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火山机构分为火山口-近火山口相 (CNCF)、近源相 (PF)和远源相 (DF)三个相带.露头揭示这三个相带的倾角范围为:CNCF-40~70°,PF-25~45°,DF-20~35°.这三个相带的裂缝线密度为:CNCF-10~30条/m,PF-3~25条/m,DF-2~11条/m.这三个相带的相干值的关系为:CNCF相似文献   

2.
1878年霍尔尼斯(R.Hoernes)根据对地震的宏观观察和地质研究提出了地震成因的三种类型:构造、火山、塌陷。本世纪来,随着对地震本身及相关因素认识的逐步深入,地震成因研究的领域和深度有了很大发展,下表可给出其发展的梗概。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沿胡安·德富卡洋脊对几个地点的热液活动的观察结果,并报道了1988年9月Alvin潜水器11次收集的8个地点样品的年龄和镭同位素比值.这是一次实验性计划,旨在评价铀和钍系列同位素能否提供活动火山喷发时期的年龄信息.由重晶石、硬石膏、黄铜矿、纤锌矿和黄铁矿组成的活动和不活动火山通道和火山通道岩屑锥中,228Ra(镭)的内生228Th(牡)为年龄依据.样品(从北至南)来自费里卡斯特点(北部因代沃洋脊)、因代沃(Endcavour)热液点和南部胡安·德富卡点(命名为火山通道3、火山通道1和地慢柱区).活动火山通道样品的’ZsTh/228Ra年龄在。,2一1 .2年之间.我们没有记录到不活动火山通道或角砾1.2一12年间年龄值、暂时的结论是:个别火山通道形成较快,现代火山通道构造年龄都不到2年.在费里卡斯特点.至少在20年前的角砾中记载着一次热液活动享件.因代沃热液点大型硫化物建造可能指示每个专门构造的排出物最少为20年.南胡安·德富卡洋脊的火山通道建造可能更老,表明除了富重晶石的地层外没有明显的近期生长证据.本研究指出,矿物学种类不同的热液火山通道的年代可通过侧定228Ra衰变产生22STb来确定.这种方法对大于10年的火山通道最精确.该方法结合岩石学分析可以评价个别火山通道壁的生长速率.三个地区’28 Ra/226Ra活动比的变化反映了流体停留时间、热液流体生成深度或较低温度下早期蚀变玄武岩相互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ODP 1143站最上部的3层火山灰深度(mcd)分别为5.55 m(本文称之为A层)、42.66 m(B层)、48.25 m(C层), 其厚度均为-2 cm. 微古生物资料初步限定它们的年龄分别为-0.07 Ma、-0.80 Ma和-1.0 Ma. 这些火山灰层主要由70-150 μm的火山玻璃碎屑组成. 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 这3层火山灰分别与Toba第四纪3次火山喷发物(YTT, OTT及HDT)相对应. Toba火山喷发物在南海的发现暗示其喷发作用多发生在为南海夏季风期间, 喷发强度可能要比原先估计的更强.  相似文献   

5.
ODP1143站最上部的3层火山灰深度(mcd)分别为5.55m(本文称之为A层)、42.66m(B层)、48.25m(C层),其厚度均为~2cm.微古生物资料初步限定它们的年龄分别为~0.07Ma、~0.80Ma和~1.0Ma.这些火山灰层主要由70~150μm的火山玻璃碎屑组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这3层火山灰分别与Toba第四纪3次火山喷发物(YTT,OTT及HDT)相对应.Toba火山喷发物在南海的发现暗示其喷发作用多发生在为南海夏季风期间,喷发强度可能要比原先估计的更强.  相似文献   

6.
尽管火山喷发有声响,并在广大地区很容易发现,但是,有些火山喷发仍未发现。德国一个科学家小组就此提出了证据,证明1982年1月上旬在非洲中部或者北太平洋上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未发现的”火山喷发。其证据是通过观测平流层里光散物质的数量获取的。慕尼黑附近弗劳霍费尔大气环境研究所的这个小组用激光雷达进行了测量。1982年2月初由莱特(R.Reiter)博士领导的这个小组在欧洲上空十五公里高处探测到了一个由火山喷发的颗粒构成的密集的云状物。1980年5月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7.
涠洲岛是北部湾内的一座火山岛,火山活动初步可以分为早-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2期。晚期南湾火山是典型的射气岩浆喷发成因的火山,文中报道了南湾火山的上、下2层火山碎屑岩中砂岩捕虏体的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提出南湾火山喷发时代为距今约3万年左右的晚更新世末期  相似文献   

8.
火山泥石流是最主要的火山次生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原来存在的山体在火山喷发动力作用下,产生的崩塌物和碎屑物,汇同泥水、雪水和火山喷发物,形成的巨大的混合物流体.到20世纪末,已经有超过3万人在火山泥石流中丧生.  相似文献   

