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相学特征、地化分析揭示:川中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存在三种白云石:①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δ13CPDB=3.06‰,δ18OPDB=-6.81‰;Fe:1×10-6,Mn:未检出,Sr:150×10-6);②非平直晶面粗晶鞍状白云石(δ13CPDB=3.22‰,δ18OPDB=-7.82‰;Fe:149×10-6,Mn:185×10-6,Sr:85×10-6);③非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δ13CPDB=3.49‰,δ18OPDB=-9.45‰;Th=123℃,S=133~139‰NaCl;Fe:58×10-6,Mn:59×10-6,Sr:76×10-6)。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两期白云石化流体:①早期压实作用形成的埋藏白云石化流体(T=37.4℃;S=29.8‰NaCl);②晚期受构造控制的热液白云石化流体(Th=114.8℃;S=153~226‰NaCl)。明确了三种白云石的成因: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是由早期埋藏流体交代泥晶基质形成的;非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是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在受到热液流体改造后所形成的;而非平直晶面粗晶鞍状白云石则是由热液流体直接沉淀出的。基于研究结果建立了相应的白云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对金属板材及其磷化膜进行全谱和分段扫描,在确定镀膜中存在Zn_3(PO_4)_2·4H_2O物相基础上,求出Zn_3(PO_4)_2·4H_2O的(020)晶面和(241)晶面衍射峰积分或强度计数,计算出该样品磷化膜的面比。  相似文献   

3.
氟铁云母是三八面体云母类矿物新种,属铁云母的富氟类似物.利用电子探针、湿法和原子吸收分析等手段并结合穆斯堡尔谱分析的结果,按O+OH+F+Cl=12及四面体阳离子数之和为4计算的氟铁云母经验化学式为:(K0.92Na0.03Rb0.02Ba0.01)0.98(Fe1.822++Fe0.493++Al0.19Mg0.18Li0.18Ti0.08Mn0.05Zn0.02)2.99(Al1.17Si2.83)4.00O10(F1.03OH0.50O0.47)2.00.其理想化学式为:KFe32+AlSi3O10F2.使用粉晶XRD衍射仪,采用毛细管装样和超能探测器相结合收集衍射数据/图谱的微区衍射新方法收集氟铁云母的粉末衍射数据,通过构建晶体结构模型和Rietveld法晶体结构精修并收敛到Rp=2.51%,Rwp=3.19%,Rexp=2.85,X2=1.253完成晶体结构解析.矿物属于单斜晶系1M型,空间群C2/m;晶胞参数:a=0.537 05(4)nm,b=0.929 95(6)nm,c=1.017 35(6)nm;β=100.465(5)°,V=0.499 64(5)nm3;Z=2.  相似文献   

4.
非均質透明矿物在偏光显微镜鑑定过程中,对晶面(或晶稜),双晶与解理的消光角的测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借此消光常数,不仅容易区分开某些特征近似的矿物群(如辉石与角闪石类等),而且对于识别类質同象混合晶(如斜长石类等)更有着持殊的鑑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种硼酸盐的新矿物—袁复礼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复礼石是一种Mg、Fe2+、Al和Ti的硼酸盐新矿物,发现于辽宁省宽甸县砖庙硼矿区。该矿物黑色,近不透明,金刚光泽-半金属光泽。反射色亮灰,内反射深红褐色。非均质性弱,偏光色红褐。晶体呈细柱状,O.1×0.2×l mm。晶体化学式为:(Mg0.91Fe2+0.09)(Fe3+0.56Al3+0.19 Mg0.17Ti0.11Fe2+0.10)1.13(B0.92O3.00)O。空间群Pnam, a=9.258(6)A,b=9.351(4)A, c=3.081(2)A,V=266.80(2)A,Z=4。 D=3.80 g/cm3, H=5-6,VHN50=843 kg/mm2,{100}解理完全。红外光谱吸收谱带为:1387, 1210, 1024, 951, 733, 600, 510和408 cm-1。穆斯堡尔谱证明,以三价铁为主,二价铁较少。Fe3+占据M(1)晶位,Fe2+占据M(1)和M(2)晶位。袁复礼石为硼钛镁石的富Fe3+类似物。  相似文献   

