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绿素与海洋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友联 《海洋科学》1987,11(1):63-65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素的作用下,吸收阳光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同化为碳水化合物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因此,有人就试图用叶绿素a的含量估算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估算群落或生态系的初级生产力。这个问题在高等植物和小球藻中已经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解决。Ryther和Yentsch(1957)开始用海水中的叶绿素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复旦大学物理系共同研制成功的海水叶绿素α现场测量仪是用于海上现场实时测量海水中浮游植物体内叶绿素α含量的新型海洋仪器.  相似文献   

3.
4.
从2009年5月到2010年3月,选择代表月份对白洋淀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白洋淀的水质特征。结果表明,白洋淀叶绿素a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夏季(平均含量为41.19mg/m3)>秋季(平均含量为40.42mg/m3)>春季(平均含量为16.95mg/m3)>冬季(平均含量为10.30mg/m3);空间方面,清洁对照点最低(年平均值为10.65mg/m3),养鱼点含量最高(年平均值为42.11mg/m3)。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范围是4.37~97.45mg/m3,表明白洋淀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叶绿素a的含量与其他水质因子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与水温、透明度、总铁、总磷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与CODMn之间相关程度显著,与总氮相关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珠江口海域的交互式遥感空间信息在Internet上的实现技术。系统采用分层模型和Web服务技术,初步实现了泥沙叶绿素遥感信息的提取、发布与查询。利用该系统,用户可远端上传实测数据,系统使用适当模型进行后台分析运算,将结果返回用户,实现了系统的远程交互性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6.
陈莹  赵辉 《海洋学研究》2021,39(3):84-94
本文使用2003年1月—2019年12月MODIS遥感数据,结合海表温度、风速分析南海中西部叶绿素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南海中西部叶绿素质量浓度分布存在时空变化。EOF分解表明,EOF1可能反映台风等极端天气对叶绿素的影响;而EOF2 和EOF3均反映了夏季沿岸上升流对叶绿素分布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南海中西部叶绿素质量浓度与海面风场呈正相关(r=0.87,p<0.01),与海表温度呈负相关(r=-0.59,p<0.05)。夏季在西南季风影响下越南东南沿海形成上升流,导致该区浮游植物旺发、叶绿素质量浓度升高;冬季受强东北季风影响,研究区海洋上层混合作用强烈,营养盐供应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生长,叶绿素质量浓度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同安湾叶绿素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8年2月、5月、8月、11月对同安湾叶绿素a含量的调查,分析了同安湾叶绿素a的季节分布,并估算了初级生产力C的含量,调查结果表明春季的叶绿素a含量为全年最高,范围为2.68 μg/L~16.24 μg/L,平均值为7.22 μg/L,初级生产力C平均为4286.4mg/m2.d;夏季叶绿素a含量为1.03μg/L~5.40 μg/L,平均值为.3.34 μg/L;秋季叶绿素a含量为0.36 μg/L~1.50 μg/L,平均值为0.87μg/L,初级生产力C平均为32.84mg/mg.d;冬季叶绿素a含量为1.11μg/L~2.21μg/L,平均值为1.56 μg/L.本文还将此次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矫晓阳 《海洋预报》2004,21(2):56-63
首次提出并探索了采用单一参数叶绿素a进行赤潮短期预报的原理和技术。该原理主要以叶绿素a大于某一基准值时连续2d是否呈指数增长来判定未来1~3d内是否会发生赤潮。对于任何海区,都仅基于叶绿素a基准值和增长速率下限两个常数即可进行预报操作。  相似文献   

9.
利用叶绿素资料计算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水中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是海洋生物调查中的一个重要观测参数,它不仅是表征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一个指标,而且利用它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估算水域初级生产力,目前许多学者正致力于利用叶绿素资料计算初级生产力的研究,本文阐述根据叶绿素浓度计算初级生产力的方法,Ryther-Yentsch模式,生态学数理模式和遥感模式,文章对方法应用中一些问题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叶绿素资料计算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中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是海洋生物调查中的一个重要观测参数。它不仅是表征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一个指标,而且利用它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估算水域初级生产力。目前许多学者正致力于利用叶绿素资料计算初级生产力的研究.本文阐述了根据叶绿素浓度计算初级生产力的方法:Ryther-Yentsch模式、生态学数理模式和遥感模式。文章对方法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作出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首次提出并探索了采用单一参数叶绿素a进行赤潮短期预报的原理和技术.该原理主要以叶绿素α大于某一基准值时连续2d是否呈指数增长来判定未来1~3 d内是否会发生赤潮.对于任何海区,都仅基于叶绿素α基准值和增长速率下限两个常数即可进行预报操作.  相似文献   

