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环境地质”的概念是近年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向引起“地质状态变迁”的“生态环境”要素研究领域拓宽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生态环境与地质、特别是水文地质的交叉研究结果,而“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却非常困难,重点讨论了生态、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尝试性提出了“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选择了评价因子与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系统评价,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以往露天煤矿的破坏性开采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为系统修复祁连山南麓露天煤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选取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为研究区。通过无人机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工程地质测绘等技术手段,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角度提出研究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貌生态景观及地表草甸冻土破坏、采坑及渣山边坡失稳和采坑积水等;提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理论知识结合生态学知识,即整治矿区内边坡失稳的同时考虑地表及地下水的联通与保护,对矿山植被修复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人为干预为辅的原则。考虑到不同露天矿井的差异性,提出应针对不同矿坑采用"四工程一保障"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四工程"即"采坑整治、边坡与渣山治理、水系修复、植被复绿"四项工程措施;"一保障"指矿区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诱发了煤矿区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开展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结构–地下水环境–生态环境动态演化的耦合机制研究,发展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煤炭开采技术,分析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1)开采前煤炭赋存综合地质条件勘查、评价,开采区生态环境类型划分:通过三维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性质和生态环境等系统调查分析,阐明煤炭开采区损害类型及其主控因素。(2)煤炭采动作用下地质条件变化与地质结构功能系统演化:阐明煤炭开采条件下覆岩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响应模式和损害机理,揭示开采过程中应力场、变形场、渗流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损害规律。(3)采后煤炭绿色地质保障技术与生态环境功能重建:研究采后覆岩结构、地质结构功能、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采空区与遗留资源的利用途径,恢复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功能。基于精准勘查与监测,创建含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结构和岩体力学性质等信息的数据库,建立煤炭开采地质结构演化动态模型,构建生态脆弱区煤炭...  相似文献   

4.
在收集分析大量最新资料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貌特征、区域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了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地质状况,对已出现的重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防治对策,实现对生态环境地质的妥善保护、合理开发与科学重建.  相似文献   

5.
黄光寿  李春立 《河南地质》1999,17(3):215-218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初期,实质上是找水水文地质学,到本世纪70年代,水资源成为水文地质学的主要问题。今后,与生态环境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比重迅速增长,环境水文地质已成为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核问题。21世纪水文地质工作除应重视环境水文地质外,还应涉足城市地质、灾害地质等新领域,也应在地热地质,旅游地质领域大力拓展。  相似文献   

