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豪  刘双  胡凯衡 《高原气象》2023,(6):1518-1528
强降雨和高温是冰川泥石流的主要诱发因素,深入理解小流域冰川泥石流的孕灾气象条件变化规律,可为冰川泥石流的预警预判和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依据和基础数据。基于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1979-2018年),利用Sen’s斜率法、 Mann-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 Morlet小波变换法、变异系数(CV)和降雨集中指数(PCI)多种方法和指标,详细分析了藏东南典型冰川泥石流流域卡达沟的降雨量、气温和极端气候指数近40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均气温和暖昼日数分别以0.05℃·a-1和1.46 d·a-1的速率显著上升,暖昼日数年际波动极大。两者均具有32 a准周期以及中短尺度周期。(2)春、夏、秋、冬季气温分别以0.044℃·a-1、 0.039℃·a-1、 0.049℃·a-1和0.06℃·a-1的速率显著上升。所有月份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其中3月和11月气温波动极大。(3)年降雨量下降趋势不显著。极端降雨日数无明显变化趋...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0年以来藏东南地区27个气象站逐日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线性倾向率法、 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极端气候指数等方法,研究藏东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藏东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气温和年最高气温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升幅为0.29~0.43℃·(10a)-1。季节尺度上冬季增温最为明显。年降水量整体上呈增加趋势,线性趋势为6.66 mm·(10a)-1,其中夏、秋季呈减少态势,冬、春季呈增加态势。(2)气温和降水存在多个周期变化特征,在大时间尺度上均存在28年变化周期。(3)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在1994年、 2001年和1992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在1979年发生突变。(4)表征极端气温增暖的指数(极端最高气温TXx、极端最低气温TNn、最高气温极小值TNx、最低气温极大值TXn)均呈增加趋势,高温事件频率指数(暖昼日数TX90p、暖夜日数TN90p)呈上升趋势,低温事件频率指数(冷昼日数TX10p、冷夜日数TN10p)呈减小趋势。高温事件持续性指数WSDI呈增大趋势,低温事件持续性指数CSDI呈...  相似文献   

3.
东亚冬季环流季节内振荡与2008年初南方大雪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8年1月10~16日、18~22日、24~29日和1月31日~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4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根据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利用LANCZOS滤波器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雨雪冰冻前期2007年12月2日~2008年1月1日、同期2008年1月2~21日及后期2008年1月22日~2月14日850 hPa风场季节内振荡特征及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2007年12月~2008年2月850 hPa风场低频振荡分析显示,中国南方地区风场表现显著的20~50 d低频振荡,季节内低频振荡的位相变化,较好地揭示了2008年1月10日~2月2日南方地区降雪过程的3种环流特征:1)沿高原东侧100°E附近南下的冷空气到达我国30~20°N地区,与东亚沿海低纬的偏南风距平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形成气旋性环流,南方降雪(水)过程中,偏南风距平气流比偏北风距平气流强;2)沿高原东侧100°E附近南下的强偏北风距平气流与东亚沿海低纬的偏南风距平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形成气旋性环流,南方降雪(水)过程中,偏北风距平气流比偏南风距平气流强,造成南方雨雪伴随低温冰冻天气;3)南方雨雪由偏北风距平气流与偏南风距平气流在东亚东部25°N形成的辐合带引起。  相似文献   

