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地质》2012,(5):64-64
近一个月来,菲律宾对中国坚持通过外交协商解决事态的立场置若罔闻,不计后果、花样百出地在中国固有领土黄岩岛海域制造种种事端,变本加厉地不断扩大事态,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相似文献   

2.
<正>菲律宾群岛,地处东南亚,欧亚陆块与菲律宾洋板块交界的位置,是研究汇聚板块边缘构造岩浆过程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区域(Castillo et al.,1999;Castillo et al.,2007;Sajona et al.,1996;Yumul et al.,2000b)。该区同样受到了澳大利亚板块NNW向运动的影响,该区发生的多重交互板块运动有利于我们了解古老的洋岛-岛弧体系随时间的演化过程。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菲律宾岛弧体系是一个拼合的地体,包含大洋、岛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矿业 菲律宾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金、铜、镍、铝、铬、钴等.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初期,菲律宾是世界上五大黄金生产国之一,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菲律宾是世界上十大铜、铬和镍生产国之一.矿业曾经占菲律宾国民生产总值的10%,占出口贸易总量的25%. 菲律宾矿业基本情况 菲律宾铜矿资源丰富,据资料报道,该国每平方公里含铜134 t,列世界第四位.菲律宾铜矿开采始于14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开采低位斑岩铜矿的新技术,为菲律宾铜工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20世纪50年代ATLAS的TOLEDO铜矿、SIPALY铜矿和STO,TOMAS铜矿相继…  相似文献   

4.
宁远─道县地区中生代玄武岩中辉长岩包体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长岩包体为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孤环境。辉长岩的形成、侵位,与菲律宾板块自中生代以来向中国大陆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前言菲律宾寻找斑岩铜矿广泛地运用了激发极化法,四年来发现了几个大型新矿床,另外还在几个生产矿区周围圈定了矿体的延伸部分和周围的矿带.菲律宾的斑岩铜矿床板块构造对菲律宾斑岩铜矿床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如图1所示,巴拉湾岛和民都洛岛的西半部位于不活动的或隐伏火山稳定区.菲律宾群岛其余部分是一个典型的岛弧体系,东海岸为活动的消减带.菲律宾海沟的突然中断被认为是将吕宋岛切成两半的转换断层所致.有一主要断层系叫做菲律宾断  相似文献   

6.
郭峰  范蔚茗 《湖南地质》1996,15(2):68-70
宁远-道县地区中生代玄武岩中辉长岩包体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长岩包体为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孤环境,辉长碉的形成,侵位、与菲律宾板块自中生代以来向中国大陆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约距今2200万年的新近纪中新世早期,菲律宾洋板块斜向俯冲插入欧亚陆板块之下,在板块碰接带的两侧进行不同的地质演化。海沟、火山岛弧、弧后盆地是板块构造理论中洋板块与陆板块碰接时在碰接带附近产生的构造地貌,即“沟、弧、盆系”。菲律宾洋板块俯冲于欧亚陆板块之下到更新世后期(距今约20万年),其构造地貌由洋到陆为大洋-硫球海沟-台湾火山岛弧-弧后盆(边缘海)-中国大陆,其中海沟以东至大陆为东海大陆架。  相似文献   

8.
应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和教科文组织的邀请,我国参加了1984年11月29日到12月1日该二组织在菲律宾马尼拉联合召开的“亚洲地区水资源评价活动手册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裴济、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美国和中国,代表共20人。  相似文献   