6.
华南西部滨海湿地调查及主要成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遥感、单波束测量、地质取样、海水取样、钻探、地下水采集与监测等多种调查手段及工作方法,首次在我国华南西部开展1∶10万滨海湿地地质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对滨海湿地类型及分布、滨海海域地形地貌、沉积物环境质量、海水环境质量、生态地质演化、地下水化学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项目系统查明了该区滨海湿地类型、分布、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湿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构建了华南西部滨海湿地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和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滨海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建议,为后续我国南方滨海湿地调查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了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质量、新的环境污染、京津冀协调发展几个重要问题,从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生态环境保护、防(避)灾减灾、重大工程建设方面,论述了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需求,结合国家的意志和河北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探讨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秦巴山区是我国人文、地理、气候等南北衔接过渡区 ,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环境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是长江防护林体系重点整治区。本文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的方法 ,以生态景观单元为评价客体 ,以地质 -生态环境质量为综合评价指标 ,建立多维评价信息空间 ,通过综合评价地质 -生态环境自然状态 ,对本区地质 -生态环境资源现状和危及生态环境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划分与探讨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川藏铁路位于大陆碰撞造山带,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下,铁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严重制约着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和安全运营。为降低川藏铁路沿线重大工程水文地质灾害风险,从工程水文地质角度出发,结合基础地质和工程地质研究成果,阐述了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重大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研究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可能遭遇隧道高水压及涌突水问题、隧道高温热害问题、隧道排水影响生态环境3个重大工程水文地质问题;沿线发育多条区域性断裂带,控制着地层展布、水热活动和成矿带分布以及地下水循环演化,导致穿越断裂带的深埋长大隧道高压涌突水、高温热害及高矿化水等问题较为突出。沿线重大工程水文地质问题下一步研究工作主要为:开展高精度、多尺度的水文地质调查,把握重大问题的发育规律和致灾机制,构建精细的预测评价体系和主、被动相结合的灾害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调查研究中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得以迅速发展.本文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遥感、地面调查、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工程地质钻探、测试分析等手段开展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了研究区地下水质量、地下水防污性能、区域稳定性、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发性等.调查与评价结果可为区内地质环境管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地质环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河西走廊黑河中游八灌区为例,利用ESRI公司的MapObjects开发的河西走廊水文地质信息系统(HXSIS)为平台,具体阐述了研究区内地下水均衡计算、地下水数值模拟、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配置等与GIS的有机结合,对于改善地下水勘查的工作效率,提高水资源计算与评价精度,达到对水文地质实体的准确认识,分析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可靠性、扩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目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对地下水的生态价值考虑不够,是造成地下水资源评价可靠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生态价值的概念,围绕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构建了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系统的观点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质水量并重、地下水资源与其相关生态环境统一评价的3个原则;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集中参数型模型、分布参数型模型和基于地下水变化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4个模型,加上引进水量、水位与水质3个约束条件,以及开发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的平台,对地下水资源、调蓄能力与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整体评价与预警。方法体系注重了地下水的资源和生态的双重属性,强调地下水资源与相关生态环境整体评价和预警的一体化,突出了模型体系与GIS技术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相关生态环境评价的有效集成。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质条件的海绵城市适宜设施类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根据城市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海绵城市设施类型是其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某航空港海绵城市拟建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收集和分析研究区有关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海绵城市建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从地表适宜性、包气带适宜性以及含水层适宜性3个方面,选择7个影响因子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权重赋值;在对各影响因子分级评分的基础上,利用ARCGIS按照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加权叠加评分,根据评分结果选择海绵城市雨水管理的适宜设施。研究表明: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对雨水的入渗、地下储存和传导有显著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利用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合理设计低影响开发(LID)工程设施的类型和建设方案;其中,包气带渗透性能和包气带厚度是海绵城市建设地质适宜性的最主要因素,决定着以雨水入渗为主要功能的LID设施建设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0,(2)
贵阳市地处黔中山原中部,岩溶发育强烈,生态环境脆弱。科学开展水文地质工作,对缓解贵阳城市发展用水困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管理以及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等有积极作用。基于贵阳市水文地质条件,对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岩溶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岩溶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与资源评价、重要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与水环境现状调查、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耦合、多要素融合下的岩溶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地下水环境会商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建设等工作建议,为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水文地质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对吉林省洮南市闹牛山铜矿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的同时,开展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评价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本文根据工作实际,分析吉林省洮南市闹牛山铜矿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名鹏  韩光海 《地下水》2008,30(5):37-40
宿迁市地质环境研究程度偏低,尤其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面。随着宿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环境状况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以2006年度江苏省地质勘查补助项目为依托,在分析宿迁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加强地下水开采管理、预防地下水污染以及加强地下水监测等措施,促进规划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环境地质开发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董发开同志,1966年9月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环境地质评价和开发研究,被地矿部确定为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的一大研究特色,其事迹已编  相似文献   

18.
环境水文地质工作在我国的科研与生产中早已广泛开展,它是水文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它不仅研究人为活动对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也研究天然水文地质环境的质量问题,环境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水文地质环境与人类关系及水文地质作用与人类环境关系的科学,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自然地质因素(作用)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如地震、火山爆发、自然滑坡、泥石流以及地质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效应所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质矿产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经过20余年的创业与奋斗,我院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岩土工程等领域成为一支集勘查、设计、监理、施工、科研、监测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队伍。主要从事跨省区、跨流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研究;全国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的勘查、研究、监测、评价以及防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除在京的院机关、环境地质研究所和中元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外,在四川、甘肃…  相似文献   

20.
研究玉树地震灾区4县27乡镇的灾后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选定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震烈度4个因素作为评价分区指标,构建了单因素指标评价准则,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理论与方法,分别给出了基于自然单元、乡镇以及各乡镇工程建设用地、特别是极重灾区结古镇镇址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评价结果。结果表明,除奔达乡、真达乡、洛须镇、正科乡、尕多乡等5乡镇所在地分布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和极差区,不具备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外,其余各乡镇所在地均处于工程地质较好和良好区,具备重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古镇原镇址85%的建筑用地分布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只有零星的建筑用地分布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和极差区,活动断裂穿越,距离地质灾害易发地较近,重建时要注意避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