6.
以化探为手段寻找某些矿种时,往往并不直接利用成矿元素,而要选用一些间接元素作指示,研究这些元素的组合特征、异常与矿的空间关系等,同时要注意发挥不同元素的不同指示作用.显然,分别说明这些化探异常的指示作用是困难的,要清晰地表示它们就更困难了.因此,寻求一个指示找矿的综合变量是十分必要的.因子分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适当方法,现简述于后. 因子分析,是将R个变量Z_i(i=1,2,……R)表示成一组因子F_1,F_2,……F_m;U_1,U_2,……U_R(m相似文献   

7.
应用石英类似物——八氯丙烷(Octachloro-propane),进行高温(0.7T)、中速(1.7×10~(-4)sec~(-1))和纯剪形变实验,获得了一个可能的糜棱岩形成过程,它包括:(1)前麋稜岩阶段;(2)原糜稜岩阶段;(3)糜稜岩阶段;(4)超糜稜岩阶段。全文论述了物质形变过程甲,颗粒规模的显微结构和显微构造的特征、颗粒变化及形变机制,讨论了模拟的糜稜岩形成过程的地质意义及其动态分析恢复和动态重结晶的演化细节。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矿块体积计算的必要性 在双剖面法储量计算中,矿块体积一般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1)V=L/2(S_1+S_2)…… 梯形公式; (2)V=L/3(S_1+S_2+(S_1S_2)~(1/2))…… 截锥公式。 式中V——矿块体积; S_1及S_2——分别为矿块两端之切面积; L——矿块的长度。 以上两式当S_2=0时(1)式可演变为V=L/2S……(3)(即楔形公式),(2)式即演变为V=L/3S……(4)(即角锥公式)可见(3)(4)为(1)(2)之特例,故只须讨论(1)(2)式即可. 通常当 (S_1-S_2)/S_1×100%<40%时采用(1)式;  相似文献   

9.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对方解石的生长和溶解均有影响,但关于方解石中固有的杂质离子对其溶解的影响还了解甚少.本研究利用原位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室温下方解石(10(-1)4)晶面在含Mn2+及含Cd2+溶液中的生长过程,并对其新生长面直接进行原位溶解观察.实验表明,溶液中的Mn2+和Cd2+可参与方解石的生长,分别形成(Ca,Mn)CO3固溶体和(Ca,Cd)CO3固溶体.新生成的含Mn、Cd方解石的溶解速率仅为纯方解石的14.3%~60.3%,说明晶体中的Mn和Cd可抑制方解石的溶解.因此方解石生长阶段可通过在(10(-1)4)晶面形成含重金属固溶体从而固定Mn和Cd,由于新生长的固溶体溶解速率小于纯方解石,从而延缓Mn和Cd的迁移,并降低其环境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对方解石的生长和溶解均有影响,但关于方解石中固有的杂质离子对其溶解的影响还了解甚少.本研究利用原位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室温下方解石(10(-1)4)晶面在含Mn2+及含Cd2+溶液中的生长过程,并对其新生长面直接进行原位溶解观察.实验表明,溶液中的Mn2+和Cd2+可参与方解石的生长,分别形成(Ca,Mn)CO3固溶体和(Ca,Cd)CO3固溶体.新生成的含Mn、Cd方解石的溶解速率仅为纯方解石的14.3%~60.3%,说明晶体中的Mn和Cd可抑制方解石的溶解.因此方解石生长阶段可通过在(10(-1)4)晶面形成含重金属固溶体从而固定Mn和Cd,由于新生长的固溶体溶解速率小于纯方解石,从而延缓Mn和Cd的迁移,并降低其环境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陈璋如  顾孝发 《矿物学报》1990,10(2):102-105,T001
新矿物产于云南盈江县的一个铀矿点氧化带,与多种铀矿物共生。该矿物为致密状集合体,黄色,透明至半透明。斜方晶系,空间群C222_1,晶胞参数a=13.73(1),b=15.99(1),c=17.33(2);V=3804(5);Z=8。计算比重4.17。二轴晶负光性,2V计算=83°,α=1.669;β=1.692;γ=1.710。紫外光照射发弱绿黄色荧光。化学成分UO_376.54,P_2O_511.10,K_2O 2.46,CaO 1.57,ThO 0.51,RE_2O_3 0.45,H_2O 7.37%。矿物化学式为(K_(1-x),Ca_x)(UO_2)_3 (PO_4)_2 (OH)_(1+x)·4H_2O,文中还给出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  相似文献   

