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福州市农业土壤多环芳烃的含量、来源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福州市农业表层土壤(0~10 cm)中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土样中16种PAHs检出率达到100%,其总量的含量范围为100.2~1 215.1 μg kg-1,且与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中PAHs主要源于生物燃烧和石油.利用毒性当量因子(TEF)计算了供试土样中PAHs单体相对于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Bapeq),土样中总Bapeq值的范围为2.50~147.95 μg kg-1,其中50%土样总Bapeq的值超过荷兰规定目标值(总Bapeq=32.96 μg kg-1),表明福州市部分农业土壤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上海滨岸潮滩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健 《地理教学》2014,(24):4-8
滨岸潮滩中Hg的污染特征对潮滩生物乃至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较大。上海滨岸潮滩沉积物中Hg含量在0159-0.541μg/g之间变化,位于加拿大环保部制定的TEL和PEL之间,对当地水生生物偶尔会有负面效应。含量高值主要出现在LH、GL和LCG岸段,柱样沉积物中Hg的含量高值出现在5cm深度左右,粘粒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沉积物中Hg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Hg—e和Hg—s是沉积物中Hg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到总Hg含量的9.0%~50.3%和37.7%-85.3%。由生物可利用态Hg带来的生态风险不同于沉积物中总Hg的生态风险,根据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态Hg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汾渭平原典型城乡地区重度污染天气PM2.5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及其人群健康效应,本文于2018—2019年冬季分别选取西安和陇县作为城乡对比参照点,采集了重度污染天气PM2.5颗粒态气溶胶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样品中具有“三致效应”的15种PAHs含量及组分特征,使用特征比值法及主成分法进行PAHs源解析,并分析了气象因素对PAHs质量浓度的可能影响,通过对苯并芘(BaP)等效毒性浓度和终生超额致癌风险度(ILCR)的计算,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西安与陇县在重度污染天气条件下PM2.5中15种PAHs总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43.78 ng/m3、609.39 ng/m3,其中4~6环PAHs占比最高;且PAHs浓度与气温、气压及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则无明显相关性。西安PAHs污染主要来自燃烧源与交通排放源,而煤炭及生物质燃烧是造成陇县PAHs质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重污染天气下陇县人群通过呼吸引发的致癌风险要高于西安,女性致癌风险高于男性,成人致癌风险高于儿童,且两地区成人ILCR值均超过风险阈值,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儿童则无明显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4.
以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7年夏季(8月)和冬季(12月)采集广西廉州湾和三娘湾的河口和海岸带14个站位的表层海水样品,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组成和来源,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廉州湾和三娘湾河口及海岸带水体中多环芳烃单体的平均质量浓度总体上与其溶解度和极性呈正相关关系,即以2~3环芳烃为主,4~6环芳烃检出率和质量浓度均较低。PAHs总质量浓度(∑16PAHs)在夏季河口水体(72.71 ng/L)明显高于海岸带水体(56.28 ng/L)(t检验,p<0.01),冬季河口(106.67 ng/L)与海岸带(92.43 ng/L)差异不显著(t检验,p>0.05)。冬季河口和海岸带PAHs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夏季。大风江和南流江PAHs的入海通量达525.3 kg/a,夏秋季占85%以上,反映了雨季河流对海岸带具有明显的影响。南流江PAHs入海通量占2条河流总量的87%以上,对廉州湾和三娘湾的影响最大。运用同分异构体比值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海水中PAHs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夏季主要为燃烧源和石油源的混合来源,冬季主要为燃烧源。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廉州湾和三娘湾海水中PAHs质量浓度处于较低水平。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廉州湾和三娘湾表层海水中的PAH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5.
