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40年(1961-2000年)观测资料,分成1951-1980年和1981-2000年两个时段,研究了江苏南部地区夏季(6-8月)面积平均雨量与北半球500hPa季平均环流时滞遥相关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这两个时段遥相关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且后一时期时滞遥相关强度明显强于前一时期,它反映了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对东亚季风降水和环流年际相关的影响,与年代际和年际时间尺度振荡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对两种气象要素场的相关场作EOF分解的方法,对1951-1979年太平洋海-气感热、潜热通量与长江流域降水和东亚500hPa环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海-气感热、潜热通量与后期(τ=6)长江流域降水存在显著相关区,感热和潜热的异常分布能造成长江流域降水分布不均。同时,冬季(12—2月)太平洋潜热通量的变化与夏季(6—8月)对流层中层的赤道辐合带、副热带高压等系统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北半球雪盖的气候特征及与印度季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向东  蒋尚城 《气象》2001,27(12):8-12
利用卫星观测的1966年11月-2000年12月北半球雪盖资料,研究了北半球、欧亚、北美和青藏高原雪盖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对雪盖与印度季风的分析,得出:(1)欧亚冬季(12月-翌年3月)雪盖面积与印度季风降水(6-9月)呈反相关,并指出印度季风降水不仅受欧亚雪盖的影响,可能与暖水年有一定的联系。(2)青藏高原10、11月雪盖面积与次年印度季风爆发及降水关系较好,并提出可能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北太平洋海温与南宁地区后汛期降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慧 《广西气象》2001,22(4):13-15
利用1958-1995年北太平洋月平均涨面温度及南宁地区后汛期(7-9月)降雨量资料,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南宁地区后汛期降雨量与上年夏季至当年春季的海面温度存在相当明显的遥相关关系,对1996-1999年后汛期降雨量进行预测试验,并经2000年实际应用,得到基本相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中低纬海气相互作用的耦合型态及其年代际振荡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海温场月平均资料(1951-1995),借助于SVD分析方法,对北太平洋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耦合型态的季节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作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过程中,与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有关的SST分布型起着重要作用,而与此耦合的大气则表现为类似于PNA型遥相关的变化。其中冬季(1月)海气相互作作用的耦合程度较高,具体为厄尔尼诺事件对应着高度场的PNA流型。而与拉尼娜相对应的夏季500hPa高度场类似于东亚-太平洋(PJ)流型,但在4个季节中,夏季的海气相关耦合程度相对较差。春秋季同属于过渡季节,秋季海气之间的相关耦合不及春季紧密。(2)1976年前后海气耦合分布型态发生明显变化,冬季500hPa高度场PNA流型加强,阿留申低压加深并向东南移动,1976年后的夏季500hPa高度场的PJ流型表现明显,而1976年前这个遥相关型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兰州城区稳定能量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6,他引:11  
从能量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描述地面至特定高度大气层结构稳定度的参数-稳定能量,并给出了具体计算方法。根据1988-1992年兰州气象站逐日08:00(北京时,下同)的探空资料,计算了300-1000m每隔50m共15层的稳定能量。利用同期兰州市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的兰州城区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SO2、CO、NOX)的日平均浓度资料,计算了地面气象要素、低空气象参数、低空风和稳定能量等气象因子与SO2、CO、NOX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1)用稳定能量来描述低层大气的稳定性更为合理一些;(2)在诸多气象因子中,稳定能量与SO2、CO、NOX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3)稳定能量的年变化规律与空气污染浓度的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4)逐月看,各层稳定能量与SO2浓度之间均为正相关,除7月份以外,大多数层次均通过了α=0.01显著性水平的相关性检验。  相似文献   

7.
