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东海陆架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东海陆架区的物探、化探和钻井等方面资料分析了陆架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东海陆架盆地具有叠合复式盆地的特征。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下叠置了中生代和古生代的盆地和含油气层,巨厚的前第三系地层为油气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化探资料以及荧光、酸解烃和甲烷等指标表明,在诸如海礁凸起等高构造区有极好的油气异常显示,油气存在于前第三系之中。钻探证明,瓯江凹陷东侧(又称丽水凹陷)的侏罗系中有烃源岩,前古生界的变质岩中有油气显示。因此,海礁凸起、渔山凸起、瓯江凹陷东侧、长江凹陷与西湖凹陷之间以及浙闽隆褶带的前第三系是东海陆架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运用David A.White,1988介绍的方法,编制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和瓯江凹陷油气成藏组合图。通过图件编制的启示,对两个凹陷成藏主要特征和控制油气规律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并确定有利勘探区和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3.
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中生界分布特征及其有利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秋  李刚  戴春山 《世界地质》2011,30(3):396-403
对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中生界分布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方向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中生界分布广、厚度大,主要沉积在南部地区,最大厚度超过6 000 m,除凹陷内有分布外,隆起区也有分布。白垩系主要发育在长江凹陷、海礁低凸起、瓯江凹陷、闽江凹陷和台北低凸起地区;侏罗系主要发育在闽江凹陷。闽江凹陷的中生界厚度大,烃源岩条件好,局部构造圈闭发育,既有区域性盖层又有局部盖层,生储盖条件优越。因此,闽江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油气勘探前景最好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分布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利用前人对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对最新处理的地震剖面和重磁反演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和综合研究,结合海陆中生界对比结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分布广、厚度大,平均厚度可达6 000 m,而且具有“东厚西薄、南厚北薄”的特征。侏罗系主要分布在闽江和基隆凹陷,厚度分布稳定,w(TOC)平均值>1.0%;而白垩系在整个陆架盆地南部均有分布,具有向基隆凹陷加厚的趋势,w(TOC)平均值<1.0%。东海陆架盆地南部的基隆凹陷是下一步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而台北低凸起很可能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同处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凹陷群的长江凹陷、瓯江凹陷以及处于陆架盆地东部凹陷群但与长江凹陷相连通的西湖凹陷3凹陷在构造背景、形成演化、构造特征、地层分布与沉积环境变迁等方面的综合对比分析认为,长江凹陷古新统美人峰组中上部、始新统长江组中上部应分别具有与瓯江凹陷古新统中上部的明月峰组、西湖凹陷始新统中上部的平湖组相似的含煤层系分布,渐新统以上地层不存在或仅有部分煤线分布;与西湖凹陷相连通的南部大观园深凹内部广泛发育的连接浙闽隆起和翠秀堂低凸的构造斜坡带是含煤层系分布的最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6.
钟锴  朱伟林  高顺莉  付晓伟 《地球科学》2018,43(10):3485-3497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规模最大的边缘海盆地,历次资源评价均认为其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但迄今为止,其油气探明程度仍相对较低.因此,有必要对东海陆架盆地从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形成机制到烃源潜力、沉积储层等油气成藏关键问题展开全面的重新研究和认识.通过对东海及其周缘构造单元基础地质资料、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梳理,提出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盆地原型及其与周边区域构造演化、晚中生代-新生代裂谷盆地差异演化及其成因、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是研究东海陆架盆地形成演化的3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因各次级沉降单元差异演化,造成各区域油气成藏的关键地质要素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储层因素是以始新统-渐新统沉积为主的东部坳陷带油气成藏的关键,而烃源岩条件是解答古新统-始新统沉积为主的西部坳陷带油气成藏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层序地层学在东海陆架盆地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对东海陆架盆地层序地层研究的部分成果。(1)确定和完善了瓯江凹陷和西湖凹陷的层序格架。(2)分析了这两个凹陷中主要油气目的层段的体系域发育情况,即在瓯江凹陷中分析了盆地发育初期(T_6~0~T_5~0)两个层序的体系域发育情况,以及T_5~0~T_3~0中海相层序的体系域发育情况;在西湖凹陷中分析了海陆过渡相层序(T_3~1~T_3~0)和陆相层序(T_3~0~T_2~1)的体系域发育情况。(3)总结了体系域与油气之间存在的关系;指出了非构造圈闭可能存在的位置,为进一步的油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钓鱼岛隆褶带位于东海陆架东部,是分隔东海盆地东部坳陷带和冲绳海槽盆地的构造单元.结合东海周缘地质分析,认识到钓鱼岛隆褶带曾经是东海陆架外缘隆起的一部分.该隆起形成于白垩纪,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其上还存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残余地层,中新世分解为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隆起两部分,具有“早成型晚改造”的特点.基于这一认识,认为西湖...  相似文献   

