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的大震活动及特殊部位的中小地震活动与新疆强震活动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存在一些具有相关意义的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2.
陈立德  付虹 《地震研究》2007,30(1):14-17
研究区包括安达曼弧、缅甸平原和云南地区三个部分。对安达曼弧7级以上地震与缅甸、云南7级和6.8级地震的群体与个体的相关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安达曼弧、缅甸平原M≥7.0地震与云南M≥6.8地震在群体上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一一相关。云南有4个地震活跃期,但安达曼弧与缅甸平原却只有3个,缺失第3活跃期。研究区强震活动从板缘向板内逐渐减弱,三个地区最大震级分别为8.7级、7.8级和7.7级。安达曼弧与缅甸、云南7级地震的个体相关概率分别为33%和27%,平均30%左右,缅甸与云南的个体相关概率为43%。最后对云南的地震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我们把处于亚失稳阶段的断裂简称为亚失稳断裂,亚失稳阶段是断层临近失稳的最后阶段,识别这个阶段并判断出地震最终的发生位置是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参考实验室关于断层亚失稳应力状态的研究结果,以6.8级以上地震为研究的目标地震,提出判定具备发生6.8级以上地震的亚失稳断裂研究方法:①构造区Benioff应变积累支持6.8级以上地震发生;②从高应变积累构造区中找出高应变积累且应变开始缓慢释放的断裂;③区分断裂的积累段和释放段,根据断裂释放段的协同化程度判定其是否处于亚失稳阶段,寻找失稳部位;④断裂Benioff应变是否符合加速释放模型,分析亚失稳断裂发震的紧迫性.本文以南天山西段为研究区,使用亚失稳断裂判定方法对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结果显示卡兹克阿尔特断裂在主震前具备上述4个条件,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进而使用该方法对研究区现今应力状态进行探索性预测研究,发现目前柯坪断裂符合亚失稳状态条件的前三条,需关注该断裂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4.
蒋海昆  聂晓红 《内陆地震》2003,17(3):193-20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利用参数k判定序列性质及利用前期地震预测后续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参数k以0为界,不同的取值表征了不同的地震活动状态,这与地震趋势估计及后续地震预测密切相关.k<0表明地震间时间间隔逐渐增长,呈现一种类似余震序列逐渐衰减的活动特征;k=0意味着地震间时间间隔不变,地震活动表现为以T为周期的准周期性活动;k>0表明地震间时间间隔逐渐缩短,呈现一种类似前震序列或地震累积频次指数增长的异常活动特征.如果k值在正、负区间随机分布,则该组地震之间无相关性可言.利用1975年2月4日海城7.4级地震前、余震序列及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6.8级地震序列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检验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大地震前地震信息熵的异常——以乌恰地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地震酝育准备过程中,总是出现种种小地震活动的异常,如条带、空区,成丛、成串等。这些异常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小地震(微破裂)活动随机性的降低、有序度的增加。本文引入信息熵的概念,定量地研究大震前小震活动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以1983年2月和1985年8月乌恰6.8和7.4级地震为例,表明震前地震信息熵确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刘虹  苏有锦 《地震研究》2007,30(1):18-23
研究了云南地区1970年以来发生的7次7级大震(1970年通海7.7级地震、1974年昭通7.1级地震、1976年龙陵7.4、7.3级地震、1988年澜沧—耿马7.6和7.2级地震,1996年丽江7.0级地震)的5个震源区震前、震时(余震活动阶段)和震后的地震活动性及b值、p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源区地震活动水平在震前和震后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震前活动水平高于震后(不含震后序列活动时段),而震后震源区地震活动一直处于衰减状态,活动水平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7.
四川六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条带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比较了地震带、地震活动成带转移和强震前地震活动条带的概念。对于1970年下半年以来,四川及邻近地区发生的6级以上强震前的背景性地震活动条带和弱震密集条带,进行了清理和研究。背景性地震活动条带指强震前十几个月到几年出现的由4级以上地震组成的地震活动条带。弱震密集条带是强震前几个月出现的,由微弱地震组成的地震活动条带。 3次7级以上地震和盐源、宁蒗6.9级地震前出现了背景性地震活动条带。其中炉霍7.9级和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出现两条互相近乎垂直的背景性条带。永善7.1级和盐源—宁蒗6.9级地震前只有一条背景性条带。8次6级以上地震中有7次震前出现了弱震密集条带。强震往往发生在两条地震活动条带的交汇部位附近或一条地震活动条带的端部或空段。 本文对于7个弱震密集条带的震例作了各时空参数与未来强震震级的统计分析。弱震密集条带的面积S、持续时间ΔT与震级M分别在信度α=0.05和0.10的情况下,通过线性相关检验,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的直线关系为: M=3.40lgS—3.91±1.3   M=1.84lgΔT+6.01±1.3 式中ΔT的单位是月,S的单位是103公里2。 最后,本文初步探讨了震前地震活动条带与构造、强震震源机制的关系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强地震前的长波辐射异常震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荆凤  申旭辉  康春丽  孟庆岩  熊攀 《地震》2009,29(4):117-122
文章利用NOAA提供的1°×1°长波辐射产品对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三次地震(2008年8月25日仲巴6.8级地震、 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和3月21日于田7.3级地震)进行了研究。 通过滑动平均, 标准方差阈值等方法分析了各地震震前2个月和震后2个月的长波辐射日数据的时间序列, 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前40余天到震前几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长波辐射异常, 这些异常可能与地震相关, 并且异常的幅度和震级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图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延军  王海涛  聂晓红 《内陆地震》2002,16(2):101-107,T001,T002
通过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较大范围的5级以上地震活动性研究,发现地震前空间上存在着5级地震围空和条带现象,时间进程上出现了5级地震活动增强以及GL值高值波动变化现象。还分析讨论了中国大陆几次8级地震后中国西部强震活动特点,认为新疆地区今后几年6级以上地震活动可能处于相对活跃状态。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观测到的地震活动性与地球物理场观测异常,总结了震前的显著地震活动异常和地球物理场观测异常演化特点.在地震活动性方面,震前存在大范围5级地震平静被打破,5级地震空区、4级地震空区和3级地震平静被打破等显著异常;在地球物理场观测异常方面,新增异常数量自2010年开始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