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组织领导、由分局与海洋技术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浮标布放管理、技术保障小组,于今年三月二十九日和四月一日,使用向阳红五号船成功地把“中国浮标1”和“中国浮标2”布放在我国南海珠江口大万山东南偏东约92海里(114°09′17″E,20°29″49″N)和海南岛榆林港南部约45海里(109°31′49″E,17°29′46″N)靠近石油开发区的海域。目前,这两个浮标工作正常,定时通过卫星向南海分局发送布放点的风速、风向、湿度、气压、气温、水温、海流、波浪等海洋气象水文实测资料。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正式投入运行的第一代实用海洋资料浮标。  相似文献   

2.
大连湾春秋季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树林  赵晖 《海洋科学》2003,27(2):45-48
1999年5月和10月 ,对大连湾 (121°36′42″~121°46′53″N,38°28′39″~39°00′16″E)进行了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大连湾浮游植物共53种。其中 ,硅藻门有26属42种 ,甲藻门有6属8种。浮游植物的平均数量为23.4×104 个/m3,其中 ,硅藻门的平均数量为23.7×104个/m3 ,占浮游植物总量的80.1% ,甲藻门的平均数量为25.9×104个/m3 ,占浮游植物总量的16.7 %。优势种中的丹麦细柱藻 (Leptocylindyusdanicus)、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costatum)、诺氏海链藻 (Thalassiosiranordenskioldii)均为赤潮生物 ,说明该区域有发生赤潮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中国首次南大洋调查,于1984年12月-1985年2月在南极半岛西北部海域(61°11.′1-66°49.′3S,55°06.′2-69°19.′7W)调查范围内的24个测站进行了底栖生物取样,获得大量标本,其中有端足甲壳动物145 号。此外,王荣和陆保仁两位先生在该调查区潮间带还采集了部分标本,共计150余号。经整理鉴定为两亚目,19科,44属,59种,其中有3新属,22新种,11种为南极半岛水域首次发现。本文为分类研究报告。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从所得材料及种类鉴定结果可见,南极半岛附近水域端足类区系相当丰富,具有明显的高纬度海域的特点。本文报告的59种端足类中,大多数为南极种或南极-亚南极种,多见于南极半岛至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有个别种如中掌爪钩虾Cheirimedon crenatipalmatus Stebbing,向北可分布到印度洋[凯尔盖朗岛(Kerguelen I.)];另有少数种为两极分布种,如广布双眼钩虾Ampelisca eschrichtii Kroyer、大头双眼钩虾Ampelisca macrocephala Liljeborg及巨型角钩虾Paraceradocus miersii(Pfeffer)等。本调查区为低温海域,多数种生命周期较长,生长慢,成熟晚,但个体较大。 在24个取样站中,每站都采到端足类,有3站采到10种以上,其中62°51′6S, 58°07′5W 站有13种,优势种为镰形叶钩虾Jassa falcatus和宽额胖钩虾Urothoe latifrons Ren, sp. n.; 62°07′.5S, 57°57′.0W 站也有13种,优势种为斧板单钩虾Hoploops scutiger和大齿突钩虾Epineria macrodonta。另有8站各采到5-10种,其余13站各出现在5种以内。从栖息的密度来看,有的种密度相当大,生物量也高,如61°11′lS, 56°23′3W 站的斧板单钩虾为36个/m2; 62°33′.1S,58°28′.6W 站的广布双眼钩虾为24个/m2 ;而62°19′.4S,58°43′.4W 站的宽额胖钩虾可达50个/m2。 在调查区内,有的种分布较广泛,如巴氏双眼钩虾 Ampelisca barnardi Nicholls、全齿美钩虾 Eusirus perdentatus Chevreux、镰形叶钩虾、大齿丽钩虾 Liljeborgia macrodon Schellenberg 及宽额胖钩虾等都出现于5个站;但有的种如布氏双眼钩虾 Ampelisca bouvieri Chevreux 、大头双眼钩虾、南极美钩虾 Eusirus antarcticus Thomson 等仅出现于1站。在栖息水深方面,绝大多数端足类栖息于100-650m深度。裂尾近长足钩虾 Paradexamine fissicauta Chevreux、丘斑钩虾 Eurymea monticulosa Pfeffer 、南极隐须钩虾 Gondogeneia antarctica (Chevreux)、乔治隐须钩虾Gondogeneia Georgiana (Pfeffer)、巨型角钩虾等6种出现于潮间带。南极双眼钩虾 Ampelisca antarctica Ren, sp. n. 栖息于水深1098m,而窄叶大壶钩虾 Megamphopus angustilobatus Ren,sp. n. 与宽额猛钩虾 Harpinia latifrons Ren,sp. n.等种则栖于深水区,深度达180-1098m。很多种还与一定底质有关,如小型种宽额胖钩虾和尖角镰钩虾Harpiniopsis aciculum Ren,sp. n. 等多栖息于泥质底,而有的种如巴氏双眼钩虾与大齿丽钩虾等则出现于砂质底,镰形叶钩虾等栖息的底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4.
朱根海 《海洋学报》1991,13(2):282-289
长城站位于62°12′59″S、58°57′52″W,沿岸砾砂滩潮间带小型底栖植物丰盛,它是贝类、鱼类和潮间带其他底栖动物的重要饵料。国外,Van Heurck和William等对南极底栖生活的硅藻类已作过调查研究;国内,仅少数学者记录了沉积物中的硅藻类和潮间带的小型藻类,而对长城站潮间带小型底栖植物的调查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为我国对中国南极长城站沿岸砾砂滩潮间带小型底栖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种类多样性指数值(d)和不同测站的相似性指数值(S)的首次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5.
This paper reports 2 new species and new subspecies of Holocene Cyclostomata (Bryozoa) item Zengmu Ansha of the southern waters of Nansha Is. Here, the Zengmu Ansha Waters comprises four shoals, namely Zengmu Ansha (3°58′30″N, 112°16′45″E), the reefs of No.86-13, No. 86-10'and the one at station No. 86-15(3°47′30″N, 111°58′E), extending from NEE to SWW, about 4.Skm in total length, ranging 21—44m in water depth. The new species and new subspecie, are namely, Entalophora proboscina minor subsp, nov., Idmonea grallator zengmuensis subsp.nov., Diapcroecia rnacroecia sp. nov., and D. sin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6.
由烟台市“海岸办”主持编写的“山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第二调查区综合调查报告”已完成,约10万字。第二调查区位于山东省东部(北纬36°15′42″~38°24′00″,东经119°33′00″~122°42′18″)为三面濒临渤黄海的半岛。行政区划属烟台市所辖。西以胶莱河口与潍坊市为临,西南以丁字湾与青岛市接壤。海岸蜿蜒曲折,海湾众多,万亩以上的海湾有16个,沿海县、(区)市14个,岸线全长约1669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约1210万亩,  相似文献   

