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试验研究及国内外经验,提出以控制钻头切入量为准的钻井规范,获取最优化钻进导大切入量原则、分析、论述研究优质大粒聚晶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突破现用金刚石钻进的局限;分析了当前专业技术状况,提出加强科学试验和研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牙轮钻头已较为广泛地用于水井钻探。但用水井钻探设备使用牙轮钻头钻进时,如何正确地确定钻进规程参数,提高牙轮钻头的钻进效率和使用寿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探讨,得出牙轮钻头在水井钻进中的钻进规程参数,其结论对生产实际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关于钢粒钻进问题,近来日益引起了钻探工作者们的注意,已有不少野外队开始研究和应用,在钻探的效率和质量上,均有了很大提高。但现在我们对钢粒钻进的原理和加工制造方面的知识及经验仍感不足。茲根据有关资料及有些野外队试验情况,就钢粒钻进的原理,制作加工,以及钻进规范等方面,简要的叙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控钻进中的优化钻进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宝林  桂暖银 《地质与勘探》1999,35(6):88-90,93
对自控钻进中的2种比较实用先进的优化钻进原理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钻孔深度的不同,将钻柱--孔壁环节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从能量传递效果的角度提出了适合浅孔的切入量优化控制方法和适合深孔的功率钻速优化控制方法,并论述了2种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远亮 《探矿工程》2011,38(1):68-70
在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过程中,泵量与钻进速度是2个关键施工参数,泵量与钻速匹配与否将直接影响钻进成孔质量和施工进度,而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现场施工大多靠经验来估算取值。运用数学解析方法,并考虑钻屑含量的影响,建立泵量与钻速相匹配的计算模型,再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实践表明该模型比较符合实际,对现场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平定向钻进扩孔钻头水口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际水平定向钻进非开挖施工中,由于扩孔钻头水口大小与泵量不能很好匹配,极大地影响了正常钻进作业.结合水平定向钻进非开挖工艺和设备情况,采用工程流体力学理论,推导计算出了扩孔钻头水口大小与泵量的匹配关系模型,并通过实际工程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误差在2%左右,对实际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断层破碎带的含水性,一九六四年在闸河煤田先后打了三个抽水孔,一个观测孔,要求用清水钻进,终孔口径不小于91毫米。施工中,由于断层影响,极为破碎,孔壁坍塌严重,无法钻进。这个钻进技术问题,不解决,不仅大大影响钻进效率,更重要的是不能取得水文地质资料,影响地质勘探报告。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在缺乏资料和经验的情况下,采用了以快速钻进和跟管钻进相  相似文献   

8.
迅速提高坚硬岩层的钻进效率,是当前钻探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地质部观摩推先团浙江四队小组在四队工作阶段,配合队中心任务,结合当前全国各地钻进硬岩层的先进方法,综合运用了坚硬岩层钻进经验,基本上  相似文献   

9.
硬岩石钻进效率低是江苏铜山矿区历年来的关键,为攻克硬岩层钻进关,省局于年初组织有关人员学习了冶金部四个先进单位的钢粒钻进经验。三月底试验钻机技术人员在六  相似文献   

10.
在我队所钻的地层中,表层有较厚的卵石层。卵石直径多为30—50毫米,松散而无胶结。在这种地层中钻进,不仅钻进困难,且井壁很易坍塌。为了顺利的通过该层,我队使用了密集式合金锥形钻头和边打边补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结果。经过9个月的钻进经验证明,这是目前钻进卵石层效率较高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后,保护了孔壁,提高了钻进效率。具体作法:1.开孔采用小口径(91毫米)的锥形钻头钻进,然后根据所下套管的直径(我队均下127毫米套管)  相似文献   

11.
博坤  孙思远  张永光 《探矿工程》2020,47(11):77-82
挤密钻头是潜孔锤冲击挤密钻进技术的关键所在,其结构形式直接影响着钻进效率、成孔质量和应用效果。应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动载荷作用下土体的弹塑性和压缩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常规钻头在冲击挤密钻进过程中产生的桩效应是导致钻进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为了克服桩效应的影响,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阶梯式钻头和凸轮旋压钻头的钻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通过实钻试验进行验证。数值模拟分析和试验结果均表明:凸轮旋压钻头能够有效避免钻进过程中土体回弹问题,降低桩效应对钻进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吻合,表明数值模拟的结果相对可靠。  相似文献   