选取湛江市霞山区观海长廊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区域,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红树林表层土壤及红树植物根、枝、叶中重金属(铜Cu、锌Zn、铅Pb、镉Cd、铬Cr、镍Ni、砷As)的质量分数;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红树林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水平,结合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来源;应用生物富集系数(BCF)、转运系数(TF)分析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中的富集和迁移能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7种重金属分布规律为Zn(57.48 mg/kg)>Cr(29.31 mg/kg)>Pb(19.23 mg/kg)>Cu(16.62 mg/kg)>Ni(8.18 mg/kg)>As(6.00 mg/kg)>Cd(0.20 mg/kg)。7种元素平均质量分数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pH≤5.5)风险筛选值;Cu、Zn、Cd和As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的2.08、2.74、6.75和1.11倍。2)重金属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高,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很强,其余元素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微。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重金属与有机质、黏土、粉砂呈正相关关系,与pH、砂呈负相关关系。3)Zn、Cr和Cu在红树植物体内质量分数较高,Pb、Ni和As次之,Cd质量分数最低。除无瓣海桑Zn的根-叶转运系数>1外,重金属在桐花树、木榄和无瓣海桑中的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1,说明桐花树、木榄和无瓣海桑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不强,大部分有毒元素主要积累在根部,降低了有毒重金属通过食物链传递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上游绿洲土壤表层盐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启洋  贡璐  韩丽  桂东伟 《中国沙漠》2013,33(4):1098-1103
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离子组分关系是了解水盐运移规律的关键,可为提出因地制宜的盐渍土改良措施提供科学参考。在土壤聚盐高峰期,采集了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垦区64个样点的表层(0~20 cm)土样,进行盐分指标测定,并采用地统计学和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盐分组成离子对盐分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区土壤含盐量和碱化程度较高,土壤pH具弱变异性,电导率、总盐量和大部分离子含量均具强变异性。(2)电导率、总盐量和大部分离子含量较其他指标的空间变异程度大,结构复杂程度较高。(3)土壤总盐、电导率、Cl-、SO2-4、Na+、Ca2+、Mg2+和K+分布趋势较为一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在老农区和原生荒漠地含量较高;土壤pH分布表现为从北向东南方向增加;HCO-3在土壤中含量最低,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4)对盐分指标间的灰关联度分析表明,对研究区盐分指标影响最大的是SO2-4、Cl-和Na+。  相似文献   

7.
《地理研究》2012,31(1)
纳帕海湿地区4类土壤退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弃耕地-中生草甸土(AFMMS)、中生草甸土(MMS)、湿草甸土(wMS)和沼泽土(MS),对4类土壤0~10cm(上层)、10~20cm(中层)、20~30cm(下层)进行采样,分析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LOC)和溶解有机碳(DOC)含量。结果表明:4类土壤间,除AFMMS中下层L0c含量略高于MMS对应层LOC含量外,其它各层SOC、LOC、DOC含量都为AFMMS〈MMS〈wMS〈MS;剖面垂向上,MS的s0C和LOC含量由上向下先增后减,其它土壤SOC、LOC、DOC含量以及MS的DOC含量均由上向下减少;LOC/SOC(%)变化于8.6~16.8%,而DOC/SOC(%)、DOC/LOC(%)更低;除AFMMS外,其它3类土壤SOC和L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LOC和LOC/SOC(%)分异与土壤类型分异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DOC含量与s0C和LOC含量的相关性无明显规律。本研究表明,微地貌制约下的水文情势一植被生态分异对湿地SOc及活性组分的分异有显著影响,而强人为干扰会带来湿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明显损失,缺乏水文生态调控的撂荒式恢复难以有效恢复退化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库;LOC是表征湿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活性组分变化更为敏感和合适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采集的水体、土壤、苔藓、粪便和生物介质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不同环境介质中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结果表明,水体、土壤、苔藓、粪便和生物中∑PAHs浓度分别为34.9—346 ng·g-1(mean=184)、68.9—374 ng·g-1(mean=188)、122—894 ng·g-1(mean=251)、197—293 ng·g-1(mean=245)和137—443 ng·g-1(mean=265)。与其他地区相比,5种介质中2+3环PAHs的比例超过0.5,而5+6环PAHs的比例则0.2,说明大气传输是菲尔德斯半岛地区PAHs来源的主要途径。通过PAHs在土壤-苔藓(logQSM)、生物-海水(logQOW)和企鹅肌肉-企鹅粪土(logQPD)中的浓度比值与其理化参数的研究发现,logQSM与logpoL和logKOA成显著线性关系,logQOW和logQPD与logKOW成显著线性关系,表明不同环境介质间污染物浓度比值可以看作PAHs在极地偏远地区气-固分配行为以及在生物体内分配行为的镜像。