7.
191 2年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位于北美陆坡坡脚的水深 3 789m处 ,其地理坐标为 41°44′N、49°57′W。 1 985年法国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在这个地区开始了详细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 ,采用旁侧声纳进行了海底的制图工作。此后加拿大和法国合作继续研究 ,进行了沉积层的地震剖面测量并获得了底质的柱状剖面。同时工作的还有美国伍兹霍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他们在“诺尔”号船上 ,借助带有照相机和摄相机的曳引设备观察了海底表面并发现了沉没的船只。 1 986年在“阿特兰提斯—Ⅱ”号船上 ,采用深水载人装置的“阿尔文”号深潜器对其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8.
巢湖浮游蓝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概况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北岸,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此湖东西长约55公里(东经117°16′54″—117°51′46″),南北宽约22公里(北纬31°25′28″—31°43′28″)。按水位在7.7米时计,巢湖水域面积约为756平方公里(合113.4万亩),湖岸线全长184.5公里左右。巢湖以忠庙—姥山—齐头咀为界,可分为东、西两大湖区。湖水东深西浅,平均水深在3米左右,湖面广阔多风浪。湖底以沙土、粘土为主,淤泥层较薄,水质混浊含沙量大,透明度平均在0.16米左右,pH值在7.5~8.2之间,湖中水生维管束植物极少。  相似文献   

