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及苏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海岸线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朱诚  卢春成 《地理科学》1996,16(3):207-214
贝壳堤是重要的海岸标志物,长江三角洲上海地区有9条贝壳砂堤,苏北北,中部沿海区各有4条贝坝砂堤或沙坝,根据贝壳砂堤分布特点和测年数据结合新石器时代以来文化遣址分布规律,探讨总结华东涡海古海岸线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Ⅰ序言在第四纪海平面变动研研中,以最近一万年或最后间冰期的二万年(或者1.5万年)研究最盛行。伴随着这个时期的显著的海平面上升的海进,外国有全新世海进或者弗兰德里海进,日本有冲积世海进、有乐町海进、绳文海进等。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二连浩特地区大面积出露古近纪地层,古近系的伊尔丁曼哈组、阿山头组和脑木更组富含古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古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一直是内蒙古乃至亚洲地区古生物研究与地层对比和分期的重要依据,在地质工作中被广泛使用。至2016年底,二连地区古近纪哺乳动物已发现19目,56科,143种,其中在二连发现并命名的模式种就有17目44科91种。本文首次对二连浩特市古近纪哺乳动物群的组成、化石的分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合性描述。并根据已发现命名的化石材料,分析古生物群面貌和当时的古地理环境。通过汇总研究,希望为今后二连浩特地区的古生物科研、科普以及化石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一、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概念1.古生物:生存于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或更新世及其以前)的生物总称。包括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等。2.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生命活动遗迹以及因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3.化石种类按照古生物保留在岩层中的特点,化石大致可分为以下种类:  相似文献   

5.
2000-2012年中国北方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遥感和GIS 技术获取了中国北方“三省一市”2000 年、2005 年、2008 年、2010年、2011 年与2012 年共6 期大陆海岸线的时空分布情况;采用网格法计算了各个时期海岸线的分形维数;分析了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海岸线动态变化的原因。2000-2012 年,研究区海岸线长度持续增加,总共增加了637.95km,年均增加53.16 km。从区域上看,以天津市与河北省所在的渤海湾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强烈;从时间过程上看,2008 年后海岸线长度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其中2010-2011 年是海岸线长度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变化强度为2.49%。2000-2012 年研究区海岸线的分形维数不断增大,其中渤海湾区域海岸线分形维数变化最剧烈;历史海岸线的长度与分形维数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2;通过对大量海岸线动态引起的整体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局部海岸线长度增大(或缩减) 会导致整体海岸线分形维数增大(或减小),并且呈正比例变化。从2000-2012 年各时段海岸线动态对应的各类沿海工程的面积汇总情况来看,港口建设、渔业设施建设以及盐场建设分别占前三位,人类工程建设是中国北方海岸线变化最主要原因;与人类活动影响相比,自然变化如河口淤积与侵蚀对海岸线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6.
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建立了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7534个古文化遗址的GIS数据库,利用ArcGIS软件,从环境考古学的角度,对不同时期古文化遗址分布的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坡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别:1) 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平原边缘的山前台地—岗地和高冲积平原等海拔高程适中的地区,海拔高程较低的平原中心区与海拔较高的山地则分布很少;2) 西周以后,文化遗址分布高程呈现下降趋势,从山前台地—岗地、高冲积平原向平缓的低冲积平原转移;秦汉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址则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程更低、坡度平缓的低冲积平原和湖积—冲积平原;3) 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空间分布模式,反映了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响应特点。  相似文献   

7.
有关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原生植被类型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黄土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的研究可以部分地重建过去的植被类型变化历史;并可探讨与此有关的气候、环境问题。作为一种分布于黄土地层中的分子化石,最近几年的研究显示了正构烷烃在古植被恢复等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一种研究黄土古植被演化方面的新的代用指标,在恢复黄土地区古植被乃至生态环境恢复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概念1.古生物:生存于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或更新世及其以前)的生物总称。包括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等。2.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生命活动遗迹以及因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3.化石种类按照古生物保留在岩层中的特点,化石  相似文献   

