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三江北段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是位于三江成矿带的大型铜(钼)矿床。虽然该矿床在找矿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关于矿床成矿模式的理论研究较少。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内花岗斑岩的矿物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测试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化学成分及C、H、O同位素组成,探讨其热液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为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斑岩体,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热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利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矿床三维立体模型,其成果为矿床成因的认识与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中流熔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矿物中包裹体丰富、类型多样,有晶质熔体包裹体、流熔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三大类。其中,流体包裹体又分气体包裹体、液气包裹体、气液包裹体、含金属矿物或石盐子晶的气液包裹体。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该矿床是在较浅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成矿温度主要为246℃~300℃,盐度最高为31.3wt%~42.2wt%NaCl,而且其矿体均产于高盐度包裹体分布的范围内,并且流体成份以Na 、Cl-和H2O为主。在含矿斑岩的石英中发现了流熔包裹体,这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存在的直接证据,该证据说明了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是花岗斑岩在演化过程中分异出来的,由岩浆热液形成。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治华 《地质与勘探》2010,46(2):214-223
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祥云、弥渡、大理三市县接壤部位,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上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矿床之一。富碱斑岩体内发育斑岩型铜钼矿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产出接触交代型铜钼矿化,围岩地层中则产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铅、锌矿化。下奥陶统向阳组一套碎屑岩和下泥盆统康郎组灰岩与铜钼金成矿关系密切。铜钼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或岩浆流体,金矿成矿物质由岩浆和围岩地层共同提供。区内喜马拉雅期的富碱斑岩与铜钼金成矿成矿关系密切,不仅提供了成矿金属物质,而且还提供了成矿流体和成矿动力。伴随马厂箐岩体侵入而形成的一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富碱斑岩体与围岩的北接触带和东接触带是铜钼矿找矿的主攻区域;下奥陶统向阳组碎屑岩和下泥盆统康郎组灰岩中构造破碎带,是找金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岩石成因及构造控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初步矿产普查评价成果表明,三江北段已初步显示出巨大的成矿潜力.在该区东部,以纳日贡玛-陆日格含矿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矽卡岩大型成矿系统已初露端倪.纳日贡玛,作为该区的最具代表性的斑岩型矿床,了解其含矿斑岩的性质,查明斑岩的可能源区,厘定其与玉龙铜矿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对纳日贡玛矿区出露的主要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主含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43.3±0.5Ma,明显为玉龙斑岩铜矿带的北延;其主含矿斑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高度演化的斑岩为钾玄岩系列,岩浆源区可能为50~80km处壳幔过渡带,经历了明显的流体交代;与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相比,纳日贡玛斑岩钾含量偏低,Sr-Nd-Pb同位素组成更向亏损地幔靠拢,反映岩浆源区自NW至SE地壳组分逐渐增多和/或流体交代逐渐增强.自纳日贡玛至玉龙带.成矿斑岩的结晶年龄逐渐变新,说明斑岩的形成不仅具有统一的源区,可能受控于统一的动力学机制,因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产生的始新世右行断裂系统,可能是控制区域岩浆上侵及时空分布的动力学机制.纳日贡玛带矿床矿化以Mo为主,显著不同于玉龙带的Cu-Mo(-Au)矿化组合,造成区域上矿化组合的差异即可因深部过程,也可因岩浆就位后的结晶分异过程,更多的证据显示可能受后者控制明显;因此,纳日贡玛矿床可能遭受了较强的剥蚀,区内应加强斑岩侵位较深时形成的斑岩钼矿及夕卡岩型矿床的寻找.  相似文献   

5.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包裹体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华  唐菊兴  董树义 《矿床地质》2006,25(Z3):407-410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矿物中包裹体丰富,类型多样,有晶质熔体包裹体、流熔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3大类,其中流体包裹体又有气体包裹体、液气包裹体、气液包裹体、含金属矿物和/或石盐子晶的气液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本矿床是在较浅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成矿温度主要为246~300℃;盐度w(NaCleq)最高为31.3%~42.2%,而且其矿体均产于高盐度包裹体分布的范围内;流体成分以Na+、Cl-和H2O为主。