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海洋是古老的(约36亿年前),但目前板块论者认为洋壳是年轻的.按一般推理,所谓海洋应先形成海盆.而后逐渐盛满海水,所以洋底的年龄应老于海水.但根据六十年代以来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所获的大量资料说明,世界各大洋的洋壳年龄均较大洋年轻得多,从目前深海钻探所采获的岩芯,经同位素测年的结果发现其年龄值均小于1.6亿年.1980年《格洛玛·挑战者》号深海钻探船,在西南太平洋瑙鲁海盆钻一深孔,经研究发现其洋壳时代相当于中侏罗世(1.7亿年±),这是迄今在太平洋获得的最老洋壳的年龄数据.  相似文献   

2.
地矿部“海洋四号”地质科学考察船完成东太平洋地质科学调查任务,其重点由以前科研探索转向矿产资源评价.历时227天,创国内同类船大洋科学考察持续时间最长的新记录.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6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对太平洋洋底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夏威夷南面洋区圈定锰结核矿区15万多平方公里,对30万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成果展示出我国深海底矿产资源调查技术已渐趋国际先进水平,并取得了申请登记国际公认海底富矿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黃海和东海的浮游有孔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浮游有孔虫是一种大洋性的浮游原生动物,具石灰质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抱球虫软泥(Globigeeina ooze)即由浮游有孔虫的遗骸大量沉积所构成。在太平洋有36%,印度洋有54%,大西洋有67%的海底是被这种软泥所复盖。远在白垩纪,这种软泥就开始累积起来了。到了第三纪,那些出现于白垩纪的浮游有孔虫种属绝大部分趋于  相似文献   

4.
海洋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同时受到上层海洋钙化过程和深海碳酸钙溶解作用的影响,是一种潜在的古海洋代用指标。基于全球大洋表层沉积物的指标现代过程校准,发现当深海碳酸根离子饱和度<20μmol·kg-1,溶解作用开始显著影响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易溶种的壳体重量对碳酸根离子饱和度的响应更加敏感,可以作为可靠的深海碳酸根离子饱和度代用指标。当深海碳酸根离子饱和度>20μmol·kg-1,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可反映其钙化程度。基于该指标的古海洋学研究揭示了冰期旋回中浮游有孔虫钙化过程主要响应海水碳酸盐系统和温度变化;上新世以来太平洋深海碳酸根离子饱和度演化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南大洋冰盖/海冰和全球温盐环流变化。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指标为探索海洋碳循环演化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简讯     
应山东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山东海洋学院院长文圣常教授的邀请,日本地质学会评议委员会委员长、日本东海大学海洋学部大学部科学科主任、海洋资源系主任星野通平教授84年10—11月间在海洋学院访问讲学。星野教授讲学的内容是: 1.大洋底——关于洋底的地壳组成及沉积物等。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5月19日下午3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4号远洋科学考察船驶离广州,奔赴东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的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执行中国大洋协会下达的为期6个月的DY95-9航次勘探任务。我国自80年代起开始进行大洋多金属结核的调查和勘探,且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大洋协会,从事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开发工作。1991年3月,联合国批准了中国大洋协会为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并获准了位于东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的15万kmZ为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必须在1999年3月前放…  相似文献   

7.
继大洋多金属结核被发现之后,海底热液矿床又成为重要的大洋多金属矿产之一海底热液活动向大洋输送物质的通量及海洋物质收支平衡的研究成为当前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热点.东北太平洋是大洋多金属结核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东海大学海洋学部大学部科学主任、海洋资源系主任、日本地质学会评议委员会委员长星野通平教授于今年10月间来我院进行讲学和访问。 星野教授讲学的内容是: 1.大洋底——关于洋底的地壳组成及沉积物等。  相似文献   

9.
世界洋底约有15%的面积被多金属结核覆盖,其中太平洋约23×106平方千米、印度洋约15×106平方千米、大西洋约8×106平方千米,总储量约3万亿吨。根据世界大洋底的地貌特征和构造位置以及多金属结核丰度、成分、地球化学特征,将世界大洋划分为15个多金属结核富集区,其中太平洋8个  相似文献   

10.
海洋环境中Nd的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海水,海洋沉积物中的自生组分,生物壳体乃至全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可以反应大洋水体和沉积物的来源及大洋水体循环特征,因而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在综合近20年来关于现代世界大洋海水,Fe-Mn沉积,热液,热液沉积物及其它组分的Nd同位素的研究资料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洋区,不同深度海水的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同时,依据Fe-Mn结壳及岩心中有孔虫的Nd同位素组成资料,总结了新生代以来世界海洋中Nd同  相似文献   

11.
书海拾贝     
大洋矿产地质学许东禹等著海洋出版社出版大洋矿产分为可从中提取金属元素的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可作为能源的可燃性有机矿产,如: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磷块岩或磷钙土、钙质软泥;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自英国"挑战者"号环球考察(1872—1876年)在大西洋法劳群岛附近首次发现深海多金属结核以来,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1957—1958年实施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大洋调查进一步证实大洋底广泛分布着多金属结核,1979年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海隆发现"黑烟囱",20世纪80年代德国与美国科学家经过系统调查证实大洋海山区广泛产有富锰结壳,并指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因此,世界各国政治家、企业家、矿业家以及科学家对深海底金属矿产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关于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的  相似文献   

