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样品分别采于山西省大同、太原和临汾3个地区。实验分成吸附解吸、竞争吸附和运移实验3个部分。其中吸附实验又分成砂粒土壤和粘粒土壤2个粒级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3种土壤对Cd的吸附用Langmuir模式来拟合较合适,土壤粘粒的吸附能力大于土壤砂粒的吸附能力。Zn^2+与Cd^2+共存时,Cd的吸附受到抑制,在本实验浓度下,腐殖酸对土壤吸附Cd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解吸过程显示土壤对Cd离子的解吸与有机碳、阳离子代换量成负相关。Cd在土壤中的穿透曲线是Cd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络合、迁移等作用的综合体现.Cd在各种土壤中的运移时间顺序为:大同土壤〉临汾土壤〉太原土壤,从而得出Cd在壤质砂土中运移得最快、在粉土中运移得最慢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山西省3种不同质地的土壤对Cd2+、Pb2+、Hg2+的吸附、解吸和3种离子在土壤中的运移特性。结果表明,Cd2+、Pb2+和Hg2+在粘粒土壤中的吸附能力大于在砂粒土壤中的吸附能力,且3种土壤对Pb2+都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的Pb2+很难在土壤中解吸下来。3种土壤对3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为Pb2+>Cd2+>Hg2+,解吸能力正好相反,这主要与土壤的不同性质和3种重金属离子的水合离子半径、离子的水合能密切相关。Cd2+在3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Pb2+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符合Henry方程,而Hg2+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土柱淋滤实验表明,Hg2+在土壤中的穿透性很强,Cd2+次之,Pb2+在土壤中的穿透性最慢,其在长达20天的淋滤过程中仍然没有穿透土柱。3种不同质地的土壤对Cd2+、Pb2+和Hg2+的迁移能力都表现为:大同土壤>临汾土壤>太原土壤。  相似文献   

3.
土壤样品分别采于山西省大同、太原和临汾3个地区。实验分成吸附解吸、竞争吸附和运移实验3个部分。其中吸附实验分成砂粒土壤和粘粒土壤2个粒级分别进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Hery模式更适合描述3种土样砂粒部分和粉粘粒部分对Pb^2+的吸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对Pb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受CEC的影响很大。在竞争吸附实验中,Pb的存在减少了土壤对Cd的吸收;腐殖酸对土壤吸附Pb^2+表现出抑制作用。解吸实验结果表明,Pb在土壤中以专性吸附为主,吸附的Pb很难解吸下来。运移实验结果显示,在长达20天的淋滤过程中Pb^2+仍没有穿透土柱,说明土壤对P^2+的吸附能力极强,Pb迁移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4.
带吸附作用的煤层气运移规律一直是煤层气地质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研究吸附-解吸状态下的煤层气运移机制,推导了气体吸附-解吸方程并分析了多孔介质扩散-渗流理论,开展了煤层气运移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煤体孔隙结构对煤层气运移具有"容阻效应","容储""阻降"二重特性并存构成了煤基质的基本功能;气体运移过程中煤体对CO2和CH4吸附能力的差异体现在吸附响应时间、吸附速率增长率、吸附平衡时间和最大吸附体积等4项指标;煤层气运移过程中扩散和渗流两种方式并存,当裂隙及大孔内气体压力较中-微孔隙系统气体压力高时,气体运移速率以渗流为主,否则以扩散为主。   相似文献   

5.
污灌土壤对铅的吸附和解吸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污灌土壤对铅的吸附-解吸机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污灌土壤对铅的吸附量随铅初始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强烈吸附再缓和的过程。Langmuir模式对污灌土壤等温吸附铅的拟合效果最好,其饱和吸附量为7.84 mg/g。亚砷酸盐的存在会阻碍污灌土壤对Pb2+的吸附,亚砷酸盐加入前后污灌土壤对铅的吸附率从99.9%~100%下降到97.8%~99.0%。加亚砷酸盐条件下污灌土壤对铅的等温吸附模式以Freundlich模式的拟合效果最好。污灌土壤对吸附态铅的解吸量随解吸振荡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且解吸率随时间增加总体趋于降低。Elovich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污灌土壤对铅的解吸动力学过程,尤其是Elovich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0.1~1200mg/L不同Cd^2+浓度条件下,进行了五个地区土壤对重金属Cd^2+的静态吸附实验。土壤分别采自于北京城近郊丰台区北天堂村、大兴区庑殿村、通州区永乐店镇、海淀区四季青乡和朝阳区来广营乡五个地区。实验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土壤对Cd^2+的吸附量与加入到土壤中的Cd^2+总量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四季青、永乐店的重粉质壤土、庑殿的中粉质壤土及北天堂的轻壤土对Cd^2+的吸附量S与土壤溶液中的平衡浓度C都基本满足直线拟合。在相同外源Cd^2+浓度下,土壤对Cd^2+的吸附量为:庑殿的中粉质壤土〉四季青的重粉质壤土〉永乐店的重粉质壤土〉来广营的重粉质壤土〉北天堂的轻壤土。在所拟实验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的粘粒和粉粒所占比例的控制,而酸碱度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对类型不同的土壤的吸附影响效应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氧四环素(oxytetracycline,OTC)在褐土、红壤与森林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同时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E.coli ATCC 25922)作为实验菌株,研究了土壤吸附态的氧四环素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均可以对OTC在三种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曲线数据进行良好的拟合,OTC在褐土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呈线性,而在红壤与森林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呈非线性,且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方程。OTC在三种土壤上的解吸过程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土壤吸附态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表明,OTC与土壤发生吸附作用之后,依然具有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Sr(NO3)2为核素源、新疆富蕴县所产斜发沸石为吸附剂,研究斜发沸石对Sr2+的动力吸附/解吸效果。探讨吸附时间、Sr2+初始浓度与吸附量的关系以及吸附机理。用pH=6的水溶液对饱和吸附了Sr2+的斜发沸石进行解吸。结果表明:斜发沸石对Sr2+的吸附在4 h能达到最大吸附率的99%,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对吸附曲线进行很好的描述,单位质量沸石对Sr2+的最大吸附量为38.34 mg/g,以阳离子交换吸附为主。