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红山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中生代上叠火山盆地中,产于卡拉塔格铜-金矿带上,是新疆近年新发现的具大型远景的高硫化物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铜-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的火山活动及次火山岩侵入相关。该矿床处于东天山极端干旱荒漠地带,是东天山最炎热的地区之一,最高温度达到60℃,降水量平均只有34.1mm/y。干旱少雨和极大的蒸发作用造成氧化带极其发育,厚达50m~60m,由一系列复杂罕见的硫酸盐矿物组成。通过对红山铜-金矿床中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黑云母的K-Ar年龄测定,其年龄分别为296.5±6.7Ma、232.0±3.5Ma和217.10±6.4Ma,其中黑云母花岗岩的黑云母Ar-Ar年龄为238.0±2.4Ma,相当于晚石炭世末-三叠纪。并且由于含矿火山岩含有花岗岩的角砾,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晚于上述花岗岩,应为中生代的产物。区域上,三亚、白石泉花岗岩、红柳构花岗岩年龄以及白山钼矿的辉钼矿Re-Os年龄均为三叠纪,表明东天山地区存在中生代成岩成矿事件。对红山矿区氧化带三种含钾硫酸盐矿物进行了K-Ar年龄测试,结果显示现今地表以下1m的绿钾铁矾K-Ar年龄为56.0±4.0Ma,地表以下1.5m的高铁叶绿矾的K-Ar年龄为8.6±1.1Ma,地表以下10m的绿钾铁矾K-Ar年龄为14.7±1.7Ma,地表以下14m的斜钾铁矾K-Ar年龄为4.1±0.4Ma。因此推测红山矿床氧化带不同硫酸盐矿物的表生年龄分布在60~3.7Ma之间。不同类型矿床的氧化带年龄亦表明氧化带氧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新生代。所获得的氧化带年龄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及随后青藏高原的多期幕式隆升时限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能是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远程效应的表现和记录。同时,本研究初步提出使用不同种类硫酸盐矿物作为气候变化指标的可能,对于新生代以来PETM等事件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界牌W-Cu矿床产于苗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东北部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是苗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矿集区最大的矽卡岩型W-Cu矿床。矿区出露的主要岩体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及后期浅色花岗岩体,矿区外围则大面积出露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化产于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矽卡岩,及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灰岩捕虏体矽卡岩化带中。黑云母花岗岩发育花岗岩型钨矿床成矿早期常见的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及从岩体至外接触带蚀变矿物组合显示形成温度逐渐降低。这些现象表明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矿床具有紧密成因联系。本文获得矿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浅色花岗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422±11 Ma,428±7 Ma,410±7 Ma,表明界牌W-矿床及区内主要岩体均形成于加里东期。本文的同位素年龄及前人报道的苗儿山-越城岭矿集区和华南加里东期与花岗岩有关矿床同位素年龄表明苗儿山-越城岭矿集区W-Mo-Cu矿床成矿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和印支期,U矿成矿主要发生在燕山期,华南在加里东期发生了分布广泛、成矿元素组合多样的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事件,有很好的找矿前景,今后应加强华南加里东期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3.
