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王瑞廷  冀月飞  成欢  刘凯  张启  李弦  任涛 《现代地质》2021,35(6):1487-1503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床(点)成群成带分布,成矿条件良好。在长期找矿实践、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典型矿床解剖的基础上,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矿主要受EW向断裂或EW向韧-脆性剪切带与NE向张扭性叠加构造控制,寒武系水沟口组、泥盆系星红铺组与大枫沟组是金的赋矿地层。金矿体呈近EW向大致等间距展布,单个矿体在延伸方向呈透镜状、哑铃状、囊状等,具尖灭再现特征,构造叠加部位矿体厚大、品位较高。区内金矿床类型多为中-低温热液型、远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时代为印支—燕山期。夏家店等已知金矿床深部及外围、区域断裂旁侧次级近EW向与NNE向断裂交汇部位、构造转折端、构造虚脱部位等是寻找金矿的有利靶区。铜矿分布于山阳—凤镇大断裂两侧,成矿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为主,构造热液改造型、隐爆角砾岩型次之。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矿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控制,赋存于燕山期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内;矿体产状多受岩体与围岩接触面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东西向三级断裂带附近是寻找铜(钼)矿的首选靶区。本次研究建立了柞水—山阳矿集区金铜矿床区域成矿模式,总结了找矿标志,通过成矿规律、成矿作用及物探、化探、遥感异常特征系统分析,认为区内找矿潜力巨大,并提出了3片金铜(钼)成矿远景区,指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区内5个成矿带进行研究,提出云开隆起脆性剪切带列控制着金矿化分布的态势;印支期重熔花岗岩和燕山晚期花岗岩迭加的脆性或脆韧性剪切带是金矿床集中部位;金矿成矿斑岩体的定性判别标志,新发现加里东晚期斑岩型矿床;岩浆热液矿床沿构造岩浆岩`带隆起与坳陷交接部位、坳陷里的构造凸起边缘或隆起里的册陷周缓和NNE-NE与NW-NWW走向的壳层逆掩断裂交织的菱形块上升部位或各自的相对上升盘分布,岩浆侵入体出现在构造复合部位,特别是NE向深断裂和EW向、NW向构造复合部位;含矿层位为前这牙纪-二叠纪地层;查明燕山运动期间三次铜、铅、锌(银)区域成岩成矿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3.
龚敏敏 《福建地质》2014,33(4):286-292
大田银场矿区银多金属矿产于燕山早期第三阶段第一次侵入的二长花岗岩体中,受燕山早期北东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区内矽卡岩化发育地段是矿体富集部位,矽卡岩化与印支-燕山期推覆构造关系密切,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地质构造演化、成矿特征、中俄蒙邻近地区矿产分布和近年来的地质和找矿工作进展,划分了地质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总结了该地区主要矿床类型和成矿时代分布规律,提出了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本文将大兴安岭中北段可以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鄂伦春晚华力西褶皱带和东乌旗早华力西褶皱带三个Ⅲ级构造单元,细分为满洲里-新右旗中生代火山-深成岩隆起区等14个Ⅳ级构造单元。工作区主要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型,其次为海相沉积型、岩浆熔离型、砂矿型和云英岩型,其中斑岩型和热液型矿床是主要矿床类型,热液型矿床可以细分为6个子类型。矿床的分布总体上具有北东呈带、北西向成行特点,根据矿床的分布和区域构造特征可以分为德尔布干和东乌旗-兴安两个北东向Ⅲ级成矿带,13个Ⅳ级成矿区。从成矿时代上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从早古生代至晚中生代的很长时间,而已晚中生代为主。但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布有很大差异。单一的斑岩型铜(钼金)矿从早古生代延续至燕山期,而其他类型矿床均形成于燕山期。提示在大兴安岭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对于矽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主要集中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区,而斑岩型矿床找矿则应同时注意古生代和中生代等构造岩浆活动区。  相似文献   

5.
西畴县兴龙寨铅锌矿主要附存于燕山期花岗岩与寒武系中统田蓬组接触带碳酸盐岩矽卡岩中,矿体受地层、构造控制明显,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有矽卡岩化、硅化等。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地处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枪口—哈龙休玛海西-燕山期铁、银、铅、锌、铜、金、钼成矿亚带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区目前已圈定9条矿化带,21个矿体,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钼等,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热液(脉)型铜铅锌银矿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枪口南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为矿区成矿提供了热源、成矿物质,区内NE向断裂控制区内金、铜、铅锌等矿体的产出,NW向断裂组控制着区内金、银矿(化)体。NW向断裂组,是区内重要控矿构造;区内中部发现的Ⅳ号含矿斑岩体,具有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显示其具有斑岩成矿条件。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有构造热液(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斑岩型。  相似文献   

7.