4.5 h后解吸率为1.78%,解吸速率远小于吸附速率,解吸量与解吸时间的自然对数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用Elovich方程对解吸曲线进行拟合,R=0.9994,拟合方程为:qt=0.03375+0.11916lnt。理论上将5%的Sr2+解吸出来约需5044 d。该斜发沸石固Sr2+能力很强,对于处理含Sr2+放射性废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注入CO2提高煤层气产能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煤储层吸附一解吸机理,首次采用“解吸一注气一解吸”的实验方法,分别进行CH4,CO2的吸附一解吸和CO2注入置换煤层CH4实验,模拟了煤层气井“排采一注气一排采”的增产途径和效果。结果表明:在CH4和CO2二元体系的竞争吸附中,CO2组分的吸附速率是先快后慢,而CH4组分的吸附速率先慢后快,解吸时则相反,反映出CO2在竞争吸附中占据优势;注入CO2气体的数量越大和相对浓度越高,单位压降CH4解吸率和CO2吸附率就越高。实验结论对工业规模的煤层气开发试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颖  梁冰  薛强  刘磊  王永波 《岩土力学》2007,28(12):2574-2578
在考虑对流弥散、平衡/非平衡双点吸附解吸、微生物降解等情况下,建立了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有限差分解。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并对一阶吸附解吸速率常数 和平衡吸附点位所占总点位的比例 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分析研究表明:参数 对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又与非平衡吸附点位所占总点位的比例(1- )有关;污染后期土壤吸附相的存在,也会起到增加土壤水溶质浓度的作用,且 越大,这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不同粒级土壤中镉铅汞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种不同质地的土壤样品分为3种不同的粒级:自然状态、砂粒和粉黏粒,分别研究了这3种不同土壤在3种不同粒级时对镉、铅、汞的吸附特点。结果表明,镉、铅在粉黏粒土壤中的吸附大于在自然土壤和砂粒土壤中的吸附,而汞却表现出相反的结果,其在砂粒土壤中的吸附远远大于在粉黏粒土壤和自然土壤中的吸附。3种不同质地的土壤对镉、铅、汞的吸附与分粒级土壤的吸附表现出了相似的吸附特性。同时,镉在3种不同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铅在3种不同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吸附符合Henry方程,而汞在3种不同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2.
Readily dispersible clay is the part of the clay fraction in soils that potentially disperses in water when a small amount of mechanical energy is applied to soil. Column and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readily dispersible clay on the mobility of some metal ions in a disturbed soil sample. The clay fraction (<0.002 mm) was separated from an alkaline Vertisol from the Nile River Delta.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identify minerals present in the clay fraction. Clay suspensions and deionized H2O solutions of Cd2+, Cu2+, and Zn2+ were prepared and used as influents in soil columns. Adsorption capability of the studied soil among the three metal ion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d2+, Cu2+, but not Zn2+ for the studied soil. Cu2+ was the highest adsorbed metal by soil and its sorption increased at small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with Cd2+ and Zn2+. For the three studied metal ions, Langmuir model represented the best fit to the adsorption data. The concentration of Zn2+ and Cd2+ in leachates increased as the leaching solution volume increased, while Cu2+ showed a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the soil column. According to DTPA extractable metals, Zn2+ was appeared at greater depths than Cd2+, while Cu2+ had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through the soil column.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旱地和水田土壤镉的吸附解吸特征,以江汉平原黄豆地、棉花地以及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镉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等温吸附?解吸实验以及有机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土壤对镉的吸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且以化学吸附为主,研究区土壤镉的初始吸附速率总体上表现为水田土壤大于旱地土壤;旱地土壤对Cd2+具有较...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inerals and heavy metals has been a hot object of study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mineralogy and soil science,Through the selective adsorption experiment of Ca-montomorillonite,illite and kaolinite to Cu2 ,Pb^2 ,Zn^2 ,Cd^2 ,and Cr^3 ions at certain conditions,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Cr^3 is most effectively sorbed by all the three minerals.Also,it can be found that Pb^2 shows a strong affinity for illite and kaolinite while cu^2 for montmorillonite .Based on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 at varying pH of solution,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heavy etals sorbed by mineral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H of the solution.  相似文献   

15.