9.
东海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发现海绿石东海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凹陷带,属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由下第三系的平湖组、花港组和上第三系的龙井组、玉泉组、柳浪组和三潭组构成,主要含油气层位为下第三系。以往的研究成果认为,平湖组为半封闭海湾条件下的海陆交互及...  相似文献   

10.
东海陆架盆地伸展率和压缩率及构造跃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和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本文选取了东海陆架盆地主要凹陷的17条地震剖面,采用平衡剖面技术,计算了主要凹陷新生代不同演化阶段的伸展率和压缩率。分析表明,东海陆架盆地构造演化总体由西向东跃迁。晚白垩世至晚古新世东海陆架盆地裂陷中心在西部坳陷带,始新世东迁至东部坳陷带,上新世东迁至东海陆架盆地东侧的冲绳海槽盆地。古新世中后期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北侧昆山凹陷反转;中新世东部坳陷带的西湖凹陷反转。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与东部坳陷带构造演化不同,证明了东海陆架盆地的东西分带。西部坳陷带北部的长江坳陷和南部的台北坳陷构造演化不同,东部坳陷带北部的西湖凹陷和南部的钓北凹陷构造演化不同,证明了东海陆架盆地的南北分块。  相似文献   

11.
东海陆架盆地烃源岩有机显微组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研究了东海烃源岩有机显微组份,提出了适合于本区的有机显微组份分类系统,查明了有机显微组份特征及分布,进而研究了东海源岩干酪根类型及其生烃潜力,提出了有机相划分标准,划分了西湖凹陷有机相,为东海油气勘探提供了资料和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东海盆地石油地质研究在近二十年里主要取得五方面的进展 :证明了盆地是由一组大陆边缘新生界由西向东逐个变新的“盆地群体”组成 ,建立了陆架地区以组为单位的整个新生代地层单元 ,详细划分了西湖凹陷的内部地质结构 ,认定了煤和煤系沉积是东海陆架区的主力油气源岩 ,通过大量钻井验证了盆地中三类不同成因的圈闭。从环西太平洋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看 ,西太平洋是一个自北而南的沟—弧—盆 (陆缘海 )系统 ;大体以台湾海峡为界 ,东海盆地是一个由转换或被动边缘演化而来的聚敛边缘 ,而南海属于由活动或聚敛边缘转化而来的被动边缘。东海盆地与菲律宾海盆地具有相似的时空演化特征 ,由此论证了东海新生代盆地属于残余弧后向洋后退盆地  相似文献   

