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0年6月3日湖北宜昌盐池河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滑坡体总体积约130×104m3,导致284人死亡。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后认为,地下采矿是盐池河滑坡的重要原因。针对已有对盐池河滑坡研究中存在不足,考虑到随机介质理论在岩层移动变形分析中的应用,采用随机介质理论方法对地下采矿作用下盐池河滑坡体移动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边坡稳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采动作用下坡体移动变形规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采矿诱发的坡体不均匀沉降是盐池河滑坡的重要原因。采动变形导致山体中Ⅰ号裂缝形成、扩展,降低了山体内侧对滑动山体的侧向阻滑作用,并加剧地表降雨入渗趋势,导致滑带力学参数劣化,最终导致坡体失稳。  相似文献   

2.
随着极端强降雨天气的增加,南京地区多处山前缓坡发生规模较大的山体滑动,这与传统认为的山前缓坡相当于反压马道,有利于山体整体稳定的观点不一致。通过分析南京游子山山体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这是典型的降雨诱发型滑坡。从滑坡场区的地层岩性、地貌特征、降雨条件以及工程活动等方面对该缓坡的滑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山体自然边坡具有独特的地层结构特征,山体上部岩石裸露,地形陡峻;中下部广泛覆盖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坡度较缓,形成山前缓坡。缓坡的表层以细颗粒土为主,中下层以粗颗粒土及碎石土或风化岩体为主,形成特殊的"二元地层结构"。在强降雨极端天气条件下,山体上部裸露岩体裂隙发育,利于降水入渗,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山体中部受降水作用容易发生圆弧滑动;山体下部缓坡容易形成"暂时性承压水";在暂时性承压水和中部滑体下滑力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运用GeoStudio软件对山坡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边坡体中上部首先达到极限平衡状态,随着下部暂时性承压水顶裂坡脚土层厚度较薄地段,山体中下部发生整体滑动,有效验证了其滑坡的形成机制。该研究成果对南京地区类似滑坡灾害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持续暴雨引起的某一复杂挡土墙边坡产生滑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科学分析和预测,计算了边坡稳定性。结合地形条件、规划道路以及经济性,提出在滑坡坡脚修建锚拉桩板墙的治理方案。本研究可为类似滑坡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体边坡爆破开挖过程中,爆破方法不当,导致坡面形状不规则,坡度不合理,坡面残留大量岩土体,边坡卸荷后,坡肩位置变形大,出现持续性崩塌破坏,其紧邻在建建筑物,直接威胁坡底建筑施工活动安全,根据此类边坡特点及地质构造特性,分析了崩塌堆积体滑坡成因及特点,提出了无空间崩塌堆积体滑坡治理方法,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反压护道+护坡桩+柱板墙+锚杆格子梁组合结构治理类似边坡,安全经济,施工方便,支护结构与坡底建筑工序可平行施工,保证了坡底在建建筑施工安全及工期要求,为类似边坡治理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19,(Z1):121-125
松潘县百草河一级梯级电站白羊电站位于松潘县白羊乡境内,电站建成后蓄水后,将淹没原白羊乡至平武泗耳乡道路,松潘县百草河白羊电站道路改建工程,即为替代被淹没的白羊乡至泗耳乡道路;而位于线路k1+410~k1+510右侧段,位于库区内,由于施工开挖,在坡脚临空,导致松潘县白羊电站道路改建1号滑坡。滑体表面积约5000m2,滑体平均厚度约4m,体积约2×104m3,呈不对称"m"形;滑坡主轴长100m,高差80m,为活动滑坡,处于连续缓慢滑动状态。坡体上已形成"醉汉林",该滑坡在中部前缘的变形较明显。本文通过野外踏勘和现场调查,首先分析了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充分认识并了解滑坡体的形成条件、变形特征及影响滑坡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机理,认为该滑坡的变形破坏总体上属于滑移-拉裂型,又称为牵引式滑坡。论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方法,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与评价,结论与数值模拟的比较,分析边坡;最后对滑坡的发展趋势及危害性进行了预测,并对公路左侧弃方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21-125
松潘县百草河一级梯级电站白羊电站位于松潘县白羊乡境内,电站建成后蓄水后,将淹没原白羊乡至平武泗耳乡道路,松潘县百草河白羊电站道路改建工程,即为替代被淹没的白羊乡至泗耳乡道路;而位于线路k1+410~k1+510右侧段,位于库区内,由于施工开挖,在坡脚临空,导致松潘县白羊电站道路改建1号滑坡。滑体表面积约5000m2,滑体平均厚度约4m,体积约2×104m3,呈不对称"m"形;滑坡主轴长100m,高差80m,为活动滑坡,处于连续缓慢滑动状态。坡体上已形成"醉汉林",该滑坡在中部前缘的变形较明显。本文通过野外踏勘和现场调查,首先分析了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充分认识并了解滑坡体的形成条件、变形特征及影响滑坡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机理,认为该滑坡的变形破坏总体上属于滑移-拉裂型,又称为牵引式滑坡。