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太原台长周期与中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79个地震、180张典型震例进行了对比。发现同一地区地震的体波与面波震相(包括长、短周期面波)不同仪器的记录形态有很大差异,长周期仪对各类长、短周期震相均不明显记录。而中长周期仪有时记录不清极远震的初至波Pdif,而对可以明显反映地球分层特征的地核穿透波PKHKP,长周期面波G,两种仪器均有不同记录。实践表明,对有不同频率特征的仪器所记录的地震波形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测震分析的质量及提高测定震源时空参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最新确定的地球初步参考模型 PREM 所给出的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与杰弗里斯、布伦等人提出的分层结构的不同,由此,对一些地震波的传播机制解释产生了矛盾。本文仅以 PKHKP 波的解释加以讨论。PKHKP 被博尔特等人解释为在内、外核之间的过渡层中传播的核震相。新的地球参考模型 PREM 将内、外核中的过渡层包含在外核内,即不存在单独的过渡层,那么对 PKHKP应如何解释?本文就此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