在含矿斑岩的石英中发现了流熔包裹体,它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存在的直接证据,它说明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是花岗斑岩在演化过程中分异出来的岩浆热液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对青海省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矿区2个黑云母花岗斑岩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3.4±0.4)Ma和(42.9±0.3)Ma,锆石形态、结晶振荡环带结构及元素含量均显示出岩浆成因特点;因此,锆石U-Pb年龄可代表斑岩的岩浆结晶年龄,纳日贡玛含矿斑岩岩浆的侵位年代可精确地限定于新生代喜马拉雅期,相当于中始新世。1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0.8±0.4)Ma,结合前人的辉钼矿测试结果,认为在纳日贡玛岩浆活动约2.6 Ma后,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开始产生成矿作用。三江走滑断裂构造系统控制斑岩矿床的分布,青海三江北段斑岩钼铜矿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河北小石门银金矿床位于小寺沟斑岩铜钼矿床的南西侧.矿体呈脉状、透镜状,银金矿化受NNE向断裂控制,成矿与杂岩体及二长斑岩有关;矿物组合主要为中低温矿物组合,成矿温度240~365℃;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硫,有较高的K ,NH4 ,Ca2 和Na ,成矿热液为岩浆热液;硫同位素分析显示,硫来源于岩浆;稀土元素分析亦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于二长斑岩及小寺沟岩体,而铅锌矿可能部分来源于地层.推断小石门银金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新疆北部希勒库都克斑岩铜钼矿床赋矿岩石及成矿流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北部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床成矿岩体与火山岩围岩为同时代、同空间、同组分,可能属同一火山建造,提供了成矿岩体可能产于火山机构中的浅成、超浅成中酸性次火山斑岩体的信息.钼矿体产于英安斑岩-石英闪长斑岩内外接触带的细脉、网脉状石英中.岩浆期后的热液作用形成了铜钼矿体及强烈的钾长石化、硅化、矽卡岩化、石英-绢云母化等热液蚀变,同时岩浆的侵入使围岩产生角岩化热变质,蚀变越强,矿化越富.本区成矿流体沸腾对成矿不起主要作用,上升至浅部的岩浆直接分异出来的高盐度流体随温度降低,CO2等气体溢出、NaCl的沉淀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造成流体中金属络合物的分解、辉钼矿等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
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是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多次活动的产物。矿床的成矿母岩是同源异期多阶段形成的四个二长花岗斑岩小岩体,岩体的直接围岩是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矿床形成于斑岩活动晚期。由于富含成矿元素及挥发组分的中高温气液流体,引起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普遍遭受蚀变而产生多种蚀变类型,它们以斑岩体为中心呈环状分布。铜钼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绢云母化带,次为钾长石化带。  相似文献   

10.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两阶段成矿模式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冬瓜山铜金矿床包括层状硫化物矿体、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具层状形态和层控特征,矿石具块状、层纹状和揉皱状构造。燕山期岩浆岩及其岩浆流体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其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和矿石成分,并在其上叠加蚀变和矿化。层状矿体中的铜是由含铜流体交代块状硫化物矿石形成的。冬瓜山铜金矿床经历了两次成矿作用:第一成矿阶段.在石炭纪中期,海底喷流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硫、铁矿为主;第二成矿阶段。燕山期岩浆侵人,一方面岩浆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发生矽卡岩化、硅化、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另一方面岩浆流体对块状硫化物矿体进行叠加改造,致使块状硫化物矿体富集铜等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1.
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田位于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中段,是带内金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矿田内矿化类型复杂,元素组合多样。围绕马厂箐富碱杂岩体矿化类型、元素组合、围岩蚀变呈明显的分带。在岩体中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在岩体与地层内外接触带形成接触交代型(角岩型、夕卡岩型)铜-钼(铁)矿床;在岩体外围地层中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对应的围岩蚀变表现为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石英钾长石化带→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化带→夕卡岩化带→中低温热液蚀变。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矿床成矿均发生于33.7~35.8Ma,金矿床略晚于铜-钼矿床,并与矿田内马厂箐杂岩体侵入时代(33~37Ma)一致。岩矿石的H、O、Pb、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从斑岩型铜-钼矿床→接触交代型铜-钼(铁)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均一压力逐渐降低,成矿物质(矿质和流体)也逐渐从以深部岩浆源为主,演变为以围岩地层和大气降水为主。矿田内不同类型矿床间的时空及成因联系,反映它们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构成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Cu-Mo-Au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2.
