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正态变换的意义与通用公式,详细地叙述了二步变换法的实施步骤,在迭代寻优中,作者采用了编程方便,计算速度快的二分法,进行寻优搜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后用一个实例结果,显示了正态变换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不确定性及可靠性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利及土木系统工程分析中,可靠性计算的核心之一是对随机变量进行正态转换。对土木工程系统不确定性及可靠性分析中有着潜在应用前景的非正态随机变量的多项式正态转换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各种条件下非正态随机变量的正态多项式转换成果之评价,发现在水利及土木工程可靠性分析中常用的许多分布可以保留其自身的比较好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何锡文  史长虹 《岩矿测试》1993,12(3):209-216
收集了1986~1991年间参考文献,评述了物种的溶液状态及其对分析反应性能的影响,并论述其进展及代表性工作。内容包括概述、研究溶液状态的方法(其中含测定缔合数、缔合度的新方法)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包括新型掩蔽剂、液相化学发光、氧化态和还原态的转换、溶剂效应、吸附与解吸、物种缔合的应用)。引用文献79篇。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在对数正态分布下的析取克立格法,它包括利用三参数对数转换法的原始数据正态化转换、转换系数C_h的计算和储量估算。并对对数转换法与图解转换法转换原始数据的结果和转换系数C_h、块段估值及佔值方差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地球化学勘探资料推断解释的目的,就是确定可供进一步研究的各种规模的靶区.在有关解释方法的许多问题中,有两个看来是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个是在背景起伏中分辨出有意义的空间模式,另一个是对变量的频率分布形式的解释. 地球化学数据的频率分布通常是正偏态的;一部分地球化学工作者,主张在统计处理之前作数据转换(通常用对数转换),另一部分人则坚持认为,就勘探目的而言,这样的转换将使异常值被压抑和消除,因而是弄巧成拙的.Govett等(1975)对此争论提出这样的解释,即中心极限定理:任一总体中,随机分组样品平均值的频率分布,均趋向于正态分布,而与整个总体的频率分布无关,因此即使某个测量变量具有随机的空间分布,但在非交迭块段或单元中,样品的平均值的频率分布将趋于正态.如果测量变量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通用的地质变量正态转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随着数学地质的发展,多元统计分析在地质学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如何提高地质解释的可靠性,是关系到数学地质方法能否成为生产和科研中必不可少的手段问题.目前,不少数学地质成果,往往由于忽视原始数据的正态转换而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地质解释,甚至与基本的地质理论相违背,这是造成人们对数学地质方法持怀疑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电吸附找矿法是一种针对寻找隐伏矿而研制的找矿新方法,它属金属活动态提取法的一种,其找矿原理是:深埋藏隐伏矿在地电化学作用下发生溶解,溶解出来的矿物质在各种迁移动力的驱动下,从地下深部向上运移到地表,进入土壤形成后生异常.后生异常组分多属活动态,但活动态组分不仅存在于后生异常中,也存在于同生异常--原生晕异常和次生晕异常中,因此,应用电吸附找矿法寻找露头矿和浅埋藏矿时,其效果与常规化探方法是一样的;但电吸附找矿法的主要作用是可应用于寻找深埋藏隐伏矿,因由隐伏矿引起的后生异常活动态组分含量很低,常规化探方法很难发现它,而电吸附找矿法却能捕获它.  相似文献   

8.
将水系沉积物样本数据转换到具有岩石样样本数据特征的水平上,近似地称为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反推".文章利用"标准正态转换法"对此作了一些探讨:将两者的样本数据都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的形态,在此基础上,再将水系沉积物样本数据转换到岩石样水平.该样本数据的总体特征具有岩石样样本的数据特征.该方法还可以对工作区内不同区块分析数据的系统误差进行调平.并以1∶ 25万四子王旗幅为例说明了该方法在这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滑坡临滑预报的态矢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彤  王伟  崔江利  陈贤挺 《岩土力学》2009,30(6):1747-1752
态矢量是统计物理学中对连续场进行粗粒化描述的一种方法。将其引入滑坡预报中,通过将滑坡危险区划分为n个子区域,在各个时间窗内对一系列子区域的监测数据进行态矢量分析,将监测数据与降雨量态矢量的模等归一化后叠加,研究一段时间内滑坡位移态矢量的发展变化规律,并提出利用态矢量进行滑坡预报的新方法。以新滩滑坡为例,对累计水平位移进行态矢量分析,发现在滑坡前态矢量的模和态矢量增量的模均发生了明显突变,按态矢量曲线的变化规律,依据滑坡预警分级方法提出3级滑坡预警,最高预警级别预报的滑坡时间比实际滑坡时间提前2天。研究结果表明,态矢量的急剧突变是滑坡发生的前兆,可以用来进行滑坡的短期和临滑预报。  相似文献   

10.
电吸附找矿法是一种针对寻找隐伏矿而研制的找矿新方法,它属金属活动态提取法的一种,其找矿原理是:深埋藏隐伏矿在地电化学作用下发生溶解,溶解出来的矿物质在各种迁移动力的驱动下,从地下深部向上运移到地表,进入土壤形成后生异常。后生异常组分多属活动态,但活动态组分不仅存在于后生异常中,也存在于同生异常——原生晕异常和次生晕异常中,因此,应用电吸附找矿法寻找露头矿和浅埋藏矿时,其效果与常规化探方法是一样的;但电吸附找矿法的主要作用是可应用于寻找深埋藏隐伏矿,因由隐伏矿引起的后生异常活动态组分含量很低,常规化探方法很难发现它,而电吸附找矿法却能捕获它。  相似文献   