论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方法,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与评价,结论与数值模拟的比较,分析边坡;最后对滑坡的发展趋势及危害性进行了预测,并对公路左侧弃方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和勘察,论文深入分析了景亿山庄滑坡的变形特征、性质、变形机制,并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指出在具有剥蚀残丘地貌特征的场地开挖以砂岩残积物为主要组成物质的边坡时,边坡高陡是造成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长时间的持续降雨是诱发因素。对于陡倾原生节理裂隙发育的土质和类土质边坡,滑坡周界受边坡体内原生节理裂隙控制,滑坡后缘常沿该陡倾的节理裂隙发育。在深圳等降雨量大的亚热带气候区,若坡体内没有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各种结构面,当边坡开挖高度不超过20m,总体坡率不陡于1∶1时,边坡能够保持短期稳定。但长期稳定性受当地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控制,开挖后若不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易发生滑坡等浅层病害。其病害从孕育到发生可持续长达10a之久。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供在类似地区开挖边坡、整治边坡病害借鉴。  相似文献   

8.
桂柳高速公路边坡病害特征及主控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柳高速公路K380~K450路段内,边坡变形破坏的分布特点与其所处的特殊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及人类活动因素有关。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边坡变形破坏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滑坡滑带土的综合内摩擦角与滑坡坡度的经验公式,该公式对类似地区边坡开挖及防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区道路由于地形地质复杂,不可避免地会形成高路堑、高路堤,路基边坡开挖对山体的自然形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若边坡长期裸露在大气中,受降水及风化作用的影响,不仅容易引起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而且也容易产生水土流失,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本文结合修建山区道路边坡防护的经验,并参考有关规范提出了护面墙、浆砌片石护坡、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防护、骨架植物防护等防护形式及技术要求,介绍此类防护的设计要点及适用性,给出了使用评价结果,并据此提出了山区道路边坡的防护形式、技术要求及防护功效。  相似文献   

10.
云南元磨高速公路全长147km,道路施工后,滑坡、坍塌、崩塌现象甚多,边坡治理迫在眉睫。预应力锚索地梁加固边坡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技术,它具有造价低廉,施工简便,受力可靠等优点,是一项主动性加固边坡技术,在治理山体滑坡坍塌路段有较强实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预应力锚索地梁设计施工工艺及其施工工法和在高陡边坡滑坍地段加固实例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唐古栋滑坡位于楞古水电站拟选的上、中坝址和下坝址之间,且滑坡规模巨大,对水电站坝址的选择和水工建筑物的布置有决定性的影响,对滑坡成因机制的研究对于分析该河段类似斜坡的变形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滑坡地质环境条件和滑坡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物理模拟中的底摩擦试验方法和离散元数值计算对唐古栋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为沿强风化层内陡倾坡外和缓倾坡外结构面组合阶梯状滑面剪断层面滑动的滑移-拉裂式的巨型岩质滑坡。滑坡失稳过程为前缘坡体首先发生变形失稳破坏,然后中后部边坡不断蠕滑变形,最终前缘抗剪段失效导致中后部整个边坡的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例推理系统的滑坡预警判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滑坡预警预报指标,建立了31个典型岩质滑坡组成的滑坡数据库,基于滑坡数据库、工程类比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开发了滑坡实例推理系统。首先将滑坡特征属性分为6大项:破坏模式、滑面倾角、滑面类型、边坡岩体结构、边坡倾角、滑坡的诱发因素(降雨、地下水、水库蓄水、开挖、爆破、地震),用11个特征值表示边坡的特征属性;其次采用比值法相似度计算理论在滑坡数据库中搜索与目标边坡最相似的滑坡,通过工程类比给出滑坡预警判据建议值;最后依据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修正建议值,得到预警判据确认值,形成滑坡实例推理系统。以锦屏一级水电站为例,通过计算找到了滑坡数据库中与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最为相似的5个滑坡实例;其中大冶铁矿狮子山滑坡和安家岭露天矿滑坡有较为完整的变形监测数据,深入分析类似边坡变形破坏过程,分4个阶段给出了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预警判据建议值;并建立边坡预警判据修正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修正相似边坡预警判据,给出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的位移速率阀值的精确区间为1.0~1.2 mm/d。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某中型水库,设计库容为2.5亿m~3,水库东北角岸边的山体存在一滑移面。1991年雨季,处于滑移面上部的部分山体发生滑坡,经水利勘测部门现场勘察后推断,在上述滑坡山体的右侧仍将产生大体积的山体滑坡,其下部为电站地下进水渠道闸门。为确保电站安全,决定对上述山体进行锚固,其施工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14.
