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500hPa逐日天气图上,极涡位置前半月维持在泰米尔半岛附近,后半月维持在加拿大北部。中纬度大气环流为明显的5波形势,在月平均图上,北欧附近、苏联海宾地区、北美西岸以及加拿大东侧洋面均为显著的槽区。 1.日本、中国沿海高温中国沿海一带至日本气温普遍偏高。不少地区还遭受暴雨袭击,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两省发生洪涝灾害,造成不少人员伤亡。北京和长期持续干旱的台北出现了相当  相似文献   

2.
在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图上,极涡中心大体在常年位置,但极涡偏深,因此,高纬度地区为较强的负距平区.中纬度地区的正距平比较明显,尤其是西欧,由于前半月和月底阻塞高压的发展,正距平非常显著.从乌拉尔山附近到地中海东部一带为负距平区,中国大陆附近是正距平区,白令海至东北太平洋是负距平,北美大陆为正距平所覆盖.在北半球,正是冷空气的堆积阶段,高度  相似文献   

3.
在2月的北半球500hPa 月平均高度图上,极涡中心已南下到70°N 的巴芬岛(Baffin)附近。西欧脊、北美脊及中东槽本月更为显著,这种形势从去年(1991年)12月起一直维持不变,只有在阿留申群岛附近,形势逆转,由负距平转为正距平。极区周围进入了  相似文献   

4.
9月份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图上,三波环流显著,其中槽区位置分别在乌拉尔山附近、白令海附近、赫德逊(Hudson)湾附近,而平均脊的位置分别在冰岛附近、中国东北部、阿拉斯加东部、中纬度偏南地区以负距平为主。北半球西风指数从元月以来相隔8世界气象月报1993年9月个月出现了高指数,而北半球极涡指数连续6个月为正距平形势。1中国东北高温整月都受脊区控制的中国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1-3C。2西伯利亚中因多雨位于乌拉尔槽前部的西伯利亚中部,降水偏多,雅库茨克的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多2.4倍,达86mm。3欧洲北由低温欧洲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5.
蒋星 《气象》2012,38(1):118-122
2011年10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心分别位于格陵兰岛北部和亚洲北部,位于格陵兰岛的中心比常年略偏强。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现4波型分布,大西洋中部和太平洋东部大槽的强度略偏强,东欧槽和东亚槽比常年偏弱。南支槽大约位于90。E附近略偏西,与多年平均位置一致,强度略偏强。副热带高压强度接近常年同期。2011年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0.6℃,较常年偏高1.0℃。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8.7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7 mm。月内出现4次较强降水过程、2次较强冷空气过程和3次大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8月份的北半球500hPa平均图上,极涡位于极点附近,平均槽区分别向格陵兰、乌拉尔以及阿拉斯加方向延伸,欧洲西部、西伯利亚东部以及加拿大北部高压脊强盛,三波形势明显.欧洲西部和加拿大北部的脊与低纬度的脊迭加,而西伯利亚东部的脊与日本  相似文献   

7.
2016年3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胡宁  孙军 《气象》2016,42(6):770-776
2016年3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极涡呈偶极型,主极涡偏向西半球,巴尔喀什湖至我国东部为弱脊控制,欧亚大陆环流经向度总体偏小。副热带高压脊线较常年偏南,向西延伸至印度洋与非洲大陆副热带高压打通成带状,南支槽较常年偏弱,但高原槽较为活跃。3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9.3 mm,接近常年同期(29.5 mm)。全国平均气温为6.1℃,较常年同期(4.1)偏高2.0℃,为历史同期第三高值。月内,我国出现1次较强的冷空气过程和2次较强的降水过程,广东3月21日宣布开汛,提前16 d进入华南前汛期。我国中东部出现2次雾 霾天气过程,北方出现3次沙尘天气过程,晋豫陕部分地区遭受气象干旱。西南、江南中南部、华南中东部多地出现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8.
在10月份的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图上,极涡中心大体在常年位置并偏深.槽区分别延伸到北美大陆中部、欧洲、东亚地区,这些地区均为负距平区. 1.日本东部多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侯平均图上分析中高纬度极涡的分布及低纬度天气系统的活动规律,找出广西前汛期多雨或少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极涡的位置、副高能否稳定在华南沿海、以及南支有否低槽活动。指出这些系统相互配置的前1—2候的征兆,并用谐波分析的方法探讨长波与超长波的演变规律,得到中高纬度槽活动与北纬50度一波、三波振幅有关,南支槽活跃与北纬30度长波占优势相联系,副高的强弱与角动量正的总值向北输送相密切。  相似文献   