12.
常规绳索取心钻具在复杂地层钻进时,岩矿心采取率会降低的原因主要有2个:一是钻具防水性能差,遇到松散软的地层时,岩心没有进入岩心管时就被冲洗液冲蚀掉了;二是钻具防岩心脱落性能不好,遇到硬脆碎地层时,虽然岩心能够进入岩心管,但卡簧对破碎的岩心卡固不牢,很容易脱落。复杂地层用绳索取心钻具是以解决这两大问题而设计的,并使绳索取心钻进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新型打滑地层钻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钻探施工中,经常遇到打滑地层,为了解决打滑地层钻进难题,国内外专家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金刚石钻头,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钻头保证了切削齿具有良好的自锐能力、切削齿与岩石接触面的比压大等特点,从本质上提高了钻头对打滑地层的适应性.室内微钻试验表明,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钻头钻进打滑地层时具有高时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三牙轮钻头破岩过程计算机仿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钻头钻进过程的仿真对于优化钻头设计、提高破岩效率以及钻头选型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以现场实钻数据为基础,采用“黑箱法”为钻头钻进岩石互作用仿真模型的基本建模方法,对决定钻头钻进性能的齿坑模型和牙齿吃入岩石的力-吃深模型进行了仿真建模。并采用误差梯度下降算法来估计不同钻头结构和岩石性质所对应的模型参数,进而实现对钻头钻进过程的仿真。采用实钻数据反演的建模思路有利于利用大量的现场数据实现对模型的完善,更好地反映现场的各种钻井工况,使钻头破岩仿真技术在实用性和经济性上前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弱胶结砂砾岩地层钻井过程中面临的PDC钻头崩齿、碎齿严重,钻头先期损坏使得单只进尺少,钻井成本高等技术难题,从弱胶结砂砾岩地层岩石力学特性分析、锥齿PDC钻头研制及提速工具配套等方面着手,研究形成了适合弱胶结砂砾岩地层钻井提速的锥齿微心PDC钻头;并通过选用恒扭矩工具配合该型钻头在胜利油田利567区块进行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起到了提高机械钻速和降低钻井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铀矿勘查岩心钻探系列钻头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铀矿勘查岩心钻探钻头的分类、使用情况和技术要求,重点介绍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钻头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及生产应用效果,指出了今后钻头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川东北分水岭构造须家河组地层段机械钻速慢的钻井难题,开展了提速技术研究。首先通过工程地质特征分析,获取了须家河组地层矿物组分含量和岩石力学参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速技术思路和提速手段。从分3井现场应用效果看,气体钻井技术、螺杆钻具+混合钻头以及扭冲工具+混合钻头钻井技术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速效果,其中气体钻井技术平均机械钻速最高,达到4.78 m/h,与同井采用常规泥浆钻井相比提高4.49倍。  相似文献   

18.
刘维平 《地质与勘探》2015,51(1):182-186
陕西榆林地区煤田钻探通常使用单管钻进,钻进效率低、技术落后。针对这一现状,使用金刚石复合片钻头绳索取心技术,配合国产微电脑控制全液压钻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主要从冲洗液配方和钻进参数设计、ZK2508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及处理、经验分析总结等方面进行阐述,并讨论国产全液压钻机在金刚石小口径钻进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以后的煤田钻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dynamical model to analyze the long‐term response of a percussive drilling system. This departs from existing approaches that usually consider a single activation and bit/rock interaction cycl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performance. The proposed model integrates the axial dynamics of an elastic piston and an elastic drill bit, a motion‐dependent pressure law to drive the piston, and a generalized bit/rock interaction law representative of the dynamic indentation taking place at the bit/rock interface. It applies to down‐the‐hole percussive drilling as well as top‐hole, with minor modifications. The model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 angular motion or the hole cleaning, however. The model is first formulated mathematically; then, a finite‐dimensional approximation is proposed for computations. Numerical analyses of the model response, for a low‐size down‐the‐hole percussive system, follow. The period‐1 stationary response for the reference configuration is studied in detail, and parametric analyses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n the rate of penetration of the bit/rock interaction parameters, the feed force, and the percussive activation parameters are conducted. These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multiscale nature of the process is well captured by the model and recover expected trends for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ameters. They also suggest tha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he penetration rate can be achieved by increasing the percussive frequency.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针对PDC钻头在钻复杂硬地层中容易出现崩齿、碎裂、剥蚀脱层和过度磨损等问题,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PDC钻凿/磨铣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对五种φ19 PDC片、五种φ16 PDC片和七种φ13PDC片进行了钻凿/磨铣特性进行了检测及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厂家、不同规格PDC片切削性能各不相同,PDC钻凿特性有后期出刃型和直接出刃型两种。在相同条件下,后期出刃型钻速表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直接出刃型表现为由高到低的特性,因此,在制造PDC钻头的过程中应合理选择PDC片规格尺寸,从而有效提高PDC钻头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