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地震记录应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数字地震记录的含义,数字地震记录仪器的分极结构和仪器响应,以及在频域和时域中数字记录去除模拟地震记录仪器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陡河地震台架设地震计、强震计及烈度仪3类仪器进行同台址观测,对记录的背景噪声进行RMS值、功率谱的计算和傅里叶谱分析,总结3类仪器的记录波形特征,对比分析3类仪器的地震监测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宽频带地震计可以对背景噪声在全频率域内进行有效完整的记录;强震计只能对大于0.1 Hz的天然噪声进行有效记录;而烈度仪的记录则完全是仪器自噪声,其无法有效记录地脉动。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地震仪器博物馆是展现我国地震仪器发展历程的专业展馆,它收集了从模拟记录到数字记录,从专业设备到通用设备、仪器仪表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地震监测领域使用的数量众多、品种繁杂的地震仪器。通过地震仪器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地震事业的发展进程,反映社会科技发展的水平,使地震仪器博物馆成为地震科研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六安地区BBVS-60与KS-2000地震计系统记录台基噪声功率谱密度计算,和正弦标定数据处理,尤其通过对仪器系统记录地震震相分析,比较两种类型宽频带地震计系统的性能差异,为台站地震记录震相分析与仪器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蒙城野外站FSS-3M、FBS-3A、BBVS-60、BBVS120与JCZ-1T 5套地震计系统记录台基噪声功率谱密度计算,并通过对仪器系统记录的典型地震震相分析,比较几种不同频带地震计系统的性能差异及记录地震事件的优越性,为野外站地震记录震相分析、仪器维护、地震速报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3年8月30日乌鲁木齐发生MS5.1地震,新疆烈度速报台网有30个台记录到本次地震产生地面运动,记录最大峰值加速度为162.3 cm/s2。对此次地震强震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3种不同仪器加速度记录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3种仪器获取同一地震加速度记录特性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
正地震前驱波现象在不同观测仪器的记录中都有一些报道,但多是单一观测仪器的记录现象,不能从其他观测仪器得到验证,信度相对较低,因而地震前驱波问题在地震研究中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来笔者发现在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山西及邻区不同前兆观测仪器中记录到较显著的前驱波信息,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一些新  相似文献   

8.
南京基准地震台自1983年架设763仪器以来,已经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记录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看出763仪器记录对地震的分析,处理及有关课题的研究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文归纳几点。 (1)提高了可分析地震的个数。在没有架设763仪器以前,我台分析地震均采用DD-1与SK仪器。由于DD-1、SK频带限制,一般很难记录到周期较长的初至P波,所以分析地震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CTS-1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和模拟仪器DD1、DK1记录的地震资料,发现在地震记录与大震速报方面,数字仪器可以代替原来的模拟仪器,并与模拟记录实现“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佘山台是我国最早的一个地震记录台站,1908年增设了一台德制魏歇尔E、Wiechert无定向水平地震仪,从1909年4月13日开始就有地震记录资料,记录清晰,特别适宜于发生在亚洲地区的强震记录。仪器示意图见图1。仪器有两个自由度的无定向摆,置在卡登(Cardan)簧上。仪器的重锤重1200公斤。地震时仪器受到水平力作用,支架与重锤产生相对向运动(利用机械杠杆放大带动阻尼器及记  相似文献   

11.
历史地震宏观烈度资料指史料中对地震破坏程度的记录,是研究历史地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有仪器记录地震波形的时间相对短暂,对历史地震震源参数的估算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震级的标度     
1935年Richthter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仪器标度地震强度的方法。那时期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地区普遍设置了一种Wood-Anderson地震仪(以下简称“W—A仪”),Richter为了对该区的地震进行分类,使用了1932年1月的一个震群的仪器记录资料,作出logB—Δ(B为仪器记录振幅,Δ为震中距)曲线后,发现通过各个地震连成的曲线,基本上是平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大量的地震台上设有DD—1型短周期地震仪。多年来已取得不少可贵的地震资料。这种仪器与电流计光记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直观可见,便于迅速地发现和处理所记到地震。这对地震速报,震情监视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由于DD—1仪器记录笔在记录时笔尖与记录纸面存在着摩擦,虽说记录笔固有频率较高,可是由于记录笔线圈转动惯量较小,记录笔杆较长,因而克服摩擦力矩能力较差,不可避免地对小振幅记录造成失真。这个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震波传播的三段几何衰减模型,在Matlab平台下开发体波Q值求解计算程序。该程序直接读取地震sac数据记录、仪器参数文件,根据仪器参数文件生成仪器幅频响应,对地震S波数据记录实现去仪器响应、去噪声后,得到其位移幅度谱,对多个台站地震记录位移谱进行反演,求取体波Q值。该软件实现以上算法的系列流程,并利用相关控件优化使用者的数据处理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同时根据地震实时产出Q值,有助于分析震前、震后区域Q值变化,积累地震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15.
对太原台长周期与中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79个地震、180张典型震例进行了对比。发现同一地区地震的体波与面波震相(包括长、短周期面波)不同仪器的记录形态有很大差异,长周期仪对各类长、短周期震相均不明显记录。而中长周期仪有时记录不清极远震的初至波Pdif,而对可以明显反映地球分层特征的地核穿透波PKHKP,长周期面波G,两种仪器均有不同记录。实践表明,对有不同频率特征的仪器所记录的地震波形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测震分析的质量及提高测定震源时空参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百慕大海域对其最新研制的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地震监测仪器完成了首次现场测试。该仪器名为Son-O-Mermaid,主要是监测和记录地震产生的声波,它是目前全球少数能在海洋中记录地震的仪器之一。同传统的固定式海底地震监测设备不同,Son-O-Mermaid是可移动式的,可以将  相似文献   

17.
泰安地震台形变仪器映震能力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泰安地震台6套形变仪器的映震能力进行研究,认为形变仪器映震能力较强,对全球M≥7地震均有记录,同震变化幅度与震级成正比、与震中距成反比。这6套形变仪器对远震和近震的反应能力有差异:垂直摆与重力仪对小震的记录能力最强,其次是体应变、水管仪、水平摆和伸缩仪;伸缩仪记录近震的能力最弱,对接近6级的地震才有反映;而重力仪对小震和远震均有很强的映震能力,涵盖了垂直摆、水管仪、体应变和水平摆所能记录到的地震范围。  相似文献   

18.
张新东  闫俊岗  张磊  孙晴  王静  吴鹏 《地震研究》2011,34(3):317-321
为研究不同仪器墩的地震波形记录质量,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在河北武安地震台,用同一类型的地震计和采集器分别在3种仪器墩上进行波形记录实验.对比实验表明,摆坑仪器墩在相对条件下能取得较好记录效果.  相似文献   

19.
邵辉成  陈党民 《中国地震》1992,8(4):108-111
地震目录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基本资料。地震目录不仅反映了地震活动的真实变化,也混杂了一些人为和历史的因素。现有的历史地震目录只记录了较大地震,而中小地震往往被遗失,仪器记录的资料极为丰富,但由于时间较短,大地震相对较少。仪器记录的地震与历史地震震级误差差别很大,如果简单地把这两部分目录结合起来,就会出现地震目录在其研究的整个时间段内不等精度和不同完整性的问题。同时人们越来越注意地震目录的不完整性和震级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分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型维歇特地震仪自德国引进南京地震台已近70年。本文简要叙述了该仪器的性能;并以南京地震台的大型维歇特地震仪的记录为例,介绍了该仪器在300-2000km范围内的记录特征,回顾了该仪器在地震速报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