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又陵  马世贵 《地震》1995,(3):246-251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电台1988—1992年视电阻率及自然电位观测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台视电阻率观测曲线具有较好的年变形态,在周围250km范围内发生的3次M_s5.0以上地震前均具有较好的异常显示;N30°E道自然电位对周围100km范围内发生的M_s4.5左右地震反映也较灵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台的台址条件,并利用形变观测资料推算该台的k值(k=(Δps/ps)/(ΔL/L)达到10~3量级,确认乌鲁木齐地电台观测条件良好,地震—地电异常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在地电测量中,影响观测精度进一步提高的诸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导线漏电的影响及信号噪音的影响。 针对这些干扰因素,地电工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们的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供电电极的接地电阻与地电测量有着异乎寻常的密切关系,降低供电电极的接地电阻既可以提高信号强度,同时也可以减少导线漏电对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地电自动测量系统(Automatic Test System,简称ATS)成为全天侯的自动测量系统,ATS中增加了UPS(uninterrupted power system)并且对有关部件进行了必要的功能扩展和技术改造,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分别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系统运行软件全部用BASIC语言编写,它包括:自动测量、计算、故障诊断/报警,编目打印/绘图、数据进库、值班员纪事及资料检索等.  相似文献   

4.
对大柏舍地电台地电阻率的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台站台址条件、观测系统均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要求;观测数据连续、可靠,年变化主要受地下水位的影响;背景场观测系统外线路采用地埋敷设方式,减小了地表干扰对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影响,观测精度有所提高。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天水地震台井下地电观测与常规的地面观测相比,减少干扰、提高信噪比,在近三年的地电阻率观测中,观测精度无超过0.5%数据,数据的内在质量较好.2013年4月10日开始,NS、EW道井下(100 m)观测的地电阻率出现了波动变化,持续11天后距该台550 km的四川芦山发生了M_S7.0级地震,5月4号芦山地震余震相对减少后,地电阻率资料的波动变化也同步终止;2013年6月11日18时开始,天水台地电阻率再次出现异常波动变化,7月22日距该台156 km发生岷县-漳县M_S6.6级地震.采用天水地电台井下不同时段(凌晨2点和全天)和不同深度(6 m和100 m电极)观测的地电阻率数据对比分析这两次地震前后地下介质的电性变化,深部记录到明显的异常变化;用小波(db4)分解发现在芦山M_S7.0和岷漳M_S6.6级地震前视电阻率的细节部分的形态是连续的振荡,尺度部分出现了趋势性似"漏斗"变化形态,与过去强震震例形态具有相似性、重复性.深井地电观测技术的应用,减小了地面离散电流影响,直接观测探测层介质的电性变化,是探索预报地震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献〔1〕是我们提出的地电阻率自动测量系统(Automatie Test System,简称ATS)的设计方案。1986年我们在黄子洞地电台对该系统进行了安装和调试,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适用于黄子洞台的地电阻率最佳测试程序。系统于1986年7月起投入与DDC—2B的对比观测.初步结果表明,ATS的各项技术指标及观测结果均达到和超过地电观测规范的要求,其观测精度比电子自动补偿仪DDC—2B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7.
海安台井下与地表地电观测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安地电观测台站对地表、井下地电观测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研究了地表游散电流、金属管线、以及人工交/直电流对地表、井下地电观测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使用铅电极的情况下,井下地电观测的长期稳定性明显优于地表观测;垂直方向观测的抗干扰能力明显优于地表、井下水平方向观测;(2)与地表观测相比,井下地电观测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表直流电流、雷电、和金属管线类的影响;(3)地表直流电流对地电观测所产生的干扰影响远大于交流电流.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电自动测量系统C-ATS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系统结构和它在地震前兆观测中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工业游散电流、金属接地体、地下埋设的金属管道是地电观测的主要干扰源。分析了大型变电站的巨大金属接地体及其产生的游散电流、浅层埋设的金属管道对地电观测造成的影响、数据变化与干扰的关系,计算了游散电流,并给出了避开干扰的距离公式及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对地电观测系统中的外线路如何保养和维护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影响地电观测资料的外线路漏电、测量电极漏电、线间漏电分别从根源、表现特征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为确保地电观测资料的连续、可靠、完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地电监测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影响地电观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映震能力作为地电台站监测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对安徽省5个地电台站的监测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安徽省地电前兆的基本情况,为安徽省未来的地电台站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地电监测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影响地电观测资料可信度的因素及在一定有效监控能力范围之内的映震能力作为地电监测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对山西省的4个地电台站逐一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山西地电阻率对300km以内5.0级以上中强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的台址情况及地电观测环境做了介绍.对影响观测的干扰因素和观测资料的映震能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山两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观测具有较强的监测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测,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探讨了固原地电台测区内搭建蔬菜大棚后北东及东西测道视电阻率测值快速上升的原因,定量解释了搭建蔬菜大棚对固原地电观测的影响,并研究和总结了这种影响的机制。从而认为,2008年3月下旬固原视电阻率出现的高值变化不属于地震异常,并为今后判断引起地电测值变化的原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电观测由测量区、外线路和观测仪器及辅助设备组成。观测系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且故障较多,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常见的干扰及故障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电观测对区域的观测环境变化以及细微电磁环境和观测系统的变化都有非常灵敏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引言地电在地震前兆测量中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对地电测量的干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地震因素引起的地电阻率的变化,一类是地电测量过程中一些不需要的信号引起的干扰。本文只是论述后一类干扰即地电测量过程中的干扰。地电测量中存在的各种干扰影响着地电测量的精度。在这些干扰中,有的是和一般电气测量中存在的干扰相同;有的则是在地电测  相似文献   

17.
分析龙门石窟地下金属管道对地电观测的影响,通过对金属管道多种方法处理后,使之恢复地电原始观测环境,为地电台站遇到此类干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家地震局最新制定和颁布的《地电台观测技术规范》,自1986年1月1日执行以来,凡和该项手段打交道的同志都感到数据的计算量比过去显著增大.为减轻计算量,提高计算精度,笔者使用BASIC语言,在PC—1500机上试编了地电观测数据处理程序.本程序虽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在台站常规工作中,仍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9.
使用地电扰动幅度与静日变化幅值比的地电活动指数(GEI)计算方法,连续计算江苏、安徽两省6个地电场台站2018年第一季度的单台地电指数D、平均地电指数Ds。同时将地电指数D、Ds与单台地磁指数K、平均地磁指数K(即[K+0.5])对比得到:86.48%的指数D与指数K完全相同或仅相差1,89.44%的指数D s与指数完全相同或仅相差1。两类电、磁指数的高度吻合说明:(1)连续产出的地电指数是可靠的。(2)地电指数D、Ds可以量化界定地电场活动水平。极个别的地电指数D、Ds与地磁指数K、仍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地电场台站观测有关,提升地电场观测资料的质量能更好地确定地电指数。(3)地电指数与地磁指数相互弥补能更准确地确定地球电磁活动水平,其在相关的地球科学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用FFT消除地电观测对地磁数据的干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丹地震台地磁观测资料受到地电观测的严重干扰,造成地磁观测资料应用精度下降。本研究采用Fourier变化对地电干扰进行剔除。结果认为:该方法对处理此类干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