9.
美国黄石公园是落基山脉最活动的地震区之一,存在强烈的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学者们对此有过许多论述。美国《科学》杂志1979年12月第206卷4423期刊载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研究室的佩尔顿(J.R.Pelton)和犹他州立大学地质和地球物理系的史密斯(R.B.Smith)合写的《黄石公园近代地壳上升》一文,从地壳形变出发对黄石近代地壳上升进行了机理上的讨论。原“摘要”写道:“比较1923年与1973、1976和1977年的精密水准测量,显示出已有60万年历史的黄石火山喷口相对其周围地区正在上升。1923年以来最大的相对升高量超过700毫米——每年约垂直升高14毫米。这种快速和不平常的大面积地面形变很可能是由于熔化或部分熔化物质最近流入黄石公园下面地壳内某一位置所致。”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尖山火山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克山县境内,嫩江支流讷谟尔河的南岸,属于松嫩平原区。由于这一区域基岩出露少,不便于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故以往关于尖山火山的资料报道很少。《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中没有提到该火山,《中国火山》(刘嘉麒,1999)一书中虽提到克山县北兴镇的尖山火山的名称,但不见相关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爆炸式喷发活动是对周围人口稠密地区的一个严重威胁,因此在短时间内认识喷发类型(从爆炸式到熔岩盾形成)指标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本次研究,我们给出来自波波卡特佩特火山5次主要普林尼式喷发(大约23~1.2ka)、2001年部分熔岩盾坍塌时的小喷发和1997年4次喷发(5月11日、6月14日、15日和30日)产生的原生碎屑中气孔大小分布(VSD)和基质玻璃成分分析的结果。对基质玻璃主元素的分析(WDS-EPMA)可以估计出喷发的岩浆进入不平衡(晶体和岩浆之间)的深度,通过利用Blundy和Cashman(2001)的石英-钠长石-正长石三元系计算平衡压力来获得。利用CSD软件通过气孔大小分布分析定量解释原生碎屑(浮岩或火山渣)结构来建立岩浆上升时的物理变化和喷发条件之间的关系。原生碎屑内气泡化的程度和类型也与喷发的类型和持续时间有关,特别是可用来识别气孔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代表了从爆炸式到熔岩盾喷发的转变(Mangan and Sisson,2000;Adams et al,2006)。本次研究给出了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比早期认为的更为复杂的岩浆存储历史,这对该火山目前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一种高分辨率、主动式波源的地震层析成象方法,确定了俄勒冈中部Newberry火山下面上地壳的压缩波速度结构。Newberry火山是位于山脉轴线以东的一座双峰盾状(bimodel shield)火山。它与Cascade山脉以及位于俄勒冈东南部向西北方向迁移的富硅质火山活动二者均有关系。高频(~7Hz)地壳震相(通常为Pg和地壳中部的反射震相)向上传  相似文献   

13.
应用水表面下辐照度比估测太湖夏季水体叶绿素a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便携式光谱辐射计,采用一定的观测角度获取水体表面的光谱,进而提取水表面下辐照度比R(0-)信息,分析R(0-)光谱特征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太湖夏季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R(0-)光谱曲线762 nm、727nm和496nm处的相关系数较大,分别达到了0.85、0.84、-0.80.通过单波段、波段比值模型分析,认为以R(0-)761、R(0-)762/R(0-)496、R(0-)727/R(0-)496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模型是利用水表面下辐照度比R(0-)估算太湖夏季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的最佳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923、0.919、0.916,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S分别为0.012、0.013、0.013,F检验值分别为101.241、96.576、92.925.利用剩余10个样本对估算模型进行精度和误差检验,结果表明以R(0-)762/R(0-)496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模型好于另外两个,对太湖夏季水体叶绿素a浓度估算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此外,将光谱微分技术应用到R(0-)信息分析太湖夏季水体叶绿素a浓度,结果不能获得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确定火山岩的喷发期次是重建火山喷发相关的第四纪环境、研究晚新生代地球动力学和预测火山喷发危险性的前提.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年轻火山岩样品的定年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自动化测试稳定、本底低、高灵敏度等特点,适用于年轻火山岩样品的定年工作.文章采用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腾冲火山岩区主要岩石单元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研究,通过常规的数据处理得到了腾冲火山喷发的时限为0.025~5.1Ma.但年轻火山岩定年因放射成因的~(40)Ar含量极少,偶然因素较多,数据的稳定性较差,甚至得出偏差很大的年龄结果,其分期结果值得商榷.另外,传统分期方法缺乏统一的时间尺度标准,无法对腾冲火山喷发进行严格的时间限定,导致对期次划分认识的分歧.文章尝试引入新的数学模型,对13件样品一共378个年龄测试值进行了重新分期,得到了包含3个波形曲线、彼此独立的表观年龄概率分布图,利用高斯数学模型对波形进行分析,分别对确认的3个正态波形涵盖的年龄数据进行等时线年代学计算,很好地限定了腾冲火山的3期喷发,分别为上新世((3.78±0.04)Ma)、中更新世早期((0.63±0.03)Ma)和中更新末期到晚更新世早期((0.1~(39)±0.005)Ma).这3期喷发时限具有相同的实验精度和时间尺度,降低了年龄数据的误差和偶然性,能准确地限定和代表腾冲火山的整体喷发分期.  相似文献   