9.
杨少华  李海兵  潘家伟  郑勇  柳畅 《地质学报》2022,96(8):2917-2926
台湾- 吕宋双火山弧绵延近500 km,南北向展布于台湾岛和吕宋岛之间,其成因尚无定论。前人将其归因于轻质物质(南海洋中脊或南海北部轻质高原)的俯冲,然而数值模拟研究并不能有效支持该观点。随着欧亚- 菲律宾板块的会聚,南海东部次海盆被动俯冲于菲律宾板块之下。为了验证被动俯冲和主动俯冲对俯冲角度的控制作用,本文构建了二维高精度数值对比模型,在其他因素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考察会聚方向的差异对俯冲角度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仅仅改变会聚方向,俯冲角度就能够发生巨大变化。在被动俯冲背景下如果条件合适则易于发生低角度俯冲。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南海- 菲律宾俯冲系统的条件满足发生低角度俯冲的要求,表现在两方面:① 南海东部次海盆的年龄从最新的洋中脊向北波动增加,最老为33 Ma,小于低角度俯冲洋盆年龄要求的40 Ma;② 欧亚- 菲律宾板块的会聚速率大于低角度俯冲速率要求的4 cm/a。由此,本文认为菲律宾- 欧亚板块在被动俯冲背景下的低速会聚形成了高角度俯冲从而导致西弧的形成;之后菲律宾板块北西向加速运动导致俯冲角度减小,西弧停止活动而东弧开始形成。本文模型不需要俯冲的轻质物质提供额外的浮力进而促使板片角度减小。西弧和东弧存在分叉现象,我们认为原因可能是洋壳年龄向北增加和(或)菲律宾板块旋转。本文提出了台湾- 吕宋双火山弧另一种可能的演化机制,有助于推进对该双火山弧和该俯冲系统的理解,也能够为认识其他被动俯冲过程提供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10.
强火山活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自然驱动因素,可导致中国降水出现年际或年代际变化,甚至极端的旱涝现象。探究位于中国邻域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一带的强火山喷发与中国旱涝分布格局的关系,有助于阐释中国旱涝发生的时空规律及机制,为预测未来火山爆发可能导致的降水异常提供借鉴。本文基于1500—2000年期间世界强火山活动和中国旱涝资料,运用时序叠加分析的方法辨识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一带的强火山喷发后中国旱涝在年际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1815年Tambora火山喷发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一带的强火山喷发对中国的旱涝格局有一定的影响:强火山喷发后第0年至第2年,中国中东部各站点的整体变化为偏涝;在第3年,整体出现了偏旱的转变,且变化幅度相比其他年份较大;就地区而言,喷发后华北、华南地区分别出现了由旱转涝、由涝转旱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大概持续了2~3年,随后2个区域均恢复了喷发前的旱涝趋势;印度尼西亚1815年Tambora火山喷发后0~3年,中国以涝情为主,但发生涝情的区域逐年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第四纪地质定年与地质年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空、质(物质)、能(动力)是研究地质过程、环境演变的基本要素,其中时间是关键.任何一个自然事件、任何一个地质过程,都与时间相关联,时间的重要性需要通过年龄的精确测量来体现。本文综述了第四纪定年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以及近年来年代地层学所获得的进展,提出了中国第四纪的划分简表。  相似文献   

12.
大洋钻探与西太平洋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菲律宾海的深海钻探证了弧间扩张和残留弧形模式。小笠原-马里亚纳弧前区的钻探表明,俯冲带初生时伴着海底扩张,形成了异常宽阔的火山活动带。有许多出上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初生时的海底扩张环境。日本海的钻探揭示了日本边缘盆地的打开和关闭,新近形成的日本海东缘板边界对华北地区的构造有重要制约作用,中国东海和南海占有独特的构造位置,布置大洋钻探意义重大。文章还强调了中国地质学家从全球地质学的观点研究问题(而不仅  相似文献   

13.
陈发景  赵海玲 《地球科学》1996,21(4):356-365
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新生代伸展盆地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即晚三叠世一早,中侏罗世,白垩纪和新生代3个旋回,简要地介绍了这3个旋回时期中国东部构造格局的巨大变化,通过火山岩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构造特征,推断盆地的形成和改造与板块边缘活动有关,也即与蒙古-鄂霍茨克中生代洋,那丹哈达-锡霍特.阿林中生代洋以及新生代菲律宾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和大别造山带再活动有关,此外,伸展,反转构造和走滑断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中国东部海域是全球板块构造体中的一个特殊区域,它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内部各种地质现象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紧密相关。由于新生代以来板块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造就了该区域丰富多样的构造单元,地壳-上地幔横向分布极不均匀。本文研究区域如图1中所示,在东经114°~145°,  相似文献   