12.
国际海底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称为“区域”。《公约》第一条对“区域”下了明确的定义: “‘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其中国际海底约占整个海洋面积的65%,其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深海大洋底最初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在一百多年前,当时英国的海洋考察船“挑战者”号于1872—1876年进行环球考察时,在水深5000—20000英尺的洋底采集到像土豆或垒球大小的黑色矿球,即现在通称为锰结核或多金属结核的矿石,在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3.
论太平洋底的断块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洋板块为全球六大板块之一.板块学者K.V.Bogolepov与(?)称沟-弧-盆系为“地槽带”,把洋底划分为“裂谷构造带”、“大洋板块”、“火山隆起”、以及“海洋克拉通”等构造单元.张文佑教授在《中国及郊区海陆大地构造图》编纂工作开始时即指出:“太平洋板块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本文试图以断块学说为指导,对太平洋底的构造作一初步探讨.一、西太平洋过渡型地壳构造区根据海底地壳同相邻大陆的成生联系,西太平洋过渡型地壳构造区可划分为两大部分.这两个过渡型地壳构造区大体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呈以亚洲大陆为中心的环形,称环亚洲过渡型地壳构造区;赤道以南,则呈以澳大利亚大陆为中心的环形,称环澳大利亚过渡型地壳构造区(图1).  相似文献   

14.
倒过来的山脉——海渊打开世界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地球表面被分为大陆和海洋两大部分。在大陆上,有平原、山地,也有高原、丘陵和盆地;在海洋中,同样有纵横相交的海底山脉,也有宽广的海底“高原”和“平原”,甚至还有深达万米的海沟,也称海渊。海沟作为一种地质形态构造,是洋底最深凹的地方,可以把它们比拟为“倒过来的山脉”。有意思的是,深海沟大多不在大洋的中部,而是位于大洋的边缘。太平洋西部边缘的岛屿外侧就是世界最著名的海沟分布带。从北到南依次有阿留申海沟、千岛海沟、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早期世界上石油勘探开始不久 ,就发现有孔虫可以用来对比地层 ,于是微体古生物学突然发展起来 ;但当时用的只是底栖有孔虫。今天成为海洋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化石门类浮游有孔虫 ,却是到了 2 0世纪 5 0年代才发现有地层意义 ,不过当时也只是用作一种年代标记而已。到六七十年代浮游有孔虫的生态学的研究发展起来 ,才把它看作生活在大洋里的生物 ,成为研究古环境、古海洋学的主要依据。但是我国的读者不见得都知道 ,浮游有孔虫生态学研究的开拓者却是一位美国的华裔学者马维骅 (AllanB啨)博士。不同于底栖有孔虫 ,浮游有孔虫很难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16.
大洋多金属结核成因认识的重大突破大洋多金属结核(锰结核)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一些大国开发海洋的重要“黑色资源”。1985年起我国在东太平洋已成功地进行了数次多金属结核勘查,并于1991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被联合国批准的大洋矿产先驱投资者。现已基本上探明了在...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洋底虽然有大规模的洋底高原和大量大大小小的海山,但西北太平洋的Shatsky海隆不管在构造位置上,还是在理解洋底高原成因所特有的重要证据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对研究太平洋各隆起形成的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对Shatsky海隆的形成有3种主要假说:(1)地幔柱头假说;(2)洋中脊假说;(3)陨星撞击假说.这些假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报》消息:近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正式将由“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中太平洋获取的、与新人类历史同龄的大型古砗磲贝壳化石赠送给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据介绍,这块砗磲贝壳化石是目前国内已知的最大古砗磲贝壳化石,2006年7月10日由“大洋一号”船在中太平洋获取。经  相似文献   

19.
中太平洋富钴结壳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大洋一号"调查船在中太平洋不同海区调查时获取的18个富钴结壳样品,采用化学分析及ICP-AES分析法,对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配分模式以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含量异常高,总量为1703×10-6~2879×10-6,约为正常深海沉积物、有孔虫核壳和海水中稀土元素含量的10~100倍,与莱恩群岛和夏威夷群岛海区结壳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接近,且明显高于约翰斯顿岛、马绍尔群岛和南中国海等海区结壳中稀土元素的含量;(2)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基本相同,轻稀土元素富集,尤其是Ce元素相当富集,呈较为明显的正异常,而重稀土元素则普遍亏损;(3)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与海水中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为明显的镜像关系;(4)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总量与Mn呈显著正相关,与Mn/Fe相关不明显,反映出研究区结壳中的稀土元素主要来自于海水和上覆水的缓慢沉积以及火山喷发、洋底玄武岩风化淋漓和生物化学沉积。  相似文献   

20.
新西兰科学与工业研究部海洋研究所格拉斯比(G.P.G1asby)博士应国家海洋局的邀请于1984年5月28日至30日访问了第一海洋研究所.格拉斯比博士是新西兰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在研究海洋矿产资源方面有较深造诣,特别是对锰结核有过专门的研究.另外,诸如在海洋污染、海岸带利用及有关海洋地球化学方面也作过许多工作.来访期间,格拉斯比博士在一所学术厅作了题为"西南太平洋的锰结核"(Manganese nodules in the W.S.Pacific).报告围绕两个问题作了论述:1.关于大洋锰结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