9.
本航次将在离夏威夷 - 2观测 (H2 0 )站集管箱 2 km范围内钻探一个回钻孔 ,这个点大致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之间的中点 ,其位置在东太平洋的 2 7°52 .91 6′ N、1 41°59.50 4′ W,水深 4979m。此钻孔钻探的总深度约 3 2 5m,这其中包括 75m的沉积物和 2 50 m的基岩 ,套管一直下到孔底。该孔将安放一台优质宽带 3分向地震计(0 .0 0 1~ 5.0 Hz,2 4位数字 ) ,它是由夏威夷 - 2电缆连结而获得电力支持并连续实时测量的。 H2 0站位的地壳钻探有 3个科学目标 :(1 )对于大洋地震网该孔位于一个地震的高灵敏地区 ;(2 )它邻近夏威夷 - 2电缆和 H…  相似文献   

10.
一.概要1979年6—7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号在南海北部进行了一次海洋科学考察,其中在台湾海峡南面117°30′—120°00′E、21°00′—23°00′N布设7个大面站和1个连续站(见图1)的观测。海水化学要素的调查项目包括盐度、溶解氧、PH、可溶性无机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等,并以现场采水测定。海水中盐度的测定采用HD_2型实验室盐度计; 海水中溶解氧(下称氧)的测定采用Winker碘量法;  相似文献   

11.
极地高压以及与之有关的气团和能量从高纬度传送到低纬度可从理论上解释末次冰消期风力和气团途径的变化.我们在这里使用采自葡萄牙滨外和象牙海岸滨外两个岩心(编号为SU8118和KS84063;地点分别为37°46′N,10°11′W和4°23’80″N,4°11′W;水深分别为3135m和周05m)的花粉资料来证实这个理论并用文字确定这些大气交流变化的时间。两个钻位目前处于北部西风带和南部信风热带辐合区的影响范围。两个钻孔在未次冰消期的寒冷阶段(约在15ha冰消期开始阶段和10.3ha新仙女木期)记录下了相似的大气模式,均为花粉输入量增加和东北一…  相似文献   

12.
东沙是江苏省辐射沙洲中最大的一个沙洲,位于121°01′21″E~121°17′39″E,32°53′N~33°18′N,与大丰东台市海岸相对,距陆岸最近距离20公里。沙洲零米以上面积104万亩(其中0米~3米低潮区72万亩,3米~5米中潮区31万亩,5米以上高潮区1万亩)。东沙滩面平缓、底质含沙量高、滩面潮流畅通、海水盐度适中、营养盐丰富、藻类生物品种多,构成了丰富的海洋生物链,是贝类繁衍、栖息的理想场  相似文献   

13.
《日韩大陆架协定》是日本和韩国于1974年1月3日在汉城签订的。该协定将东海1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划为日本和韩国的共同开发区。涉及的范围从北纬28°36′至北纬32°57′,东经125°55′5″至东经129°9′。“开发区”的  相似文献   

14.
马儿岛位于36°14′04″N,120°49′50″E。面积0.244km~2,最高点海拔59.4m,形似耳状。 岛上岩性为花岗岩与变质岩(主要为石英岩、云母片岩、灰绿岩)。 构造节理发育,岛上构造线主要为EW,SW和SE向。岛的南部有一组近EW向的断层,将海岛分成两部分。其南部基岩裸露,只在岩缝中生长稀疏杂草。其岩石  相似文献   