4.
2008年初河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气候特征及环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省116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降水量和天气现象等资料,对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历史强度和灾害影响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全省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值,冬季最长连续低温日数为1978年以来的最多值,最长连续降雪日数和最长连续冰冻日数均为1958年以来的并列最多值,特别是豫南的信阳连降3次暴雪,平均最大积雪深度为1956年以来的最大值。这次灾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河南省交通运输、电力、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8年初河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气候特征及环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全省116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降水量和天气现象等资料,对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历史强度和灾害影响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全省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值,冬季最长连续低温日数为1978年以来的最多值,最长连续降雪日数和最长连续冰冻日数均为1958年以来的并列最多值,特别是豫南的信阳连降3次暴雪,平均最大积雪深度为1956年以来的最大值.这次灾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河南省交通运输、电力、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3—2020年的MODIS土地覆盖类型和地表温度等数据,从地表温度、气温和城市化的角度分析了江苏省夏季城市热岛强度和面积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20 a快速的城市化导致了江苏省夏季热岛强度(0.07℃·a-1)和热岛面积(529 km2·a-1)整体均呈增加趋势;其中热岛强度前期受城区升温影响,呈明显增强(0.18℃·a-1),后期受郊区升温影响,呈明显减弱(-0.14℃·a-1);热岛面积变化主要由弱热岛面积(297 km2·a-1)和较强热岛面积(192 km2·a-1)的增长趋势主导,强热岛面积呈前期增长(133 km2·a-1)和后期减少(185 km2·a-1)的变化趋势;高温对整个城区的热岛效应影响有限,但对城市核心区的热岛效应影响明显,对应的强热岛面积增加和热岛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焦作市建站50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焦作持续冰雪低温天气过程的气象要素及气候变化特征。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出了焦作建站50年以来的8次10d以上持续冰雪低温天气过程的500hPa平均位势高度和距平场,总结出发生低温冰冻灾害的大气环流分布特征;通过分析500hPa侯平均场大气长波、超长波演变,发现“拉尼娜”事件下必须高度关注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8年1月12日~2月2日重庆34个测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全球逐日高度场、风场和比湿场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8年1月中下旬~2月初重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是由亚洲高、低纬度地区异常的大气环流共同作用而产生。其中,中高纬度的亚洲区极涡、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东亚大槽的异常,致使大量强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地区堆积,然后在蒙古冷高压的作用下从西伯利亚经蒙古进入我国。同时来自低纬地区的西南暖湿气流从西南地区进入我国,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相遇,形成冷暖气流的辐合带。当势力相当的冷暖气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相遇并维持,势必使受其控制区域出现大面积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相似文献   

9.
低温雨雪过程的粒子群-神经网络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预报场资料,通过分析提取我国南方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过程及其预报因子,使用粒子群-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非线性的统计集合预报模型 (PSONN-EPM),对我国南方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过程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以过程的冷湿程度及影响范围为标准,将低温雨雪过程分为一般过程和严重过程,并建立不同的预报模型效果较好。通过10 d独立样本预报试验看,基于粒子群-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集合预报模型比基于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预报模型的预报平均相对误差小,对严重过程预报能力高于对一般过程预报,且这种非线性统计集合建模方法在建模过程中不需要调整神经网络参数,在实际预报业务中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0.
采用1950—2018年中国753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确定了1951—2017年冬季中国南方强持续性冰冻雨雪事件,并对其时空特征、区划及事件爆发日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持续性冰冻雨雪事件存在显著的2~3 a周期变化,且1985年前后发生了突变,虽然近年来其强度呈显著减弱趋势,但仍然发生了多次强持续性冰冻雨雪事件;2)持续性冰冻雨雪事件在中国南方中西部发生频次高、持续日数长,在中国南方中东部则强度更大;3)中国南方37次强持续性冰冻雨雪事件可划分为华中型、华南型和西南型3类;4)3类持续性冰冻雨雪事件爆发日,欧亚大陆500 hPa位势高度异常呈现北高南低,蒙古高压显著偏强、中心南进,该配置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向南输送,且南支槽显著加深,水汽向北输送活跃。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蒙古高压强度及影响范围存在差异,其中西南型最强、范围最大、南伸显著,华南型次之;华中型、华南型的水汽输送受南支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而西南型的水汽输送仅受南支槽调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G卫星资料和桂林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年3月19日夜间桂林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演变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过程发生在地面暖低压和低空急流共同发展,暖切附近的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合适的-20℃和0℃层高度、上干下湿层结以及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产生冰雹;冰雹发生前反映大气不稳定度的各项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对于做出冰雹的潜势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强回波中心强度超过60dBz、具有倾斜结构和V型缺口、 VIL值维持在40kg·m-2以上、回波顶高维持在12km以上的雷达回波特征可用于识别冰雹。  相似文献   