15.
根据雅典观测台网各台站的P波走时残差通过层析成象技术来研究爱琴海区域岩石层的速度结构.所使用的资料包括地方震和远震记录,地幔岩石层的速度异常非常清晰,并且显示出一个标准的非均匀速度结构.本文给出的这些结果(已在别处作了更详尽地描述)与这一区域的其它地球物理场有关系. 预侧到的上地性速度非均匀性与爱琴海域的热资料和其它地球物理场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爱琴海的现代的活动扩张发生在火山孤后.那里地没岩石层的速度异常比观测到的‘正常’值低,这与弧后‘拉伸’的岩石层一致.这一区域还与南爱琴海在一个相对高的速度异常区之上出现的最强的布格和自由空间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天池火山炭化木的~(14)C年代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形成的灰白色空降浮石层、黑色熔结凝灰角砾层和火山碎屑堆积物中 16个炭化木作了系统的14C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天池火山喷发年代为 (1215±15)AD。从火山碎屑堆积中采集的炭化木测定的14C年代要比火山喷发年代偏老,最大可偏离 800a;炭化木树皮的测定结果比较接近火山喷发年代;黑石河、浮石林、锦江大峡谷等地的黑色熔结凝灰角砾层的14C年代结果表明它们也属于(1215±15)AD大喷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火山地层学及其在我国火山岩盆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山地层,物源来自于地下,搬运和分散方式有岩浆流、碎屑流、空落堆积及它们的再搬运,是不同于所有沉积地层的"异化地层".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地层类似,火山地层学着重研究火山岩系的层序界面和内部充填样式,通过地震层序分析刻画成因地层单元和地层对比关系.应用地震火山地层学在南海北部陆缘带识别出向海倾斜反射(SDR)、向陆流、...  相似文献   

18.
火山喷发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球有近20%的人口生活在火山喷发潜在危险的阴影之下.据统计,近400年来火山喷发已直接或间接导致约27万人死亡.决定火山灾害损失大小的因素众多,在对火山灾害进行研究时就必需弄清楚这些因素对火山灾害的影响程度,也就是它们对火山灾害损失影响的权重.权重分析可以为进一步的火山灾害研究提供基础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一座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其活动性一直受到地学界的高度重视.而地应力测量数据对于了解火山的活动情况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实测地应力资料较少.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现今地应力状态及断裂稳定性,在长白山天池火山西南麓MJZ测点0~300 m孔深开展了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利用此次实测地应力数据,本文首先分析了该地区地壳浅表层应力状态,结果表明:(1)测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应力值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对较低;(2)SH(最大水平主应力)、Sh(最小水平主应力)和Sv(垂向主应力)均随深度增加而基本呈线性增大趋势;在60~180 m深度,三者展现为逆断层应力状态,即SH>Sh>Sv;在180~300 m,则表现为SH>Sv>Sh,该应力关系有利于走滑断层活动;(3)钻孔上部SH方向为N38°E,与东北地区构造...  相似文献   

20.
腾冲火山区剪切波和尾波衰减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云南腾冲火山地区观测的地震数字化记录进行了尾波和剪切波的衰减测量。用AkiandChouet和Sato单次散射模型获得 5 2秒和 18秒流逝时间尾波的品质因子分别为Qc (f) =5 7×f- 0 94和Qc (f) =2 6×f- 0 95 ,表明地壳上部和地壳上地幔的地震波衰减频率变化率一致。两者均未显示出活火山地区尾波衰减的异常特征。尾波掠过空间椭球的平均半轴 ,前者约为 80km ,大大超出了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 ,后者约为 30km ,在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之内。用尾波规一双台S波振幅比法进一步缩小所用地震波掠过的空间 ,最后获得了S波随频率的衰减有类似于前人报导的活火山地区尾波频率衰减的特征 :相对于低频 (1 5~ 6Hz) ,高频 (6~2 0Hz)的Q- 1s 变化很小。从地表位置看 ,腾冲最年青的全新世的马鞍山和老龟坡火山就在S波掠过范围内 ,打鹰山火山也在近旁。这一结果表明在这三座火山体之下存在低速高衰减体。火山或处于休眠状态 ,或在消亡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