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永祥  张忠俊 《贵州地质》2012,29(2):132-134,131
通过在地下水项目中的施工实践经验,介绍了牙轮钻头钻进工艺技术在基岩成井中的施工应用指出其操作要点,应用范围及应用条件,并结合生产实践对其使用效果、钻进效率等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吕锡安 《探矿工程》2004,31(6):61-62
通过定远盐矿20口采卤井的成功建成,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盐田成井工艺。其中钻井技术主要有设备选择、钻进方法、钻进参数选择、取心技术、泥浆护壁、防斜措施等;固井主要包括下管及其准备工作、固表层套管、固技术套管等。  相似文献   

3.
煤矿瓦斯抽放井要求垂直精度高、井径大,通常采用常规钻探工艺时,需进行3-4次扩孔才能达到最终孔径,施工时间较长,钻进效率较低。此次在端氏煤矿施工的大口径瓦斯抽放井,采用了的一次成井钻进技术及工艺方法,钻进口径达到φ660mm,选用了江汉735型和715型系列镶齿牙轮钻头,采用塔式加重钻具控制并保证了钻井的重直度,采用密度较大的化学泥浆和保持大泵量排渣,避免了井底牙轮钻头的重复破碎,确保了钻进效果。与传统的扩孔工艺相比,缩短了施工周期,成井质量高,提高了钻进效率,降低了钻进成本。  相似文献   

4.
兀少波  邵睿涛 《地下水》2020,(1):112-115,282
扶风县城位于渭河盆地咸礼凸起西部,地热资源包括新生界碎屑岩类孔隙型地热资源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类岩溶型地热资源,地热资源条件较好。以扶风佛文化休闲产业园R2地热井为研究对象,采用钢齿牙轮钻头、PDC钻头和镶齿牙轮钻头分别对新生界松散地层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进行钻进,建立成井深度为1 900m的二级成井结构,对区域地热资源条件与成井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可知:该地热井取用的新近系上新统蓝田-灞河组热储层、中新统高陵群热储层和下古生界奥陶系热储层为目的层,取水段为923. 3~1 874. 2 m,经产能测试,该井抽水降深40. 8 m时,出水量64. 11 m^3/h,井口水温66℃。按GB/T11615-2010《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扶风县城地热资源属于较适宜开采区;地热资源温度分级属于热水,可用于采暖、理疗、洗浴、温室等;地热水中氟、偏硼酸、偏硅酸、氡等矿物含量具有医疗价值,其中氟含量达到命名矿水浓度,可命名为氟水,具有较高的理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新春 《地下水》2009,31(1):124-125
叙述了400 mPVC-U塑料管水井工程的成井工艺,包括井身结构设计、设备选择、钻进工艺、泥浆性能、下管方法、填砾止水及洗井方法等,着重介绍各步骤的工艺及实际重要事项。  相似文献   

6.
地热井气举反循环钻进与成井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实践,对应用气举反循环钻进工艺方法进行地热深井钻进及成井技术作了探索,对地热井结构、钻进工艺参数、钻具组合等进行了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针对淮南矿区煤矿瓦斯抽采地面钻井施工,对常规钻进垂直成井与完井工艺的施工设备、钻井方案、下管与固井、垂钻技术、钻井结构进行优化选择,采用国产PDC掏穴钻头与长井段掏穴钻进技术,提高地面钻井稳定性和瓦斯抽采效率。结合生产实际,阐述了此种组合钻进成井工艺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进安 《探矿工程》2018,45(5):55-57
总结了内蒙古哈素海旅游景区内一眼地热井的施工经验。该井完钻井深2232.59 m,使用石油30型钻机施工,回转正循环三牙轮钻头全面钻进,配合PDC钻头取心钻进工艺。三开井身结构,80目包网缠丝滤水管。成井后水温、出水量均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介绍PDC钻头泥包的判断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炸药聚能效应原理,研制井内漂砾破碎器,结合扩钻进的方法,解决了卵漂砾地层大口径成井难的技术问题,提高钻进效率达几倍至几十倍,加快成矿井速度。介绍了井内漂砾破碎器的原理、结构、应用效果以及钻爆结合成井工艺的特点、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0.
张立新  陈莹 《探矿工程》2012,39(8):29-31,35
以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在郑州沿黄地下水源地地区使用正循环钻进工艺施工水井8眼,泵吸反循环钻进施工工艺施工水井11眼,通过这2种水井钻进工艺的效率和经济性分析,得出郑州沿黄地下水源地地区使用泵吸反循环钻进施工工艺的最佳成井深度为140.75 m以浅,正循环钻进施工工艺最佳成井深度为140.75 m以深的结论,以此为今后类似地区水井施工钻进工艺选择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金红石中的水以包裹体形式存在,对钛钢产品的质量有严重影响。蚀变和热液成因金红石包裹体水含量相对较高,变质型金红石包裹体水含量较低。除去金红石包裹体水的方法为爆裂法,最高爆裂温度为825~1000℃。  相似文献   