12.
黑硼锡镁矿是1985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矿物,微孪晶特别发育,其电子衍射斑点往往具规律的分裂现像。用选区电子衍射获得[010]、[141]和[121]定向带轴电子衍射斑点分裂图,经矩阵分析,确定两套斑点分裂是由其呈挛晶结构关系所致,孪晶面为(101),属于面律孪晶,这种孪晶的微形貌由明场像(BF)得到证实。根据不同取向的电子衍射图,确定该矿物属单斜晶系,a_0=10.7,b_0=3.01,c_0=5.39,β=94.5°。上述挛晶结构特征及其晶体学数据与X射线单晶研究结果有很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铝土矿正浮选实践中,常采用脂肪酸阴离子捕收剂(如油酸)选择性分离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矿物表面晶体化学特性是产生选择性浮选分离的决定性因素。笔者研究了油酸钠(Na OL)浮选体系中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可浮性,发现一水硬铝石可浮性明显好于高岭石。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矿物表面Al质点与油酸的羧酸基团发生化学吸附作用。借助Materials Studio软件分别计算了2种矿物常见晶面的单位面积断裂键数,并计算了矿物晶面/捕收剂的作用能。计算分析发现,矿物晶面单位面积断裂键数以及与油酸根离子相互作用能大小存在差异,具体为:一水硬铝石(100)(001)(010),而高岭石(010)(110)(001),而且油酸与一水硬铝石3个晶面的的作用皆强于高岭石。矿物晶体晶面的Al-O断裂键数不同导致油酸作用下高岭石和一水硬铝石的可浮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王嘉荫 《地质论评》1941,6(Z2):321-323
在几何上面之方程式,不外三种写法:(1)Ax+By+Cz+D=o,(2)x/a+y/b+z/c=1,(3)λx+μv+z~(1/2)=ρ或为A/(A~2+B~2+C~2)~(1/2)x+B/(A~2-B~2+C~2)~(1/2)y+C/(A~2+B~2+C~2)~(1/2)z=D/(A~2+B~2+C~2)~(1/2)。此三式之中,(2)式名为截轴式,(Intercept lotm of equation of aplane)式中abc之值,为此面在x,y,z三轴上,相截之长度。亦即结晶学上,Weiss符号之指数(Index),故以Weiss符号,表示此面,可以写成a;b;c。  相似文献   

15.
直流弧光放电等离子体CVD金刚石薄膜中的晶体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主研制的直流弧光放电等离子体CVD设备,以甲烷和氢气为气源,在YG6硬质合金基体上制备出主显晶面为(100)、(111)以及纳米晶粒的金刚石薄膜涂层。SEM观测其晶体类型主要为立方体、八面体、立方八面体,其中以立方八面体为主。随着碳源气体浓度的增加,金刚石晶体的形态会呈现从八面体一立方八面体一立方体顺序转变的趋势;而薄膜的表面形貌呈现从主显(111)晶面-(111)与(100)晶面混杂-主显(100)晶面顺序转变的特征。此外,CVD金刚石薄膜中还存在有许多类似接触孪晶、贯穿孪晶、复合孪晶,以及球形或聚晶晶粒形态的晶体,并且多数孪晶属于类似(111)复合孪晶结构。  相似文献   

16.
磷灰石是一族以钙磷酸盐为代表的矿物,属于六方晶系,晶体化学通式为A10[PO4]6Z2。式中A是以Ca2+为代表的二价阳离子,如Ca2+、Mg2+、Ba2+、Fe2+、Sr2+、Mn2+、Pb2+等。结构中的A离子可占据2种配位位置:配位数为9的Ca1与配位数为7的Ca2位置,在单位晶胞中,Ca1与Ca2的比例为4∶6。同时[PO4]3-离子可被[SiO4]4-、[SiO4]2-、  相似文献   