辽宁丹东四道沟金矿床为一主体产于古元古代辽河群变质砂岩地层之中、成因上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金矿床。区内工业矿体的空间产出受NE向F3断裂及其上盘竖井背斜构造的联合控制,并表现出如下规律:工业矿体主要沿竖井背斜内发育的层间破碎带产出,因而空间上呈"带"状分布特点;主要矿带自东而西在空间上呈现出"帚"状展布样式;矿带内主要工业矿体多分布于竖井背斜转折端以西部位,且呈现出SE向倾伏的产出规律,倾伏角一般为30°~35°。综合研究认为,四道沟矿区工业矿体的规律性产出与成矿期NE向断裂的右行斜冲活动方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钦-杭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钦-杭成矿带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Cu-Pb-Zn-Au、W-Sn-Bi-Mo和Fe-Mn-S多金属成矿带。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矿床的成因组合、形成构造环境及其随地质历史演化的特点,将钦-杭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归纳为中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新元古代海相沉积-变质型铁锰矿床、古生代海相沉积-叠生改造型铜铅锌铁锰矿床、加里东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钼金银多金属矿床、印支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铌钽铀多金属矿床、燕山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铅锌金钨锡多金属矿床、与区域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等7个矿床成矿系列。进而讨论了各成矿系列的主要矿床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初步认为,中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床与大陆边缘岛弧火山作用有关,主要分布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和华夏陆块西北缘古岛弧褶皱区;新元古代受变质铁锰矿床与大陆裂谷火山作用有关,并经受了后期区域变质、热变质作用的改造,主要分布于加里东期隆起区;古生代层控型铜铅锌铁锰矿床与海底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有关,且不同程度地受到后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改造,主要分布于海西—印支期坳陷区与隆起区的过渡部位;加里东期斑岩-夕卡岩-热液脉型钨钼金银多金属矿床与奥陶纪末—志留纪陆内造山作用有关,主要分布于加里东期隆起区;印支期斑岩-夕卡岩-热液脉型钨锡铌钽铀多金属矿床与印支板块向华南板块的俯冲碰撞有关,成矿作用发生在后碰撞伸展阶段,主要分布于海西—印支期隆起区边缘;燕山期斑岩-夕卡岩-热液脉型铜铅锌金钨锡多金属矿床与岩石圈伸展引起的玄武岩底侵作用有关,广泛分布于海西—印支期拗陷区或中生代盆地边缘;与区域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成矿系列,与印支—燕山期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作用有关,主要发育于钦-杭结合带两侧古陆边缘。  相似文献   

9.
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金属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总结了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金属成矿规律,认为区内金属矿床(点)受NW向和NE向“行、列、汇”构造样式控制,沿隆起、拗陷交接部位产出。其中,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多分布在隆—拗交接部位的隆起一侧,次火山热液、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多分布在隆—拗交接部位的拗陷一侧。据此提出了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金属矿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莱州-安丘铁成矿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安丘铁成矿带位于沂沭断裂带东侧,胶北隆起的西南部。成矿带呈NE向展布,长约100 km,宽10~20km。已知区内铁矿类型主要有沉积变质型、岩浆熔离型和岩浆期后热液型,成矿除受地层控制外,还与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通过对地质和重、磁物理场的分析,确定不同成因类型铁矿的分布范围,并且划分出不同磁异常特征,指出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目前共发现并探明10超大型钼矿床,其成因类型全部属于斑岩型矿床。超大型钼矿床特点是:①全部位于古板块对接带的仰冲带一侧,属于被动的冒地槽单元外侧;②成矿母岩:a.岩石学名称绝大多数是花岗斑岩类;b.岩石化学:三高一低,即高酸、高碱、高钾、低钙镁的正常太平洋型钙碱性系列的超浅成侵入岩;c.岩石地球化学:Mo,W均为特富集元素,Cu,Pb,Zn则为中等富集,从而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与下地壳的混熔体;从成矿母岩的成岩和成矿年代学方面可知,中国超大型钼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燕山白垩纪中、晚期。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辽冀金三角金矿床成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大明 《黄金地质》2002,8(1):60-67