13.
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纪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法东  李培廉 《地质科学》1998,33(2):214-221
东海陆架盆地是建立西太平洋新生代海平面变化的关键地区。本文以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为基础,利用微体古生物带化石资料,建立了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系相对精度较高的年代地层格架。通过古生态分析、成因相及特征沉积构造分析和反射地震剖面的海岸上超分析,辅以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研究,首次编制了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纪海平面变化曲线。自第三纪以来,能识别的长周期二级旋回海平面变化4次,短周期三级旋回变化26次,相对海平面变化幅度在0-150m.分析发现海平面变化具有不对称性,即海侵作用速度大于海退作用速度。与Haq曲线对比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从1974年开始对东海进行了包括反射地震、重力、磁法、测深、浅地层剖面等多种疗法的综合调查,基本上建立了东海的新生代地层层序、构造分区及其构造演化历史。台湾海峡在地理上位于东海陆架的西南延伸部位,但其地质演化既具东海陆架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演化的特点,又深受渐新世至中新世南海深海盆扩张的影响。根据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之对比,台西盆地至少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和中新世三次海侵,从而使其既区别于南海之珠江盆地,又有别于东海陆架盆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应变椭球体理论,对东海陆架盆地地质应力场进行了分析,在东海陆架盆地中北西西向断裂自中新生代以来,表现了张性的特征,对油气的储盖均起着破坏作用。除北西西以外的其它方向的断裂,在长期压应力作用的情况下,最终均转变成压性、压扭性的断裂,其中反转构造对油气的储集和保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古近纪气候变化在东海盆地内的化石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吟善  赵洪  覃军  李帅  张建培 《沉积学报》2019,37(2):320-329
古近纪气候演化经历了由"温室气候"向"温凉气候"转变的过程,在此期间发生了三次显著的气候事件,分别为PETM极热事件、Oi-L骤冷事件和Mi-L降温事件。利用东海陆架盆地内孢粉、有孔虫等古生物资料探讨了全球古气候变化背景下东海陆架盆地内古生物差异性变化,并根据特征孢粉组合恢复东海陆架盆地内不同时期古植被以及古气候,在此基础上将东海陆架盆地温度、湿度变化曲线与全球温度变化曲线、海平面变化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东海陆架盆地气候演变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并且对渐新世时期东海陆架盆地气候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渐新世时期季风气候的形成导致了东海陆架盆地花港组整体呈现湿润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7.
Tectonics and Petroleum Potential of the East China SeaShelf Rift Basi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re are two 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s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ey are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and the Okinawa Trough basin. The former can be divided into a western and an eastern rift reg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elf basin underwent continental-margin fault depression, post-rift and then tectonic inversion stages. Available explor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ource rocks is controlled by the basin architecture and its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Xihu depression, mudstones and coals are the main source rocks. The eastern rift region has good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 oil and gas fields.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海及邻近海域气体水合物可能的分布范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气体水合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压力条件,根据我国东海及其邻近海域的海底温度、地壳热流和地温梯度的分布,指出了该海区气体水合物可能的分布范围。主要在东海陆坡即冲绳海槽的西坡、冲绳海槽的东坡、和琉球海沟的西坡、琉球海沟和菲律宾海盆。分析指出,目前并不能肯定东海陆架区不存在气体水合物稳定存在的区域。由于冲绳海槽的热流值较高,特别是冲绳海槽的中部轴区,那里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因而,海槽两坡的气体水合物主要分布在南部冲绳海槽.  相似文献   

19.
东海地区壳体构造演化及其盆地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本文引用最近的地震、钻探、海底拖网采样及其它地质资料,通过综合研究与分析,证实东海地区的壳体属薄化陆壳型壳体,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地槽阶段(Pt-D_2)、地台阶段(D_3-T_2)和地连阶段(T_3-Q)。其中,前两个阶段与东亚壳体东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基本一致,进入地洼阶段后逐步薄化。东海盆地的形成与“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无关,而与地幔蠕动流所产生的拖拽型拉张应力场和地洼造山带所具拉伸趋势而形成的伸展型拉张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现代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南海中部西区进行了构造演化特征及演变史的恢复,制作了其上下构造层的构造纲要图,划分了南海中部西区新生代以来经历的三大构造演化阶段:(1)裂陷阶段;(2)坳陷阶段;(3)区域沉降。并指出了其动力学机制:始新世末,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产生的远距离效应以及渐新世西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产生的俯冲效应是南海中部西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