11.
流体性质转换机制在重力流沉积体系分析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50年Kuenen发表"浊流形成粒序层理"一文至今,深水重力流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目前很多学者不仅对浊流理论分歧很大,而且对浊流概念、术语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观点,这严重制约了重力流的分类及重力流沉积体系的识别。本文在重力流沉积过程和流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流体性质转换"理论的重力流沉积体系分析方法。研究认为,重力流在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中不仅存在多个流体阶段,而且存在着多种流态之间的转换。这种流体发育的最终阶段特征决定了重力流沉积体系的形态与类别,而流态共存与转换的特性造成了深水紊流成因的浊积岩与其他流体成因的岩相共存的沉积特征。根据这一理论对牵引流—碎屑流成因的扇三角洲体系、浊流成因的近岸水下扇体系和碎屑流成因的斜坡裙体系进行成因分析与特征对比,阐述了"流体性质转换"理论在沉积体系识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文时间序列周期识别的新思路与两种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桑燕芳  王栋 《水科学进展》2008,19(3):412-417
针对水文序列周期识别的困难,提出首先对原序列处理,再识别周期的新思路,同时提出两种新方法:一种是模拟延长序列法,即通过建模延长原序列,再应用最大熵谱分析法(MESA)对延长序列识别周期;另一种方法是构建主频序列法,应用小波重构法重构原序列主频部分,然后应用MESA对重构序列进行周期识别。结合实例,运用多种方法对同一序列进行周期识别。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序列长度偏短、偏态性、复杂随机成分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单一处理方法(周期图法、FFT、MESA、小波分析)周期识别效果并不理想,而使用两种新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或消除上述因素的影响,周期识别效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王湘云  石玉春 《铀矿地质》1995,11(3):164-168
本文根据川中某地150km2范围内应用的7种放射性方法,在同一测点上获取的9个参数,共1902个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7种放射性测量方法所获的原始数据具有3种统计分布类型──近似算术正态型、对数正态型、混合型。利用广义幂正态转换方法[1]将上述3种分布类型归结为一种分布──正态分布,获得了客观的区域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为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勘查地球化学新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及其地质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勘查地球化学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矿产勘查方法和找矿信息的获取手段,已经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构造叠加晕法、热释汞法、电地球化学法、酶提取法、地气法以及金属活动态测量等找矿新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其地质效果进行评析。强调任何一种化探方法都具有其适用条件,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与地质、物探、遥感等方法的配合使用,同时还必须结合具体的地质背景,以使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6,(5)
转换波射线追踪正演对于转换波的理论研究、转换波资料处理、转换波资料解释和转换波野外施工设计都是一个重要的工具。阐述多层倾斜界面情况下,转换波射线追踪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利用此方法算出的三个模型的正演实例。以多层介质转换波观测系统为基础,设计的正演模型主要有:(1)一层倾斜介质模型;(2)两层倾斜介质模型;(3)三层倾斜介质模型。采用试射法为主要正演方法,对上述三种模型进行正演。最终得出模型图、射线路径图和地震响应图等图件,得出每一层的上行波和下行波,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矿井突水模式识别是一个非正态、非线性和高维数据处理问题,也是二分类问题。使用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对样本数据降维,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参数优化。该模型对建模样本突水模式识别正确率为90%,对测试样本突水模式识别正确率为100%,效果好于数据不降维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克服了线性回归分析解决二分类问题存在的不足,为矿井突水模式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地方"两会"历来被业界视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风向标,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地方版的发展蓝图如何规划备受各界瞩目。作为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对称态的重要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受到了各地两会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0,(2)
结合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对鞍山地区某河道整治工程前后的流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可较好的表征河道整治前后的流态影响。断面计算流速与实测流速之间的误差绝对值在0. 27~2. 07m3/s之间,水位计算误差在之间0. 03~0. 41 m之间,可满足流态计算规范精度。河道整治后,断面平均流速得到有效控制,过流能力显著提升,利用区域防洪安全。研究成果为河道整治前后流态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正态分布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化探中正态数据未必是正态地球化学特征的体现,正态可能是一种假象。2.用分布参数的偏度与峭度作为正态分布的检验准则而不伴随其它检验方法是不充分的。3.用对数变换将正偏数据正态化可能导致参数计算的明显不合理。4.总体分解方法可因人而异,结果是多样的使人迷惑的。5.将自变量和因变量正态化可实现最优回归预测的论点未必正确。这可通过分析或模拟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20.
岩石圈流变学是大陆岩石变形的主导因素之一,是一种研究地球深部岩体变形的新方法。简要介绍流变学对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影响,并对当前流变学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岩石圈流变学在岩石圈地层、造山带和大型盆地动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岩石圈流变学在脆-塑性转换、岩石流变含水性、“三明治”结构及岩石流变律等方面有重大进展。最后,指出目前岩石圈流变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时间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