内蒙古辽冀金三角是我 国五大金三角之一,它处于纬向构造体系与华夏构造体系复合区。聚矿中心是燕山与努鲁儿虎山的交接部位,两大构造体系复合程度高,岩浆活动强烈,Au源层广布,矿源充足,有7个金矿床密集区,金矿床达百余处 。原生金矿有含Au石英脉型、伴生金型、构造蚀变岩型、岩浆岩型及浸染型。次生金矿有氧化铁帽型及砂金。成矿远景可划分Ⅲ个级别,其中Ⅰ级区有突破巨型,Ⅱ级区将勘查到大-特大型金矿,Ⅲ级区会出现若干中小型金矿。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北麓位于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交接部位,属秦岭褶皱带东延部分。区内龟(山)—梅(山)断裂、桐(柏)—商(城)断裂与NE向断裂共同控制着大别山北麓地区岩体的分布,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是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地层围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矿化强度和矿床产出形式。通过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的剖析以及矿床成因的分析,认为大别山北麓地区斑岩型矿床具有相同的成因。钼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为高温、高盐度的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于斑岩体,而成矿斑岩体为中国中东部伸展构造体制下岩石圈减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在相同的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下,在不同的地质部位和空间环境中形成了多种型式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成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金矿密集带位于太古宙中朝古陆板块与元古宙蒙古海板块之间的缝合线上,受北西向的富尔河-古洞河岩石圈断裂带控制。金矿床普遍产在上述相邻二板块构造的边缘,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杂岩体多为深熔花岗岩浆的产物,容矿构造往往为韧性剪切带或脆性构造破腑带内的片理化带。金矿床主要为少硫化物型,次为构造蚀变岩型,该带有优异的成矿条件,是吉林省金矿的主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金矿密集带位于太古宙中朝古陆板块与元古宙蒙古海板块之间的缝合线上,受北西向的富尔河-古洞河岩石圈断裂带控制。金矿床普遍产在上述相邻二板块构造的边缘,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杂岩体多为深熔花岗岩浆的产物,容矿构造往往为韧性剪切带或脆性构造破碎带内的片理化带。金矿床主要为少硫化物型,次为构造蚀变岩型,该带有优异的成矿条件,是吉林省金矿的主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不大远铜钨钼多金属矿区与朝鲜惠山-利原金多金属成矿带同处于一个裂谷边缘,朝鲜境内有惠山、云兴等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及检德超大型铅锌矿。其成矿地质条件十分相似,同是燕山早期侵入岩侵入到古生代地层,并且综合信息表明该区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有希望寻找到惠山、检德式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7.
青海那陵郭勒河东晚三叠世侵入岩形成环境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那陵郭勒河东晚三叠世侵入岩是本区众多矽卡岩型铁矿产的成矿母岩,利用Maniarand Piccoli(1989)提出的五组图解判别构造环境方法,判定其为后造山花岗岩类(POG型),与区域资料吻合。利用U—Pb法测年结果,表明其侵位时代在(214.2±1.3)~(225.2±1.2)Ma,是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对其进行岩石学成因和侵位时代研究,为东昆仑华力西一印支造山旋回在晚三叠世晚期进人造山带伸展崩塌提供同位素年代制约,并为研究该区矿产成矿地质背景及今后寻找矿产资源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阜新地区主要构造旋回变质作用、变形特征的研究表明,阜平期、四堡期和燕山期为阜新地区的3个主要变质时期,分别遭受了麻粒岩相-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及绿片岩相变质作用;阜平期分为3幕变形,四堡期分为2幕变形,燕山期分为5幕变形,构造变形具有从深层次→中浅层次→表层次的演化规律;阜平期构造运动控制了区内鞍山式铁矿的成矿,燕山期构造运动控制了区内热液型金、铜、萤石、沸石、膨润土矿产和煤、油页岩等沉积型矿产的成矿。  相似文献   

19.
鲁中南地区燕山期侵入岩与金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中南地区受区域性大断裂--沂沭断裂带控制,中生代有较大规模的中性、偏碱性火山岩型岩体侵入和火山喷发,在火机构内或围绕次火山岩小岩体,形成与之相关的火山岩型金矿化。燕山期火山夺具备幔源特征。侵入岩对金成矿有2种作用,一是通过岩浆携带成矿物质经过分异派生形成金矿,二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借助热力和气液循环对围岩进行了广泛改造和蚀变,使之活化迁移,在构造裂隙中富集成矿。燕山期侵和岩为金矿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热源,是金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辽东南地区中生代受到三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且各具特色:①三叠纪的印支运动以形成东西向构造线及较多的"S"型花岗岩为特征;②侏罗纪的早燕山运动以近东西向挤压为主,在辽南地区以形成线理走向为北西西向的推覆构造为特征;③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的晚燕山运动产生大量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同时发生了强烈的左行走滑。上述三期构造运动对金矿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影响,三个时期均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化作用,金矿化的主要时期是在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