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7,(4)
<正>2016年是创新之年。中央做出‘向地球深部进军’的重大决策,国土资源部党组提出“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中国地质调查局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匠心擘画地质科技创新发展宏图。出台了局“十三五”地质科技发展规划和一系列激励地质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形成了地质科技创新的总体布局和制度保障体系,科学编制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总体方案,启动实施了“化学地球”和“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  相似文献   

2.
段雯娟 《地球》2012,(12):36-39
2012年11月3日,以"携手应对,共促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隆重开幕。11月4日下午,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勘查院主办的地质找矿与科技创新的专题论坛召开,场内座无虚席。当前我国的地质科技正处在全面发展的机遇期,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力实施。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同步快速的推进,矿产资源需求直线上升。实现找矿突破,加强国际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11)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使用量逐渐上升,其中矿产资源在地质资源的勘察中处于重要位置,地质勘察研究重要是在岩石层以下取出一种实物样品进行探索。做好矿产资源的探索功能能够让地质资源的勘察和设计研究更加完善,基于此,本文对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察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臧敬 《地球》2012,(4):12-13
我国资源能源消费量巨大,很多矿产资源和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都很高,资源成为我国发展的一大瓶颈就勘探开发技术来说,我国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如今最重要的是做好统一部署,利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加大勘探开发和科技创新力度,促进页岩气和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的作用,解决好科技和找矿"两层皮"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找矿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需要进行研究攻关,坚持产学研结合,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地震学报》2013,(6):944
《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地震科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也登载一些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介绍地震科学及与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反映地震科学及其有关科技工作动态.该刊为中国科技核  相似文献   

6.
刘焕启 《地球》2013,(5):72-75
正地质信息技术是找矿、建设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地质工作勘探、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矿产资源的生产发展,地质信息技术工作贯穿于矿产开发、利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我国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石油、天然气、煤、铀等能源矿产有较大找矿潜力,铁、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很大。近年来,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有所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地质找矿新机制探索初见成效,以社会  相似文献   

7.
姬玮  李艳琴 《地球》2011,(8):14-19
他曾历任吉林省地矿厅厅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等职,多年来投身地质工作;他是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致力于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提高和地质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油气勘探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前我国油气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残留量地已成为我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的突破口。面对复杂地质体,只有综合应用各种地球物理现到数据,各种方法采长补短才能获得对目标的较全面地认识。本文阐述了油气勘探进行踪合地球物理研究的必要性、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的应用现状和主要进展以及研究方法,指出油气勘探的发展方向要走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的路子、区域制约局部,深层约数浅层是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的原则;物性的研究是综合地球物理的前提;而联合反演是综合地球物理的实质。通过对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成功实例的总结,提出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中的难点和待解决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综合地球物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3,(11)
正前言经济与矿业相辅相成,矿业是经济的支撑,经济发展是矿业繁荣的前提。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时期,对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加大。而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的制约日益突出。当今世界,全球矿业保护主义抬头,矿业开发成本大幅上涨,处于开发阶段的矿企融资困难加剧。而我国地质找矿潜力大,因此,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我们必须立足国内,要大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矿业发展,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我们要加强矿产开发规划和政策引导,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产业结  相似文献   

10.
由广东省地震局主办正式出版的地区性地震科技刊物《华南地震》(季刊)为华南地区地震科技人员的主要学术交流园地之一,从这个刊物可以概略地看出本地区地震科技工作的某些动向。 《华南地震》所发表的科技文献,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七类,也可以说是七个栏目,它们是地震监测(代号A),地震分析预报研究(B),地震地质(C),地震工程开发(D),  相似文献   

11.
段雯娟 《地球》2013,(1):66-69
正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实施"科技兴地"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重大需求,解决土地、矿产、地质等领域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发展和建立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很快,公路路面的磨损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脱空问题。如何对脱空进行快速无损的检测是物探界的研究重点。通过应用实例及模型试验研究等,充分阐述了公路脱空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地质雷达在应用上的可行性、有效性,同时得出了重要结论:脱空的雷达反射波振幅与脱空的垂向高度呈近似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较高。对环境要求也高。但是华东地区资源丰富,涉及的矿种多,数量大,矿产资源开发普遍,由此造成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本文详细分析了华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如土地资源破坏和占用、水资源破坏、水土污染和矿山地质灾害等,指出区内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资源损毁、环境污染以及地质灾害的规模,分析引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慧洁  徐婧  左英俊 《地球》2012,(10):99-99
深层地下水文地质的研究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其中使用到的物理技术也比较复杂,它与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关系密切。本文主要论述了基础地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对勘察深层地下水文地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方法,以期能够为相关的实践提供些许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彭齐鸣 《地球》2015,(2):48-49
<正>当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新常态对地质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常态下,地质工作在能源资源保障方面呈现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矿种需求的明显变化。过去,我国在资源勘查开发方面比较注重"量"的积累,各类资源的产量增长都比较大。现在,按照新的发展模式,根据调结构、转型升级、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政府在能源资源保障方面,对勘查开发的资源种类实行了管控,目的是逐步减少勘查开发易造成环境污染的资源,加大对清洁能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1,(7):39-39
一边是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另一边则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这些都制约着福建经济的发展。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其发展对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福建采取多种手段严防地质灾害;科技创新引领找矿突破;土地调查促进科学发展;地质工作拓展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17.
资讯     
《地球》2016,(7)
正我国油气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大幅增加6月13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2015年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数据显示,同2003年~2007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的上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相比,我国油气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均有大幅增加。本次评价成果显示,我国油气资源总量丰富,石油地  相似文献   

18.
中央     
《地球》2012,(11):6-7
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增至233亿吨国土资源部组织石油公司开展最新动态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比稍早完成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增长15%,达到881亿吨,可采资源量增长到233亿吨。2008年以来,国土资源部组织石油公司对资源量变化较大的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琼东南、北部湾等6个盆地开展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增长15%,达到881亿吨,可采资源量增长到233亿吨。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增长49%,达到52万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工程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学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资源开发及地质环境保护,评述了面向21世纪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和主题,提出了面向21世纪工程地质学在基础理论与技术及重点应解决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付金华,教授,博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长期从事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综合地质及勘探技术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中石油科技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致密油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中国陆相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其中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是陆相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