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流域沙柳河下游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青海湖流域沙柳河下游沉积物中As、Cd、Pb、V、Cr、Mn、Ni、Cu和Zn 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采用污染系数、富集系数、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估了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无论在横向还是纵向上,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青海湖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元素污染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小于2,且大多数样品的值低于1(高于1者多为Cd、Cu、Ni、Zn,且具高值);地累积指数均为负值(除QB-19中Cd和Cu分别为0.10和0.02);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大多低于30,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大多低于70。沙柳河下游沉积物尚未出现重金属污染,具有低的生态风险,但该流域重金属的人为排放确实存在(主要是Cd、Cu、Ni、Zn等),而且在近代排放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广饶县土壤重金属来源、分布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旭  吕建树 《地理研究》2019,38(2):414-426
选取山东省广饶县作为研究区,采集300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测定As、Cd、Co、Cr、Cu、Hg、Mn、Ni、Pb和Zn等10种重金属含量;运用多元统计和地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广饶县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来源与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土壤中Co和Pb的平均值低于山东省背景值,其他8种元素的平均值均超过山东省背景值;特别是Cd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达到山东省背景值的1.86倍和2.50倍,说明在土壤中存在明显的富集。② As、Co、Cr、Cu、Mn、Ni和Zn为自然源,受成土母质控制;Hg为人为源,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和工业排放;Cd和Pb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控制。③ 成土母质控制着As、Cd、 Co、Cr、Cu、Mn、Ni、Pb和Zn的基本分布格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Hg含量差别较明显,其高值区集中在城镇建设用地。④ 总体上,研究区为中等生态风险的偏高水平,其中Cd和Hg分别为中等和较高生态风险,其余8种元素处于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源辨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因子分析法及离散点曲面张力样条函数插值法对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源的类型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源大多以混合源(包括燃煤与原油渗漏)为主,其中污灌农田、普通农田、荒地和城市绿地中混合源所占比重依次为61.26%、69.35%、52.86%、64.45%。而各污染源在空间分布上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地理条件及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习性都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12.
于2019年3月12~13日,在四川省泸沽湖大草海湖滨带的41处采样地中,采集表层(0~20 cm深度)土壤样品,分析测试土样的多环芳烃含量;根据多环芳烃含量的分级标准,确定表层土壤的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菜地、果园、林地、耕地和季节性湿草甸表层土壤中的16种多环芳烃质量比之和分别为1 565.98 ng/g、1 463.28 ng/g、676.93 ng/g、591.66 ng/g和583.03 ng/g,菜地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相对最高;大部分采样地表层土壤属于多环芳烃轻微污染,分布在道路边、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居民住宅旁的菜地和污染沟渠附近的采样地表层土壤属中度和重度多环芳烃污染;采样地表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来源主要以生物质能源燃烧和交通源为主;多环芳烃对儿童的致癌风险指数小于10^-6,处于安全范围,成人通过皮肤接触途径造成的多环芳烃致癌风险指数最大值和总致癌风险指数都大于10^-6,故成人存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3.
20年来部分黑土耕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黑土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一直倍受社会关注。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采样记录,2001年在吉林省黑土区采集了27个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耕层土壤(深度与第二次土普数据相同)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第二次土普查数据对比发现,过去20年间,吉林省黑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增有减,但平均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已有的研究对比分析,高产玉米生产条件下的根系碳输入量可能抵消矿化损失的有机质量,使水土流失不严重区域的黑土土壤有机质水平维持平衡,有机质含量下降的土壤可能是水土流失的结果。而在水土流失不严重地区土壤有机质则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会相应的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发生变化。以福州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福州市2002~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这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同时结合国内外生态服务价值研究成果,测算福州市7年来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结论:(1)福州市2002~2008年间建设用地对农用地的侵占导致福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2年的383.18亿元减少到2008年的380.05亿元,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2)由于缺少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文中没有对福州市的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5.
