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地震以其突发性和巨大破坏性给人类生存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我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 ,地震活动比较活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中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 ,社会文明进一步提高 ,更加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安全的生存空间。为此 ,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不断提高地震应急反应综合能力 ,使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至最小 ,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是由政府统一领导指挥、地震部门综合协调 ,以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为主 ,联合各灾种管理部门和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其他救援力量 ,实施地震应急救援 ,相互支援、分工协作的综合应急救援协调系统。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 ,快速、有序、高效、恰当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 ,建立社会动员机制 ,有效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 ,减少地震损失 ,是该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是我省“十一五”期间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主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2.
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和灾害救援组织的效能是评价一个地区防震减灾水平的重要尺度。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能力 ,福建省地震局震害预测项目组采用多层次、多空间尺度的城乡震害预测技术途径和系统研究原则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地震应急、救援决策、组织指挥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第1期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我省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体系福建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1)………………………泉州市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体系的建设泉州市地震局(6)……………………………………提高地震应急效能的初步探讨福建省莆田市地震局(15)……………………………关于平息漳州“10·9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曾发生多次M≥8大震。本文依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再次整理8级大震数量及各个大震地表破裂参数与等震线参数新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共发生19次M≥8大震,其中华北构造区6次,新疆构造区3次,青藏构造区10次。与前人资料相对比,增加了849年内蒙包头8级地震,且对1303年山西洪洞地震等8次地震的地表破裂长度与破裂位移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对19次8级大震的地表破裂参数与极震区等震线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研究地震地表破裂与震源信息的关系。对比表明,地震断层活动方式不同的断裂之间,或是同属同一活动方式、但展布在不同地域,其地震地表破裂参数均有较大差异,相对应的极震区等震线参数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将日本从北至南划分为5个区, 分析1900—2011年3月共110 a期间发生的67个Ms=6.9~9.0大震事件, 与其后4 a在中国及邻区发生的Ms≥6.0(极个别为Ms=5.5~5.8)共569个中强地震的对应比较.得出结论: (1)日本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二者有很好的遥相关关系; (2)分析了日本各区与中国及邻区地震相对应的特点; (3)中国地区地震的滞后时间多为0.5~2.0 a, 最长4 a; (4)用"遥相关法"预测2011—2013年期间, 中国及邻区的中强地震危险区.年度预测与实际发生地震检验结果显示: 预测的34个次地震危险区中, "报对"28个次, 约占总预测个次的82%, "虚报"6个次, 约占18%, 显示"遥相关法"对年度地震预测有一定效果; (5)提出"蜘蛛网"逆反应模型解释中国及邻区对日本大震的响应现象.   相似文献   

6.
矿山应急救援队是我国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矿山突发事故的救援处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地特勘队是我国矿山应急救援力量的代表性队伍之一,本文以大地特勘队为例,分析了其面临的现状,针对我国矿山应急救援的需要,提出了加强能力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4·20芦山地震不仅造成了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还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滚石、落石、堰塞湖和泥石流等。这些次生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阻塞救援道路,延缓了救援进度。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丰富物源,将促进泥石流活跃,在后期暴雨作用下产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初步分析,提出了地震区山地灾害应急减灾对策,包括应急排查、监测预警、临时安置场所危险性评估、省道210线应急防护;并提出了地震区恢复重建中的减灾对策,包括提高山区城镇的防护能力,加强村寨聚落防灾能力,加强山地灾害监测预警,道路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以及加强对流域漂木防治。  相似文献   

8.
葛碧如 《地质科学》1976,11(1):97-102
我国是一个强地震较多的国家,几千年来发生了上千次强烈地震,劳动人民与地震灾害作斗争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历代封建王朝和蒋介石卖国集团统治的旧中国,只留下了悲惨的灾情记载。1920年海源大震时山崩地裂,黑水横流,村镇埋没,死于地震灾害者达二十万人,然而反动统治者置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于不顾,借地震灾害敲诈勒索,大发横财。  相似文献   

