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1961-2017年马山县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总云量等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度假气候指数等4个气候指数,对马山县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马山县人体舒适期有9个月,属一类气候适宜区;(2)人居环境舒适期有6个月;(3)全年12个月均适宜旅游度假,"特别适宜"的月份高达8个;(4)最为适宜旅游度假期为3月27日至5月1日和10月5日至11月20日。结果可为马山合理开发特色旅游产业提供参考,也可帮助游客选择适合的出行时间。  相似文献   

2.
选取浙西地区1981—2010年衢州国家基本气象站和2012—2017年衢州区域内160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的监测资料,进行常年的基本生态气候特征分析。同时,利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度假气候指数(HCI)进行气候舒适度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衢州市四季分明,雨热同步;降水量大,雨日多。2)随海拔高度升高,衢州市呈现温度总体递减、降水总体增多趋势。垂直尺度上,年平均气温由17.9℃跨越至13.8℃以下;年降水量由从1145.5 mm跨越至2291.7 mm。3)衢州市四季微风、湿光适宜,四季微风拂面,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0%,年平均日照时数1785 h。4)常年人居环境舒适指数长达4个月,2~4级适宜度占全年的50%。5)按度假旅游指数(HCI)的旅游适宜期评级分类标准,衢州全年都适宜旅游出行。其中,所有月份达到"可接受期"及以上,7个月份为度假旅游的"适宜期";而10月是度假旅游的"很适宜期"。  相似文献   

3.
基于1956—2020年宜君县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总云量等资料,采用温湿指数、寒冷指数和气候度假指数以及人体舒适度指数,对宜君县的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宜君旅游适宜期在3—11月,尤其是5—9月更适宜旅游度假;与省内城市相比,宜君全年舒适及非常舒适的月份有5个月,特别是夏季6月,温湿指数等级为“非常舒适”,夏季月平均舒适日数达304 d,且7—8月月舒适日数均为31 d,多于西安和汉中,优势显著。从旅游气候风险来看,宜君强对流天气、沙尘天气以及霾日数逐年减少,风险低,适宜旅游。  相似文献   

4.
丽水市生态气候休闲养生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休闲养生活动与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密切关联。选取反映气候综合状况的4项气候指数和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5项生态指标,对丽水市生态气候的休闲养生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丽水气候全年有8个月的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BCMI等级达到"舒适"和"较舒适"级别,其中"舒适"级别有4个月;有11个月的气候适宜旅游度假(度假气候指数HCI60),其中"很适宜"级别月份有5个,"特别适宜"级别月份有1个;丽水冬季气候风寒指数WCI值在550 kcal/m~2·h以下,极少出现严寒天气,气候仅会对人体产生弱度冷胁迫;夏季丽水气候温湿度相对较高,尤其是7月温湿指数THI值可达80以上,城市区域的温湿胁迫较为强烈。丽水市生态环境优质,森林覆盖率为80.8%、物种丰度指数达0.96、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8.9%、优良空气天数达360天,并拥有1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内21座城市生态气候数据的对比分析显示,丽水市气候指标占优、生态指标领先,其休闲养生适宜性在国内城市中具有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固原地区6个县区站1986—2017年气温、湿度、云量、风速和降水等常规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BCMI)和度假气候指数(HCI),对固原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固原地区BCMI为4~6级的时期全年至少有5个月,总日数为153d,为2类气候适宜区。其中彭阳BCMI为4~6级的时期全年有6个月,总日数为183d,属于1类气候适宜区;西吉、泾源、隆德和原州区BCMI为4~6级的时期全年有5个月,总日数为153d,属于2类气候适宜区。从BCMI来看,在5—9月来固原地区旅游度假是最为舒适时期,且6—8月BCMI均在5级以下,说明固原地区盛夏舒适,适宜避暑。从HCI来看,固原地区全年适宜出行旅游,其中4—5月和9—10月属于"适宜"旅游,6—8月属于"很适宜"旅游;就固原地区而言,BCMI相对HCI能更好表征出固原地区的气候舒适度;5—9月是最适宜来固原地区度假旅游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运用闽东北地区9个县市区气象观测站的4项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30 a(1971-2000年)气象资料对闽东北沿海、内陆的旅游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合人体综合舒适度、温湿指数、风效指数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认为:闽东北旅游气候沿海与内陆差异明显,互补性强,基本全年适宜旅游,最适合的月份是4-6月和9-11月,其余月份均可根据地域气候差异利用不同的自然景观开展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3年最新提出的度假气候指数(Holiday Climate Index,HCI),分析开化县月度假气候指数分布情况和客流量相关性。结果表明:开化县全年12个月均适宜旅游出行,其中,1~4月和6~8月、12月为度假旅游的"适宜期";5月、9月、11月为度假旅游的"很适宜期";10月为度假旅游的"特别适宜期"。开化各月度假气候指数(HCI)和游客流量的对比分析,趋势走向一致。研究结果将为相关部门制定旅游规划和游客出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梁山1981—2010年地面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综合温湿、风效和舒适度指数,对旅游气候资源和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梁山县旅游气候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皆可旅游。影响旅游气候舒适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高低温,而风、降水和日照对旅游的影响利大于弊。采用旅游舒适度指数综合评价得出最佳旅游期是4月、5月、10月,较适宜的月份是3月、6月、9月、11月,不适宜期是12月、1月,较不适宜的月份是2月、7月、8月。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梁山的旅游气候适宜期与指数综合评价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连南县1965—2014年的气象资料,对连南县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对连南县近50年来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连南县旅游气候资源丰富,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冬短夏长、春秋过渡快;山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东部的气温明显高于北部、西南部,而中南部地区雨量最多;近50年来,连南县温湿指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17/年;综合舒适度指数下降趋势较明显,下降速率为-0.009/年;风寒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适宜旅游的月份为4、5、10和11月,其中4和10月为最佳旅游月份。  相似文献   

