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26日上午,位于郑东新区省国土资源厅彩旗飘飘 ,军乐声声。被专家们誉为“国内一流”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建成开馆并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典礼。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大卫出席开馆典礼,为地质博物馆剪彩、揭牌,并郑重宣布:“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正式开馆!”  相似文献   

2.
焦红军  郑拓摄影 《河南地质》2012,(8):F0003-F0003
本刊讯6月30日至7月2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终身研究员、古生物学家、祖籍我国四川的美籍华人学者孟津教授,应邀到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开展学术交流。7月1日上午,孟津教授在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多功能厅作了题为《新生代地球环境变化与亚洲生物群的演替》专题学术报告。报告结合他本人多年的研究实践和成果积累,辅以宇宙周期变化、南极科学考察、蒙古野外调查等视频画面.为省地质博物馆职工和观众介绍了地球环境变化、亚洲生物群演替、人类演进趋势等诸多学术观点,激发了听众进一步了解地球环境变化与生物演化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正本专辑收录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2017年部分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摘要和部分博士后的出站报告摘要,共计21篇。借此论文摘要选集付梓之际,简要回顾一下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历程。中国地质科学院是国家首批批准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科研单位,是目前国土资源部唯一具有博士学  相似文献   

4.
孟庆伟 《地质论评》2011,57(3):397-397
4月22日,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举办的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的纪念第42个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动,在北京玉渊潭公园揭幕。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杨文志,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龙长兴,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固体地球科学处处长周少平,中国地质博物馆副巡视员张亚钧等出席了在玉渊潭公园举办的活动仪式。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朱立新主持仪式。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15日,应中国地质科学院董树文副院长邀请,国际地科联(IUGS)秘书长彼特·鲍勃罗斯基(Peter.Bobrowsky)博士和国际地科联理事桑帕特·坦多(Sampat Tandon)博士访问中国地质科学院。  相似文献   

6.
李鄂荣  王根元 《地质论评》1980,26(4):367-367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于1980年4月11日在北京召开第二次筹备会,宣告正式成立。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质部书刊编辑室、武汉地质学院、湖北省地质局、地质博物馆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情报研究所及科学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全国地质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黄海平:陆相盆地油气储层连通特征的地球化学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 剑:古沉积喷流流体成矿作用研究一以乐梅铅锌矿为例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王登红:阿尔泰大型一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机制与成矿背景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朱创业:四川盆地锶矿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成都理工学院刘福来:孔兹岩系变质反应一水流体演化动力学与试验研究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 东:中国北方中生代昆虫演化分类及生物古地理、古生态研究 中国地质博物馆刘 羽:新疆南天山蛇绿岩带放射虫动物群研究及环境意义 中国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先生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王登江博士陪同下莅临我所讲学。  相似文献   

9.
李杰 《河南地质》2011,(4):F0002-F0002
本刊讯2011年4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一行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菊梅陪同下到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岩溶》2011,(2):174-174
近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章程研究员、袁道先院士,美国西肯塔基大学Chris Groves博士等联合倡议的IGCP~598项目:“环境变化与岩溶系统可持续性”(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 in karstsystems)已被国际地学计划(IGCP)科学执行局第39次会议正式批准立项。  相似文献   

11.
2月27~28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对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承担完成的《河南省古脊椎动物(恐龙、古象)化石勘查发掘》项目、《河南省豫西—豫南地区恐龙化石群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对研究成果《河南省恐龙化石勘查发掘与研究》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2.
陈安泽 《地球学报》2016,37(5):535-561
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团体这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将地球科学运用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去,从而创立了一门地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学科——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和一整套实施方案,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促使地质公园得以建立;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首创,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其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建设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划分、评价准则、形成与分布规律、应用保护现状综述如下,以作为献给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礼物。  相似文献   

13.
《湖南地质》2012,(2):12-13
1月9日-12日,应省地质博物馆邀请,哈佛大学博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CorwinSullivan和邢海博士与省博物馆外聘专家童潜明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一道赶赴株洲,对天元恐龙化石遗迹区进行了野外调查,  相似文献   

14.
龙耀中原     
李杰 《湖南地质》2012,(7):77-79
第一次走进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恐龙展厅的观众,都会被白垩纪展区一具巨大的恐龙化石装架深深震撼: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河南省古生物化石资源家底,对全省古生物化石进行系统调查评价和归纳总结,对部分重要的化石点进行科学挖掘和深入研究,建立全省古生物标准实体化石标本库和古生物化石数据库,进而研究河南古生物化石保护政策措施,制定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规划,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河南省财政厅于2005年末启动了“河南省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河南省脊椎动物(恐龙、古象)化石勘查发掘”项目,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牵头承担。两年多来,项目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通过两项目组全体同志不畏艰难、扎实工作、共同努力,为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布展提供了大量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陈列布展标本,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月3日,(古地理学报)主编冯增昭教授、副主编郑秀娟博士和编辑李新坡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乔秀夫研究员、苏德辰研究员、孙爱萍研究员、郭宪璞研究员和何碧竹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纪友亮教授、研究生周勇、秦刚和余恩晓,中学生王正阳,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苏德辰和乔秀夫2位研究员的带领下,到北京西山永定河庄户洼河谷考察了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软沉积物变形地层中的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26日,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开馆,年开放天数317天左右,以每年60多万人次的接待规模迎接着国内外观众。  相似文献   

18.
Preface     
严光生 《地球学报》2017,38(S1):1-2
本专辑收录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2017年部分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摘要和部分博士后的出站报告摘要, 共计21篇。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以来,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主动为保增长扩内需项目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日前被国土资源部评为2009年度“双保行动”成效显著单位。  相似文献   

20.
信息荟萃     
《河南地质》2009,(2):48-49
张启生厅长到商丘调研;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被国家档案局授予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国家二级档案馆;登封市表彰优秀国土资源协管员;栾川县地矿局到基层慰问困难群众;武陟县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