羊拉大型铜矿床位于滇西北德钦县,为金沙江构造带内的代表性矿床,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本文从地层划分、岩浆岩及其构造背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等方面分析了研究进展,提出了"热水沉积-岩浆热液成矿-构造热液改造"成矿模式。海西期热水沉积作用提供部分成矿物质,但未形成规模铜矿体;晚印支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最主要成矿期,形成羊拉铜矿的接触交代型主矿体,其残余岩浆浅成就位形成石英斑岩脉及斑岩型矿体;燕山-喜山期构造热液改造成矿作用使不同矿体进一步富集或贫化,并错段矿体形成不同的矿段。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与古生代和中生代浅成侵入岩和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矿床形成于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和深大断裂带中.成矿期主要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矿化围岩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安山玢岩、流纹斑岩和火山碎屑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水白云母化、伊利石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矿石中主要工业元素为Cu和Mo,伴生有益组分为Ag、Au、Re等.成矿类型有:①斑岩型铜钼矿床;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钼矿床.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由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深大断裂带的火山-次火山作用及小型侵入作用形成,成矿流体沿着火山机构、岩浆侵入构造、区域构造等运移,热动力、压力、扩散力等使成矿流体产生上升运动和局部循环运动,成矿流体的迁移、萃取、扩散、交代作用等使成矿物质产生富集.  相似文献   

14.
《地学前缘》2017,(5):265-282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拉抗俄斑岩铜钼矿床位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拉萨地块东段中南部。拉抗俄斑岩铜钼矿床黑云母分为岩浆黑云母和热液黑云母。岩浆黑云母和绢英岩化带的热液黑云母属于镁质黑云母,钾化带的热液黑云母属于镁质黑云母和金云母,具有富镁的特征,是斑岩铜多金属矿床的一个典型特征。成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属于造山带钙碱性岩系,具壳幔混源的成因特点,并且其黑云母与角闪石共生。与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的热液黑云母相比,岩浆黑云母具有较高的BaO和TiO2含量。与岩浆黑云母和绢英岩化带热液黑云母相比,钾化带热液黑云母具高Si和Mg(XMg),低Fe;而绢英岩化带的热液黑云母又比岩浆黑云母较高Mg(XMg)。岩浆黑云母温度为706~746℃,平均值725℃;钾化带热液黑云母温度为396~453℃,平均值422℃;绢英岩化带热液黑云母278~372℃,平均值331℃。拉抗俄矿床黑云母氧逸度较高,均为NNO,有利于铜钼矿化形成;从岩浆黑云母到钾化带热液黑云母氧逸度升高,有利于铜钼成矿物质的运移,而从钾化带热液黑云母到绢英岩化带热液黑云母氧逸度降低,温度和氧逸度的变化可能是铜钼沉淀的一个原因。岩浆黑云母和绢英岩化带热液黑云母遵循"F-Fe avoidance"结晶化学规则,而钾化带热液黑云母F与XMg不遵循"F-Fe avoidance"结晶化学规则。岩浆黑云母、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热液黑云母Cl与XMg均不遵循"Mg-Cl avoidance"结晶化学规则。黑云母化学成分记录了岩浆结晶过程中流体成分的变化。从岩浆黑云母到钾化带热液黑云母,再到绢英岩化热液黑云母,Ⅳ(F)和Ⅳ(F/Cl)逐渐减小,Ⅳ(Cl)逐渐增大。岩浆向热液演化过程中,F和Cl含量不断增加。岩浆-成矿热液F和Cl的含量的变化,对成矿物质运移和沉淀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岩浆黑云母到钾化带热液黑云母,再到绢英岩化带热液黑云母,lg(fHF/fHCl)逐渐减小,lg(fH2O/fHCl)和lg(fH2O/fHF)逐渐增大。岩浆熔体和热液流体存在很大差别;并且绢英岩化热液流体与钾化热液流体也不同,黑云母卤素化学也不代表一种单一的流体;绢英岩化热液流体混合大气水。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黑云母化学成分可以反映岩浆的性质和化学成分以及结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5.
