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EarthView Image Inc.) 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背景依托,提供遥感影像数据、遥感应用软件两大业务板块服务,提供全面遥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采矿活动较为活跃的昆明市为研究区,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3S技术的支持下,对昆明市的矿山地质灾害进行了遥感监测调查研究。通过ENVI5.1对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建立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矿山地质灾害的遥感解译标志,开展了昆明市矿山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4类矿山地质灾害,以崩塌灾害为主;区内共解译了矿山地质灾害193处,野外调查验证了168处,遥感解译精度为87.05%;昆明市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并且开发活动较为强烈的安宁市和东川区境内。  相似文献   

3.
方祖光  王瑞 《福建地理》2001,16(2):13-16
本文利用最新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福州市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成因,总结10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做法与成功的经验,全面分析当前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效益为中心,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力争用二三年的时间,把水土流失率控制在全省平均线以下。  相似文献   

4.
基于雷达卫星图像的黄淮海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基于雷达卫星ScanSAR遥感图像分析 ,根据中心地理论 ,对黄淮海平原不同地貌、水文等要素影响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利用雷达遥感对结构信息的灵敏反应和雷达卫星ScanSAR合适分辨率 ,在图像上直接显示出建成区的分布和范围 ,直观反映出城镇相对等级 ,这也表明雷达遥感在城市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2 )黄淮海平原城镇空间结构深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地貌尤其是水文 (河流、古河道、湖泊 )的影响 ,城镇体系可划分为 5种类型区 ;3)发展了河流影响下的中心地体系由六边形向五边形或四边形演化的构建模型 ;4)无论六边形还是五边形的中心地体系 ,本区体现了理论上对中心地间的距离构建法则与实际情况的良好关系 ,实证了克氏的中心地理论在黄淮海平原重要农产区的某种存在。  相似文献   

5.
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农作物卫星遥感估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种植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出发,指出建立农作物卫星遥感估产系统是实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地面信息准确、快速、经济获取的最有效手段,并能成为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种植业地面信息统计现状和卫星遥感估产国内外研究进展,一个实际运行的农作物卫星遥感估产系统可以监测作物长势、种植面积和作物产量,与其它信息相配合有利于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及评价体系是目前城市环境工作一项重要内容 ,在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提出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在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模型 ,并从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元数据管理体系、环境评价因子的提取和分析三个方面对该应用模型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最后对该模型在厦门市环保局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CBERS进行汶川地震区森林资源损失快速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震灾害的特殊性使得地震灾害评估短时间内难深入灾区现场,全面开展森林资源破坏的快速调查与评估.采用遥感方法,利用中巴资源卫星(CBERS)遥感数据,结合区域灾前调查资料,进行了汶川地震重灾区域森林资源快速评估.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汶川地震对区域森林资源、水源涵养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分析结果不仅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及时的决策依据,也给灾后重建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科学数据.通过实践应用充分证明,综合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CBERS遥感数据能够满足森林资源快速评估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南极海冰遥感现场对比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海冰区是影响全球气候 -环境变化的关键区域之一 ,卫星遥感资料是获取大区域海冰地球物理特征参数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是 ,在南半球晚冬-初春期间 ,卫星遥感反演的海冰资料的误差较大 ,精度较低。 2 0 0 3年 9- 1 0月 ,由澳大利亚南极局组织 ,包括中国等 7个国家 ,1 4个研究单位的科学家参加 ,以澳大利亚破冰船“南极光号”为现场工作平台 ,在东南极季节海冰带 ,通过与美国宇航局 (NASA)、日本宇宙开发促进会合作开展的卫星、飞机、船、冰站立体联合观测 ;对AMSR E等卫星遥感产生的海冰地球物理参数 (海冰密集度、雪盖厚度、海冰物理温度等 )进行地面详细验证 ,建立遥感数据与地面实测数据的统计关系 ,以发现各种卫星资料反演算式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 ,为改进卫星资料反演算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地理信息技术体系主要由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方面的核心技术组成。总体要求是:初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内涵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别对地图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相关知识进行简单认识,能对遥感图像进行简单判读、对3S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有初步了解,形成基本的地理信息素养。高考重点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雷达卫星图像的黄淮海原城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雷达卫星ScanSAR遥感图像分析,根据中心地理论,对黄淮海平原不同地貌,水文等要素影响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雷达遥感对结构信息的灵敏反应和雷达卫星ScanSAR合适分辨率,在图像上直接显示出建成区和范围,直观反映出城镇相对等级,这也表明雷达遥感在城市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潜力,2)黄河海平原城镇空间结构深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地貌尤其是水文(河流、古河道、湖泊)的影响,城镇体系可划分为5种类型区,3)发展体现了理论上对中心地体系由六边形向五边形或四边形演化的构建模型,4)无论六边形还是五边形的中心地体系,本区体现了理论上对中心地间的距离构造法则与实际情况的良好关系,证衤了克氏的中心地理论在黄淮海平原重要农产区的某种存在。  相似文献   