东天山白山斑岩型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刚吴华  卢全敏 《地质通报》2004,23(11):1132-1138
白山钼矿是首次在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剪切带东段南侧的康古尔-土屋-赤湖-黄山成矿带内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斑岩(石英网脉)型钼矿床。该矿床产于下石炭统千墩组(C1g)的黑云母长英质角岩带与花岗斑岩脉内,赋矿岩石主要由含有钾长石-石英细脉、硫化物细脉和长英质角岩组成。钼矿体形态以似层状为主,长100-2000m,平均厚度2.31~43.9m,钼品位变化范围0.030%-0.106%,矿区平均品位0.06%,矿体向深部延深较稳定,厚度大。从内向外可划分出钾长石-石英网脉带、黑云母-石英-钾长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4个蚀变带,其中钾长石-石英细网脉极为发育地段形成钼矿体。同时,从地貌、遥感、地球化学、构造、岩石、蚀变6个方面与典型斑岩钼矿床进行了对比,总结了白山钼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地学前缘》2017,(5):265-282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拉抗俄斑岩铜钼矿床位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拉萨地块东段中南部。拉抗俄斑岩铜钼矿床黑云母分为岩浆黑云母和热液黑云母。岩浆黑云母和绢英岩化带的热液黑云母属于镁质黑云母,钾化带的热液黑云母属于镁质黑云母和金云母,具有富镁的特征,是斑岩铜多金属矿床的一个典型特征。成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属于造山带钙碱性岩系,具壳幔混源的成因特点,并且其黑云母与角闪石共生。与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的热液黑云母相比,岩浆黑云母具有较高的BaO和TiO2含量。与岩浆黑云母和绢英岩化带热液黑云母相比,钾化带热液黑云母具高Si和Mg(XMg),低Fe;而绢英岩化带的热液黑云母又比岩浆黑云母较高Mg(XMg)。岩浆黑云母温度为706~746℃,平均值725℃;钾化带热液黑云母温度为396~453℃,平均值422℃;绢英岩化带热液黑云母278~372℃,平均值331℃。拉抗俄矿床黑云母氧逸度较高,均为NNO,有利于铜钼矿化形成;从岩浆黑云母到钾化带热液黑云母氧逸度升高,有利于铜钼成矿物质的运移,而从钾化带热液黑云母到绢英岩化带热液黑云母氧逸度降低,温度和氧逸度的变化可能是铜钼沉淀的一个原因。岩浆黑云母和绢英岩化带热液黑云母遵循"F-Fe avoidance"结晶化学规则,而钾化带热液黑云母F与XMg不遵循"F-Fe avoidance"结晶化学规则。岩浆黑云母、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热液黑云母Cl与XMg均不遵循"Mg-Cl avoidance"结晶化学规则。黑云母化学成分记录了岩浆结晶过程中流体成分的变化。从岩浆黑云母到钾化带热液黑云母,再到绢英岩化热液黑云母,Ⅳ(F)和Ⅳ(F/Cl)逐渐减小,Ⅳ(Cl)逐渐增大。岩浆向热液演化过程中,F和Cl含量不断增加。岩浆-成矿热液F和Cl的含量的变化,对成矿物质运移和沉淀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岩浆黑云母到钾化带热液黑云母,再到绢英岩化带热液黑云母,lg(fHF/fHCl)逐渐减小,lg(fH2O/fHCl)和lg(fH2O/fHF)逐渐增大。岩浆熔体和热液流体存在很大差别;并且绢英岩化热液流体与钾化热液流体也不同,黑云母卤素化学也不代表一种单一的流体;绢英岩化热液流体混合大气水。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黑云母化学成分可以反映岩浆的性质和化学成分以及结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5.
赣中变质岩带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及变质作用P-T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随变质作用增强而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组合,对赣中变质岩带重新划分出五个变质带,由低到高依次为绢云母一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夕线石带。在对各变质带变质矿物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石榴石-黑云母(Gt-Bi)、斜长石-角闪石(Pl-Hb)、石榴石-十字石(Gt-St)、石榴石-角闪石(Gt-Hb)、石榴石-斜长石-夕线石-石英(Gt-Pl-Sil-Q)、石榴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Gt-Pl-Bi-Mu)等多种地质温压计确定了各变质带的形成温度、压力,绢云母-绿泥石带的形成温度为250-350℃,压力为0.25-0.35GPa;黑云母带的形成温度为350-450℃±,压力为0.25-0.40GPa±;铁铝榴石带的形成温度为450-550℃±,压力为0.40~0.60GPa±;十字石带的形成温度为550-600℃±,压力为0.50-0.60GPa±;夕线石带的形成温度为600-650℃±,压力为0.55-0.65GPa±,赣中变质岩带峰期变质作用已达到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6.