9.
云南高原典型湖泊现代过程及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云南省境内从南到北、由低至高分布的7个典型湖泊进行钻探取样,共钻取岩芯140m,同时对部分湖泊采集了表泥样品。对湖区古湖岸阶地、层状地貌和相关地层考察研究表明:主要存在着2~3次明显的高湖岸,高湖岸已受构造作用的强烈影响发生变形;杞麓湖、拉市海、文海等分布着高于落水洞时代很新的多层贝壳层,蛇山组沉积结束于末次冰期晚期及其它相关证据说明,该区现代水系可能是最近几万年才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0.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关系到金沙江—长江水系的形成演化、西南纵向岭谷地理环 境演化、青藏高原隆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 故近百年来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 文通过综合考察、地貌和沉积物等的综合分析认为: 长江第一弯是在金沙江水系未曾溯源连通至 三江口段之前的古金沙江与古冲江河、水洛河的汇流口。长江在三江口袭夺了水洛河, 导致水洛 河倒流, 古金沙江与三江口下的长江贯通, 才形成真正的金沙江—长江水系。根据玉龙山强烈隆 起时间、周边层状地貌发育年代、中国水系大局形成等进行推断, 长江第一弯形成时代为中更新 世以来, 说明昆黄运动为本区构造地貌—水系发育的重大转型事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疆罗布泊地区地层剖面中的介形类分布及其组合特征的分析,在剖面中发现有14属31种介形类化石,划分出两个化石组合层段。第一层段以Limnocythere sanciti-patricii为组合特征,代表沉积环境为湖相,根据14C年龄,此层段的沉积年龄在20 870~14 770 a BP。第二层段以Cyprideis littoralis和Darwinula stevensoni为组合特征,代表咸水-半咸水湖相沉积环境,根据14C测年,地层沉积年龄约30 000 a BP。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极进入了以海冰快速减少为显著特征的快速变化时期。通过分析“波弗特流涡观测计划”在北冰洋加拿大海盆的4个站点上布放剖面观测系统所获得的2003—2011年的温度、盐度剖面观测数据,研究了加拿大海盆北极中层水的变化特征。在观测期间,加拿大海盆中央区中层水核心温度变化较小,楚科奇海台地区有明显下降特征,海盆中央区以北以及加拿大群岛陆坡边缘区核心温度呈持续升高趋势。北极中层水核心深度在4个站点都有不同程度的加深趋势,加深的程度和参与分析的表层淡水含量以及因海冰消失导致的风应力变化有一定的对应特征。4个站点表层(75—200 m)的热含量在无冰海域有明显的增长,在有冰海域热含量较稳定;加拿大海盆200—400 m和400—800 m深度范围内的热含量变化情况与中层水核心深度的变化情况一致,伴随着中层水核心深度加深至400 m乃至更深处,中层水的能量也逐渐下移,造成200—400 m水层能量普遍降低而400—800 m水层能量普遍增加。加拿大海盆4个观测站点因背景环境条件和所受影响的不同,造成了中层水的变化和响应趋势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西南郊的长辛店附近出露着长辛店组砾岩。根据砾岩中产出的鱼鳖类未定种化石残体以及砾岩的岩性与产状等特征,周明镇先生断定:“砾石层的时代应为第三纪初,最新不能晚于渐新世后期”。1977年,翟人杰同志根据最新发掘出的四个种的哺乳动物化石,讨论了长辛店组沉积的时代。他认为该层属于早第三纪晚始新世。可见,长辛店组砾岩是北京平原边缘出露的最古的新生代地层。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重庆穿洞遗址发掘出一具保存较好的晚更新世大马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化石,这是中国发现的第5个大马蹄蝠化石地点,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标本。对该地点化石材料观测显示:大马蹄蝠在与其他翼手目标本进行形态对比时,可以根据其个体大小、颅骨形状及齿式特征等进行多项有效鉴别。在大马蹄蝠演化方面,从化石材料上观察,更新世晚期大马蹄蝠桡骨长度与现生标本基本一致,这反映出大马蹄蝠在更新世晚期其飞翔能力与现生标本相似(桡骨长度增大,这是翼手目与一般哺乳动物相比在演化方面的特化现象)。穿洞大马蹄蝠化石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三峡地区第四纪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它证明了更新世晚期时三峡地区有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繁茂的森林植被,并且分布有为翼手目提供居址栖息的大型岩溶洞穴;晚更新世时期,出现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冰期气候等恶劣环境现象,未曾对长江三峡地区动、植物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云  张建丽  李雪铭  景昕蒂  杨俊 《地理科学》2015,35(10):1288-1295
海岸线变迁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它是自然与人类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1990年、2000年、2007年和2012年4个时期的资源卫星、Landsat系列卫星的遥感影像,采用色差Canny算子计算方法提取岸线数据,计算近22 a来中国大陆海岸线向海推进或向陆后退的空间位置变化量及年均变化速度,研究中国大陆海岸线空间位置与稳定性的演变规律,得出以下结论:① 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变化以向海推进为主;② 中国海岸线多为相对稳定海岸线,其次为强烈岸进岸线,稳定性岸线全国均有分布,而强烈岸进岸线多分布于江苏和辽宁两省;③ 自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岸线的稳定性指数逐渐降低,22 a下降了1.1,以长江入海口为分界,南方沿海城市岸线稳定性指数高于北方。  相似文献   

