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一些大、中型层控金属矿床都受一定的地层层位的严格控制,又与矿源层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有时矿源层就是矿体的容矿围岩,有时矿体就出现在离矿源层不远的有利构造岩性中。总之,矿源层是再经后期迭加地质作用,形成工业矿体的物质来源,而且又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对矿源层形成机理的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两层斜触层的位场问题已有许多作者作过研究,但对三层斜触层的电测深问题,只是对一些特殊情况作过研究,并未得到完全解决.过去一直是利用三层水平层的研究成果来推断解释三层斜触层的问题,并认为当倾角小于20°时,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对其可能引起误差的大小,也未作深入研究. 近年来,我国数学工作者提出了可供计算斜触层的点源位场公式.本文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和理论计算分  相似文献   

3.
顺层边坡溃层问题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压杆稳定计算的基本理论,结合顺层以溃层破坏的具体情况,提出来考虑向力作用下的边坡失稳计算理论和方法,并分析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4.
我队自五九年转入煤田勘探以来,妨碍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劲敌是砾岩层。砾岩胶结松散,成分不一,由10—250毫米大小不等的卵石混合胶结而成,可钻性等级相差悬殊,软的3—4级,硬的达7—9级(玛瑙结核除外)。砾岩层厚达200—300来,系火山角砾岩、  相似文献   

5.
软硬互层结构的顺层岩质边坡破坏类型复杂、难于防治,针对此类边坡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问题,从坡面角度、岩层倾向及组合形式、节理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边坡物理模型试验是揭示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的重要手段,基于相似理论,以重庆市万州区孙家滑坡为工程依托,根据滑坡区地质勘探报告设计了室内边坡物理模型试验;试验通过顶升模型箱模拟重力...  相似文献   

6.
不同插层方法对蛭石层间有机离子排布及层间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两倍蛭石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插层剂,利用热液搅拌法、球磨法、煮沸法、熔融搅拌法4种不同的方法对蛭石进行插层处理。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发现,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在蛭石层间具有倾斜双层、倾斜单层、双层平卧的排布模式。此外,随着处理方法中温度、机械力的由弱到强,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在蛭石层间的排布模式由多样向单一转变,插层层间距也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8.
二层砖混结构客房建筑增加五层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市西北大酒店二层客房增加五层,对地基与结构墙体加固补强,采用预压桩托换及钢筋网片夹板墙法。本工程客房增层竣工后,至今使用三年多,情况正常,满足经营要求,经济效益显著。实践证明加固补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块石层与碎石层降温效果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23  
多年冻土区道路病害主要是由路基下多年冻土融化下沉引起,降低路基土体温度、保护冻土是连续多年冻土区的主要建筑原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在边界温度周期性波动及一定风速条件下块石层和碎石层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在负温及正温期结束时,块石层中温度沿深度方向是单调变化的,而在碎石层中是非单调变化的;正温结束时,块石层孔隙中的空气温度比块石表面温度低;一定厚度的块石层和碎石层均具有明显的降温效果,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平均粒径约7cm的碎石层的降温效果比平均粒径约为22cm的块石层好。因此,选择降温层的最佳粒径及厚度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插层高岭石层间醋酸钾的作用和取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X粉晶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实验分析高岭石及其醋酸钾插层物的结构。通过实验表明醋酸钾对结晶指数(HI)为0.9的高岭石进行插层.插层率为73%,使高岭石的d(001)由0.72075nm增加到1.42093nm。进入高岭石层间的醋酸根利用其羧基上的两个氧同时和高岭石的面内羟基形成氢键,在高岭石层间直立取向,而对其内羟基基本无影响。当温度升高时,与面内羟基伸缩振动有关的峰(3698cm^-1,3684cm^-1,3672cm^-1等)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加;而与内羟基伸缩振动有关的峰(3621cm^-1)则发生蓝移。温度升高到100C以上,开始发生去插层过程;直到250C,插层分子还不能完全从高岭石层间脱去。  相似文献   