10.
本月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图的特点是:极涡中心分裂成二个,一个位于鄂霍茨克海附近,另一个位于加拿大北部,极区附近为正距平.欧洲全月都受脊控制是正距平区.在中纬度,除了中东附近是负距平外,其余地区正距平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等,对所选取的2004—2013年共78例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将中部区域春秋季降水过程分为3个类型:低槽/切变线冷锋型、低涡(西南涡/西北涡)气旋型、低槽/切变线冷高压型。统计结果表明,中部区域春秋季降水出现概率最多的类型依次为切变线冷锋型、低槽冷锋型和西南涡类型,各天气类型的雨区移动方向均以自西向东为主,低层700 h Pa和850 h Pa多存在西南或偏南急流,水汽主要来自于孟加拉湾。分析中部区域3种主要降水类型特征及其增雨潜力区位置发现:1)低槽冷锋类型降水一般出现在500 h Pa和700 h Pa低槽前部、地面冷锋后部,多为连续性降水;其增雨潜力区主要位于500 h Pa低槽前部、700h Pa槽前和西南急流出口区的左侧,以及地面冷锋后部或锋线附近区域。2)切变线冷锋类型降水多出现在地面冷锋后部、低层切变线两侧附近;其增雨潜力区主要位于700 h Pa和850 h Pa两切变线之间且较靠近700 h Pa切变线一侧、急流出口左侧的带状区域。3)西南涡波动类型降水一般出现在低涡中心及700 h Pa暖式切变线两侧附近,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其增雨潜力区主要位于700 h Pa和850 h Pa低涡中心附近及暖式切变线北侧区域。  相似文献   

12.
谢超  饶晓琴  尤媛 《气象》2022,(2):254-260
2021年11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显著偏强,欧亚中高纬环流呈纬向多波动型,冷空气活跃,东亚大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均偏西偏强.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3.8 mm,比常年同期(18.8 mm)偏多26.7%;全国平均气温为2.9℃,与常年同期持平.月内气温冷暖起伏较大,出现了2次全国型寒潮过程和3次大范...  相似文献   

13.
尤媛  马学款  李思腾 《气象》2018,44(2):334-340
2017年11月大气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呈4波型分布,东亚大槽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南支槽平均位置位于90°E附近。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5.9 mm,较常年同期(18.8 mm)偏少15.3%,江南、华南雨日数多,全国共有58站次出现暴雨,12站日降水量超过月极大值。全国平均气温3.6℃,较常年同期(2.9℃)偏高0.7℃,全国有55站次日最高气温超过当月历史最高值,有7站日最低气温突破秋季历史最低值。月内,我国出现4次冷空气过程,3次较强降水过程,1次雾 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4.
郭进修  徐夏囡 《气象》1982,8(8):45-47
本月天气变化剧烈,月初风大沙扬,月中受强寒潮袭击,下旬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均为同期少见。 天气与环流特征 从图1可见,极涡偏心于亚洲北侧,位于太梅尔半岛北部。中高纬度上为四个波,分别位于20°W,125°E,180°和110°W附近。位于125°E附近的低槽有40位势什米的负距平中心与之配合,这表明东亚沿海低槽较常年强。西西伯利亚上空为一高压脊,冷  相似文献   

