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古神翼龙类的特征,尤其是对中国发现的没有牙齿的翼龙类(包括古神翼龙类、朝阳翼龙类及神龙翼龙类)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对比,把中国的古神翼龙类建立两个新的亚科:中国翼龙亚科及华夏翼龙亚科。从古神翼龙类头骨形态变化来看,其演化趋势是头骨由低长向短高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其食性变化有关。根据在辽西凌源四合当九佛堂组发现的一几乎完整的化石骨架建立了中国翼龙新种:凌源中国翼龙(新种),它具有以下特征:鼻眶前孔的长度与高度之比率为3.20;吻部指数为3.03;股骨与胫骨长度之比率约为0.66以及第2翼指骨与第1翼指骨长度之比率为0.85。根据发现于辽西朝阳九佛堂组的另一个体较小的古神翼龙类化石骨架,建立华夏翼龙属一新种:返祖华夏翼龙(新种)。虽然它个体较小,但是它具有华夏翼龙类似的头骨脊,然而它的第2和第3翼指骨的后面具有原始喙嘴龙类翼龙的沟状结构,以区别于其它的华夏翼龙类。返祖华夏翼龙的翼指骨后部沟状结构的出现,应为返祖现象的体现。而这一现象,在翼手龙类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浙江东阳上白垩统金华组发现的4个翼龙足迹,建立翼龙一新的遗迹种:东阳翼龙足迹。它具有以下特征:手迹的第Ⅱ和第Ⅲ指夹角为29°,第Ⅰ指和第Ⅱ指的夹角为52°;足迹的长与宽的比率为0.17,除了翼龙足迹外,在同一层位中还发现有蜥脚类、鸟脚类、兽脚类、帯蹼和不具蹼的鸟类足迹。这些足迹化石的发现,为研究该地区的古生态环境及以后动物的骨骼化石,尤其是翼龙骨骼化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姬书安  张笠夫 《地学前缘》2020,27(6):365-370
发现于内蒙古鄂托克旗召稍早白垩世罗汉洞组的一件不完整翼龙类下颌标本,以下颌愈合部长且平直、齿骨侧嵴发育、近圆形齿窝沿侧嵴之上的齿骨侧面上半部分自前向后呈直线排列、齿窝直径(2~2.5 mm)前后变化较小、相邻齿窝的间距约为齿窝直径的一半、下颌牙齿密度为3枚/cm等特征,可归入梳颌翼龙科(Ctenochasmatidae),且代表一新属种——郝氏鄂托克翼龙Otogopterus haoae gen.et sp.nov.。该化石是继鄂托克旗新召准噶尔翼龙科的平颌鄂尔多斯翼龙Ordosipterus planignathus之后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第2件确切翼龙类材料,丰富了这一地区早白垩世脊椎动物群的组成。该翼龙也是继甘肃庆阳环河翼龙Huanhepterus quingyangensis之后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第2种梳颌翼龙科化石,进一步扩大了鄂尔多斯盆地梳颌翼龙科的地理分布范围,同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是继辽宁西部之后梳颌翼龙科在中国的又一重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4.
辽宁西部翼龙类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姬书安  季强 《地质学报》1997,71(1):1-6,T001
辽宁北票义组中的翼龙个体中等大小,尾短,具腹肋,前肢粗壮,桡、尺骨长于翼掌骨,骨肢跖骨极细长,第V趾退化但未消失等特征,表明它应为翼手龙亚目早期类型中一个新的属种--杨氏东方翼龙。这是辽西翼龙类化石的首次发现,为进一步确定热河动物群的性质,地质时代,以及研究古地理古环境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的一近乎完整翼龙骨架 ,确立了鸟掌龙类一新属新种 :崔氏北方翼龙Boreopterus cuiae gen. et sp. nov.。崔氏北方翼龙以其数量多的牙齿 ,且前部的九对牙齿大于后部的牙齿 ,上下颌的第四对牙齿稍微大于第三对等特征不同于辽西及其周边地区所发现的任何具有头骨保存的翼龙类。总的来说 ,它的牙齿大小和形状的变化不及变化很大的其他鸟掌龙类如Anhanguera piscator和 Coloborhynchusrobustus。这一新分类单元与其它的鸟掌龙类共有相对大的第三和第四对牙齿。辽西早白垩世一新的鸟掌龙类化石@吕君昌$中国地…  相似文献   