10.
利用马鞍山市1960—2017年的逐日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观测数据,对马鞍山市生态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综合评价,统计马鞍山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以及综合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马鞍山市生态旅游气候舒适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3—6和9—11月,其中4—6月为高度舒适的月份,旅游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户外出行活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兰州市198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3个指标,对兰州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全年旅游气候舒适期可达7个月,旅游最舒适月份从5月持续到9月,不适宜期主要集中在冬季的1月、12月。结合2010—2014年兰州市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数据,划分了兰州市旅游淡旺季和客流量月指数;综合分析客流量月指数与三个指数关系得出: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气候舒适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客流量月指数与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呈正相关,与着衣指数呈负相关,且3个指数与客流量月指数相关性较好,都在0.7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分析方法,大样本利用西江流域13个主要旅游市(县)1961—2010年的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西江流域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年舒适日数具有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河谷、平原的地域分布特点。西江流域北部多数市(县)适宜旅游的月份是3-5月、9-11月,南部多数市(县)适宜旅游的月份是3-5月、9-12月或10-12月。1961—2010年,西江流域冷不舒适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多数市(县)热不舒适日数呈增加趋势;北部多数市(县)年舒适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南部部分市(县),如靖西、梧州、大新等地年舒适日数呈现增加趋势,而桂平、南宁、上思等地则呈现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6~2019年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针对人体舒适度和降雪形成维持等分析了巴山大峡谷云顶度假区的旅游适宜性。结果表明:(1)度假区冬冷夏凉,无高温天气,人体舒适度适宜天数达192d,占全年53%。适宜时段从4~10月,时间跨度长,其中,5月到9月几乎全月都适宜。(2)11月到次年3月具备了降雪天气出现和维持的基本条件,适宜冬季开展赏雪活动。(3)适宜度假天数289d,占全年的79%,最适宜度假时间集中在4~9月和12月至次年2月。其中,6、7、8、9月全月适宜旅游,除11月外其余月份适宜旅游天数均超过一半。  相似文献   

