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春雨  俞欢 《地理教学》2014,(4):27-30,35
空间能力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市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空间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认为教师对地理空间知觉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关注度较高,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关注度较低,地理空间语义的模糊性和教学条件的不足限制了地理空间能力教学的充分扩展。提出建立明确的地理空间能力课程标准、更新地理空间能力教学手段、扩展地理空间能力教学内容是加强人文地理教学空间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的空间失衡模式与状态评估——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雯  孙伟  赵海霞 《地理学报》2010,65(10):1209-1217
从收入增长和生态改善的空间均衡角度来看,区域发展空间失衡是空间开发状态与其区位供给能力不相匹配,空间的经济社会活动没有按照开发供给的比较优势进行地区分工配置。当区域开发规模及程度超过其可能的供给容量视为开发过度;若没有充分利用供给容量,则为开发不足。以江苏省县(县级市) 单元为例,采用开发强度与反映空间供给能力的生态重要性指数、环境敏感性指数、规模集聚指数、资源保障指数、运输经济指数的相关关系以及协调度,可以判断和评价空间失衡的状态。同时,资源环境价格市场不完善,政府调控要素导向不合理以及开发导向的财税和政绩考核体系等安排,都是导致空间失衡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国内外对经济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主要经济带产业与空间结构的现状与发展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大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引力模式对四大经济带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四大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苏省四大经济带产业与空间联动发展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江静华 《地理教学》2014,(24):23-25
地理空间能力是地理学的核心能力,其培养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但是目前地理空间能力在中学课程中没有被系统传授,目前高中地理教育的一个重大盲点。本文提出了空间能力培养的要求及主要构成要素,通过教学案例分析了在读图识图、感觉知觉、合情推理、探究活动中对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空间信息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明辉  胡日东 《地理研究》2014,33(6):1140-1150
通过对中国地市级以上行政区域及部分县级行政区域金融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的分析,将金融业的空间区位差作为衡量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能力的指标,并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拓展传统的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对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能力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中国金融业存在着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具有显著的空间辐射能力;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空间辐射能力不仅同本区域经济规模、金融环境和人力支撑有关,而且还受到相邻区域的经济因素和相邻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影响;中国金融产业空间扩散不同于传统产业,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其受贸易活跃程度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并不明显。进而,本文提出了研究的理论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地域性,地理事象由于其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地理空间比较分析能力就是确定地理事物、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不同区域差异,揭示其蕴含的地理规律的能力。认识区域间的差异及某个区域典型的地理特征,常常要借助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区别区域间地理事项的特点和性质,分辨地理事物的程度和级别,找出区域间差异显著的征象和标志。例如,在分析北美洲西岸海洋性气候的局限性时,只有通过与欧洲西部类似气候在程度和地区范围上的比较,这个特点才会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3~2013年城市专利数据采用基尼系数、趋势面分析、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讨了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创新能力高的城市高度集聚在沿海三大区域及内地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时间推移,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呈现扩散的趋势。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推动了创新的区域扩散和空间溢出。发明专利、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创新水平依次降低,空间集聚程度依次提高,空间相关性依次提高。固定效应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的计量结果发现,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该市的创新能力。政府支持、工业基础、高等教育资源、创新投入、经济外向度显著影响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且政府支持和城市高等教育资源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出现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防灾空间中最基本的单元——社区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建立了基于现状空间分析的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模型,模型由应急疏散时间半径与应急疏散容量半径两个维度及应急疏散距离、道路有效宽度、道路集成度、应急疏散场所容量、社区人口密度5个因素构成。最后,通过GIS中的服务区分析及空间句法分析等技术,将模型应用于北京市交道口社区,找到交道口社区中应急疏散能力较弱的区域,为社区应急疏散空间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背景 首先,地理空间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要素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前任校长俞立中教授曾经讲过: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空间分析能力都会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空间分析能力就是地理空间素养的一部分。其次,地理信息技术的时空性、多维陛对地理空间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到勒皮雄“板块构造学说”,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二章“大洲和大洋”一节是整册书的重点之一,这一节内容看似简单,但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繁杂,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整册教材中,又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1.