三江地区花岗岩类Rb-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b-S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金沙江带闪长岩、正长岩,分别为海西期(337Ma)和燕山晚期(83Ma);临沧—左贡带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为海西-印支期(263—193Ma);潞西—腾冲带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为燕山晚期(86—71Ma)。通过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对花岗岩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川西里伍铜矿黑云母的成因类型、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指示意义,本文对矿化蚀变带中的黑云母开展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黑云母具有高SiO_2(平均34.67%)、Al_2O_3(平均19.20%)、FeO(平均22.45%)、MgO(平均7.96%)、K_2O(平均9.37%)特征,属于铁质黑云母。形成于低的氧逸度、中高温(平均531°C)、较大压力(平均3.99 kbar)与深度(平均深度为15.08 km)的环境。结合前人研究认为,里伍铜矿矿化蚀变带中的黑云母是原生黑云母重结晶改造而成,里伍式富铜矿床与江浪穹窿成穹过程中的变形-变质作用具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8.
四国中部三波川地体根据变质程度的递增可划分为绿泥石带、石榴石带、钠长石-黑云母带。构造堆积区记载了最高温度,而该区的上部和下部温度降低。我们研究了采自Saruta(热轴的北端)、Asemi和Bessi(南端)地区石英片岩中的钠质辉石,这些钠质辉石以柱状晶体(300μm)产于钠长石变斑晶中或呈圆状细小包体(50μm)出现在基质中,并且与石英及钠长石共存。 Saruta样品中的钠质辉石(Jd23-29 Ac26-33 Aug4-49)比Asemi和Bessi样品中的钠  相似文献   

9.
秦岭造山带光头山岩体群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秦岭光头山岩体群的岩相学和黑云母地球化学分析,进而对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花岗岩形成的温度、压力和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专门的研究。其中岩相学观察表明,光头山岩体群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岗岩中的黑云母是铁质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是镁质黑云母,所测黑云母的Fe2+/(Fe2++Mg)比值变化范围较小,表明其未受到后期改造,为原生黑云母,可以用来估算岩体的成岩物理化学条件。根据黑云母地球化学成分计算的成岩温度为(645~710)℃,压力为(126~309)MPa,logfo2为-12~-15,岩体侵位于中上地壳层次(约8.6km)。黑云母地球化学分析还表明,光头山岩体群主要为过铝质-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岩浆以壳源为主兼具壳幔混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冲乎尔地区的蓝晶石-夕线石型递增变质带由绿泥石-黑云母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石榴石-十字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夕线石带组成;递增变质作用峰期温度、压力分别为T=520~640℃,p=(4.5~5.8)×108Pa;十字石-蓝晶石带和夕线石带变质岩中含有丰富的独居石,而且Th-U-Pb含量比较高,适合电子探针独居石CHIME法定年,独居石CHIME法确定的变质时代为268±10~261±20Ma,与阿勒泰地区发育的红柱石-夕线石型(低压型)变质带形成时代(262±10~264±22Ma)一致,说明阿尔泰造山带蓝晶石-夕线石型和红柱石-夕线石型递增变质带是同一次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的产物,时代为二叠纪中期。  相似文献   

11.