生物结皮在土壤养分累积和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酶活性能敏感地指示土壤的恢复程度,是衡量沙区生态恢复与健康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演替阶段生物结皮(藻结皮、混生结皮和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结皮及下层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酶活性,探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物结皮对土壤酶活性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结皮的进展演替可显著提高结皮层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结皮类型显著影响酶活性,藓结皮下层土壤的酶活性最高(P<0.05);3类生物结皮间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C/N、C/P、N/P差异显著;生物结皮层SOC、TN、TP、C/N、C/P、N/P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环境因子对生物结皮及下层土壤酶活性变异影响大小排序为TN>速效钾(AK)>SWC>TP>C/P>SOC>碱解氮(AN)>pH>容重(BD)>速效磷(AP),影响酶活性的主导因子是TN、TP、AK。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OC、TN、AN、C/P、N/P正相关,而脲酶和蔗糖酶与AK、TP、AP正相关。但pH、BD、Por与这4类酶活性均负相关。生物结皮的进展演替可促进结皮层及下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提升,但对结皮层的提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特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本文分析了天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若干多环芳烃组分的含量特征及污染水平。结果显示,城市绿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最高,污灌农田土壤中一些组分的含量也较高,但多数组分与普通农田、荒地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相差不大;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低环/高环在大部分地区小于1,说明天津地区多环芳烃污染主要以燃烧源为主。芘/苯并(a)芘参数值则反映出市区绿地土壤受交通污染的影响比较大;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表层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多环芳烃污染,其中城市绿地土壤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水资源管理中重要且复杂的课题。随着我国"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的提出,作为重要粮食产区的松花江流域面临着水资源能否承载粮食增产的迫切问题。然而,至今该区域鲜有涉及到粮食增产计划的水资源配置研究。本文选取松花江流域的哈尔滨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得到该区域2020年和2030年(p=75%)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配置结果可将各分区按农业生产潜力划分为4类:第一类为哈尔滨市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哈尔滨市区将会成为农业用水最为短缺的分区。在此形势下,哈尔滨市区的粮食增产空间很小;第二类为五常、尚志和宾县分区。分区内也存在农业用水短缺的现象。但由于短缺程度较小,如能加大节水措施和水利工程措施的建设力度,尚有粮食增产的可能;第三类为阿城、呼兰、木兰和方正分区。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分区内将会产生一定的农业用水短缺风险。根据分区情况,可通过加强节水措施建设来消除风险。分区内具备一定规模的粮食增产空间;第四类为双城、巴彦、依兰、延寿和通河等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分区。分区内具备农业大规模发展的潜力。应提高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确保粮食增产。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哈尔滨地区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粮食增产计划提供科学建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连霍高速公路运营时间不同的湾刘和小王庄断面, 按照距离公路的远近不同布设采样点, 对路旁土壤重金属(Cd、Cu、Pb、Zn、Ni、Cr)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运营时间较长的湾刘断面(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状态)路旁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小王庄断面(总体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状态)。随着距公路路基距离的增加, 多数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呈不规则偏态分布。湾刘断面的RI峰值出现在距路基50~100m之间, 小王庄断面出现在距路基35 m处。土壤Cd是最主要的风险因子, 对RI的贡献率平均为61.39%。土壤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应根据所研究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对H?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级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耕层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BlockKriging法绘制了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 ,自相关距离在 16km左右。在 4 0km步长变化范围内 ,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表现为明显的各向同性特征 ,超出此范围 ,各向异性趋向明显。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 ,土壤全氮含量在江阴和宜兴境内要高于锡山和武进境内 ,且高值斑块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圩田区。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评价研究:以苏州市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枫  章锦河  王培家  魏国恩  储光  曹禹 《地理研究》2021,40(9):2476-2493
集成生态系统服务量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安全评估等多种方法,构建并评估了苏州市区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显示:① 2017年苏州市区食物供给、淡水供给、空气净化、涵养水源、碳汇服务、旅游休闲、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等服务分别为32795.94元/hm2、686.6 mm、283.68元/hm2、28.62 mm、86.99 t/hm2、3736.75元/hm2、174.8 t/hm2和0.47。② 识别出太湖、东山、西山、穹窿山、大阳山-天池山、旺山-上方山、阳澄湖、长漾湖和太浦河等9个重要生态源地。③ 提取出生态廊道36条,生态节点32个,建议100~200 m和60~100 m分别为苏州市区重要生态廊道和一般生态廊道的宽度。④ 苏州市区整体生态网络闭合度较低,生态网络连接水平较复杂,生态节点连接性较低,生态网络成本较高,应优先建设重要性高的生态廊道,加强大面积水域、湿地之间的生态廊道建设,提升水域与周边山地丘陵的连通性。通过此研究以期为探索生态系统服务应用价值、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