实际数量每次应在63艘左右。这些船在茫茫大洋上都是按照什么阵式航行的呢?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一名叫罗懋登的人写了一部通俗小说《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20世纪末,山东大学张维华据此将郑和舰队布局图画了出来,纸上呈现出的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飞燕”。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张“飞燕阵图”与明末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所画的一张水军阵的图式几乎完全一致。因此可以推论,郑和舰队虽然不在了,但他们在海上布阵航行的实战经验却为明代水军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6,(7):44-46
由于明代郑和宝船的档案文献存留残缺,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古船研制工作委员会在进行二千料郑和宝船复原仿造工程的过程中遇到了以下15个难题,今特向海内外专家、学者、工程师、老工匠及公众广泛征集答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昨日,重现于今天军校学员从“黄水”到“蓝水”。我海军单舰跨越太平洋——印度洋这无异于一次跨世纪的远航! 外国航海权威称:只能在近海航行的海军,叫黄水海军,有力量走出近海到大洋远航的海军,叫蓝水海军,而且,这才是真正的海军!约600年前,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率领一支举世无双的庞大船队,扬帆东海、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遨游印度洋,遍访亚、非数十友邦,至今为炎黄子孙们引以自豪!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05,(7):43-48
一、单项选择题 郑和出生在_。 A.云南昆阳B.江苏南京C.福建长乐 郑和出生在一个世代信奉的有名望的家庭。 A.伊斯兰教B佛教 明朝初期五位皇帝的先后顺序是_。 A.太祖成祖惠帝宣宗仁宗 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 成祖太祖仁宗宣宗惠帝 BC 4.燕王朱棣即帝位后,史称明成祖其年号为_。 A.永乐B.建文C.洪武 5.郑和原姓_因功于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赐姓郑,改名郑和。 A.马B.王 6.由于郑和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军事才能,因此被任命为下西洋的_。 A.正使总兵太监B.副使C.钦差 7.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下令停止下西洋全部活动的是_。 A.明宣宗B.明…  相似文献   

18.
莫知 《海洋世界》2008,(9):24-29
在人类的历史上,16世纪是个大航海、大发现、大贸易的伟大时代。而在中国,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明朝政府实施严厉的禁海政策,留给海外贸易一条“濒死的生路”:朝贡勘合贸易。明朝的中国商人是不允许私下与外国人做生意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外国商人跟随“贡使”,在前来“朝贡”的时候,通过市舶司,把货物以“贡品”的名义,  相似文献   

19.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05,(8):F002-F002,F0005
7月17日.由《海洋世界》杂志社承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洋知识竞赛”电视总决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演播厅录制,并在7月23日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参加本次电视总决赛的11名中学生.从2004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北京海洋馆杯’海洋知识竞赛”的4万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而在这次电视总决赛中.来自广州市第六中学的莫璐怡同学经过三轮的角逐.最终获得总决赛的冠军。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5,(7):13-13
明代初年,由于政权交替等因素,喧嚣了一千多年的陆上“丝绸之路”彻底沉寂了,中国面向世界的通道也随之中断,要想继续与西方进行沟通似乎已无路可走——除了东边的大海。明成祖登基后,因种种原因对发展航海事业一直情有独钟。究其原因,除了上述所说外,还有如下几点:第一,明成祖篡夺其侄的皇位后,一直疑心建文帝没有死,而是流亡到了海外。为了防范他逃到国外积聚势力重新复辟,所以有必要派船出海,秘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以绝后患。发掘出的郑和下西洋船上物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