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福 《测绘科学》2011,36(3):247-249
文章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诉求,基于科学发展观,对地图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反思,对改革进行了构想,确立了"强化内涵"、"巩固外延"、突出"特色资源"的教改思路.提出了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人性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践教学"工程化"、评价体系"客观化"的教改设想.作者认为教学...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深空大地测量学导论"课程教材编写的背景、阐述了"深空大地测量学导论"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总结了"深空大地测量学导论"教材的编写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针对测绘行业中将英文缩写词误作为计量单位使用问题,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要求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含有"计数量词"、"计量量词",或省略"计数量词"等表达数量的特殊短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此研究为基础,剖析了测绘行业中"历元"、"TECu"及"mas"等3个常见短语作为计量单位的使用问题。给出了在中文文献中正确使用"历元"、"TECu"及"mas"的建议,即需要在"历元"、"TECu"与数字间增加"计数量词""个";"mas"只能够使用"毫角秒"的中文符号。  相似文献   

4.
测绘工程专业中GIS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GIS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GIS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从"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以课程设计为重点"、"改革考试方法"这四个方面,对测绘工程专业的GIS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ArcGIS与"天地图·天水"的基本概念,以及框架数据生产、地图综合、影像数据处理、电子地图制作、瓦片制作等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天地图"市级节点电子地图数据集生产的流程,为"天地图·天水"电子地图数据的数据维护、更新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GIS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3+1"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并基于该平台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实践教学过程中"三个衔接"的理念,探索出了"多方向"、"团队合作"、"第二课堂学分置换"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为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数字黄河"的概念,并对GPS、RS、GIS及"3S" 集成技术进行系统地阐述,最后,初步探讨了"3S" 及其集成技术在"数字黄河"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市建设"智慧城市"所具备的基础及已开展的实践,提出了"智慧重庆"建设的目标、任务、总体框架和支撑技术;并提出了"智慧重庆"建设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金洪芳 《测绘通报》2016,(4):117-120
目前,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污染日益严重,其治理工作刻不容缓。为实现治水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本文通过调研"五水共治"前期的"清三河"专项行动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在建设浙江省"清三河"行动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开展全省典型河流无人机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开发了浙江省"清三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省"三河"的"显示、分析、监测",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反响。  相似文献   

10.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支撑"多规合一"工作的数据中心和技术性平台,是"多规合一"块状管理核心。以江苏省徐州新沂市为例,从"多规合一"数据、业务、服务角度入手,设计了以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的市县级"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系统阐述了测绘地理信息在"多规合一"数据库、管理平台建设中的应用路径。通过方案设计和建设实践,形成了市县级"多规合一"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建设的技术路线,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在"多规合一"成果整合、分析评价、应用服务、动态监测中的基础性框架作用,实现"多规合一"成果的空间一张图、管理一体化和服务全共享,可为其他市县"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实有"人房数据应用需求出发,分析了"实有"人房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以独立地理实体单元为特征的数据质量控制、地理实体空间化、多尺度实体数据构建、数据更新等方面需求,在建立"实有"人房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及结构设计基础上,建立了面向地理实体的广州市"实有"人房数据库,为"实有"人房数据的广泛应用建立了一致性的数据处理与数据库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自然资源系列地图》根据湖北省的地貌特点,结合最新的地理信息成果,采用缩编和手绘的方式,由"山之图"、"水之图"、"林之图"、"田之图"、"湖之图"和"草之图"6个主题组成,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突出体现了湖北省的地域特色,是全国首套将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自然资源文化地图作品.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数字地球平台与“数字中国”技术体系架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系统分析和总结了Google Earth的四大特点,及为地球科学研究、"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启迪,提出了数字地球平台(DEP)的概念,并针对"数字中国"的建设,提出了建立"数字中国"的数据交换标准(DCML),提出了全新的以地学信息浏览器/空间信息服务器(G/S)结构为主的下一代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技术体系架构,进一步对"数字中国"技术体系架构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论述,对"数字中国"建设和应用服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地理资源本底调查是面向国家重大建设,让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秉承"应需而建"的原则,从研究对象、路线发展、合作重点3个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地理资源本底数据的需求特性,总结了"一带一路"地理资源本底调查的要素框架,并分析了要素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从"实有"人房数据应用需求出发,分析了"实有"人房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以独立地理实体单元为特征的数据质量控制、地理实体空间化、多尺度实体数据构建、数据更新等方面需求,在建立"实有"人房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及结构设计基础上,建立了面向地理实体的广州市"实有"人房数据库,为"实有"人房数据的广泛应用建立了一致性的数据处理与数据库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数字湖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背景、重要性、主要工作内容及现状,回顾了建设历程,总结了"数字省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方面的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临沂市为例,研究了市级国土资源转征供用动态监管系统的建设目标及系统框架,以国土资源"一张图"和核心数据库为基础,建立起统一的监管平台,实现了国土资源"批、征、供、用、补、查"的全程管理,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转变,做到了全面、快速、实时地掌握研究区建设用地报批、土地供应情况,并对供后监管各指标内容进行预警提醒。  相似文献   

18.
李绮  张姣 《北京测绘》2021,35(6):722-726
"三旧"改造是广东省特有的改造模式,也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掌握"三旧"改造用地的工作情况,实现对"三旧"改造项目有效地动态监控,项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三维可视化、倾斜摄影、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三旧"改造数据库,搭建了"三旧"改造信息管理平台,并阐述平台实现的相关关键技术.实践表明,平台在改造项目批后、改造项目建设进度等方面起到良好的监控和管理作用,实现了"三旧"改造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综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我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思路、内容、进展、作用及影响;然后,针对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发展变化,论述了当前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所面临的全新发展机遇、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框架的建设目标与内容,展望了"数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国土部门提出开展"智慧国土"建设总体要求。项目采用业务流技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全流程搭建,按照业务的关联性将土地管理"批、供、用、补、查、登"等业务流程有机统一;结合遥感影像监测、视频实时监控、土地执法巡查,实现了"天上看、视频探、网上管、地上查"的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目标,提高了国土管理、监管的智能化水平。以张家港市"智慧国土"平台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张家港市"智慧国土"平台的建设目标与任务、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