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属矿床有机质的来源问题是探讨生物成矿作用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赋存于石炭系的南京栖霞山多金属矿床, 其成矿流体中的有机质与下扬子区上、下古生界烃源岩吸咐有机质以及海相原油均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表现在有机质族组成、三环萜的w(C23)/w(C21)比值、三萜w(Ts)/w(Tm)比值、w(γ-蜡烷)/w(C31αβS-升藿烷)比值以及甾烷系列的不同上.相反, 流体中的有机质在诸多方面与寒武系碳酸盐岩(矿床的矿源层之一)的晶胞有机质类似, 两者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地质热事件—有机质—金属成矿作用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质热事件引起有机质发生种种变化,也导致金属矿床的形成。地质热事件的性质不同,有机质变化的特点及成矿作用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地质热事件与有机质的变化、金属成矿作用在发生时间、共生空间和形成原因诸方面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未成熟有机质与铅锌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熟有机质与铅锌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卢家烂(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未成熟有机质,铅锌元素,实验地球化学生物有机质在金属成矿作甩中的研究已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几达炽热程度。人们试图通过沉积改造或沉积变质金属矿床中残存有...  相似文献   

4.
陆相湖盆沉积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有机质富集机理的研究对于寻找优质烃源岩、评价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页岩气、致密气、油页岩等非常规资源的勘探开发影响下,其研究就显得愈来愈重要和紧迫。而有机质富集机理总体研究程度并不高,对于陆相湖盆有机质的研究相对更为薄弱。以陆相湖盆为研究对象,开展大量国内外关于有机质富集机理的调研,从有机质的生产、有机质分解与保存、有机质的稀释作用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陆相湖盆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并对湖泊与海洋有机质形成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湖盆有机质的生产受地区光照率、营养盐供给、湖盆地貌、气候环境、湖泊水介质条件、藻类季节性勃发、自养型细菌等的影响;有机质分解与保存受水体分层、细菌生物、无机矿物、水介质条件、黏土矿物、沉积速率等的影响;有机质的稀释作用受沉积速率的影响,并最终得出湖盆中有机质的含量实际上是“有机质生产-有机质分解-有机质稀释”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提出今后值得进一步关注和亟待深入研究的两个方向:自养型细菌在何种环境条件下可以创造高有机质生产力以及不同的水介质条件对有机质分解与保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属矿床中的有机物质:特征,分类方案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属矿床中的有机质具有重要的成因指示意义。从有机质赋存地层时代、岩性,有机质类型、丰度、来源和成熟度等方面总结了金属矿床中有机质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以干酪根、沥青和固体碳为端员组分的有机质三级分类方案;对目前所广泛采用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物理学和化学、稳定同位素、热力学平衡计算,以及有机质参与下的模拟实验等六种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烃源岩形成研究一直集中于海相盆地的“生产力模式”和“保存模式”之争, 湖相盆地研究较少.利用二连盆地烃源岩有机碳、碳酸盐碳同位素、热解参数、还原硫等地球化学分析数据, 表征了湖盆古生产力和陆源有机质输入, 研究了有机质供给和保存在烃源岩形成中的控制作用, 发现不同的湖盆中有机质供给和保存对烃源岩形成的控制作用明显不同.有机质供给量大的湖盆原始有机质含量高, 烃源岩形成主要受有机质供给控制, 受有机质保存条件影响小, 即使在含氧的水底也会有部分有机质来不及氧化而富集形成烃源岩; 有机质供给量小的湖盆原始有机质含量低, 氧化环境中大部分有机质被降解难以形成烃源岩, 只有还原环境下有机质才能得到较好的保存, 有机质保存是控制烃源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有机质在层控汞矿床成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敦模 《沉积学报》1984,2(2):81-89
有机质与金属矿床的关系问题,是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地质工作者所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不少学者对这个问题作过研究,并认为某些金属矿床的形成,常与有机质参与有密切关系。我国著名的万山型层控汞矿床,在物质组份上,常以富含有机质为特色。同时,在赋存汞矿床的中、下寒武统地层中,汞丰度与有机质含量亦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通过对万山型层控汞矿床及其所赋存地层中的有机质与汞迁移、富集关系的初步研究,探讨有机质在层控汞矿床成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芳 《世界地质》2003,22(1):26-29
对碳酸盐岩有机质组分进行分类时,有两种分类标准,一是主要采用煤岩学方法,二是采用孢粉学研究方法。本文使用煤岩学方法作为标准,对碳酸盐岩有机质的组成特征进行分析。按有机质来源和有机组分光性和形态等方面差别划分为内源有机质、次生有机质和陆源有机质三类。内源有机质类中分腐泥组和动物有机组,前者主要来源于菌藻类,后者则主要来源于浮游动物有机体;次生有机质中区分出微粒体、有机包裹体、沥青;陆源有机质类分类术语仍沿用煤显微组分分类系统和术语。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主要为腐泥型,有机质来源以低等藻类为主,且有机质组成特征与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地质年代有关。碳酸盐岩还存在着差异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土壤中有机质-矿质复合体结合形式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 利用批实验的方法, 对比研究有机质-矿质复合体与无机矿物和腐殖酸简单的混合物对三氯乙烯的吸附.结果表明, 与腐殖酸相比, 高岭石和石英砂吸附三氯乙烯量很小.模拟有机质-矿质复合体吸附三氯乙烯是线性吸附, Koc值随腐殖酸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并且比纯腐殖酸样品的Koc值小.有机质与矿质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有机质的吸附性能.对有机质在复合体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有机质-矿质复合体模型,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北京石花洞石笋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北京石花洞石笋磨制成光薄片,对它进行了显微镜透射光、反射光和荧光观测.镜下见有两类有机质:一是发黄绿色荧光以富啡酸为主的腐殖酸类有机质,主要赋存在碳酸盐结晶程度差、溶孔发育的暗层或裂隙中;二是粒径小于30 μm的碎屑状固态有机质,它们不发荧光,不均匀地聚集在暗层溶孔周边、暗层与亮层过渡区或亮层内的溶解裂隙中.碎屑状固态有机质的反射率R°为6.72%~6.82%,拉曼光谱为典型石墨类单峰,分析表明,碎屑状固态有机质可能主要来自洞穴上覆土壤或已风化的煤系地层,被较强水流携带进入洞穴,与碳酸钙一同沉积,从而保存在石笋中.石笋微层中暗层与雨期、亮层与干期相对应,石笋中固态有机质的富集带可作为水动力突然变强或"事件"的标志.有机质常为金属离子或金属化合物的载体,不同地区石笋中有机质的研究也将有助于对气候变化多指标研究获得共识.  相似文献   

