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顶铅锌矿床成因模式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覃功炯  朱上庆 《云南地质》1991,10(2):145-190
金顶矿床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与金沙江-红河大断裂之间,兰坪-思茅裂谷盆地北部。该盆地自中生代以来沉积了近二万米厚的含盐红色碎屑岩。盆地的基底是前寒武系变质岩。金顶矿区下第三系云龙组(Ey)可分为E_(y~a)、E_(y~b)、E_(y~c),其中E_(y~b)、E_(y~c)为含矿地层·厚约380米。含矿地层之上为一套外来的(推覆)中生代地层。矿床呈一穹窿构造,东界为批江断层。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东部发育不规则脉状矿体。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矿床规模达超大型,伴生的黄铁矿及共生的石膏、天青石均达大型矿床规模。本文对形成金顶矿床一系列特殊的成矿背景和成因机理进行论述,建立了矿床的成因模式认为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喜山期的板块构造活动有关;是在次一级的陆相断陷盆地封闭时期受推覆-滑覆圈闭,以滑塌角砾岩和冲积扇粗碎屑岩为容矿岩石,为深部含矿热卤水与地下水混合而形成的后生层控矿床。矿床的形成又与丰富的有机质、有机硫的产出有关。金顶铅锌矿床成因模式有别于沉积-喷溢型(Sedex)铅锌矿床模式,也有别于密西西比铅锌矿床(MVT)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乌拉根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与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特征详细对比研究 ,确认乌拉根铅锌矿床是海底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 ,指出矿床及其外围具有大型 -超大型规模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兰坪盆地大型矿集区多金属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及铅的来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陆相分地中蕴藏有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白秧坪大型银矿床及羊拉、金满等一系列大、中型铜矿床,矿点、矿化点星罗棋布,为一成矿时代新、矿床规模大、矿床种类丰富的大型矿集区。分布于盆地边缘的矿床与火山活动有一定关系,盆地内部的矿床产于中、新生代沉积岩中。铜矿床沿澜沧江深大断裂带东侧分布,向东至盆地中部,为铅锌银分布区,再向东出现汞锑砷矿化。该矿集区不同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及铅的来源,可分为三种类型,(1)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以具有低同痊素比值的铅为主,铅的主体来源相当于下地壳铅,整个矿床的铅为下地壳铅与盆地沉积岩铅的混合铅;(2)金满铜矿床及盆增内其它铜铅锌矿床的铅来自盆地沉积岩;(3)位于盆地边缘的着拉铜矿床,早期热水沉积成矿阶段铅的来源与二迭系玄武岩铅一致,为幔源铅,晚期热液成矿阶段铅来自地壳重熔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顶铅锌矿形成于新生代,是中国最大的超大型铅锌矿床,也是世界上唯一陆相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因此倍受国内外矿床学家关注(Xue etal.,2000)。矿区中常见沥青、重油等有机质,且呈不同形态分布在矿区矿石及围岩中。有机质对于铅锌等金属元素的运移、富集、成矿往往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认识金顶矿床有机质与金属成矿关系,对于研究金顶铅锌矿床成因有着极为  相似文献   

5.
金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付修根  庞艳春 《世界地质》2004,23(3):238-244
金顶铅锌矿床以陆相碎屑岩为主岩,明显区别于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岩的MVT矿床;其成矿背景、矿体产状及ωPb/ωZn都与SST铅锌矿床有较大差异;金顶铅锌矿床与SEDEX矿床相比,在矿体产状、金属—矿物分带、矿体上下盘特征以及接触界线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矿床特征的研究发现,金顶铅锌矿床上有盖层,下有遮档层,中间为孔隙度、渗透率较好的储集层,这一岩套组合类似于油气的生成,而穹窿、F2断层形成的构造空间则为成矿流体的贮集、沉淀和成矿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滇西北兰坪盆地金顶矿床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世界上形成时代最新且唯一的陆相沉积岩容矿超大型铅锌矿床;盆地内超大型、大型金属矿床与油气显示并存,是油气成藏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较理想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金顶铅锌矿成矿时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矿物的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可有效地用于热液矿床成矿时代的研究。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以架崖山矿段为代表,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测定了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结果表明: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期在渐新世,其后遭受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热扰动。  相似文献   

8.
滇西兰坪金顶特大型锶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兰坪金顶锶矿位于"三江"银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区。矿区处于较为特殊的推覆构造中,推覆构造形成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灰岩组成的推覆体叠置于白垩系和古新统云龙组之上,形成金顶穹隆,围绕金顶穹隆,无论是铅锌矿、锶矿,还是石膏矿矿体均呈板状、脉状、透镜状产在主推覆构造面下的景星组和云龙组陆相碎屑岩中。通过对锶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沉积—热卤水构造动力改造型。  相似文献   

9.
金顶铅锌矿床位于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北部,为世界级超大型铅锌矿床.应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技术测定了金顶铅锌矿床中不同矿段(北厂、跑马坪、白草坪)黄铁矿、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探讨金属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矿环境,从而为研究区矿床成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个矿段不同寄主岩石中黄铁矿相对富集Pb、Zn、Co,贫Cu...  相似文献   