500hPa高度场遥相关型与广东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静 《气象》2002,28(11):33-36
应用1956-2000年资料,从500hPa高度场上的相关性出发,找出了北半球(4-6月)的高度场上遥相关型,计算了它们的强度指数并分析了各遥相关型与广东降水的相关尤其是与中山市降水的关系,发现4月北太平洋型和6月北大西洋型及西大西洋型遥相关型与广东尤其是中山的降水有密切关系,而6月的西大西洋遥相关型对广东降水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英国Hadley中心GISST海冰面积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地面降水和气温资料,运用EOF分解,小波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格陵兰岛两侧附近冬春季海冰面积变化特征及其与初夏6月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格陵兰岛东西两侧海冰面积呈显著反相变化,并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性振荡,冬春季格陵兰-寻威海海冰与初夏6月中国长江以北气温(降水)正相关(反相关),与长江以南气温(降水)反相关(正相关),而对于戴维斯海峡-拉布拉多海海冰则具有相反的相关型,大尺度500hPa环流合成分析初步表明,冬春季格陵兰附近海冰面积变化伴随着北极极涡环流和北半球阻塞高压的持续异常,海冰变化可能是影响初夏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用华南暴雨试验雨量资料对TRMM/TMI-85.5GHz测雨能力的考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华南暴雨试验期间稠密的雨量资料对热带测雨卫星(TRMM)微波成像仪(TMI)频率为85.5GHz(波长0.35cm)的测雨能力进行了考察。通过TMI-85.5GHz亮温分布和一小时雨量分布的对比发现,对流性降水的强雨量中心与TMI-85.5GHz亮温的低值区有很的对应关系,雨带分布和低亮温分布的位置及形状都很相似,雨强的大小和亮温的关系也相当密切:雨强越大,亮温值越低。亮温数值和雨强(指每小时雨量,下同)的相关统计进一步表明:雨强的大小与亮温呈明显的负相关,特别是当雨强达到或超达7mm/h时的相关程度非常显著,从而确认了TMI-85.5GHz的微波遥感对对流性强降水有较好的测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将本世纪30年代(1930年)的气候-气候变化的模拟气候-通过侵蚀生产力影响计算者(EPIC)模型,加在密苏里-依阿华-内布拉斯加-堪萨斯(MINK)农业地区有代表性的农场上。考虑了两种大气CO2水平:350ppm和450ppm,且不采取任何调控和使农场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把模拟气候(1931 ̄1940)下的模拟结果和控制气候(1951 ̄1980)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气候降低了暖季作物EP  相似文献   

11.
An eighth-order set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hich governs the dynamics of aquasi-geostrophic flow of the baroclinic atmosphere, is used to investigate bifurcational and chaoticforms of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Numerical integrations of the set exhibit period-doublingbifurcations of the flow patterns. It would seem that the Feigenbaum relation (r_n-r_(n-1))/(r_(n+1)-r_n)=4.6692 is satisfied approximately. Above a limit point the solutions are aperiodic and chaotic, anda strange attractor having four inter-linked chaotic fragments appears. A window of period-6emerges also in the chaotic region.  相似文献   

12.
北极海冰面积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全荣  王春红 《气象科学》1995,15(4):158-165
本文综述了北极海注面积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研究工作中的一些主要结果。诊断分析表明,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具有3-4年的振荡周期,大气中的遥相关型不仅与海冰面积变化的区域有关,还与海冰面积的振荡频率有关。海冰面积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是互相维持的,一方的加强有利于另一方的加强,本文最后还对北极海冰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北半年冬半年中纬度大气环流影响的相似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上海市空气质量的地面天气类型及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地面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的变化在空气污染潜势预报中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利用天气学原理将地面天气系统进行分型,探索研究不同地面天气类型对上海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整理、分析2003—2005年地面天气类型和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发现:(1)上海秋冬季以大陆冷性高压系统移动为主,而夏季主要以副热带高压和台风影响为主,春季是冬季与夏季之间的过渡,天气系统转换较为频繁。(2)春、秋、冬季易引起上海市空气污染的天气类型有L型高压、高压、高压前和均压场4种地面天气类型,与空气质量优等级相对应的天气类型是低压槽、高压底和高压后。夏季空气质量优等级对应的天气类型主要有台风、高压(副高)和低压槽。(3)秋冬季节典型天气过程一般经历高压前(或冷空气)→L型高压→高压→高压后(或高压底)→低压槽的转换,PM10浓度变化也表现为先升后降。(4)气象要素的变化也与空气污染存在密切联系,气压与空气污染物的关系为正相关,而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姚兰昌  蔡英 《高原气象》1991,10(4):351-361
本文利用在马尼拉海湾和莱城港湾考察所获得的少量辐射资料,分析了该两地区辐射各量值的日变化特征和地区差异。揭示了海(港)湾水面及其紧邻海岛陆面的辐射特征差异。这些信息很可能有助于上述地区海洋大气间热量交换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5.