14.
西藏地区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80~2009年西藏地区38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无论年或者季节变化,舒适度指数均呈现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普遍舒适的区域主要位于西藏南部和东南部地区;近30a来西藏地区人体舒适度指数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舒适度指数与海拔高度、纬度、温度和相对湿度密切相关;(2)从舒适日数来看,西藏地区基本处于冷或偏冷、凉或偏凉的舒适度状态,寒冷和普遍舒适的日数较少;近30a来西藏地区1级和2级不舒适天数呈现逐渐减少趋势,3级、4级不舒适天数和5级舒适天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3)从适合旅游的舒适天数来看,西北部以6~9月为适宜旅游月份,中部以5~9月或10月为适宜旅游月份,过渡到东南部地区以5~9月或10月为适宜旅游月份,甚至可以提前到4月;旅游适宜月份数和天数由北向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丽水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BCMI)、寒冷指数(CI)、温湿指数(THI)和度假气候指数(HCI)等4个综合性的气候指标,对丽水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着重对比分析了BCMI和HCI对旅游气候适宜性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丽水市全年有8个月BCMI处在4~6级之间,属一类气候适宜区;冬季CI值较低,无严寒现象,夏季低海拔地区THI值偏高,但海拔600 m以上地区(约占市域面积6成)THI值较低,适宜“避暑纳凉”;HCI比传统的BCMI表现的更客观、更全面,它不仅考虑了气候的热舒适性影响,还考虑了降水和云量对旅游出行及观光的影响,且就时间尺度而言,HCI更适合旅游舒适度逐日预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融水县1992—2021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温湿指数和度假气候指数分析了融水县的气候舒适度情况和全年的气候旅游适宜期情况,并分析了2021年7月—2022年6月的负氧离子含量数据、2021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水质监测数据。结果表明:融水县气候舒适度为舒适的时段长达7个月,整体气候温和,全年12个月均适宜旅游出行;空气清新洁净,负氧离子浓度年平均值为3 072个·cm-3,气候舒适期平均值为2 971个·cm-3;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年均AQI指数为45,空气优良率达97.5%;森林覆盖率为82.16%,地表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质标准以上,水质达标率为100%。  相似文献   

17.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一个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以及旅游季节游客数量的重要因素。利用长岛国家基本气象站1986—2015年的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与旅游气候舒适度相关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气候舒适度进行研究计算,划分出长岛适宜于旅游的季节分布;结合2011—2015年长岛县游客的月统计资料,分析研究长岛旅游气候舒适度与游客数量之间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长岛县5—10月均较适宜旅游,其中最佳旅游时间段为6—9月,其他月份气候舒适度等级较低,基本不适合旅游。旅游游客数量与气候舒适度密切相关,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每变化一个单位,长岛县游客数量月指数增加2.09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1—2016年阆中气象资料通过计算影响阆中古城旅游的气象、气候因子,建立了适合阆中的旅游气候综合舒适度指数模型。并利用模型对阆中气候综合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划分出其等级和适宜旅游期。以2013—2015年阆中古城客流量月指数为依据,通过OLS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阆中古城年内月客流量变化与旅游气候综合舒适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阆中旅游属于春秋两季适宜型气候,2—6月和9—12月均适宜旅游,4—5月和9—10月为最适宜期,仅有1月和7—8月较不适宜出游,无不适宜期;年内月客流量变化主要受气象气候影响,各月气候综合舒适度的变化均对客流量的影响极其显著,客流量月指数受气候综合舒适度指数的影响弹性系数为0.9614%。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山东省40站的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资料,通过计算综合舒适度指数、舒适指数、风效指数及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分析山东省旅游气候资源。发现:(1)山东省绝大部分地区每年有4~6个月的适宜旅游季节;(2)山东旅游气候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3)全省不利于旅游的气候条件主要是冬季的寒冷;对山东省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二级区划。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计算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参照人体生理舒适指标分级标准和综合舒适度模型,获得综合舒适度指数,综合评估长寿乡村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发现:①全区乡村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地于“三山夹两槽”的地形差异。长寿地区除了夏季乡村旅游气候舒适度为不舒适外,其余大部分时候全区气候舒适度较高。②全区各地乡村旅游气候舒适期为4~6个月,不舒适期为2~3个月,可见全年舒适期长,不舒适期短,具有较强的乡村旅游气候资源优势。③乡村旅游气候舒适期较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寿城区及以南和长寿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