15.
亚洲东部冬季地面温度变化与平流层弱极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NCEP资料计算NAM指数和标准化温度距平,对17次平流层弱极涡事件时亚洲东部温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流层环流异常比对流层温度变化超前约15天,地面温度变化的最大距平出现在平流层弱极涡后期,大约以40°N为界,北部比正常年份偏冷而南部偏暖。文中通过位势涡度的分布和变化以及500 hPa东亚大槽的变化讨论了其影响过程和机理,在弱极涡初期和中期,自平流层向下,高位涡冷空气主要局限于60°N以北。从弱极涡的后期开始,在45°N以北地区,高位涡冷空气向南扩张,在对流层中上层,极地附近的高位涡冷空气扩张到45°N附近。同时,500 hPa东亚大槽虽有加强,但低压区向东延伸,而贝加尔湖附近的高压脊显著减弱,致使槽后的偏北气流减弱,槽后冷空气主要影响中国华北、东北及其以北地区,造成这些地区偏冷。而40°N以南地区,从弱极涡的后期开始有南方低位涡偏暖空气向北运动,同时冷空气活动减少,地面显著偏暖。  相似文献   

16.
在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图上,极涡中心偏向西半球一侧,而且较为深厚,高纬度地区均为负距平.在中纬度,除日本附近和地中海地区为负距平外,其余地区以正距平为王. 1.日本西部、琉球群岛少雨东亚地区降水偏少,特别是受西北气  相似文献   

17.
饶晓琴  马学款  黄威 《气象》2015,41(3):380-387
2014年12月大气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异常偏强,欧亚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一脊型,东亚大槽偏强,冷空气活跃;南支槽位于70°E附近,较常年同期明显偏西,不利于水汽向我国中东部地区输送;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位置偏西、偏北。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7.9 mm,比常年同期(10.5 mm)偏少24.8%,其中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偏少8成以上。全国平均气温为-3.4℃,较常年同期(-3.2℃)偏低0.2℃;月内气温变化显著,呈“前冷后暖”的特点,上、中旬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0℃,下旬转为偏高1.1℃。月内,我国出现了5次明显的冷空气过程和4次雾霾过程以及1次大范围的降水过程。北方多地出现极端日降温事件,东北局地遭受雪灾;下旬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18.
本月500hPa月平均图的特点是:极区附近和格陵兰以西为较强的负距平区,50-60°N纬带除大西洋地区以外均为正距平.特别是,阿拉斯加在前半月、白令海峡在后半月分别受强大的阻塞高压控制,形成了这一地区较强的正距平区.  相似文献   

19.
一次回流与倒槽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雪天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赵桂香 《气象》2007,33(11):41-48
对2006年1月18—19日山西持续暴雪天气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次暴雪过程不同于以往:(1)高空极涡稳定,强度较强,极锋位置偏北,沿极涡外围极锋锋区上分裂的短波小槽,与南支槽同相叠置,使得南支槽发展加深,暴雪发生在此期间。(2)地面图上,不仅形成回流形势,而且河套倒槽向北发展旺盛,倒槽前的暖湿空气与东南气流相遇,两支气流耦合加强,与北方冷空气在山西中南部强烈交汇,使得山西中南部出现了暴雪天气,这种回流形势与倒槽同时强烈发展的情况并不多见。(3)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暴雪中心就位于中低层两条水汽通量轴线交汇的南侧。(4)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配置以及暴雪区上空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低层露点锋的持续抬升作用,触发中层高不稳定能量的连续释放,是造成连续暴雪的重要机制,而低空、超低空急流的存在,不仅为暴雪提供了水汽来源和热量输送,而且使得重力波不稳定发展,加强了抬升运动。(5)暴雪出现在500hPa正涡度平流中心右前方,暴雪出现12小时后,正涡度平流中心强度迅速增强,对应暴雪出现一个增幅期。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月  何立富 《气象》2013,39(4):531-536
2013年1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极涡范围及强度较常年偏弱,中高纬环流呈三波型,欧亚大陆槽位于西西伯利亚,位置偏北,引导多股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月内中高纬环流形势调整较大,上旬以经向型环流为主,中下旬则转为纬向型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接近常年同期,东亚大槽位于西北太平洋西岸,较常年偏强,南支槽位于90°E附近,较常年略偏弱.2013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5.2℃,略低于常年同期(-5.0℃).月内气温阶段性调整明显,上旬,较同期偏低3℃,下旬,较同期偏高1.7℃.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5 mm,较常年同期(13.2 mm)偏少50.8%.月内出现一次强冷空气过程,雾霾天气频繁,共出现3次较大范围雾霾过程.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北方局地遭受雪灾,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及四川南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