12.
南海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分析了 SeaWiFS传感器获取的近13年的逐月叶绿素浓度资料,得出南海叶绿素浓度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南海叶绿素浓度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4种典型的分布结构,而时间上以季节变化为主:EOF1呈现了南海叶绿素浓度近海高、海盆区低的基本分布特征;EOF2显示出夏季越南沿岸激流形叶绿素浓度高值带的存在,除显著的季节变化外,其时间序列也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并与ENSO事件关系紧密;EOF3体现了南海叶绿素浓度随东北季风加强而升高的现象,其高值区分布于东北-西南向的海盆主轴以北,并在吕宋岛西北海域形成一个极大值中心;另外, EOF4反映了叶绿素浓度较短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明显的三涡结构,与南海海面高度的三涡结构有极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06 年 6 月 16 日和 20 日对长江口进行了叶绿素 a 浓度的现场周日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叶绿素 a 浓度表层周日波动比中、底层明显,呈现出半日周期(~ 11 h)的变化,高潮时浓度达到峰值,低潮时浓度出现谷值.叶绿素 a 浓度的周日变化主要与海域特定的水动力条件(如潮汐、再悬浮作用和温盐跃层)密切相关,与各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浊度、总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周日波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工神经网络反演珠江口海域叶绿素浓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2003年1月、2004年1月在珠江口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和辐射同步实测资料,建立了反演珠江口海域叶绿素浓度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该模型由SeaWiFS资料获取珠江口海域叶绿素浓度分布图,并与SeaBAM推荐的OC2和OC4这2种统计算法的反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反演效果明显优于统计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均方根差是0.2899,可决系数是0.8848;而统计算法的均方根差大于0.5,可决系数小于0.6。  相似文献   

15.
叶绿素浓度是衡量海洋浮游植物丰度的重要指标,快速准确地测定海水中的叶绿素含量,对于业务化监测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活体荧光法的叶绿素传感器操作简便,可长期原位在线监测,能轻易获取大量实测数据,是当前海水叶绿素高精度测量手段的主要发展趋势。由于在海上应用时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叶绿素传感器数据与实验室萃取法数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作者综述了科学界在浊度、光照、温度、盐度等海洋环境因素及藻类生理因素对叶绿素传感器测量的影响规律、影响机理和数据校正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活体荧光法叶绿素传感器海上应用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南海表层叶绿素的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南海划分为30个3°×3°区域,利用MODIS 4km分辨率遥感数据,计算2003年4、7、10、12月每个区域表层叶绿素的半方差函数,分析南海表层叶绿素的空间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各个区域块金方差都非常小,说明4km空间分辨率可以较为充分地揭示区域内表层叶绿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近岸区域叶绿素分布受地形及径流影响,各区域的变程与相对基台值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上升流区的变程与相对基台值在上升流形成期间显著增大,叶绿素相关范围明显扩大,单独分析吕宋岛西北部上升流区也可以得到一致的结论。海盆区域的气旋式涡旋内部的变程较大,表明叶绿素为较大尺度聚集型分布;反气旋则相反。分析表明,南海表层叶绿素存在复杂的空间变异格局,季风及其驱动的南海地区性上升流、中尺度涡旋等是造成海表叶绿素呈现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平仲良 《海洋科学》1979,3(2):18-23
浮游藻类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共光合作用产物是整个食物链的物质和能量基础。它们生产能力的大小,决定着海洋生物的盛衰。因此,在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中,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测定初级生产力方法之一,就是测定  相似文献   

18.
海洋叶绿素a浓度动态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叶绿素a浓度数据的三维动态可视化效果,针对海洋环境数据多维、多时间及多格式等特点,在全面分析NetCDF(network Common Data Form)数据模型的格式、存储的基础上,结合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与osgEarth三维地球虚拟场景,提出一套海洋环境中叶绿素a浓度的动态可视化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为海洋环境数据的动态可视化与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可视化平台。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水体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3年1月和2004年1月珠江口实测的遥感反射率和叶绿素浓度,建立了基于实测1nm带宽及其模拟MERIS遥感反射率数据的叶绿素荧光特征与叶绿素浓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基于实测1nm带宽遥感反射率光谱,叶绿素荧光峰的位置和高度分别与叶绿素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和指数关系;基于模拟MERIS遥感反射率数据,叶绿素荧光峰的高度与叶绿素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叶绿素荧光峰位置与叶绿素浓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可作为叶绿素浓度数量级的有效探针。利用2006年5月和8月的珠江口实测遥感反射率和叶绿素浓度对拟合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其精度较高,说明叶绿素荧光特征在探测叶绿素浓度时效果良好且MERIS数据在近岸二类水体叶绿素浓度反演、水质监测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用90%丙酮从海藻中提取叶绿素进行测定的三种提取方法(研磨法、浸泡提取法、超声波粉碎法)的最佳条件。并对三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研磨法的提取效率较高,样品可立即测定,是一种较好的提取方法。本文还讨论了不同离心力对叶绿素测定的影响。实验表明使用离心力为2000g的LXJ-64-01型离心机可基本满足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