哈达门沟金矿床13号脉受断裂构造控制,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晕)的特点.矿床分为4个成矿阶段,各成矿阶段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表明,金成矿与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第Ⅰ阶段成矿较弱,第Ⅱ、Ⅲ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第Ⅳ阶段不成矿.确定矿床的头晕元素为As、Sb、Hg,矿体晕元素为Au、Ag、Cu、Pb、Zn、Bi,尾晕元素为Ni、W、Co、Mo.建立了原生叠加成矿成晕模式,矿脉在垂向上形成串珠状分布的多个富集矿体,各富集矿体上部存在头晕元素异常,中部对应矿体晕元素异常,下部存在尾晕元素异常,富集矿体之间存在头、尾晕元素共存区.总结了应用模式找矿的准则,认为在含矿构造带内,Au品位较低时,如果存在头、尾晕元素共存,则指示深部有矿,当再叠加Cu、Pb、Zn等元素异常时,指示深部矿体还很富.同时,利用构造叠加晕模式和深部预测标志对已知矿体深部进行盲矿体预测,在实践生产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预测和评价山东蓬莱石家金矿床的深部找矿远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着重论述了该矿床的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的深部找矿潜力进行了探讨。原生晕元素组合特征分析表明,石家金矿床的矿体及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S、Te,前缘晕为Hg、As、Sb、Ba,尾晕为Mo、W、Sn。元素异常形态特征显示,326号矿脉南段以前缘晕和近矿晕为主,北段以前缘晕和尾晕为主,近矿晕元素异常较弱,矿体总体具有向南侧伏的特点。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在36线和84线均呈现反分带和前缘晕、尾晕共存的特点,结合地球化学参数在垂向上呈振荡波动变化的特征,说明矿体由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形成,同时预示矿体向深部还有一定延伸或有盲矿体存在。综合分析认为,326号矿脉南段为成矿的有利部位,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空间;矿体北段深部矿化减弱,但出现了前缘晕、尾晕元素的共存,预示深部可能还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3.
山东乳山三甲金矿床的叠加晕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7年,研究了三甲金矿床-26m标高以上矿体原生晕特点,预测深部还有盲矿,后被钻探证实。1995年,又研究了-266m标高以上矿体原生叠加晕特点,建立了矿床叠加晕模式,预测深部还有盲矿,验证已见矿。  相似文献   

14.
山东金青顶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深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青顶金矿床位于山东牟平-乳山金矿带将军石-曲河庄断裂的南端,矿床围岩为昆嵛山花岗岩,属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本文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以及控矿构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与成矿有关的构造活动至少划分为4期,基本控制着矿体的定位与分布。深部地球化学原生晕研究表明,矿体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分带性,且在已知矿体下方出现近矿晕、前缘晕及尾晕特征指示元素构造叠加晕强度升高趋势。结合矿体在断裂中分布的规律以及原生晕特点,对金青顶矿床深部第二富集段进行了预测,推断在-1100m下有第二金富集段存在,且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Au-Co-Zn-W-Mo-Mn-Pb-Ag-Cd;Au8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Cu-Co-W-Au-Ni-Sb-Mn-As-Pb-Bi-Hg-Mo-Ag-Zn-Cd;并提出了主矿带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Sb-As-Cu-Hg(前缘晕)→Au-Ag-Bi-Pb-W(近矿晕)→Ni-Co-Mn-Mo-Zn-Cd(尾晕)。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2个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Au11矿体在1 15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发育较强的尾晕。Au8矿体在1 150 m和1 07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矿体减薄,近矿晕减弱,发育很弱的前缘晕和尾晕。综合分析认为,Au11矿体到达中下部,向深部仍有一定延伸;Au8矿体已经接近尾部,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16.