11.
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未熟-低熟烃源岩中显微组分含量平均占全岩体积的4.64%,矿物沥青基质含量相对偏低。显微组分中富含腐泥组,惰质组含量很低,相对发育壳质组和镜质组,具有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与高等植物混合生源的特点。藻类体是歧口凹陷主要的生烃组分,矿物沥青基质是歧口凹陷烃源岩中值得重视的生烃组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光学、谱学和其他成熟度测定方法及其存在问题,指出合理选择与综合运用成熟度指标并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资料,才能正确评价研究区烃源岩成熟度,恢复古地温与热历史,其中激光诱导荧光方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煤和陆源有机质作为生油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和陆源有机质生油岩是我国第三类主要的生油岩。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这类生油组分、生油岩类型和成烃特征、煤成液态烃的初次运移和煤层孔隙特征的关系、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等问题作了讨论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矿物结合有机质--一种重要的成烃物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碳酸盐矿物结合有机质在碳酸盐岩地层中普遍存在,其含量与沥青A相当或高于沥青A。矿物结合有机质可作为碳酸盐岩生油岩的一种重要生烃物质。它的特殊赋存形式能将有机质保存到较高的演化阶段释放出来,当模拟实验温度为450 ̄500℃时,矿物结合有机质大量释放,可释放出70%左右。在高压条件下,释放率相对较高,说明在深埋条件下,更有利于矿物结合有机质的释放。由于矿物结合有机质的贡献,碳酸盐岩生油岩的生油范围会扩  相似文献   

15.
有机质在沉积物成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与无机成岩作用的综合研究,已成为目前沉积物成岩作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之一,综合国外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最新成果,本文对有机质在沉积物成岩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强调有机质的热成熟作用对于次生孔隙和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扬子西缘卡林型金矿采用稳定同位素和生物化学试验方法,分析赋金地层中有机质的种类、性质和有机质与金矿的关系,讨论有机质在金元素富集、迁移、成矿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赋金地层与后期岩浆热液发生广泛的交换作用,萃取出成矿物质形成成矿流体,这种富含成矿物质的热液流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有机质在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卡林型金矿与有机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表生过程中,有机质对金的溶解、吸附和生物吸收作用是沉积、成岩过程中金在赋矿层位中初步富集的重要地质营力,腐殖酸可能是表生金成矿过程中重要的迁移因素。在热液作用过程中,原油形成和二次运移不可能是金成矿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成烃及成油后期有机质的热成熟和裂解作用所产生的有机酸及H2S可能对金的淋滤和迁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矿体及围岩中有机质的高成熟度,以及矿床及围  相似文献   

18.
王国荣 《新疆地质》2002,20(2):134-136
采用伊犁盆地南缘渗入铀矿床中的大量统计数据、图片等资料,论述了在层间渗入型铀矿床中,有机质在含氧渗流水作用下,发生氧化迁移,岩石中的矿物次生蚀变,并在地球化学还原障上产生铀及伴生元素的富集,形成后生渗入铀矿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任拥军  宋全友 《地质与勘探》2000,36(4):64-68,77
应用生物标志物分析技术、结合其它地化资料,对青藏高原措勤盆地下白垩统多巴组、郎山组烃源岩,进行了有机质的丰度,生源构成,沉积环境、成熟度及成油潜力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下白垩统暗色碳酸盐岩的有机质丰度中等,类型较好,成熟度适中,具备了形成油气的条件。为该区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