15.
前言 1985年12月5~14日,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召开了矿床成矿模式座谈会(Symposium on Mineral Deposit Modelling),会议由菲律宾矿山、地球科学局(BMG)、菲律宾地质学会、IUGS(UNESCO)共同主持召开。与会学者来自20个国家共121名(其中来自菲律宾以外的学者35名,日本有石原舜三、小西英二和井沢英二3人)。  相似文献   

16.
东亚地区的一系列大地构造制图作为环太平洋制图项目和亚洲近海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协调委员会的共同项目,现在由来自东亚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8个国家的编委工作组进行研究与编制。由一个总编负责全面编制,一个主编负责海洋区的编制。东亚地区的一系列大陆构造图幅由比例尺为1:200万的8幅不同地图组成。  相似文献   

17.
南菲律宾地区类埃达克岩和富铌玄武质熔岩的成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埃达克岩(adakite)最初 是指由消减板片玄武岩物质熔融形成的富硅、富钠、高Sr/Y和La/Yb比值的弧火山熔岩。它通常产在会聚带,这个部位的年轻的、因而仍然是热的大洋板片正在发生俯冲消减。富铌的岛弦玄武央进则是吕等到高碱的镁铁质熔岩,它们相对于正常的岛弦玄武岩含有较多的高场强元素(HFSE)。这些玄武岩通常与埃达克央共生, 这一组合是直被用于论证他们的高HFSE含量是因为他们的地幔源区受到板片来源的熔体的交代。先前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南菲律宾是埃达克岩和富铌岛孤玄武岩的一个典型产地。然而最近的详细研究显示,尽管该地区的一些岛弧火山岩是类埃达克岩的,但是它们很可能是来自地幔楔的母岩浆的分异作用的产物,而这里的地幔楔主要是受沉积来源的成分交代的,此外,菲律宾南部最典型的富铌熔岩中HFSE的富集,也很有可能是起因于似乎是西太平洋边缘特有的富集地幔组分的熔融。这些结果提出了如下问题:南菲律宾是否存在真正的板片来源的熔体?这里的富铌岛弧 熔岩是否起因于地幔楔被这种熔体交代?  相似文献   

18.
我组在对菲律宾斑岩铜矿考察的末期,听取了菲律宾矿务局和正在该国三描礼士地区进行勘探的加拿大鹰桥镍矿公司关于红土镍矿生成条件和找矿勘探方法的简短介绍,现整理如下,供参考.菲律宾全国现有24个镍矿床及远景区,均属红土型,分布在菲律宾群岛两侧的超基性岩带中.目前已获矿石储量38亿吨,镍品位0.23~4.2%.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15~17日,在越南胡志明市举行了东南亚人工补给增加地下水资源学术研讨会。该会议的召开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越南科技部、越南科学院的资助。出席这次研讨会的代表有来自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中国、菲律宾、马亚西亚、柬埔寨、泰国和越南国内有关单位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的官员共40余人。  相似文献   

20.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2,31(3):642-645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西南隅的群岛上,其东朝太平洋,西接中国南海,与中国南沙群岛相邻,南隔苏拉威西海,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相望.全国面积29.97万km2,由7 100多个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其中,面积大于1000 km2的岛屿有吕宋、棉兰老、萨马等13个,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60%.菲律宾群岛大体可分为4个部分:北部吕宋岛及其附近岛屿;中部米沙鄢群岛,包括班乃岛、内格罗斯岛、宿务岛、保和岛、莱特岛和萨马岛等;南部棉兰老岛及其附近岛屿;西部巴拉望岛及其附近岛屿.8 900万人口以马来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