文中系统论述了柳坝沟金矿床的多金属元素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地球化学各参数信息,勾勒出矿区原生晕异常形态,建立了元素轴向分带序列,探讨金矿床剥蚀程度并建立了原生晕叠加模型。认为柳坝沟金矿床西段头尾晕共存,Sb、Bi反分带,显示出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是下部有盲矿体存在的反映;东段基本属正向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参数较强的波动,可能预示着深部有盲矿体存在。313号脉西段矿体遭受一定剥蚀,矿段中段和东段遭受轻微剥蚀。综合分析推断西段深部矿化远景较好,中段较好异常分布在海拔高度1400 m以上的较浅部位,东段深部前景最佳;为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硕  冷昌恩  贺战朋 《现代地质》2012,26(5):1095-1103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13号矿体以含金石英钾长石脉为主,金大部分以包体金形式存在,少数存在于黄铁矿间隙中。金的颗粒大小为0.05~0.25 mm。成矿元素组合特征中Au与Ag、Bi、Pb等亲硫元素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显示金的成矿与多金属硫化物联系很密切。通过数据分析,绘制了元素空间分布图,并建立了原生晕轴向垂直分带序列:Au-Pb-(Ni-Co-Ag-Zn-As-Hg )-Cu-W-Bi-Sb-Mo。由于成矿多期叠加特点导致Ag、Sb、As等元素异常同时存在和部分轴向分带序列分带特征不明显。与典型金矿分带序列对比发现,前缘晕元素Sb出现在分带序列的下部,地球化学参数在矿体下方(标高658 m附近)发生转折,这些都暗示深部有隐伏矿体存在,通过后续实际生产实践也验证了本文推测。  相似文献   

18.
曲家金矿位于胶东焦家成矿带中段,为新城金矿和马塘金矿的深部延深,矿体赋存深度300~1300 m。对区内32个钻孔岩心样品进行了取样,获得了34个元素的分析数据,研究了各元素的浓度分带及成分分带。发现多元素在此深度范围内除沿矿体轴向有迁移成晕外,在垂向上也有迁移和成晕现象,这对于穿透性地球化学和原生晕找矿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发现成矿元素在成矿带轴向和垂向上的扩散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矿体部位,成矿热液中元素浓度、热液的温度压力、围岩化学活性和可渗透性等,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复杂性。原生晕的高浓度带主要沿断裂蚀变带分布。用格里戈良法和重心法确定的轴向成分分带,在深部有头晕元素与尾晕元素的叠加,预示深部仍存在隐伏金矿体,这与西部邻近招贤勘查区深部发现金矿体的勘查结果相符。垂向上从浅到深成分分带性存在差异,垂向上易在浅部浓集的元素为Se、Cd、Mo、Hg、Bi、S、F、Cu、Ag,成矿带附近浓集的元素为Sb、As、Au、W等,As、Sb在垂向上的迁移能力弱,主要沿轴向迁移。当浅部多个元素同时达到K2O≥4.57×10–2,Au≥0.8×10–9,Ag≥0.057×10–6,Cu≥2.5×10–6,Bi≥0.08×10–6,Hg≥17×10–9,S≥0.0583×10–2,Mo≥0.74×10–6,W≥0.55×10–6时,指示深部发现金矿体的可能性较大,Hg·Ag/(As·W)、Bi·Hg/(As·Au)指数可用来判断金矿体的埋深。  相似文献   

19.
莅香洼金矿发育有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球化学异常,Au及相关元素的平均含量从安山岩→蚀变安山岩→蚀变岩→矿化蚀变岩呈几何级数递增。沿F985构造蚀变带走向,Pb、Ag与Au的组合异常通常与金的矿体晕分布一致,而As、Sb组合则更多反映了矿体前缘晕的组合特点,沿倾向,Au及相关元素自浅而深具有分段富集特征,并在1023m标高和976m标高构成二个浓集中心。其理想的元素轴向分带序列为:前缘晕As、Sb—Ba,矿体晕Au、Ag、Pb、Zn、Cu、Mo,矿尾晕(Cu、Mo)-(Co、Ni、Bi)。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莅香洼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建立了萑香洼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成矿预测实质上是在正确的成矿分析基础上的合理推断。埠上金矿是胶东招掖金矿带中部的一个中型金矿,经过多年开采之后,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争待扩大远景储量。由于有50~200m标高的采矿坑道及几个钻孔资料,使得采集不同垂深之样品成为易事,为矿床原生晕方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研究后认为,埠土金矿原生晕为正向分带序列,在-300m标高之下有盲矿体存在,矿体向下仍有很大延伸,深部矿体向SW方向测伏。到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