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层状放射虫硅质岩的岩石学和火山凝灰岩岩石类型的特征研究,认为渭北奥陶系的放射虫硅质岩是由远源的火山喷发物提供了SiO2的来源,造成有利于硅质生物大量繁殖的条件,死后堆积海底,最终转变为层状放射虫硅质岩。从而进一步推断,本区中、上奥陶统的沉积形成于海平面大规模上升的远洋或半远洋的深水环境。火山凝灰岩则是岛弧火山喷发的产物,反映本区曾一度是华北板块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北部边缘部分。  相似文献   

2.
下扬子区五峰组火山碎屑岩与放射虫硅质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五峰组的研究始于1931年,至今60余年,对其成因争论不休。本文主要通过对句容仑山的五峰组的重新研究,取得两项重要发现。一是发现硅质岩层间夹有97层以上火山碎屑岩,二是发现硅质岩中含有大量放射虫。研究表明火山碎屑岩以中性到碱中性为主,与大陆边缘强烈拉张的陆壳源岩浆作用有关,放射虫硅质岩为深海环境的火山-生物作用成因。  相似文献   

3.
汉中下志留统放射虫硅质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厚 《沉积学报》1997,15(3):171-173
汉中梁山地区的放射虫硅质岩成层性好,层次多,厚度较大,分布面积较广,主要同充填石英的放射虫铸型与隐晶质、微晶质的玉髓、石英及少量伊利石泥质基质构成。岩石中SiO的平均含量在90%以上。从岩石学碱性条件下转变和分解,析出SiO,造成有利于硅质生物大量繁殖的条件。本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放射虫硅质岩形成在水深相对较浅的深水陆棚与大陆坡过渡带上,水深约在200m左右。  相似文献   

4.
鄂西恩施地区孤峰组普遍发育一套含骨针和放射虫的硅质岩夹炭质页岩。通过硅质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综合判断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中下部与深水盆地结合部位,具有生物与热水混合成因特征,且向上热水参与作用增强,从而导致了矿物元素的分异。结合全岩样品分析结果,认为富矿层位为中上部炭质页岩含量较高的层位,建立了找矿标志,为本区地质找矿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钱鑫  冯庆来  王岳军 《地学前缘》2016,23(6):287-298
琅勃拉邦构造带内放射虫硅质岩含有放射虫Entactinia vulgaris Won, Entactinosphaera palimpola Foreman和Belowea variabilis (Ormiston et Lane),时代为早石炭世,为老挝境内首次报告。硅质岩样品具有很高的SiO2质量分数(95.29%~98.17%),大部分样品表现出相类似的稀土配分模式,部分样品配分模式图表现为上凸状,具有中稀土富集,均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Ce/Ce*值为0.64~0.74,其中部分样品具有Eu的负异常,为0.58~0.68。Y/Ho比值为31.05~40.96,类似日本Sasayama中-晚二叠世的远洋硅质岩。地球化学显示其为含酸性火山碎屑非热液成因的远洋硅质岩。这些研究证实了在思茅板块和印支板块之间存在一个开阔的石炭纪时期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初探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从对那丹哈达岭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那丹哈达地区为—由侏罗纪滑动沉积杂岩所组成的中生代地体。<1>本区出露有石炭、二叠纪石灰岩、三叠纪层状硅质岩和枕状基性熔岩及堆积杂岩(主要为单辉岩、辉长岩等)以及侏罗纪的硅质岩、硅质页岩等,其岩石组合基本表现了洋壳特征,可能为远洋沉积;<2>.其中的石炭、二叠纪石灰岩明显地呈透镜状产出于三叠纪和二叠纪硅质岩之中;<3>.从本区出露的硅质岩中分别采到三叠纪晚期(T_3)和侏罗纪中期的放射虫化石;<4>本区与其西侧的双鸭山地体及南侧的延吉地体的岩石组合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侏罗纪时,那丹哈达地体表现为海相,而其近邻则为陆相或海陆交互相,并含有很好的煤层。  相似文献   