6.
1963年新疆石油地质工作者在克拉玛依以北90km的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白垩系吐谷鲁群上白垩统灰绿色厚层泥质砂岩中,采到一批不太完整的脊椎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研究鉴定为一种新的翼龙。1964年该所组队前往调查和发掘,除采到大量翼龙化石外,还采到丰富的龟、鳄、蛇颈龙、虚骨龙、驰龙、巨齿龙、圆顶龙、鹦鹉嘴龙和剑龙类等化石。其中翼龙化石近40个个体,有的保存相当完整。分类:爬行动物纲,翼龙目,准噶尔翼龙科,准噶尔翼龙属,魏氏准葛尔翼龙。特征:翼展可达5m。头骨长,顶骨有一向后突起的小嵴突,中棱…  相似文献   

7.
记辽宁一新翼龙化石(喙嘴龙亚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姬书安  季强 《江苏地质》1998,22(4):199-206
记述了辽宁北票四合屯炒米甸子组中一新翼龙化石,该翼龙个体极小,两翼展开仅约40cm。化石具有同形齿、长尾、极短的翼掌骨和非常发育的后肢第Ⅴ趾等特征,因而无疑可归入喙嘴龙亚目喙嘴龙科(Rhamphorhynchidae),并代表一新属种弯齿树翼龙(Dendrorhynchuscurviden-tatusgen.etsp.nov.)。该化石是我国及东亚晚侏罗世喙嘴龙类翼龙的首次记录,它的发现有力地表明包括中华龙鸟和孔子鸟在内的辽西四合屯化石层的地质时代应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8.
吕君昌 《地球学报》2010,31(Z1):49-51
本文回顾了中国翼龙化石的发现和研究。特别是最近几年在辽宁省西部及其周边地区发现的大量的翼龙化石,使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翼龙化石产地之一,尤其是对研究陆相沉积中的翼龙,物种分异和古生物学的重要性可以与德国的Solnhofen Limestone和巴西的Santana Formation 相媲美。目前中国发现有隶属12个科的34个属的翼龙。既包括原始的喙嘴龙类,进步的翼手龙类,也包括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达尔文翼龙类以及胚胎蛋化石。  相似文献   

9.
姬书安  张立军  路芳 《地质学报》2023,97(6):1723-1740
中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翼龙类化石非常丰富,其上部的九佛堂组翼龙类组合以含有丰富的无齿的古神翼龙科、朝阳翼龙科等进步类型而与下部的义县组翼龙类组合相区别。本文描述了辽宁西部建昌盆地九佛堂组一新的大型翼龙类化石,其以上下颌无齿、吻端指数为3.7、前颌骨背支细长且封闭鼻眶前孔背缘、很大的鼻眶前孔后端超过上下颌关节位置、轭骨的上颌骨突基部宽大而应被归入朝阳翼龙科(Chaoyangopteridae)神州翼龙属(Shenzhoupterus)。其以较大的体形(翼展2.05 m)、平直的上下颌咬合面、轭骨的眶后骨突较泪骨突长且基部略宽、第4~7颈椎长度依次减小等特征,区别于朝阳神州翼龙(Shenzhoupterus chaoyangensis),而被命名为三亚神州翼龙(新种)(Shenzhoupterus sanyainus sp. nov.)。这是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翼展最大且不具牙齿的翼龙类属种,它的发现丰富了九佛堂组翼龙类组合内容,对认识朝阳翼龙科的骨骼形态与生态习性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了一件采自辽西北票四合屯义县组下部东方翼龙的新标本。通过与正型标本的比较,证明东方翼龙为一有效的属,隶属于梳颌翼龙科。根据对新标本的研究,东方翼龙的修订特征应为:两翼展宽不超过1.25m,尺骨与飞行指的第二指节及胫骨几乎等长,第三足庶骨与胫骨长度之比约为0.40。论杨氏东方翼龙在翼手龙类的系统位置@吕君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高春玲$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孟庆金$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刘金远$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季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