纳日贡玛钼(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北段青海南部地区,构造上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所夹持的羌塘地体之上,该区是吸纳和调节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应力应变的构造转换带;受印度-亚洲大陆斜向碰撞事件的影响,区内新生代构造变形异常复杂,至51Ma以来,区内形成了一系列NW-SE向的逆冲断裂系统及走滑断裂系统,并伴有少量钾质岩浆活动;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便产于新生代黑云母花岗斑岩及其接触带中.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数据,人们对纳日贡玛矿床的产出环境尚不清楚,与玉龙斑岩铜矿带的关系还比较模糊.为此,本文选取了纳日贡玛钼铜矿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给出了一条均方差为0.79的Re-Os等值线,其年龄为40.86±0.85Ma,这与玉龙斑岩铜矿代的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应为玉龙铜矿带的北延;较大的成矿带延长范围表明,在玉龙至纳日贡玛上千公里的范围内,仍有寻找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骆驼峰铜钼矿床是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片麻岩类;岩浆岩以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类为主,花岗闪长岩为区内主要含矿岩性;构造以北东向张性断裂为主,为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区内地表及外围矿体以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为主,深部矿体以斑岩型钼矿为主,总体形成以含钼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型钼矿,外围为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从地表向深部总体具绿泥石化—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的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初步建立了“上铜下钼”的成矿模式,今后的找矿思路是加强对斑岩体时空分布、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对比的研究,进一步建立找矿模型,为祁漫塔格地区乃至东昆仑地区铜钼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与古生代和中生代浅成侵入岩和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矿床形成于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和深大断裂带中.成矿期主要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矿化围岩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安山玢岩、流纹斑岩和火山碎屑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水白云母化、伊利石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矿石中主要工业元素为Cu和Mo,伴生有益组分为Ag、Au、Re等.成矿类型有:①斑岩型铜钼矿床;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钼矿床.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由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深大断裂带的火山-次火山作用及小型侵入作用形成,成矿流体沿着火山机构、岩浆侵入构造、区域构造等运移,热动力、压力、扩散力等使成矿流体产生上升运动和局部循环运动,成矿流体的迁移、萃取、扩散、交代作用等使成矿物质产生富集.  相似文献   

18.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长江中、下游断裂坳陷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铁、硫成矿带,存在一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及与其伴生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铜陵矿集区冬瓜山铜、金矿床为例,探讨了这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冬瓜山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产于晚泥盆世砂岩和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之间,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体下盘发育细脉-网脉状硫化物矿化以及硅化和绢云母化,矿体中伴有热水沉积岩,矿石具典型的沉积构造.燕山期岩浆热液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石成分.黄铜矿交代黄铁矿变斑晶呈环斑结构或脉状交代结构,交代磁黄铁矿呈交代假象结构或交代残留结构.矽卡岩型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09‰~0.83‰,集中在0.23‰~0.83‰.层状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45‰~0.78‰,与矽卡岩矿体中黄铜矿的65Cu值大致相当,这说明两类矿体中的铜具有相同的来源.铜、氢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冬瓜山矿床铜来自岩浆岩,叠加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提出了冬瓜山矿床属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生成因的成矿模式:在晚石炭世,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硫、铁为主;燕山期岩浆热液一方面对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改造,致使其富集铜等成矿物质,另一方面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9.
粤东新寮岽铜多金属矿区钻孔深部矿体铜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寮岽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粤东地区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区位于东南沿海锡、钨、铜等重要矿产发育地区,成矿地质条件非常好。本文通过对矿体中黄铜矿的铜同位素研究表明,其δ~(65)Cu值(-0.34‰~+1.37‰)与斑岩型矿床的δ~(65)Cu值基本一致,成矿物质Cu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流体显示为中高温(250~420℃)岩浆热液特征,Cu的分馏与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矿体的形成与成矿流体出溶有关。铜同位素组成随深度增加有增高趋势,能形成规模矿体。同时,铜同位素可以直接指示热源的位置,在热液流体石英脉出现的区域,铜矿体δ~(65)Cu值都低于0,在热液接触带、特殊的赋矿围岩和构造作用部位铜同位素值较高,预示着主矿体的边缘或前锋,是最为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冀北北岔沟门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北岔沟门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具有大型超大型远景的矿床,其成矿系统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以斑岩型Mo矿体为中心,向外或向上依次为细脉浸染型Cu-Pb-Zn矿体、爆破角砾岩型Pb-Zn矿体、浅成低温热液型(高硫型或低硫型)Cu-Ag-Pb-Zn或Ag-Mn-Pb-Zn矿体。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矿体是在不同阶段形成的,与不同类型岩浆作用有关。其中,钼成矿作用发生最早,与石英二长岩岩浆作用有关,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其成矿流体的稳定同位素特征接近于典型的岩浆流体,成矿流体含盐度高,成矿温度为中高温;铅锌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晚于钼成矿作用,与二长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成矿物质来源于被深熔和流体渗滤的古元古代岩石,成矿流体具有演化天水或岩浆水与天水混合的特点,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浅成低温热液银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最晚,与早白垩世粗面质浅成岩浆活动(正长斑岩或石英正长斑岩)有关,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多元混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