17.
作为符山石族矿物的新成员,红河石(Hongheite,IMA 2017-027新矿物),Ca18(,Ca)2Fe2+Al4(Fe3+,Mg,Al)8(,B)4BSi18O69(O,OH)9发现于个旧世界级Sn-多金属矿田东北缘、与马拉格Sn矿床毗邻的北沙冲花岗岩(77.43Ma)内矽卡岩中。红河石常呈横径达4~25mm的放射状针-柱状集合体产出。当位于晶洞中时,红河石则呈发育良好的自形柱状晶体(0.5~4.0mm长,0.3~1.0mm宽)产出。与红河石共生的矿物见有赛黄晶、萤石、斧石-(Fe)、硅硼钙石、枪晶石、硼锡钙石、石英和羟鱼眼石-(K)等。红河石为墨绿色,条痕浅灰绿色,玻璃光泽,性脆,断口不规则。主要的晶面是:{100}、{110}、{101}和{001}。红河石的显微硬度:988.3N/mm2,相当于摩氏硬度6~7。其实测密度与计算密度分别是3.446g/cm3和3.423g/cm3。红河石一轴正晶,No=1.720(2),Ne=1.725(2);多色性弱。红河石的化学成分:SiO235.85%;TiO20.01%;Al2O311.00%;Fe2O37.92%;FeO2.14%;CaO 33.57%;MnO 0.42%;MgO 3.48%;B2O32.82%;Cr2O30.01%;Na2O 0.01%;F 0.40%(F≡O-0.17);Cl 0.14%(Cl≡O-0.03);H2O 0.75%,总量98.32%。依据晶体结构精测和Si在单位分子式中的原子数(即Si=18 apfu),计算和书写的红河石简化晶体化学式:Ca18(,Ca)2Fe2+Al4(Fe3+,Mg,Al)8(,B)4BSi18O69(O,OH)9。其三条最强粉晶线[d(?)(I/I0)(hkl)]为:2.9289(47)(004),2.7661(100)(342)和2.6079(68)(243)。红河石属四方晶系,空间群为P4/nnc,晶胞参数:a=15.667(3)?,c=11.725(1)?,V=2878(1)?3,Z=2。红河石晶体结构精测的R因子为0.063。红河石殊异于为已知的符山石族矿物种,在于其X(4)位以空位()为主、Y(3)位以Fe3+居优和T(2)位被B所占。顺便对符山石族矿物晶体-化学式的计算与书写予以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应育浦  宋仁奎 《地质科学》1995,30(4):355-362
21个多硅白云母来自4个低温高压变质带。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及穆斯堡尔谱测定其化学成分、b0值及Fe2+占位。建立Fe2+(M1)/Fe2+(M2)对b0值相关图,发现Fe2+在八面体晶位有序化并解释其有序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直接法和富利叶合成测定了产于我国四川省三叠系蒸发岩里的多钙钾石膏的晶体结构,结构参数经最小二乘法修正后,R=0.084。结构分析表明,多钙钾石膏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17.462(8),b=6.828(2),c=18.219(9),β=113.45(4)°,V=1992(1)~3,Z=4,Dm=2.91,Dx=2.90(3)。三个硫酸根四面体各自的平均S—O键长为1.467、1.464和1.478。有三套Ca原子,其中Ca_1在二次对称轴上。Ca原子的配位数为9,各自的平均Ca—O键长为2.516、2.515和2.459。K原子的配位数为8。首次测定了矿物中氢原子的位置,证实矿物含1个结晶水,而不是含1.5个结晶水。晶体化学式为K_2Ca_5(SO_4)_6·H_2O。  相似文献   

20.
1987年8月王宁等报道具有八次对称轴准晶的高分辨图象,呈现出正八边形相嵌的图案。本文认为从配位多面体理论上对八次对称存在的可能性加以研究是有必要的,为此提出了具有十次配位的等腰三角十六面体和一系列带帽反棱柱,精确地求出了这些十六面体的顶点间的夹角、棱长和晶面法线与四次轴间的夹角等几何参数,作为应用对于Cr—V—Ni—Si八次对称准晶,设Ni原子(简称原子A)位于多面体中心,而V,Cr,Si原子(简称原子B)位于顶点上,原子A和B之半径分别为1.24(?)和1.32(?),间隙0≤(?)(?)≤0.6(?).则:(1)若原子A和B按等腰三角十六面体配位且A,B的键长为(2.56+δ)(?),则原子B间的键长为1.08(2.56+δ)(?)或1.29(2.56+δ)(?);(2)若原子A和B按带帽反棱柱配位且呈“紧密堆积”,则原子A和B之间的键长为(2.56+δ)(?)或(2.56+δ)(0.511+(0.261+[0.08/(2.56+δ)]n)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