12.
四川的地热水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四川的地热水资源丰富,大多数热水出露于构造断裂带和洒谷地区,主要储集在三叠纪地层中的碳酸盐岩里。根据温(热)泉的分布状况、热水的类型和物理化学特征,对地热田进行了预测分区。  相似文献   

13.
杨志军 《矿产与地质》2004,18(2):164-167
根据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利用吸收峰位之间的相关性,判别出金刚石中结构水(-OH)的伸缩振动频率为3760cm^-1;水分子的反对称伸缩与对称伸缩振动频率分别为3630cm^-1和3200cm^-1。在分别垂直于金刚石(100)、(110)及(111)方向上的定向显微红外光谱研究表明:-OH、H2O及C-C键在不同方向上所测得的浓度是不相同的;样品本身存在晶格畸变;-OH和H2O共有的OH基团在金刚石中的取向并不相同;-OH和H2O并没有进入金刚石的晶格,更多的可能是存在于金刚石的空隙中。  相似文献   

14.
王佳武 《陕西地质》2007,35(1):73-77
子午岭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察”是我国近些年来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水文地质工作,期间运用多种先进技术方法,对地下水赋存规律取得了好多新的认识。其中发现子午岭地区白垩系地下水的运移与常规的认识不同,高大的地表水分水岭并不完全是地下水的分水岭,这对正确评价白垩系地下水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勘查工作揭示的这一自然现象,也为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正确认识和分析地下水系统有所启发。子午岭仅是地表及浅部环河组地下水的分水岭,而深部洛河组地下水不受子午岭影响,地下分水岭在子午岭以东。白垩系洛河含水组地下水在子午岭以东接受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后,越过子午岭向西迳流,最终在马莲河排泄。  相似文献   

15.
裂隙水研究与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和开发密切相关。发现并提供优质基岩裂隙水,是21 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科研课题。鉴于裂隙水的赋存及分布规律极为复杂,因此,探讨裂隙水的运移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西蓄水构造及找水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蓄水构造的三要素,对辽西地区蓄水构造类型及蓄水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内主要有水平岩层蓄水构造、褶皱蓄水构造、断裂蓄水构造、接触带蓄水构造和基岩风化壳蓄水构造,并指出了该区地下水找水方向和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硅藻土中水的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NMR技术研究硅藻土中水的存在状态和特征及灼烧条件下的脱水和室温大气下的重吸水过程。样品包括一个宝石级单矿物蛋白石和采自雷州半岛地区的海康卜昌和徐闻九亩的硅藻土地表样和它们经不同温度自理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桂林地区岩溶水中Ba元素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宁霞  王增银  杨建成 《中国岩溶》2004,23(4):317-321
钡是岩石圈上部最丰富的微量元素之一,与镁、钙、锶同属碱土金属族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接近,但在不同的岩石中它们的含量却有显著区别,所以不同类型岩溶水Ba2+含量有较大差别。对桂林地区不同类型岩溶水Ba2+含量分析,可以发现如下一些特点: 桂林地区各种岩溶水中的Ba2+浓度普遍不高,其浓度介于4. 08× 10- 6~ 28. 12× 10- 6 g /l之间。Ba2+ 浓度随着Sr2+和Ca2+浓度增大而减小,随着Mg2+浓度增大而增大。不同岩层地下水的Ba2+浓度有明显差别,灰岩表层岩溶带水中Ba2+浓度明显低于白云岩表层岩溶带水中的Ba2+浓度;三条地下河中,毛村地下河的Ba2+浓度最高,其次为浪石地下河,最后是丫吉地下河。可见,钡在河水中的含量与其补给径流区的岩石组分有关,是较好的天然示踪剂。   相似文献   

19.
盘山花岗岩裂隙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王作友 《地质论评》1996,42(1):87-92
盘山花岗岩裂隙水起源于大气降水,赋存于各种成因的裂隙中,裂隙水年龄从小于4a到接近40a,差异较大。裂隙水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长石类矿物的水解,特别是钙长石的水解,其中SiO2和Sr在裂隙水中含量较高,已达到饮用矿泉水标准。裂隙水可开采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291.56万m^3/a,富水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20.
口泉沟南水源地环境同位素研究和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大同矿区口泉沟南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氢,氧,铀,硫,碳等环境同位素研究了口泉南与相邻的泉域和三层洞泉域的关系及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和水位预报,证明在该区建立供水10^4m^3的水源地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