7.
王冬兵  唐渊  罗亮  廖世勇 《地球科学》2020,45(8):2989-3002
造山带中远洋深水沉积物是恢复古大洋的重要依据之一,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结合带存在大量海相沉积物,但是否存在大洋盆地相的远洋沉积还不清楚.对弄巴地区被认为最可能是洋盆相沉积的石炭系岩片和海相泥盆系岩片进行了岩石学、放射虫时代、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石炭系岩片放射虫硅质岩中鉴定出放射虫6属8种,时代为早石炭世早-中期.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泥盆系岩片岩屑石英杂砂岩碎屑锆石年龄范围为387~3 266 Ma,最年轻一组年龄为387~413 Ma;石炭系岩片中与放射虫硅质岩共生的基性凝灰岩碎屑锆石年龄为341~3 403 Ma,最年轻一组年龄为341~354 Ma.综合锆石年龄和化石资料,限定泥盆系岩片原始沉积时代为早-中泥盆世,石炭系岩片时代为早石炭世早-中期.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特征和Hf同位素组成指示泥盆系岩片和石炭系岩片具有相似的物质源区,主要来源于亲冈瓦纳的陆壳,少量来自于古生代特提斯域新生岛弧.早-中泥盆世地层岩片原始沉积于亲冈瓦纳的大陆斜坡环境;早石炭世地层岩片原始沉积于亲冈瓦纳的大陆斜坡至古特提斯洋盆边缘环境,不是远洋深水的大洋盆地环境.寻找以远洋深水沉积物为代表的大洋盆地相沉积并开展研究是当前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云南鲁春晚三叠世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鲁春晚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是在江达-维西火山弧的基础上,通过拉张作用形成的碰撞后拉张盆地,盆地内广泛发育一套由玄武岩和流纹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及与其相伴的硅质岩。硅质岩可分为灰质硅质岩和纹层状硅质岩两类。通过对两类硅质岩所进行的地球化学研究和分析,表明云南鲁春晚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中的凝灰质硅质岩属火山沉积成因,在而纹层状硅质岩为海底喷流热液/热泉(热水)沉积成因的热水硅质岩。  相似文献   

9.
华南地区中-上奥陶统浅海半深海环境中广泛发育了一套高硅岩石,主要分布于湖南烟溪组和江西对耳石组。该套硅质岩呈东西条带状发育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地层厚度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薄,岩层多呈薄层状,含放射虫Protoentactinia sp.,部分岩样放射虫含量超过50%。分析结果表明,生物Si和陆源Si为本区硅质岩Si的重要来源,生物化学成因特征明显。硅质岩Al/(Al+Fe+Mn)比值>0.45,K2O/Na2O比值范围为1.55~42.11,由微量元素Ni、V、B、Cr与Al2O3关系图来看,二者关系表现为部分线性、部分离散,U/Th比值为0.72。湘赣中部地区硅质岩中稀土元素含量偏高,东南部Ce元素略呈负异常,研究区∑LREE≈∑HREE,表明衡阳到赣州一带受一定火山、热水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罗辉 《地学前缘》2005,12(2):45-50
在土耳其北部Sinop盆地Kayadibi剖面上发育了一套以红色灰岩及红色硅质岩为特征的,被称之为Kapanboˇgazi组的远洋或半远洋环境下的海相红色沉积。其中的硅质岩里产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放射虫化石。其放射虫组合以Crucella cachensis, Alievum superbum?, Patellula verteoensis, Patellula ecliptica, Dictyo mitra multicostata, Pseudodictyomitra pseudomacrocephala, Halesium triacanthum, Pessagnobrachia fabia nii, Pseudoaulophacus putahensis 和Paronaella communis 等属种同时出现为特征,可以与北美、西特提斯及俄罗斯等地建立的Alievum superbum 放射虫带对比,时代为土仑期。  相似文献   

11.
四川龙门山北段晚二叠世大隆组放射虫岩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若谷 《地质论评》1987,33(3):238-248
从沉积序列、物质组分、沉积构造和生物共生组合特征以及古地磁、板块构造资料表明,四川龙门山北段晚二叠世大隆组的放射虫岩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黑色层状放射虫岩,另一种为灰色结核状(或飘带状)放射虫岩。经研究认为本区放射虫岩形成于低纬度赤道带,扬子板块和中朝板块间的西南边缘较深水海槽,即为扬子台地的西北边缘海槽。探讨了放射虫岩形成时的海水深度(150—500m或500m以下)和CCD之关系。提出了海底地形、海水深度、洋流(或底流)循环状况以及氧化-还原条件等是控制放射虫岩类型(即黑色层状放射虫岩和灰色结核状放射虫岩  相似文献   

12.
贵州晚二叠世硅质岩类型及其沉积地球化学环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根据岩性岩相、生物组合以及地球化学等特征,将贵州晚二叠世硅质岩划分为四种类型:灰岩中的结核状、条带状硅质岩;台盆或广海沉积的层状含放射虫、硅质海绵骨针硅质岩;局限潮下带中的层状海绵骨针硅质岩;台沟内的厚层状硅质岩。利用微量元素、总稀土和氧同位素等推算出灰岩中结核状、条带状硅质岩是后生交代形成;而台盆、广海沉积和局限潮下带的层状硅质岩是同生或准同生期形成;台沟中厚层状硅质岩则是热液成岩硅质岩。  相似文献   

