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
3.
剪切指向标志是韧性剪切带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的基础,这里系统地介绍了12种具有剪切指向意义的构造。对其中重点部分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详细的分析,并且指出了应用某些剪切指向标志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西大背坞含金剪切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德威  卢宇 《江西地质》1991,5(1):61-68
  相似文献   

5.
江西茅排金矿床含金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绍陪  隆平 《西北地质》1997,18(3):53-58
茅排韧性剪切带是茅排金矿床主要控矿构造,属左行韧性平移剪切带,形成于加里东末期。带内剪切不协调褶皱,粘滞型石香肠,塑性流变组构、拉伸线理以及波状消光,拔丝构造等宏观及微观韧性变形组构十分发育。该剪切带控制了茅排金矿床的空间定位,金矿化局限于剪切带内,剪切热能是地层中金活化的重要动力源,剪切带为含金热液的运移和金的沉淀提供有利通道和空间,并为晚期脆性构造叠加形成富矿体创造了前提。  相似文献   

6.
7.
湖北青峰断裂为一韧性剪切带,对其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系统研究表明,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形成时的构造差异应力平均值为137.92MPa,应变速率为6.713×10^-15s^-1。文章还讨论了断裂带的变形环境。  相似文献   

8.
扬子陆块南缘东段的中元古界诸家群浅变质岩系中发育一系列“S”形剪切褶皱,它们是由Z形褶皱发展而成的反转剪切褶皱,且伴随着雁行状、网结状、平行带状剪切带阵列的形成。它们的生成演化过程反映了加里东期扬子陆块与南华陆块碰撞呈右行走滑对接。  相似文献   

9.
10.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高俊  张建新  王荃 《地质论评》1993,39(1):57-63,T001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NE向线性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西向东分为三个亚带:福清—云霄钙碱性火山岩带(J_3);长乐—东山NE向韧性剪切带(K_1); 平潭—东山变质地体(P_z—J_3)。火山岩带以浅层构造、脆性挤压变形为特征。变质地体为一外来体,以深层构造、多期(即前J,J,K_1)叠加变形为特征,并于J_3末增生到欧亚大陆边缘。韧性剪切带是叠加在变质地体增生带上,为一左行平移简单剪切带。  相似文献   

