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雷州半岛蔗区甘蔗营养状况的普查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 ,分析了养分间、养分与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增N、提高土壤pH值可显著提高茎长 ,茎长的提高可促进单茎重、工业蔗产量、含糖量极显著提高。增K、Mg可显著提高有效茎 ,有效茎的提高可促进工业蔗产量显著提高 ,却导致锤度显著下降。偏施Mg会导致锤度极显著下降。因而采取的措施为增N、K ,合理配施镁含量低的石灰和P肥 ,以促进茎长、单茎重、有效茎的提高 ,从而提高产量 ;控施Mg肥 ,达到提高糖分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生姜氮钾配施的增产效应和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生姜的产量,施钾的增产幅度,柴姜为15.3%~58.4%,平均增产率为35.8%;狮子头姜产量提高18.2%~46.9%,平均增产28.7%。增施氮钾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缓效K、有效Ca和有效Mg含量,降低NO3-盐含量,促使土壤pH趋于中性,对全P和碱解N含量影响较小。土壤N素和P素大量盈余,不施钾时土壤K亏损严重,施钾处理土壤钾基本上处于盈余状态.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生姜氮钾配施的增产效应和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 明:氮钾配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生姜的产量,施钾的增产幅度,柴姜为15.3%~58.4%,平均增产率 为35.8%;狮子头姜产量提高18.2%~46.9%,平均增产28.7%。增施氮钾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 机质、全N、有效P、速效K、缓效K、有效Ca和有效Mg含量,降低NO3-盐含量,促使土壤pH趋于 中性,对全P和碱解N含量影响较小。土壤N素和P素大量盈余,不施钾时土壤K亏损严重,施钾 处理土壤钾基本上处于盈余状态,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一、单质农用矿物对水稻的生育性状、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单质钾长石、沸石、蛇纹石这3种农用矿物对水稻的生育状况改善和产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不施无机肥料的情况下,与空白对照相比,每亩施入5kg沸石粉(Si)、蛇纹石(Mg)、钾长石(K),水稻植株高度分别增加4.82cm、2.66cm和3.84cm;平均穗长分别增加0.10cm、0.03cm和0.04cm;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青优湛2植株营养规律及其与产量的构成关系,对不同氮肥施用量(配合施磷钾肥)的植株营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素能使青优湛2极显著地增产;不同施氮量的植株氮、磷、钾以及不同生育期的植株氮、磷钾含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植株氮出现高峰值的时期随施氮数量而异;氮磷钾配合施用的植株磷含量呈向上的波浪形规律、植株钾含量呈倒“N”形规律;分化三期植株氮、始穗期的植株磷和植株钾是影响产量的最重要因子。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高氮、低磷、控钾”的前提下,氮、磷、钾分别采用不同的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6.
以“粤糖63/237”为对照品种进行新植、宿根共3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台糖10号”的新植、宿根的蔗茎产量及蔗糖份均高于对照品种。“新台糖10号”是适合遂溪县蔗区种植的早熟、高产、高糖以及宿根性好的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青州市南张楼村为研究区,基于村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开展土壤养分、土壤环境、土壤质量及特色土地资源评价.结果 显示,土壤养分N以较缺乏、中等为主;P以丰富为主;K以中等、较丰富为主;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较丰富为主,土壤养分总体水平较好.土壤环境单指标Zn存在小面积的污染风险,污染等级为风险可控,其他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济南市历城区典型土壤中N、P、K3种养分元素进行化学测试分析,对该地区的浅层土壤元素有效态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质量较好,元素有效量与全量总体排序一致,不同元素的有效度相差十分悬殊.5种土壤类型的元素有效度具有一定差异性,潮褐土、潮土中N、P、K元素的有效量...  相似文献   

9.
日照茶树种植区典型茶园的土壤肥力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以日照茶树种植区3个典型茶园为研究对象,每个茶园分别取鸠坑、黄山群体、福鼎大白各3个品种,最终取得9种茶样生长地的土样,研究分析土样的pH,有机质,全N,P,K,有效N,P,K等指标的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并以此为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3个茶园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茶园肥力综合水平为北垛春>碧波山庄>北叶青;茶园土壤总体上,pH值较适中,有机质含量很缺乏,全N含量偏低,全P含量中等,全K含量较高,有效N含量很缺乏,有效P含量非常丰富,有效K含量中等,并据此提出了关于该地区3个典型茶园今后合理施肥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南宁市六城区、武鸣县和横县部分地区共1.1万km2的区域为研究区,采集2771件表层土壤组合样品,分析了N、P、K2O的含量,并运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养分含量的平均水平、概率分布特征、空间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特征.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为因地制宜开展施肥工作和有效利用土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广西横县城区至云表镇一带的赤红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进行评价,发现研究区土壤有效B含量较低,有效Cu、Zn、Fe和Mn含量较高。通过探讨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与pH值、有机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有效B、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H值与有效Mn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有效Fe呈显著负相关性的规律,由此提出了对研究区赤红壤养分进行改善,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为材料,以白光、红光、蓝光、蓝红光(5/1)、蓝红光(1/3)和蓝红光(1/5)为光源,研究了不同LED光质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蓝红光(5/1)处理能明显增加长茎葡萄蕨藻再生直立枝的鲜重、质量长度比以及再生球形小枝的直径,分别是对照组的1.48倍、1.19倍和1.08倍;红光促进了再生匍匐茎的生长,但显著抑制再生直立枝生长,且红光、蓝红光(1/3)和蓝红光(1/5)抑制再生球形小枝的直径增长,蓝红光(1/3)显著抑制再生匍匐茎的生长。此外,在白光和蓝红光(5/1)处理下,再生直立枝和再生匍匐茎的生长以及再生球形小枝的直径增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光合色素分析发现,蓝光能显著提高长茎葡萄蕨藻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的含量。蓝红光(5/1)和白光较适宜选作长茎葡萄蕨藻室内栽培光源。  相似文献   