10.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构造-沉积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的盆地、构造和深部地质背景。研究表明,控矿的古新世-中始新世盆地为走滑拉张盆地,研究区先后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早期的走滑和拉伸,中始新世-渐新世的挤压推覆和中新世的隆升和走滑,分析了盆地演化、沉积体系、同生断裂活动和逆冲推覆等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可能的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新疆乌恰地区乌拉根铅锌矿床热卤水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乌拉根铅锌矿床流体包襄体特征、稀土元素组成及其配分模式、硫铅同位素特征方面,详细探讨了矿床成因,并与云南金顶铅锌矿作对比,认为乌拉根铅锌矿为热卤水成矿起主导作用的砂砾岩容矿的铅锌矿床,其找矿潜力巨大,具有产出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沥青Re-Os法测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油气藏与金属矿床在世界许多沉积盆地内共存,油气成藏与金属成矿的动力学关系备受关注。云南兰坪金顶产有中国目前最大铅锌矿床,也是世界上唯一陆相沉积岩容矿、且形成于新生代的超大型铅锌矿床。矿床中常见沥青、重油等有机质,它们的形成早于或晚于铅锌硫化物成矿存在明显分歧,限制了对油气成藏与铅锌成矿关系的认识。本文针对金顶超大型矿区以古新统云龙组含砾砂岩和砂砾岩为主岩铅锌矿石中沥青,开展了Re-Os法同位素测年,获得68±5Ma的等时线年龄(MSWD=9.2,n=6),指示金顶古油气成藏形成于古新世,先于铅锌硫化物大规模成矿;烃类物质具有通过热化学还原硫酸盐提供铅锌成矿所需硫化氢的客观条件;油气成藏与铅锌成矿在云南金顶矿区很可能是一个先后发生的连续地质过程,成藏为成矿奠基,成矿伴随着油气藏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正>1.刘俊来等(Mineralium Deposita,2010,45:567-582),砂岩型铅锌矿床中方铅矿成矿过程的破裂机制:以云南金顶大型硫化物矿床为例第一作者联系方式:刘俊来,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主要有两种矿床类型,即板状或层状砂岩型矿床和角砾状灰岩型矿床。构造分析表明,逆冲断层与穹窿构造是控制铅锌矿化作用的主要构造。具有3层结构的这两种矿床保存在金顶穹窿构造格架内的两条逆冲席体内。砂岩型矿床形成穹窿的岩盖,灰岩型矿床集中在砂岩型矿床岩  相似文献   

14.
金顶铅锌矿黄铁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西北兰坪金顶铅锌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铅锌矿,也是世界上铅锌金属储量超过千万吨的十几个超大型矿床之一。金顶铅锌矿床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关于其成因机制陆续提出了同生沉积-后期改造层控矿床、中低温非岩浆热液成矿、同生沉积-变形叠加成矿、喷气(热液)沉积成矿、岩溶成矿、壳幔流体  相似文献   

15.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地幔流体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金顶矿床是赋存于第三系沉积碎屑岩中的以铅锌成矿为主的超大型复合矿床,主要由角砾岩型和砂岩型两类矿体组成。本文重点对两类矿石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测试发现,矿石中沿碎屑矿物粒间呈网脉状穿插的脉体或团块,除结晶的碳酸盐矿物外,广泛发育组成为碳酸盐和硫化物的黑色不透明物质,其在高倍放大的扫描电镜形貌中未显示碳酸盐矿物的结晶形态,表明这些黑色不透明物质应为残余碳酸岩熔浆过冷凝的非晶质固体。研究认为,这种碳酸岩熔浆是以地幔流体的形式侵位渗透于沉积碎屑岩中进行交代成矿的直接表现。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是我国超大型铅锌矿床,矿床的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依据矿床地球化学特征、铅同位素特征等,以成矿溶液的形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在结合矿区构造特征,对矿液的运移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早、中、晚三期矿液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14-417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是我国超大型铅锌矿床,矿床的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依据矿床地球化学特征、铅同位素特征等,以成矿溶液的形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在结合矿区构造特征,对矿液的运移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早、中、晚三期矿液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新疆乌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成矿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化探异常特征,成矿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特征等,认为“三色”岩层和富含Pb,Zn,Ag,Cu,Sr等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基底是形成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物质前提,成历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再分配特征更进一步证实了本区存在大规模的热卤水活动。与金顶铅锌矿床对比,二者的基底都富含金属元素,矿石物质组分和成矿元素相同,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元素组合类似,这些特征是本区寻找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矿床的十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乌拉根铅锌矿床和新发现的铅锌矿化点(带)均有规模大,强度高的Pb,Zn,Sr组合异常与之对应,预示本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云南金顶铅锌矿矿床控矿作用及矿化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是我国超大型的铅锌矿床,了解该矿床的控矿作用,分析矿化富集规律,建立起该矿床的成因模式,对今后在该地区寻找类似矿床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研究和分析认为,该矿床的控矿作用与兰坪盆地的演化、线性构造、屏蔽作用以及岩相、穹窿等构造控矿因素是分不开的,矿床的矿化富集与上述控矿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三江成矿带是全国重点成矿区带之一,兰坪-思茅盆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盆地西界为澜沧江断裂,东界为金沙江-哀牢山断裂,盆地中央发育有近南北-北北西向隆起带,称为"中轴断裂带"(管烨等,2006)。沿中轴断裂带两侧发育有大量铜铅锌银矿床、铅锌银矿床以及钾盐矿床,其中最为著名的为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与勐野井大型钾盐矿床(尹汉辉等,19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