9.
地震废墟现场搜索与救援是抗震救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地震废墟现场搜索与救援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结构物损坏类型和潜在危险,结合汶川地震建筑倒塌实例,讨论了结构物在地震力作用下常见的几种倒塌模式,及其可能形成的生存空间,并进一步阐述了救援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应急管理模型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各类危及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性事故灾害时有发生 ,尽管各有关部门的抢救队伍在实施抢险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各抢险救援力量专业单一、分散行动 ,形成不了合力 ,难以及时有效处置重大或特大突发性、综合性、大面积的城市事故灾害 ,特别是像地震以及的美国的 9 1 1那样突发性事故。我们目前开展的震害预测与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只是针对地震的 ,而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因此要应对城市各种重大突发事件 ,城市有必要建立一种应急机制或综合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数字城市”的思想 ,通过一个通信系统与信息系统集成的平台 ,统一协调公安、消防、急救、交警、公共事业、民防、地震等政府部门 ,为市民提供快速、及时的各种救助和相应的服务。统一报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联合行动 ,从而有效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1.
用地震动力学研究已发生地震的时空分布及迁移规律与动力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顺时间轴向未来进行外延,是探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内地震活动趋势的重要方法。东亚大陆大震频度随时间分布的间歇性和升降规律、大震空间分布的纬向性和活动带走向、以及大震在各活动期中的迁移方向,都与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状态有关。因之,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随时间变化观测曲线进行拟合外延,外推得出今后的各种地球自转状态,可求得今后50年东亚大陆大震的活动趋势(大震活动高低潮时期划分和各期活动水平升降变化规律、频度沿纬度的分布各时段活动带的走向和危险地段、以及各危险时段中大震的时空迁移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陆地地震将在海底触发相应的地震,不过海底地震将发生在几十年之后,并且其震中离陆地地震震中有几百公里之遥。 华盛顿卡内基学会的保罗·赖德利克和塞尔温·萨克斯研究了多震的日本东北部所发生的全部大地震和自从1600年有可靠的地震纪录以来,发生于相邻的太平洋洋底的地震。 他们发现,陆地地震的地震波缓慢地通过柔软、粘滞的地慢。(构成地壳的板块漂浮于其上)。陆地上大震所产生的地震波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 1 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福建数字地震台网测定的台湾地区ML≥ 5 .0级地震 (9.2 1地震序列取ML≥ 5 .5级地震 )测定了Ms震级 ,并将福建台网测定的ML、Ms震级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测定的大震速报Ms震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区钻孔应变观测及地震前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分量式钻孔应变测量已有20年的连续观测资料,期间经历新疆境内6级以上强震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共30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1次。在30次地震事件中,63%的地震前钻孔应变仪记录到了异常变化。其中,天山地震带上有17次地震,有明显的地震前兆记录的13次,占76%,钻孔应变台站均分布在此带上,对地震的震前异常记录效果更好;昆仑山地震带上有9次地震,其中5次地震前记录到应变异常,占56%。阿勒泰地震带上有4次地震,均无异常记录。新疆钻孔应变仪多次重复地记录到了震前非线性应变能积累的过程,其异常的主要特征是:(1)异常类型为年变畸变、阶变、指数型、大幅度应变张-压 (压-张)型,突跳型;(2)应变异常量级≥10-6;(3)异常持续时间以短期和短临异常为主,多数在6个月以下。本文仅举10组大震观测结果,以示应变前兆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5.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继2013年芦山地震,时隔9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再次发生MS6.1级地震。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分布范围对震后应急救援和临时安置点选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全球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库,采用深度森林算法,建立了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概率近实时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6·1”芦山地震诱发滑坡的快速预测,在震后1 h内获取了滑坡空间分布概率预测结果,并第一时间到达震区进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模型复核。调查表明,本次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为主,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芦山县北部和宝兴县西部的交汇区,断层上盘滑坡数量明显高于下盘。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宝兴东河流域地质灾害现场调查数据,发现模型预测准确率达80%以上,特别是相对较大规模的滑坡均发生在模型预测的高易发区,说明模型可以弥补震后现场调查与遥感数据获取时效性方面的不足,为震后应急救援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峰值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英  王登伟 《地质通报》2011,30(1):159-165
利用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资料和得到的地震动数据,对地震诱发滑坡与峰值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基本认识:①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速度(PGV)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可以利用PGV作为判别地震滑坡的判据;②汶川地震龙门山震区可以触发地震滑坡的PGV下限约为0.5m/s;③龙门山震区可以触发地震滑坡的PGV上限约为1.5m/s;④建立了汶川地震龙门山震区PGV衰减关系,可用以估计地震滑坡致灾的范围。利用地震动参数研究地震诱发滑坡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克服应用烈度时存在的不足。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震后灾害快速评估工作中,为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笔者就云南省当前编制第三轮市(县)矿产资源规划的几个问题作了认真思考,认为这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应吸收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的成果,着重把握其与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的差异,切实结合各市(县)的实际,强化省级规划与市(县)级规划的衔接和细化。  相似文献   

18.
特殊的地形地貌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建设活动,是陕西省黄土分布区近20年来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逐年增多的重要原因。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以陕西省泾阳县修石渡大型黄土滑坡为例,分析研究了滑坡后缘裂缝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成功预报滑坡的基本做法:(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是基础;(2)隐患点分级管理是保证;(3)掌握滑动规律是核心;(4)及时采取措施是关键。这对西北黄土分布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核安全导则中的地震震级划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我国核安全导则中对地震进行两级划分的意义,着重讨论了大震在选址地震工作中的作用。最后,结合我国地震条件提出了大震划分的起算标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贵州省地震的分布、分区和区划。贵州地震平面分布划分为威宁—晴隆、遵义—贵阳和铜仁—榕江3个分区。贵州包含在鲜水河—滇东地震带、右江地震带和长江中游地震带。本文将贵州境内的长江中游地震带进一步划分为遵义—贵阳地震亚带和铜仁—榕江地震亚带。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中,贵州全境地震动参数大于0.05 g,5个市(州)、18个县(市、区)、160个乡(镇、街道)地震动参数大于0.1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