11.
张林  孙启振  许淙  杨清华 《极地研究》2012,24(2):197-203
卫星遥感是南极研究的重要工具。2009年底和2010年初,我国南极长城、中山站的X/L双频段卫星遥感接收系统分别建成并投入使用,此系统可接收美国NASA的Terra和Aqua卫星的MODIS数据、NOAA系列卫星以及我国风云一号卫星的数据,实现了对南极地区天气、积雪、海冰以及南大洋海洋生态等的实时监测,并将在我国多个学科领域的南极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说明了此卫星遥感接收系统的组成结构、运行方式和数据产品种类后,对此系统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些介绍,对将使用此系统数据开展南极下降风、南极冰雪覆盖及反照率、南极大气和海洋数值模式等各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图像及其应用越来越多,在地理教材和地图等出版物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卫星遥感图像。卫星遥感图像具有空间尺度大、覆盖地域范围广、更新快、周期短、形象直观、可立体显示等特点。在地理课件中,获取和应用卫星遥感图像,能够增强地理教学信息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有重要作用,获取和应用卫星遥感图像也是新课标对地理教学时代件和前沿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疆典型区耕地资源卫星遥感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土地对农业生产的适宜程度,考虑到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技术在耕地资源调查中的实际可操作性,划分耕地资源类型^〔1 ̄3〕,并运用卫星遥感分析方法,对新疆典型地区耕地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搞清新疆典型地区耕地资源类型特征、分布规律,进而探索该区耕地资源区域开发与中低产田分区治理的方法理论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雷达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于2009年04月09日-11日在扬州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江苏省测绘学会主办,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博思科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土地、地矿、海洋等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加拿大MDA公司、日本PASCO公司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春季北极臭氧异常低值监测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FY-3A)搭载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TOU),连续监测全球臭氧总量分布的遥感数据,分析后发现,自2011年3月初开始,北极地区臭氧总量急剧下降,形成一个臭氧低值区,3月中旬低值区中心部分臭氧总量日平均值只有同期的一半左右.分析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及国外卫星1979-2011年北...  相似文献   

