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台站震级偏差和近震量规函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8年至2015年11月内蒙古中西部和邻近区域43个台站所记录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2327次地震事件,统计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震级偏差随着震中距的变化呈递增趋势,在震中距范围0~150 km内,偏差值小于0;在震中距范围150~500 km内,偏差值大于0。使用台站震级偏差结果对台站记录震级修正后,统计台站记录震级随震中距的变化,对量规函数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
烈度计台与测震台的布设环境、仪器类型不同,所测定的震级值存在一定差异。收集2017-2019年川滇地区301个烈度计台站记录的46次ML 3.0以上地震,进行震级校正。统计烈度计实测震级值与测震台网平均震级值的偏差,对原量规函数进行修正,进而做台站校正。综合修正后,利用量规函数和台站校正值重新计算烈度计震级,结果表明:在震中100 km范围内,烈度计测定震级偏差平均值由校正前的0.145降低至0.033,标准差由0.382降低至0.295,离散度减小;校正后的烈度计震级结果较优,说明本研究获得的量规函数和台站校正值更加适用于川滇地区烈度计台站的震级计算。  相似文献   

3.
杨贵  许振栋  林彬华 《中国地震》2016,32(4):674-684
利用福建测震台网2008年10月~2015年12月记录的每个事件至少有6个台站测算震级的3069个区域地震事件,进行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统计,获得了各台站的总的震级平均偏差为-0.31~0.68,并统计各台站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获得优势周期为0.06~0.38s;通过Moya方法反演各测震台站的场地响应,获得98个台站对1~20Hz频带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场地对某些频带信息有放大或抑制作用;通过比较Wood-Anderson地震仪摆固有0.8s周期所对应的场地响应、各台样本优势周期所对应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各台总的震级平均偏差,发现台站测算震级相应优势周期的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台站震级平均偏差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单台震级的偏差与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的场地响应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0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到的654个M_L≥2.5地震波形数据,使用Moya方法联合反演计算震源谱及各台站场地响应。河北省测震台网实时接收168个台站数据,最终反演得到151个测震台站场地响应结果。结果显示,频率1~20Hz内各台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场地放大效应,随着频率的变化,各类基岩台的场地响应变化较为复杂。位于第四系沉积类的台站场地响应在低频段1~8Hz内放大效应显著,在高频段8~20Hz内呈现快速衰减趋势。选取2017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的M_L≥2.0地震数据,对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代表河北地区的地方性震级M_L新量规函数。针对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5.1级地震,利用本文得到的台站场地响应结果对震级偏大且有放大作用的台站进行放大作用消除,再分别用现用地方性震级M_L量规函数和河北地区地方性震级M_L新量规函数对单台震级进行重新计算,结果显示震级偏差均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数字测震台网单台近震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内蒙古测震台网产出的观测报告,以台网平均震级为标准,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的地震事件,将该台网监测区域内各台站记录数据进行检索整理,对样本数接近和超过100个的39个台站数据进行归类统计,计算各台站单台震级和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离差,从震级偏差频次分布、仪器、量规函数、台基等方面分析产生震级偏差的原因。在进行量规函数和台基校正后,震级偏差在±0.2之内的样本数达到70%。  相似文献   