13.
钾是作物生长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植物体内,钾分布很广,尤其是细胞分裂活跃部位的钾含量很高.钾能增进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光合作用,加速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种子、根)输送,增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强植物的抗旱、耐冻、抗倒伏能力等[1] .钾对甘蔗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蔗糖的积累等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促进作用,能增加甘蔗产量,提高糖分[2]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糖业中,其产糖量占很大的比重.甘蔗对钾的需要量大,并且十分敏感.据研究,每生产1 t甘蔗约从土壤中吸收钾(K2O)2.0~2.7 kg,因此,人们把增施钾肥作为提高蔗糖糖份的一个主要措施来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济阳县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研究,该区受成土母质来源、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及其理化性质等因素影响,土壤元素全量、有效量及有效度表现为:低平洼地土壤中K,P,N,Se,Mn,Fe,Zn,Cu和Mo全量较高,P,N,Se和Cu有效量较高,显示为低平洼地为黏质成分的沉积成因特点;而决口扇形地区土壤Cu,Mo,N,Zn,B有效量和全量均偏低。富含有机质,且pH相对较低的潮土中Se,Cu,Mo和B等元素有效度较高,贫有机质、pH相对较高的草甸风沙土中N,Fe,Cu,Mo,B和S等元素有效量较低,但K有效量和有效度均较高。统计分析表明,土壤中K,P,N,S和Cu等元素全量与有效量间具显著正相关性,表明全量是有效量的重要影响控制因素;有机质含量与K,P,Zn,Cu和B有效度间为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质较高有利于土壤元素活化;Fe,P,S,Zn,B和Cu有效度与pH值为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酸性增强会增加这类元素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密市耕地表层土壤进行调查,获得了N,P,K,Cu,Zn,Mo,B等7种营养元素全量和有效量,以及pH值和有机质数据,采用数据统计、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有效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受控因素。结果表明,元素全量对有效态具有直观制约影响,元素全量与其有效量均呈正相关,与P,K,Cu,Zn有效度呈正相关,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有N全量对P有效量,P全量对K,Cu,Zn有效量,Cu全量对P,Zn有效量,Zn全量对P,Cu有效量,P全量对K有效量;酸性土壤能够提高N,P,Cu,Zn,Mo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碱性土壤能够提高B元素的生物有效性;有机质能够影响土壤营养元素活化,对有效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机质增加可以不同程度提高K,Zn,B元素的有效度,但会降低N元素的有效度;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不同,如土壤pH值和有机质的差异,是影响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东省巨野县土壤元素背景值状况的计算和研究,发现土壤中Ca,Cd,Hg,Mg,F等元素显著高于全省和全国背景值;Mo,Pb,Cu,Co等元素则低于全省和全国背景值;其中土壤Mo含量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土壤质地是决定区内土壤N,K,Mg等元素含量的关键;由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土壤P含量普遍较高,TOC空间分布与N密切相关。城镇及工业区土壤中Hg和Pb的积累趋势明显。元素分级结果显示,区内土壤K和有机质比较丰富;N,P和有机质缺乏区占比分别为23.82%,15.39%和6.47%。微量元素中Ca,Mg,S,Cl等元素较为丰富;而Mo,Si,Se,Co,Zn,Cu,Fe,Mn等元素的缺乏状况最突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分等结果显示,全区大部分土地质量优良,区内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土壤肥力较好,但有害元素含量偏高,西北部地区肥力较差导致土地质量等级偏低。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加之局部土壤盐分偏高,对粮食作物生长不利。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水平总体较好,多数重金属元素分布受地质背景控制,但Hg和Pb污染位置与城镇及工业区分布明显存在一定关系,高值区多呈点状分布于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带,说明工业或生活排放对区内土壤中Hg,Pb的积累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柚产地的农业科技人员的协助下.通过对柚类产量、品质与地质背景的相关性研究,经产地基岩、土壤与果树化学特征相关关系的调查与分析对比,发现各产地土壤成分所含元素丰度不一致。指出玉环地区微量元素含量较丰富,基本上满足柚生长的的需要;苍南地区MO、B元素含量较少;常山地区Zn、B元素含量少。为促进柚类产品产量,品质改善,应针对各产地欠缺元素的含量,专门配制除N、P、K含量较高肥料外,还需添加欠缺元素含量的复合肥。  相似文献   

18.
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Cyclotella sp.)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50mL的培养体积下,当鱼汁添加量为20mL时,小环藻生长效果最好,相对生长率(K)较对照组升高了33.3%,平均倍增时间(G)降低了34.9%,但随着浓度升高,藻细胞开始出现死亡。海泥抽出液添加量为20mL时,K值最大,较对照组增加35.6%,G值下降了25.15%。人尿添加量为10mL时,K值最大,较对照组增加17.9%,G值下降了15.77%。统计分析表明,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实验种群的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海泥抽出液对小环藻影响大,其次是鱼汁和人尿。正交实验表明,在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的添加量分别为2.5、15.0和1.0mL的组合实验组,小环藻的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中间梯度装置敷设一次供电电极(A、B),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观测,且异常形态简单,易于解释,常用于普查工作。本装置利用长导线(A、B)极供电,短导线多组(M、N)极测量,既有方法简单,工作效率较高的特点,又有一次供电能取得极化率和电阻率参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生态平衡的观点,综合近几年来海南、湛江、台湾等地虾池中混养江蓠的试验结果,论述了虾池中栽培江蓠对提高对虾产量的重要性,说明了在虾池中混养江蓠是提高对虾产量的有效措施,还提出了江蓠在虾池中起了增氧和清洁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