16.
以珠江口为研究区,对全球自洽分层高分辨率地理数据库(GSHHG)中的全分辨率、高分辨率、中分辨率、低分辨率和粗分辨率等5种海岸线数据开展评价与适用性分析,评估5个尺度海岸线数据的长度及其分形维数差异,并选择珠江口两岸部分区域为例,以不同时期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影像为基础,对比不同尺度GSHHG海岸线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5个尺度海岸线数据的长度及分形维数具有显著差异,分辨率越高,岸线长度越长,其分形维数也越大;2)通过与1978和2018年2个时期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的岸线数据对比表明:GSHHG海岸线数据与实际数据在岸线长度及形态特征上总体一致,但GSHHG海岸线的形态特征与1978年海岸线更接近,反映的是较为早期的海岸线特征。最后建议在进行海岸线变迁与现状调查时,需要根据海岸线长度、岸线形态复杂程度等谨慎选择海岸线数据。  相似文献   

17.
该文研究河北秦皇岛柳江古植物群 ,共发现植物化石 4 4属 86种 ,主要属种有蕨类、石松、苏铁、银杏、科达等植物 ,华夏植物群特征明显 ,纵向分布可划分为 6个植物组合。其中有少量安加拉植物群混生分子 ,该古植物化石遗迹是宝贵的资源 ,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同时是科普教育、旅游开发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分布与河流、冰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野外实地考察和考古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南缘河流与其流域内的古绿洲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历史时期以来古绿洲分布规律、迁移过程与河流、冰川特点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盆地南缘东侧的且末、若羌地区河流及冰川规模小,数量少;其中下游形成的绿洲小,且从汉代至今都在河流出山口处分布,变化不大,而西侧的和田地区反之,河流下游的沙漠中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大规模古绿洲;汉代的古绿洲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下部的沙漠中心,中部则是以唐代古绿洲遗址为主,上部沙漠边缘多为近代和现代绿洲;古绿洲迁移最大距离可达200 km左右;河流年径流量与古绿洲在沙漠分布的距离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秦皇岛柳江古植物遗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河北秦皇岛柳江古植物群,共发现植物化石44属86种,主要属种有蕨类,石松,苏铁,银杏,科达等植物,华夏植物群特征明显,纵向分布可划分为6个植物组合,其中有少量安加拉植物群混生分子,该古植物化石遗迹是宝贵的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是科普教育,旅游开发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20.
葡萄牙经济     
1985年葡萄牙人口估计有1013万人,其中14岁以下的占25.7%(1970年占28.8%),65岁以上的占10.3%(1970年占9.3%)。人口平均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10人,这个指标超过了西班牙(每平方公里76人)和法国(每平方公里100人)。1985年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共有约100万葡萄牙移民,其中85%居住在法国。1985年底葡萄牙有经济收入的人口454.6万人,而工人的数目是404.8万。下述部门所占比例(%)分别是:农业、林业和渔业——24.3(1960年——44,1970年——33),工业——33.2(29,36),服务行业——42.5(27,31)。1986年末,根据各方面估计,葡萄牙的失业率为9—12%(意大利为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