6.
2021年3月5日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M7.8地震,本文计算了全球台网692个台站和中国地震台网全球监测台网112个台站的面波震级,并对此震级进行了偏差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面波震级测定公式的不同,我国和美国测震的面波震级偏差为0.2;面波震级的测定受震源破裂过程的影响,由于此次地震主要破裂方向沿北东向,地震的多普勒效应导致震中北东向的台站面波震级偏大,同时在震中北西向存在较小的滑动量,导致北西向的台站面波震级略低于北东向;而震中西南和东南方向的震动较弱,面波震级较小,地震速报受限于时效性,速报中测定面波的台站基本位于震中以南方向,故测定震级偏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山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地区的ML≥3.0地震,研究了山西北部16个台站的震级偏差情况,结合台站的场地响应对震级偏差较大的SHZ台和KEL台进行了分析,并对山西北部的16个台站震级偏差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8.
首都圈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单台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产出的观测报告,选取2002年1月~2003年7月的所有地震事件,将首都圈范围内的各台站记录到的数据检索整理,对样本数接近和超过100个的58个台站的数据进行了归类统计,计算了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离差,分析了产生震级偏差的原因,给出了台基校正值,校正后的震级偏差在±0.2之内的样本数达到了70%。结果显示,在震中距0~40km内,量规函数偏小。震级偏差主要来自于各台站的综合影响,进行台基校正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收集了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根据Richter提出的原始M_L震级定义,分别采用了频率域和时间域2种仿真技术将宽频带速度波形仿真为伍德-安德森地震仪波形,在仿真后的波形上自动量取地震水平向最大振幅,研究获得了广东地区近震M_L震级的量规函数。通过对各台站计算的M_L震级残差的统计分析,获得了广东地震台网44个台站的台站校正。对台站校正的Z检验结果表明,44个台站中有38个台站的台站校正明显不为0。新量规函数以及台站校正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广东地震台网测定M_L震级的精度,使M_L震级测定的离散程度降低约30%。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6年云南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地脉动数据,运用H/V谱比法计算分析了47个测震台站在0.1~20.0Hz频段内的场地响应。选取2012~2016年期间云南测震台网记录到的ML≥2.5地震做单台震级偏差统计分析,挑出受场地放大作用而出现单台震级大于台网平均震级的台站做去场地放大校正,然后重新统计单台震级偏差情况。计算结果显示云南测震台网的台站受台基条件和所处位置等地质构造因素影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场地放大作用,大部分台站场地响应的卓越频率为1~6Hz,放大倍数为2~4倍。受场地放大作用的影响,大姚、芒市等19个台站的单台ML震级大于台网平均震级。在去除场地放大作用后,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1.
用相位差谱统计规律探讨人造地震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相位差谱具有对数正态分布的特点,选取西部67个强震记录计算了各自相位差谱对数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再将其转为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将正态分布的均值和相位差看作震级和震中距的函数,选取二元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均值和标准差随震级和震中距变化的关系式。最后对已知强震记录,将其震级和震中距代入回归方程求出均值和标准差,利用均值和标准差产生的地震动时程与实际记录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兰州遥测台网Dk—1仪记录到的地震,对其测定的近震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存在的偏差进行统计计算。结果发现,该仪器记录的近震级(ML)系统偏高,西藏地区的面波震级(Ms)偏低,国内其它地区及国外地震的面波震级(Ms)基本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同时给出校正值,利用校正值对上例地震重新计算,偏差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青海数字测震台网速报震级与量规函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0年至2012年青海测震台网速报地震震级重新量取,从震级偏差频次分布、量规函数、对单台震级的影响上作了定量统计和分析,给出了量规函数校正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速报震级与国际通用震级的初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玉梅 《地震》1994,(6):61-68
本文主要利用1986-1987两年速报震级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地震速报台网确定震级的精度,全国各速报台相对中国地震速报台网测定震级的偏差。同时统计分析了中国地震速报台网相对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美国地质调查所震中初定报告PDE和国际地震中心ISC报告震级的偏差,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江西地区地方性震级的量规函数与台基校正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江西测震台网地震观测报告》,选取2007年10月~2015年12月所记录的499次M_L≥1.5地震事件,对各子台测定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偏差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从震级偏差频次分布、量规函数、台基、方位角等方面分析产生震级偏差的原因。在对量规函数和台基进行校正后,震级偏差绝对值在0.2以内的样本数达到了68.6%,并给出了适合江西地区的量规函数和台基校正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部六省的 Lg 震级(上)——测定方法和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根据 Lg 波埃里相和非埃里相衰减系数确定单台和台网震级公式、震级标准差以及台站校正值的方法.根据中国东部苏、鲁、豫、皖、冀、浙六省地区约1秒 Lg 波衰减系数的测定结果,导出六省地区的 Lg 震级公式:mLg(z,h)=lgdLg(z,h)+5/6lg+0.0019+2.09 mmx(z,h)=lgdmx(x,h)+lg+0.0013+1.27 计算了该区域内19个地震的各震级值,以及80个台站的台校值.单台震级标准差为0.15-016震级单位,台网震级标准差为0.03-0.04震级单位.此外,还测定了111个地震的 mmxz和 mmxh值,验证或补充了19个地震得出的某些关系和结果.   相似文献   

17.
陕西数字地震台网子台测定震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陕西数字地震台网1998~2003年间的地震记录,以台网平均震级为标准震级,分析了各子台的测定震级。结果表明,各子台测定震级的偏差存在地域分布特征,震级随方位角显示趋势性变化。台址位于平原和山区交界处的台站,对于山区发生的地震测定震级偏大,对于平原地区发生的地震测定震级偏小。最后对震级偏差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支明  徐佳静  孙丽 《中国地震》2023,39(1):154-165
收集2015年1月—2020年8月地震自动速报综合触发系统的全部产出结果,选取国内天然地震事件结果共计1863条,与正式速报目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自动速报系统所产出的地震参数较正式速报目录发震时刻平均偏差约2s,震中位置平均偏差约8km,震源深度平均偏差约9km,震级绝对平均偏差约0.25,偏差均值为自动速报结果较正式速报结果偏大约0.1。到达产出震级标准的漏报地震事件176个,其主要原因为区域台站稀疏、台站分布不均匀、大震或前震尾波干扰等,未发生误报事件。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偏差较大事件的分布与漏报事件类似,多发生于台站密度较低、台站分布不均匀和速度模型与实际差异较大的地区。震级偏差主要与地震事件震级大小和震中所在位置有关,对于3.0≤M<5.0的地震事件,产出震级最为稳定,而对于M≥6.0的地震,震级结果可靠性较低;此外,震级偏差的大小与区域分布并无明显关系,但偏差方向具有区域特征。通过对自动速报系统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关于自动速报系统改进与完善的建议,有助于提高自动速报系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库尔勒国家数字地震台近震震级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库尔勒国家数字地震台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测定的1 403个近震事件,与新疆地震台网发布的地震目录事件进行对比,计算二者的震级偏差值,并从震级、震中距及方位角等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地震震级的逐渐增大,震级偏差也随着增大;震级偏差与震中距之间也存在着一些联系。  相似文献   

20.
对2007年12月-2008年9月河南省数字地震台网资料自动量算的震级与人工量算的震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由MSDP软件自动量算的震级与人工量算的震级偏差较小,且自动量算的震级可以满足地震定位精度的要求,在地震速报时可采用自动量算的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