16.
卫星遥感北京大雾气候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结合地面能见度资料,对北京市2001-2005年的大雾信息进行了处理分析,生成了多种大雾遥感信息产品.利用处理结果,对2001-2005年北京地区大雾频次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其中卫星遥感2001-2005年北京地区大雾天数统计图反映了近五年来北京市不同地区大雾出现的频次,卫星遥感各季节大雾天数统计图反映了不同季节北京地区大雾分布的时空变化特点,卫星遥感大雾程度指数(像元级空间尺度)反映了北京市不同区县单位面积大雾出现的频次差异.同时,根据卫星遥感大雾分析结果、形成大雾的最主要气象要素资料(地面温、压、湿)、地理信息、高程数据等,还对近5年北京市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大雾分布的特征、时空变化的气象成因和主要大雾类型(平流雾、辐射雾)进行了分析.综合各种分析结果,北京市大雾分布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北京地区的大雾虽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以夏秋季偏多,以冬春季偏少;第二,大雾频发区主要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和中东部偏北的部分地区.西部相对较少;第三,受地形和地面环境流场影响,东南部大雾以平流雾为主,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以辐射雾为主;第四,辐射雾发生频次与下垫面类型有密切关系,城市热岛对大雾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MERSI和MODIS的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反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韩秀珍  郑伟  刘诚  安思颖 《地理研究》2011,30(2):291-300
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遥感反演是监测水体光学特性、评价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FY-3A/MERSI和AQUA/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水体实测的叶绿索a含量,利用两类反射率模型,研究星载数据遥感反演叶绿素a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基于FY-3A/MERSI和AQUA/MODIS可见光-近红外通道的光谱反演模型(...  相似文献   

18.
段海霞  郭铌  霍文  秦贺  马玉芬 《中国沙漠》2014,34(6):1617-1623
GRAPES-SDM沙尘模式和卫星遥感监测是目前沙尘暴监测预报业务中重要的工具.本文使用天气学检验方法,对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目前使用的GRAPES-SDM沙尘模式2012年春季沙尘天气预报情况以及FY-2D卫星遥感产品沙尘指数IDDI的监测效果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沙尘模式在西北沙尘暴预报业务中具有很好的预报参考价值,卫星遥感沙尘指数也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但两者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沙尘模式对大范围沙尘暴过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对沙尘强度预报偏强;卫星遥感沙尘指数虽然不能定性地表示沙尘强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沙尘强度的变化,不过反映沙尘强度的数值及其分布区间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卫星遥感在南疆盆地常会将大片深厚的沙尘气溶胶区域误判为云区,造成对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天气未能识别的现象,另外IDDI指数不能用于夜间沙尘监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卫星遥感和再分析数据的青藏高原土壤湿度数据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范科科  张强  史培军  孙鹏  余慧倩 《地理学报》2018,73(9):1778-1791
土壤水是地表与大气在水热交换方面的关键纽带,是关键水循环要素,更是地表产汇流过程的关键控制因子。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也是亚洲水塔,探讨青藏高原土壤水变化对于探讨青藏高原热力学特征变化及其对东亚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而获取高精度长序列大尺度土壤水数据集则是其关键。本文利用青藏高原100个土壤水站点观测数据,从多空间尺度(0.25°×0.25°,0.5°×0.5°,1°×1°)、多时间段(冻结和融化期)等角度,采用多评价指标(R、RMSE、Bias),对多套遥感反演和同化数据(ECV、ERA-Interim、MERRA、Noah)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① 除ERA外,其他数据均能反映青藏高原土壤水变化,且与降水量变化一致。而在那曲地区,遥感反演和同化数据均明显低估实测土壤水含量。从空间分布来看,MERRA和Noah与植被指数最为一致,可很好地反映土壤水空间变化特征;②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土壤水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其中青藏高原西部边缘与喜马拉雅地区土壤水变化则受冰雪融水和降水的共同影响;③ 除阿里地区外,大部分遥感反演和同化数据在融化期与实测土壤水相关性高于冻结期,其中在那曲地区,遥感反演和同化数据均高估冻结期土壤含水量,却低估融化期土壤含水量。另外,遥感反演和同化数据对中大空间尺度土壤水的估计要好于对小空间尺度土壤水的估计。本研究为青藏高原土壤水研究的数据集选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卫星遥感的夏季长春市城区热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采用先进的遥感手段,能够大面积同步和动态地监测地面热场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利用长春市地区的LANDSAT图象,对于热红外波段遥感图象灰度值和地面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的解译,并且采用TM6图象增强和密度分割的方法得到了长春市地面热场等级图,取得了很好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了长春市热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城市能耗和下垫面性质对于区域温度有直接的影响,此外,还结合图象分析了热场分布的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