“醉汉林”一般被当做滑坡存在的一种标志。在陕西宝鸡地区进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变形边坡也有“醉汉林”分布。对陕西陇县郭家庄变形边坡“醉汉林”的树木倾斜角与边坡的倾角进行了测量,并结合几何学分析,认为树木倾斜角反映了边坡倾角的变化,并得出边坡倾角不断变陡是该地区边坡变形的一种主要方式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醉汉林”有着多样而具体的指示意义:“醉汉林”记录了边坡变形的历史,可以作为区分滑坡与变形边坡的标志,“醉汉林”可以指示滑坡及边坡的状态,还可以判断滑坡剪出口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德化县彭坑滑坡为例,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结合滑坡实际监测数据,利用有限元法对坡体在雨水入渗条件下的渗流、变形特性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滑坡对降雨的动态响应和不同工况下安全系数和位移的关系。结果表明:滑体结构松散,易于雨水入渗,改变基质吸力空间分布,弱化岩土体参数; 持续降雨会使地下水位上升,坡脚发生变形,牵引坡体后缘产生拉裂,直至在降雨期间产生以非饱和区域为主的滑坡。强降雨初期,边坡安全系数下降较快,易发生滑坡; 雨停后安全系数会因雨水持续下渗而进一步降低,应注意雨后滑坡的产生; 同样水分在不同坡体部位对稳定性影响不同,安全系数有消有涨,存在时空效应。最后为反映地下水位线和降雨条件变化对边坡产生危害的程度,提出危险系数概念,建立危险系数与增量位移的关系,实现边坡测点位移变化的阶段式预警。研究结果和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治理和监测预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邓广哲 《岩土力学》2005,26(Z2):45-48
结合铜川市区自然地理地貌条件,分析了市区所属黄土坡地、矿区高陡山体边坡下煤层开采引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对矿区高陡山体边坡崩塌环境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对矿区开采与地表移动变形和高边坡崩塌灾害演化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实例,应用CEPDF程序模拟计算,研究结果对于铜川市区条件下高陡山体边坡灾害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后,在长江干流和支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边坡变形和破坏。有些变形缓慢并对房屋和道路造成损坏,有些产生高速运动并引发涌浪,造成惨重人员伤亡。本文从库岸边坡的结构着眼,以千将坪滑坡和树坪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现场长期观测、室内简易模型试验,分析库水位涨落条件下不同结构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为库区运营过程中滑坡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顺层结构边坡在水位上升过程中易失稳,并产生高速滑动;而松散结构边坡受渗透力影响,在水位下降过程中易产生明显变形,且变形速率与水位下降速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水库蓄水极易诱发库区地质灾害,所以研究水库库岸堆积体边坡在蓄水前后的变形特征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现场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监测资料,分析了堆积体边坡的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堆积体的形成和变形机制进行了探讨;最后,采用离散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堆积体边坡在蓄水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堆积体形成于古滑坡,水库在短时间(两个月)内大幅度抬高水位近40.00 m,从而激活了古滑坡,导致变形的产生;排水洞和排水孔的施工有效降低了坡体内地下水位,有效减缓了变形的发展,部分测点变形有收敛趋势,但仍需进一步观测。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东南亚某水电站坝址区上游右岸古滑坡,通过钻探、地质调查及长期监测研究了滑坡地层特征、滑带特征及变形特征,并对古滑坡复活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坡脚卸载和强降雨是古滑坡复活的主要原因;(2)道路开挖导致应力场发生改变,滑坡沿浅表部第四系坡积物和板岩、砂岩接触面“复活”,向临空面产生蠕变变形;(3)古滑坡变形与降雨呈正相关,雨季高强度降雨期间位移与变形速率急速增大,旱季无降雨时滑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4)深部位移监测数据显示,古滑坡深部未见位移突变,降雨对深部位移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建设项目为例,介绍了碎块状强风化砂岩超高山体边坡工程设计要点。该项目为地下停车场,埋深约13 m,停车场与边坡支护结构相分离,边坡最大高度55.0 m,综合考虑场地地层以及周边环境要求,边坡支护采用桩锚+锚杆格构梁的支护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边坡进行全过程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合理安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