11.
深部原状和扰动冻粘土力学性能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平 《冰川冻土》1996,18(3):256-261
根据原状冻土和扰动冻土的强度和蠕变试验结果,全面地讨论了原状,扰动冻粘土单轴抗压,抗拉,抗剪强度及蠕变变形特性的差异性。由试验得出,原状冻粘土强度及蠕变变形低于扰动冻粘土,而弹模高于扰动冻粘土。并说明了两种冻粘土力学指标出现差异的原因,其结果对冻结工程设计指标确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青海-西藏±500 kV直流联网输电线路工程塔基基础设计问题,在青藏高原五道梁处取地表粉质黏土,制备不同含水率、不同密实度的重塑土样,在-2 ℃条件下进行了直剪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冻结粉质黏土剪切蠕变曲线除了在个别较高应力下具有加速蠕变阶段外,大多数蠕变曲线只有非稳定蠕变和稳定蠕变2个阶段,表现为衰减型蠕变。通过长期强度方程计算出冻土长期强度衰减值。冻结粉质黏土长期强度与含水率、密实度密切相关:在含水率较低情况下,冻土长期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较为明显,之后随含水率的增加,冻土长期强度逐渐降低;相同含水率情况下,密实度大的冻土长期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王金安  李飞  曹秋菊  鞠杨  毛灵涛 《岩土力学》2013,34(12):3345-3352
为深刻理解构成断裂岩体长期抗剪强度的细观机制,对岩石断裂面的细观接触和损伤演化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压剪方式和巴西劈裂方式制作出两类断裂岩石,在恒定法向力作用下对破坏岩石试件进行分级施加剪切力的蠕变试验。在加载前、中、后对断裂岩石分别进行CT和激光扫描,观察到不同蠕变阶段断裂岩石的细观接触和损伤状态,获得不同性质的断裂岩石抗剪强度特征。试验研究表明:构成断裂岩石长期抗剪强度的机制主要有两个:一是细观凹凸啮合体的抗剪断能力;二是表观凹凸接触体的抗摩擦能力。拉破裂岩石表面局部粗糙度相对较大,抗剪强度以第1种破坏机制为主,剪切破坏岩石表面宏观起伏度较大,抗剪强度是以第2种破坏机制为主。在蠕变剪切过程中,两种机制交织在一起,并随时间或剪位移的增加而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4.
不同含水率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试验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弱结构面的蠕变特性是岩体重要力学特性之一,其蠕变特性常控制着岩体的蠕变变形和长期强度。软弱结构面中充填物的含水率是影响其蠕变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开展不同含水率砂岩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试验,得到了具不同含水率的砂岩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试验曲线。基于得到的剪切蠕变试验曲线,分析了含水率对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特性及长期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模型辨识,采用改进的粘弹塑性模型来描述考虑含水率变化的砂岩软弱结构面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15.
冻土的蠕变及蠕变强度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马巍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4,16(2):113-118
基于试验,本本讨论分析了冻土三轴蠕变规律及温度和围压对冻土蠕变强度的影响,给出了土蠕变及蠕变强度随时间降低的方程式,进而提出了冻土蠕变强度的物型屈服准则。通过改变参数可将冻土的瞬时强度准则与冻土的瞬时强度准则与冻土的蠕变强度准则统一为同一个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认识冻土旁压试验结果与常规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分别开展了冻结重塑黏土的旁压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旁压曲线一般都呈现应变速率衰减的趋势,而单轴曲线在冻土破坏时会出现渐进流动阶段。旁压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应变硬化型,而且出现初始拟弹性阶段;而单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则属于应变软化型,并在轴向应变大约为10%时达到剪应力峰值。温度相同时,旁压试验的剪切强度以及初始弹性模量都要大于单轴试验,且温度越低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17.
青藏直流±400 kV输变电工程中采用表面光滑的玻璃钢覆盖基础表面,以减少切向冻胀力对基础的冻拔作用。过去的研究鲜有涉及土体特别是冻土与玻璃钢基础接触面的力学特性,为指导冻土区基础设计和安全评价,采用应变直剪仪开展了多种含水率和温度条件下青藏粉土-玻璃钢接触面直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藏粉土-玻璃钢接触面屈服时相应剪切位移很小,应变硬化阶段短暂或不显著;冻结状态下接触面应力-位移性状呈脆性破坏型,存在明显峰值;融化状态时接触面的剪应力-位移性状呈塑性破坏型,其应力-位移关系曲线为弱软化型和屈服型,没有明显峰值;融化状态时接触面抗剪强度值随含水率的增加而缓慢减小,冻结状态时其强度随负温绝对值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且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增大,温度降低导致接触面抗剪强度增强效果更加显著,土体含水率大于19%后抗剪强度趋于稳定;温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于黏聚力的改变,且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温度影响增强。接触面内摩擦角随负温绝对值增加而减小,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张清照  沈明荣  丁文其 《岩土力学》2012,33(12):3632-3638
基于岩石双轴流变试验机得到的具有绿片岩软弱结构面的灰白色大理岩剪切蠕变试验曲线,对绿片岩软弱结构面的长期强度特性和加速蠕变特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个新的非线性剪切流变元件,将该元件与西原模型串联起来,建立1个新的非线性黏弹塑性剪切流变模型,以充分描述绿片岩软弱结构面的剪切流变特性,采用绿片岩软弱结构面加速蠕变曲线,对提出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进行了辨识,得到了绿片岩软弱结构面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的参数,对流变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是正确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滑带土的蠕变特性对低速缓动滑坡的形成演化过程起着控制性作用。本文选取典型的低速缓动滑坡—二庄科北区滑坡的滑带土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正应力水平作用下,通过对该滑带土的饱和试样进行直剪蠕变试验,研究了它的剪切蠕变特性。结果表明:该滑带土具有明显的蠕变特性,均包括瞬时变形、衰减蠕变和稳态蠕变3个阶段;随着剪切荷载的增大,衰减蠕变阶段及瞬时变形阶段的变形量均增大,衰减蠕变持续时间更长;其等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特征,且曲线具有明显拐点;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出现强度损失,且正应力越大,强度损失越大;随着时间增大,衰减蠕变阶段的剪应变率越来越小,且剪应力越大,剪应变率越大;在蠕变破坏前的阶段,剪应变率随正应力增大而减小,即滑坡埋深越深,滑速越慢。  相似文献   

20.
冻土-混凝土接触面动剪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鹏  刘建坤  崔颖辉 《岩土力学》2013,34(Z2):180-183
为了研究冻土-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开发了一种低温动荷载直剪仪,它是在普通直剪仪框架的基础上,安装了动力加载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该装置能够保证在负温条件下对冻土进行动荷载直剪试验,从而测定冻土的动力学参数。为了研究寒区冻土与混凝土构筑物的相互作用,使用该仪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多因素接触面动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冻土-混凝土接触面在动荷载作用下的行为特征,多因素对比试验则揭示了接触面动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