潮白河受水区再生水入渗盐污染模拟柱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及采样测试分析,选取北京市顺义潮白河再生水受水区3种典型代表性土壤介质(砾石含砂、细砂、粉质粘土)装柱,并采用受水区再生水进行淋溶模拟土柱试验。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在3种典型土壤介质中,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主要体现为K+与Ca2+之间的交换,且粉质粘土柱中阳离子的离子交换作用较砾石含砂柱和细砂柱更为显著。另外,试验结果还表明,随着土壤介质中粘粒含量、总有机碳含量、阳离子交换容量和粘土矿物总量的增加,典型介质淋溶模拟土柱试验中阳离子交换作用达到平衡时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分别为砾石含砂72 d、细砂80 d和粉质粘土86 d。定量结果计算也证明:粉质粘土介质的各阴、阳离子本底含量最高,单位质量粉质粘土介质硬度及溶解性总固体(TDS)的贡献量最大,分别为5 767 mg/g和6 952 mg/g。  相似文献   

16.
太原盆地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太原盆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Hg,Ni,Pb,Zn,Cu的来源及分布规律,首次计算了太原盆地区域土壤背景值,分析了盆地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认为Hg,Cd,As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用太原市和太原盆地的深、浅层数据作出8种重金属元素的多重分形图,对8种重金属元素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形规律,得出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蒙脱石等粘土矿物对重金属离子吸附选择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1,自引:6,他引:65  
矿物质与重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已是当今环境科学、矿物学,土壤化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蒙脱石,伊利石和高龄石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对Cu^2+、Pb^2+、Zn^2+、Cd^2+、Cr^3+五种重金属离子的竞争吸附实验研究,阐明了三种粘土矿物对五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国内矿物治理重金属废水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综述了我国利用天然矿物治理重金属废水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天然铁的硫化物、天然铁锰的氧化物、方解石与磷灰石等具有良好的表面吸附与氧化还原化学活性;不同介质中它们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Cr^6 、Pb^2 、Hg^2 、Cd^2 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可广泛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矿物吸附重金属离子机理的研究表明,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是矿物表面与无机重金属离子之间的表面作用过程,包括矿物表面功能基与重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矿物表面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转化作用,以及矿物表面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微生物肥对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和烟叶Cd含量的影响,选取南方植烟区3种不同类型(红泥田、黄泥田及青紫泥田)Cd污染土壤,以南方主栽烤烟云-87和K-326为测试品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3种微生物肥(DY、AMS和HMD)在不同浓度下对烟草生物量、不同部位烟叶Cd含量、土壤Cd形态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微生物肥均能增加烟叶生物量,其中HMD增重效果最好。(2)与对照相比,3种微生物肥能有效地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性和烟叶Cd的含量。针对3种土壤施用微生物肥浓度为1.5%时,叶片中Cd的降Cd率(与对照相比)分别达到17.2%~63.9%、20.4%~58.3%及18.9%~48.3%,DTPA-Cd下降比例分别为13.8%~17.3%、17.2%~22.8%及12.8%~16.2%;而随着施用微生物肥浓度增加到3.0%后,上述土壤烟叶中Cd的降Cd率显著增加,分别为20.3%~59%、31.3%~66.6%及25.2%~56.1%,DTPA-Cd下降比例分别为15.5%~28.2%、19.6%~26.6%及13.8%~17.3%。HMD效果最好,其次为DY和AMS。(3)3种微生物肥都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优化了烟草生长环境。总体来说,该植烟区土壤,DY和HMD增加产量的同时降Cd效果较好,可以在大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沈阳细河沿岸土壤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与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沈阳细河沿岸翟家、彰驿和黄腊坨地区13个土壤剖面样品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对土壤环境危害较大的3种重金属元素Cd、Hg、As进行了重点分析。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法研究了5个表层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具有以下特点:As、Cu、Cr、Zn和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d主要以离子交换态存在,残渣态所占的比例较低,表明表层土壤中Cd的活动性较强,容易迁移进入生态食物链。大部分样品中Hg以残渣态为主。除Cd外,土壤中其余6种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含量都比较低。7种重金属的潜在迁移能力顺序为:CdHgPbZnCrCu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