孙倩  汤放华 《地理研究》2015,34(7):1343-1351
鉴于已有研究主要集中探讨住房价格的空间依赖性,较少涉及空间异质性对住房特征价格的影响,也很少尝试构建不同计量模型来比较模型间刻画住房价格影响因素空间分异的准确性,以长沙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采用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比较分析城市住房价格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① 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都表明,长沙市中心城区的住房属性边际价格随着区位的变化而变化,揭示住房价格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小区环境、交通条件、教育配套、生活设施等因素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②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空间扩展模型都能对传统特征价格模型进行改进,但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解释能力和精度方面都超过空间扩展模型;对属性系数估计空间模式的分析,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形成的结果比采用坐标多义扩展的空间扩展模型更为复杂和直观。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理空间知觉是许多地理学习活动的重要成分。最近国内外地理课程都将空间知觉列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我国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提供与学生生活情境相关联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进行地理意义的建构与知识的运用,反映了当前地理教学的趋势。因此,地理空间知觉不应只是简单的图形辨识或高度抽象的转换能力,而应当强调与生活经验上的统整与连结。在理念上,地理空间知觉渐渐成为地理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视觉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要透过设  相似文献   

13.
陈园园  李宁  丁四保 《地理科学》2011,31(12):1461-1467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通过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城市流模型和城市通达性模型,构建系列空间联系能力数理模型,定量分析辽中南城市群空间联系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以评价辽中南城市群十个节点城市的空间联系能力。研究表明:①沈阳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大,沈阳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和沈阳距其铁路距离呈S形曲线关系。②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的大小将辽中南城市群十个节点城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大连的值最大,营口则显现出作为该城市群中部区域极点的潜力。③沈大高速公路集中了通达性处于前三位的三个城市,辽阳在城市通达性方面显现出显著的优势,四项通达性指标全位居第一。④从SOM神经网络的分级结果看,沈阳都作为独立的一级,表明沈阳的空间联系能力最强,体现了其中心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如何在早期教育中提升幼儿地理空间知觉能力这一国内学界鲜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阐释地理空间知觉能力的意涵,结合地理空间的特殊属性总结幼儿地理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规律,设计一系列地理实践活动案例,以期为早期教育中幼儿地理空间知觉能力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3.2"空间定位"能力标准 空间定位技能主要是通过学校地理课程来养成的。学生在地理课中获得基础的地形知识和技能。定位能力的要素之一,是不同空间尺度中的地形定位的基础知识,例如,知道大陆和海洋、欧洲国家、德国的河流和山系的名称和位置;以及知道各种用于定位的网格和组织系统(O1),例如,经度和纬度、气候与植被带,或地球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特点的分类。定位能力也包括将地理因素纳入空间系统的能力(O2),如识别位置关系;以及一系列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地形技能(O3),如阅读地图和自己绘制简易地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金子兴 《地理教学》2014,(22):25-27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一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之一。该章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本章出现有许多的概念,而概念是构建学科逻辑体系的起点,是清晰有序呈现知识的必要条件。厘清这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对教材中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陈启洪 《地理教学》2012,(16):45-46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是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这些内容涉及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推理能力以及地理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理解和综合应用起来有较大的难度。笔者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收集了学生提出的部分疑问,现整理简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金卫东 《地理教学》2019,(9):62-64,12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之一。通过品读高考试题,明确考查的思维方向,为教师改进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复习提供帮助;通过命制原创试题,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记图、识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升空间思维品质(深度、广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曹鸿斐 《地理教学》2010,(13):19-21
高中地理学习中,北极星及附近其它恒星视角的变化的问题,实际上是太阳高度角变化问题的延伸和迁移,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0.
邱思远  孙伟 《地理研究》2024,(2):303-321
城市群作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聚合体,研究其内部一体化水平和外部辐射能力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使用2006—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构建嵌入内生时空权重矩阵的CD生产函数,测度中国19个城市群内部和外部要素空间溢出效应,以其作为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和辐射能力的衡量标准,并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研究发现:(1)在MORAN指数、GEARY指数和GO指数内生时空权重矩阵中,以MORAN指数内生时空权重矩阵为基础的CD生产函数测度结果最优,其能够较为精确地分解出所测城市群的内部和外部要素空间溢出效应。(2)在时序发展上,处于一体化水平和辐射能力高值地区的城市群个数较少,而处于低值地区的城市群个数较多,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辐射能力整体偏低,但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3)在空间演化上,东部地区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和辐射能力较强,西部地区城市群较弱。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位居前三,兰西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则排名靠后。(4)城市群一体化能够显著提升其辐射能力,并且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所属城市群的异质性特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