冯皓  张军 《气象科学》2004,24(2):205-211
本文利用基于气象条件的可见光探测概率模型,通过分析气象因子对斜视探测目标时的影响,设计了斜视探测概率模型中变量的参数化方案,并初步探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可见光斜视探测概率分布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倍周期分叉和流型的非周期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个控制斜压准地转气流运动的八维非线性自治系统。随着非绝热强迫参数的变化,流型的演变显示出倍周期分叉,比值(r_2—r_1)/(r_3—r_2)近似等于Feigenbaum普适常数。越过分叉点r_∞后,形成具有四片的怪引子,其结构与三维的Lorenz怪引子及Rossler怪引子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平流层50hPa距平场13个特征波型和用288个格点距平资料计算的自相关系数分布图和500hPa288个格点及敏感区6个格点距平资料计算的相关系数分布图。三者之间非常相似。这意味着平流层和对流层之间是紧密相关的。50hPa自相关系数图反映的是超长波1—3波系统演变趋势,而500hPa相关系数图在秋季反映的是3波槽脊系统,冬夏季却反映的是2波系统,这足以说明50hPa距平场13个特征波型是平流层大气客观存在的运动形式。我们还发现它们在各自的季变年变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演变规律和相当长的稳定性,是大气环流未来变化和发生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吴洪  林锦瑞 《高原气象》1997,16(4):433-439
采用分层浅水波方程组和WKB方法,分别讨论了经向基流的垂直切变和南北走向的地形对二维惯性重力波的移速,稳定性以及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东方对虾的生产过程与气象关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观测和调资料对东方对虾生产过程中的入室,越冬,育苗,放苗,养成,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与气象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各生育阶段适宜生长和生产的气象指标及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亚洲热带夏季风的首发地区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文中分析了多年逐候平均 85 0hPa风场和黑体辐射温度等物理量的时空演变 ,结果表明 ,90°E以东的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和南海是亚洲热带夏季风首先爆发的地区 ,爆发时间在 2 7~ 2 8候 ,具有突发性和同时性。 90°E以西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海是热带夏季风爆发较晚的地区 ,季风首先在该区 10°N以南爆发 ,时间约在 30~ 31候 ,然后向北推进 ,6月末在全区建立 ,爆发过程具有渐进性。机制分析表明 ,由于 110~ 12 0°E的中高纬东亚大陆在春季和初夏地面感热通量、温度和气压的迅速变化 ,使热带低压带首先在该处冲破高压带 ,生成大陆低压 ,并引导西南气流在 90°E以东地区首先建立。在 90°E以西的印度半岛地区 ,地面感热通量在 4~ 5月间几乎没有明显变化 ,因而印度季风比南海季风晚爆发约 1个月。由此得出 ,90°E是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的分界线。此外 ,还着重探讨了南亚高压的季节变化与亚洲热带夏季风爆发的时间联系。发现南亚高压中心位置与亚洲热带夏季风爆发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南亚高压中心跳过 2 0°N时 ,南海夏季风爆发 ,跳过 2 5°N时 ,印度夏季风在其南部爆发。将用上述方法确定的爆发时间与用其他方法确定的爆发时间相比较 ,发现它们在南海地区有较好的一致性 ,在印度地区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