11.
12.
地球的层圈结构与穿越层圈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06年发现地核到20世纪60年代,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矿物物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具有物理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层圈结构,并根据全球地震波速度和密度的变化建立了初始参考地球模型。1967年提出的板块构造理论假定刚性的岩石圈板块在塑性的软流圈之上发生运动,在洋中脊不断形成的洋壳逐渐在海沟俯冲,由于板块是刚性的,变形将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板块构造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大洋岩石圈的形成和消亡、火山和地震活动带的分布以及全球构造格局,给地球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但是,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尚未解决板块运动的起源和驱动力、大陆岩石圈的弥散性变形、大陆深俯冲等问题,因此大陆动力学成为对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补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板块汇聚边界,大洋岩石圈可以俯冲至地幔过渡带、下地幔,乃至核幔边界;而大陆岩石圈可以俯冲至150~300 km深度,然后相对低密度的陆壳物质快速折返形成含柯石英和微粒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带。地幔柱活动是是俯冲板块再循环的产物,不仅可以形成大火成岩省和洋岛玄武岩,还可以把俯冲到地幔过渡带的物质带回浅部,导致蛇绿岩中保留金刚石和深地幔矿物。因此,俯冲带和地幔柱不仅提供了穿越层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通道,也驱动了对地球宜居性至关重要的水循环和碳循环,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和动力学演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3.
我队某矿区施工钻孔布置在一条大沙河的河滩上。河宽400余米,干涸季节河床中间宽20米常有流水,夏季河床水位上涨,水深达4米。因此只适于冬季施工。在大沙河上施工,首先遇到的是安装稳固性与砂砾层钻进问题。根据施工钻孔证实河床部位流砂层为40—50米,砾石层8—10米,古河道中部砾石层可达12米以上。由于施工期短,任务紧,我们采用快速安装,快速钻穿砂砾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万良 《地质论评》1989,35(4):355-358
层控矿床是一种产于一定地层层位中的非岩浆热液矿床。矿源层的存在是层控矿床形成的内因,后期的构造活动、地热增温是层控矿床形成的外因。构造活动、地热增温使矿源层中的地下水更加活跃起来,并萃取其中之矿质而富集成矿。文中还讨论了层控矿床与沉积矿床和其它成因的热液矿床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层以台湾山脉东坡的晚古生界至中生界为基底,向台湾西部地区时代逐渐变新.台湾东部的台东山脉地层属一时代较新的独特地块.台湾本岛主要的地层都为一向西凸出的长弧形,呈大致和台湾岛长轴平行  相似文献   

16.
一个层间断裂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动构造在各类地层中,尤其在含煤地层中颇为常见,因其对煤层的赋存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青海省祁连山中的外力哈达矿区,由于大型逆断层推覆构造的挤压,在含煤地层中形成了大规模的层间断裂带,使含煤段及煤层本身产生强烈的构造形变,对勘探工作带来某些不利因素。.研究该断裂带,掌握其发育特征及对煤层的影响,将有助于正确指导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辽宁南票及内蒙古大青山区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中火山事件沉飘物进行了系统的岩矿鉴定.差热、X光、电镜测试及微量、稀土元素定量分析,两剖面自下而上共划分出12期火山事件沉飘序列,包括了34~39层火山事件沉飘层.由于各层均具有特定的岩石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为进一步查明华北板块北缘火山事件沉积的展布规律,并利用火山事件层作为标志层进行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银洞坡大型层控金矿床矿源层原生沉积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以银铜坡歪头山组中段含金绿片岩系进行了细致的原岩恢复和成因地层分析,研究成果表明,该岩系沉积于秦岭石微陆块北侧的陆表海中,受弱风暴和波浪控制,三角洲作用微弱,海底中,酸性火山活动频繁而强烈,主要含矿层Pt3ω^2-22沉积时,研究区处于火山作用间歇半封闭低能海湾环境,海底火山喷发和喷气热液作用给这里带来大量的火山碎屑和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适宜的水动力条件,水介质条件和有机南  相似文献   

19.
中原邙山黄土地层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上的中原黄土地层,以邙山赵下峪剖面为其典型代表。据光释光和热释光测年及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该剖面从邙山塬面至黄河河床出露S0-S10黄土-古土壤序列,总厚度172.1m,B/M界线记录于S8古土壤层顶部,以厚层晚更新世S1古土壤(15.7m)和巨厚L1黄土(77.3m)为其特色。赵下峪剖面上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明显增大,其中以末次冰期晚冰阶L1LL1黄土的沉积速率最大,高达34.5mm/a。在邙山黄土堆积过程中,倒数第二冰期末(相当于L2顶部),约150ka B P,发生了风尘沉积速率的突变,其原因是此时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给风尘源区带来丰富的物质。同时赵下峪剖面的磁化率曲线所示,黄土-古土壤的磁化率强弱,并不简单地反映夏季风强度,也要受到沉积速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浅论断层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