13.
孔庆玉  龚与觐 《地质论评》1986,32(5):505-510
皖中巢县下二叠统茅口阶中第一次发现放射虫硅质岩。并在浙江冷坞、江苏吴县见到含放射虫岩石,通过对不同剖面的结构研究,我们认为,巢县地区放射虫硅质岩是原地形成的深水沉积,具有重要的指相意义,其它地区地层中含的放射虫是海潮搬运带去的,不具指示环境的意义。从放射虫硅质岩与含放射虫岩石的形成环境分析,论述了海西运动在下扬子地区的明显表现,即地壳裂陷与海底火山喷发等地质事件,以及对研究二叠纪以后构造发展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皖南晚震旦世硅质岩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云 《地层学杂志》1998,22(2):154-160,T001
研究区位于华南下扬子区构造活动带,地层剖面中有火山英安岩,硅质岩中含火山碎屑,它们的存在表明本区在晚震旦世曾发生火山活动并影响沉积物成份。元素分析显示本区硅质岩化学组成与火山成因硅质岩相似,高的Ba含量,具与壳型花岗岩相似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指示本区硅质岩的硅源可能来自海底火山喷发。文章同时还讨论了硅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茅地块西缘龙洞河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庆来  张振芳  刘本培 《地层学杂志》2000,24(2):126-128,T001
思茅地块西缘的龙洞河组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 ,原定时代为晚石炭世 ,被认为属南澜沧江洋弧后盆地沉积。现在龙洞河组层状硅质岩断片中发现了晚泥盆世放射虫化石 ,在细碧角斑岩之硅质岩夹层中发现了早石炭世放射虫动物群 ,表明龙洞河组不全是晚石炭世地层 ,而是由晚古生代的一些地层断片组成。思茅地块西缘深水沉积盆地的演化始于泥盆纪 ,应为滇西南古特提斯多岛洋的一个分支 ,向南可能与泰国难河带对比。  相似文献   

16.
下扬子区早二叠世孤峰组层状硅质岩成因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邦栋  钟立荣 《地质学报》1995,69(2):125-137,T001
下扬子区早二叠世孤峰组中产出的层状硅质岩厚度为近20-80m,含有数量不等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孤峰组剖面有硅质岩型,碳酸盐岩型和硅质岩-碳酸盐岩混合型3种类型。层状硅质主要产在第一,第三2种类型剖面中。硅质沉积中心是一些菱形或椭圆形小型凹地,其形成受断裂控制。硅质中产出泥化火山岩,层薄,且层数很多。  相似文献   

17.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时代问题已成为研究华南区域构造和古地理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被地质学界认为属于江南古陆元古代“板溪群”的范畴。近年来,关于该构造岩系中存在晚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导致一些学者怀疑该地区传统的构造古地理格局需要重新解释。对此,许多地学工作者提出异议。为了验证上述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的准确性,从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和区域地质调查等多领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样品的多次重复系统采集;同时,对已发表的资料进行了再分析。研究显示,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和扳岩的岩石薄片和微体古生物分析样品中未产出放射虫化石,但是在部分硅质岩和板岩样品中却发现了中-新元古代的疑源类化石。有关硅质岩的主量元素、稀上元素中Ce异常值、(La/Ce)x比值和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沉积作用与陆源物质有关,沉积环境接近大陆边缘、远离深海远洋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万洙  白雪峰  包亚范  王璞珺 《新疆地质》2006,24(4):344-347,I0007
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硅质岩主要出现在下寒武统和下、中奥陶统海相沉积层序.从下寒武统到中奥陶统硅质岩岩性自下而上由黑色致密块状非晶质硅质岩到灰黑色非晶质含泥质(碳质)放射虫硅质岩再到含外碎屑放射虫硅质岩;岩石中放射虫化石的含量逐渐增多,个体逐渐变大;放射虫化石外表呈现的搬运磨蚀特征显示具逐渐增强的趋势;岩石的成层性变好,粒度也表现出明显的正韵律性.据硅质岩的岩性、生物、层序和构造背景分析认为:硅质岩沉积所需的SiO2有海底火山气射和生物作用两个来源;自下而上生物作用提供的硅质逐渐占主导,形成水深逐渐变浅,从寒武纪深海硅质岩变为中奥陶统次深海硅质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古生代及中生代放射虫带的进展,确定被鉴定标本的恰当时代必然具有年代学性质。在环太平洋增生地体中通常出现层状燧石并富含放射虫、牙形刺等微体化石。放射虫是确定这些地体硅质岩年代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古生代早、中期放射虫生物地层学并未取得很大进展,尚不如晚古生代。新英格兰和Lachlan褶皱带的层状燧石中产有丰富的放射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二叠 -三叠纪转折期放射虫动物群的研究进展 ,长兴阶晚期放射虫动物群 90 %以上的种在二叠纪末期灭绝 ,只有少数在浅海灰岩和远洋硅质岩中均能够发现的属种才成功残存到三叠纪 ;三叠纪放射虫的复苏和辐射经历了较长的过程 ,Griesbachian至 Smithian为放射虫残存期 ,Spathian 为放射虫的复苏期 ,Anisian是放射虫的辐射期。Anisian放射虫的辐射受到强缺氧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