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依据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资料,筛选出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生态环境地质系统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土壤环境、水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先进行单环境质量评价,求取综合指标;再利用模糊评判结合叠加法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综合质量分区。评价结果揭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沿线综合环境质量较差,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对于调节该区生态环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贾传义 《地下水》2003,25(4):271-272
东平湖是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起调蓄、输水的枢纽,其水质关系到东线工程供水目标的成败,要保持好水体水质,必须强化入湖水体水质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南四湖地区煤炭开发环境地质效应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炭资源开发的角度分析采矿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效应问题。研究认为本区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采矿引起的地面沉陷。采矿地面沉陷对于航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延长南四湖存在年限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延恩 《地下水》2008,30(1):112-114
薛城区西邻微山湖,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质。目前地表水遭受到污染,水环境质量下降,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水利建设意识;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有效控制污染;实施碧水工程,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对策,提高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英额布水库水文资料,对林源河英额布镇供水工程取水口以上流域作为英额布镇供水工程取水水源进行分析计算,得出90%保证率年来水量为0.0195亿m3。通过典型年对取水口月径流量对比分析,提出兴建一小型水库才能保证90%保证率下供水工程月、日取水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南四湖调蓄区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如何防治地质灾害已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败的关键。采用遥感解译、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工程测量等技术手段,查明了区内地质灾害主要为采空区塌陷、地面沉降、崩塌、渣石流等。其中采空区塌陷、地面沉降发生在人口相对集中地带,对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较大,同时也影响到调水工程的安全实施。灾害成因主要为不当的人类工程活动。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区内地质灾害进行了综合评价,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小区。针对不同灾害提出了多元化采煤、回灌地下水、开辟新水源地、改变矿山开采方式及控制矸石山高度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阳宗海湖泊水质与来水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改变了湖泊原有的来水条件,破坏了水环境与河流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认识不同时期流域来水条件下湖泊水质变化特点,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探索有效的水环境改善措施,实现阳宗海湖泊可持续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阳宗海流域水文资料.采用水量平衡还原方法计算得到了阳宗海1985-2005年的入湖水量,并采用1985-2005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不同时期湖泊水质与来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到枯季总磷、总氮与来水量呈负相关,丰水期与来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分析了不同来水条件下阳宗海湖泊水质变化的特点.对制定改善湖泊水环境的调度措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分级保证率法评价总体水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建球  沈国华 《水文》1997,(4):53-55,47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级保证率法,对大运河无锡至平望段1990-1992年的水质进行了现状评价。模糊综合评判配以分级保证率,对模糊概念进一步给出了较直观的定量评价,以分析水体水质的差异及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监测是反映水体受其污染与否的主要手段,在进行水污染监测的同时,对自然水体的水化学组分进行监测,是验证水环境是否受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供应链运营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用于南水北调运营管理的可行性,阐述了南水北调供应链可以帕累托整体最优为管理目标.结合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系统的实际,定义了南水北调供应链契约,构建了南水北调供应链委托-代理契约关系模型,提出并定义了南水北调供应链中“信息变换效应”的概念,初步分析信息变换效应的存在、量化和控制.论文表明,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在水资源复杂大系统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层面上具有开拓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水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克岩  王桂玲 《水文》2002,22(3):32-33,17
针对以往水资源评价中水质、水量分开评价的不足,结合北方地区的实际,提出了一种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四水"转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水”是指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潜水,“四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对水资源评估、供需预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节水灌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前人在八个8方面“四水”两两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成果.归纳了“四水”转化研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用水评价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祖昊  王浩  贾仰文  张学成  庞金城 《水文》2011,31(1):8-12,25
用水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现行的用水评价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即:缺乏供用耗排统一评价,缺乏用水过程与自然水循环过程的统一评价,缺乏地表用水和地下用水的统一评价,缺乏用水量与用水效率和效益的统一评价。以上4个方面的不足,导致评价结果不准,评价内容不能满足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基于流域二元水循环理论,通过理论推导,本文提出了基于流域二元水循环全过程的用水评价方法,即体现4个统一评价的评价方法:供用耗排统一评价,用水过程与自然水循环过程统一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水统一评价,用水量与用水效率、效益统一评价。所提出的方法对用水评价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力源 《地下水》2019,(3):65-67
解决干旱区水资源缺乏问题必须要从水资源系统配置的角度考虑,虚拟水理念有别于传统的水资源直接配置,通过改变农产品流通格局,进而优化虚拟水流动状态,实现水资源系统配置。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在满足"农产品不减收""各地农业用水量不增加"两大约束条件下,以优化算法为工具,搭建了基于甘肃省14个市(州)的以农产品为调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调控后,地区总收入呈上升趋势,上升约7%,但农业用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约4%。玉米的进口总量上升了9%~10%,而小麦进口总量同比下降了28%~30%。调控方案使虚拟水流动均衡性在当地农业用水综合调控中集中体现,提高了地区水资源系统配置实现的可能性,实现了水资源直接配置和间接调配的综合管理,对缓解干旱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配置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怀柔应急水源地自运行以来一直续采至今,由于连续干旱和多年的超设计规模运行,导致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保证其"应急供水"的能力,具备随时启动供水的功能,结合南水北调水源进京的机遇,从资源回补涵养和供水系统的热备运行两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在综合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研究多年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对怀柔应急水源地在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回补方式和效果进行模拟,拟定了南水北调进京后区域水资源人工回补方案及应急水源地的热备运行方案,并模拟预测了水源地热备运行和地下水涵养效果,为怀柔应急水源地可持续供水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水源进京后,怀柔应急水源地可采用夏季高峰集中供水与日常保压相结合的"集中开采"方案和日常"稳压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月球上的"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在行星演化学和太空探索中,水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月球是干燥的。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推翻了这个观点。近期的遥感探测和撞月实验表明,月球表面不仅含有结构水(OH和H2O), 而且还有固态冰的存在。对月球火山玻璃和玄武岩的磷灰石重新分析也发现了这些玻璃中的OH,揭示了月球内部有水的存在。这个发现,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月球火山活动和演化的模式。月表水和内部水的存在,还为未来以月球为跳板进行太空探索,提供了重要的资源。这里,我们对月表水和内部水的研究作一总结,并就这些发现的意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水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楠 《水文》2009,29(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性制约因素.为应对水资源紧缺日趋严峻的形势,必须明晰水权概念,建立水权、水市场制度.本文从我国基本法律制度出发,对水权概念提出了个人见解,并分析了我国水权立法的现状,结合水权的初始分配、再分配、水权流转等提出了完善我国水权制度建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岩溶水源地勘探方法.即通过地面调查、物探、钻探、大流量单、群孔抽水试验以及地面物探等综合勘探评价手段,查清了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获取了该区域水资源计算的有关参数,为岩溶水源地水资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及受水位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发根  李梅  郭玉银 《水文》2014,34(4):37-43
基于2008~2012年水质水位数据,分析水位变化下的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研究水位变动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水质自2007年起呈恶化趋势,主要在水位涨落下湿地植被生物净化作用强弱转换影响下,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但有时因降雨初期非点源污染加剧,水位上升而水质下降;(2)水质沿主航道水流方向从主湖体东南部到入江水道逐渐好转,主要受乐安河、信江等入湖河流携污影响,同时受到滨湖城镇排污、采砂加剧内源污染释放等的影响;(3)星子站水位每上升1m,鄱阳湖全湖Ⅰ~Ⅲ类水比例提高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