12.
凭借现有的2M业务宽带和In ternet网络,建立一个各市、县局雷达资料共享平台,实现了广西各市气象局和桂林市各县气象局都能够实时调用桂林雷达产品。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的共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凭借现有的2M业务宽带和Internet网络,建立一个各市、县局雷达资料共享平台,实现了广西各市气象局和桂林市各县气象局都能够实时调用桂林雷达产品。  相似文献   

14.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同化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对2008年6月广西地区的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和反射率因子的三维变分同化对于暴雨过程模拟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同化柳州、桂林和永州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后,模式对广西东北部地区特大暴雨的模拟效果明显改进;(2)WRF-3DVAR能够有效地同化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和雷达反射率因子,同化后使得模式初始场包含有更详尽的中尺度特征信息;(3)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中有效地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改善了分析场中尺度结构的描述,从而减轻了spin-up现象,能较好的提高中尺度降雨预报。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建筑设计所涉及的气候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给出了南宁、桂林的基本风压、采暖通风和空调室外气象参数和建筑采光系数,为建筑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动气象站要求安装在建筑物高处或野外,由于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以及广西区地处雷暴高发区,雷电活动频繁,雷击强度大,自动站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损害。通过桂林市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安装的实践,对自动气象站防雷以及自动站数据传输网络防雷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用统计方法、插补法延长了梧州、桂林、柳州沙塘、百色、南宁、北海、荔浦、龙州8个代表站逐月降水量序列,建立了广西自1916年以来8站平均降水量序列,并延长到1898年。根据这个序列,对广西近百年来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钟善锦  董蕙青  郑永骏 《气象》2005,31(1):59-62
应用数值预报与动态统计预报相结合的集成预报技术方法,将城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CAPPS)模式、动态统计模式、Sybase数据库、网页技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广西城市空气污染预报系统,形成了流畅的集资料传输交换、预报模式运算、预报制作与发布于一体的气象系统和环保系统预报会商的综合业务工作平台,在广西气象台同时对南宁、桂林和北海的城市空气污染做出预报。将近两年的业务实践应用表明,所建立的空气污染预报系统性能稳定、技术成熟、自动化程度和预报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区是我国南方电网西电东送输电的重要通道, 2015年1月26日—2月8日期间广西区北部桂林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范围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连续覆冰事件, 其最大覆冰厚度可达24.83 mm。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资料, 从天气形势、温湿垂直层结、局地气象要素以及大气环流指数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此次电线覆冰的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 东亚大槽偏强, 阻塞高压引导脊前偏北气流南下, 冷空气入境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暖湿气流汇合, 在北方寒潮与南方水汽的共同作用下, 地处高海拔的输电线塔杆易出现覆冰。冷暖气团在桂林北部山区上空相互对峙形成准静止锋时出现两种覆冰变化特征: 当冷空气强盛且水汽充沛时, 过冷却雨滴冻结或者雾滴凝华形成电线积冰; 而在暖气团主导下电线覆冰则自然融化。准静止锋的锋区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线的覆冰增长过程, 特别地, 冷暖空气的交替主导是电线反复积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和临近预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向红  薛荣康  唐伍斌 《气象》2006,32(9):60-66
利用位于桂林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5年5月5日影响广西桂林的锋前强飑线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飑线整体演变和内部对流单体演变表明:此飑线为后续线型和断续线型的结合。由镶嵌在飑线中的小尺度超级单体造成对流性大风。对流单体并入飑线前,可发展为成熟的超级单体,有TBSS和BWER等特征,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可达70kg·m-2,造成局地大冰雹。可根据VIL值确定大多数强风暴位置和辨别带有大冰雹的风暴,对强对流天气做临近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