15.
罗源湾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宇 《海洋科学》1998,22(6):49-51
罗源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26°19′~26°31′N,119°34′~119°50′E),水域总面积188.6km2,内湾口宽仅950m,通往湾口的可门水道宽约1.8km、长7.2km,是一个典型的口小腹大的港湾(图1)。湾内滩涂面积较大,水产资源丰富,而且水文条件较适合于海洋水产养殖,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养殖基地。因此,弄清该湾的主要水文特征,对于湾内鱼虾贝养殖地点、方式的选择以及人工增殖放流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罗源湾的主要水文特征1.1 潮流、余流根据罗源湾春、夏、冬季共22个站的海流实测资料及文献[1]等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该湾潮流、余流…  相似文献   

16.
IODP 30 3航次建议的 5 72 Full3钻探 (4 1°0 0 6 8′~ 5 8°33 2 2 7′N、2 3°0 5 2 5 2′~ 4 8°31 84 2′W ,13个站位 ) ,拟将北大西洋晚新近纪—第四纪气候指数转换为地磁古强度辅助年代 (PAC) ,该年代学基于地磁古强度、稳定同位素和岩屑层状地层的综合研究。建议的站位位于OrphanKnoll外Eirik冰碛 (东南格陵兰 )、南Gardar冰碛和中大西洋“冰筏岩屑 (IRD)带”之上 ,这些站位的平均沉积速率估计在 5~ 5 0cm/ka。利用钻井技术的活塞取心预计可贯穿海底之下 30 0m的深度 ,以便来恢复晚新近纪—第四纪的气候记录 ,对于高分…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冲绳海槽地质调查时,在134站(126°56′7″E,27°30′0″N)共采集到3件玄武岩样品,其中1件取自134站表层样,另外2件取自134站柱状样中的118-143cm处和193- 218cm处(刀口位置)。通过对上述3件玄武岩样品的岩相学、岩石化学组成、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和锶同位素比值分析研究,认为本区玄武岩具多期次喷发特征,早期喷发形成的玄武岩中单斜辉石质量分数较低,晚期喷发形成的玄武岩中单斜辉石质量分数相对较高,表明了单斜辉石为晚期结晶堆积产物。本区玄武岩稀土配分模式与岛弧拉斑玄武岩基本一致,其87Sr与86Sr质量分数比值m(87Sr)/m(86Sr)为0.7046,亦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相当。最后利用Rb-Sr丰度特征确定本区的地壳厚度为19-24 km。  相似文献   

18.
世界大洋表层水中的210P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获得了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和南大西洋15个站位表层水中的溶解态210Pb和颗粒态210Pb的浓度.溶解态210Pb的浓度范围为西太平洋0.71~3.80Bq/m3;东印度洋0.42~2.15Bq/m3;南大西洋0.97~1.78Bq/m3.210Pb最大值3.80Bq/m3是在27°18′N,125°40′E(北太平洋)测得的,而最小值0.42Bq/m3是在远离澳大利亚西岸的25°18′S,111°38′E(东印度洋)测得的.在26°56′S,166°07′E(南太平洋)观测到颗粒态210Pb浓度的最大值0.35Bq/m3,而在东南印度洋颗粒态210Pb的浓度都小于0.03Bq/m3.表层水中溶解态210Pb含量一般呈现出地理性变化,其随纬度的变化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很相符.  相似文献   

19.
薛振和  钱平 《海洋预报》1993,10(2):71-74
中国第六次考察队乘“极地号”科学考察船于1989年10月30日离开青岛港,穿越太平洋,于12月3日停靠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港,12月9日离港,经智利内水道,穿过德雷克海峡后于1989年12月71日抵南极乔治王岛上的长城站(62°13′S,58°58′W)。又于1989年1月26日离开长城站,1990年1月11日到达位于南极普里兹湾里的中山站(69°22′S,76°22′E)。从2月16日到2月21日在普里兹湾外进行了一次南大洋考察。于1990年3月1日离开南极大陆回国,途中停靠墨尔本、新加坡后,于1990年4月26日抵达上海(图1)。  相似文献   

20.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measurements at 200,500 and 800 m from moored current meters with the time series data from March 17 to April 15 at the mooring station (20°49′57″N, 120°48′ 12″E) and the hydrographic data obtained in the Luzon Strait during the spring of 2002 cruise, the circulation in th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