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黄秀卓 《中国地名》2009,(10):22-33
渤海明珠——海港区 海港区作为秦皇岛市中心城区,东临历史名城山海关, 西连避署胜地北戴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依山傍海,气候宜人,是一个魅力独具,资源丰富的旅游地区。  相似文献   

2.
余若 《地理教学》1994,(5):46-46
国家1993年软科学研究重点项日《渤海海蛱跨海通道》已取得初步成果.有关部门已开始组织第二阶段的软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潍河下游地区海咸水入侵动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鸿汉  张永祥 《地理科学》1996,16(3):224-231
以潍河下游为研究区,采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海咸水入侵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进行定量研究,指出产生海咸水入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淡水资源,必须科学控制地下淡水资源开采量,以防治海咸水入侵。  相似文献   

4.
渤海风驱-潮致拉格朗日余流的数值模拟与季相时空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HellermanandRosenstein全球风应力资料中的多年月平均风场资料驱动ECOM模型,设计了潮致、纯风生以及风与潮两者叠加三个数值实验对渤海海域风驱-潮致拉格朗日(Lagrange)余流的逐月时空分布与季节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季风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渤海风驱-潮致拉格朗日余流的大小和方向,是影响余流流向和流速的重要因素。冬季,从渤海西岸到莱州湾海域风驱-潮致拉格朗日余流表现出一个大逆时针环流,辽东湾呈现顺时针方向流动,渤海中部存在一个弱的顺时针流环。夏季,整个渤海海域呈现顺时针流况,渤海海盆存在一微弱的逆时针涡旋,一支西南向流沿辽东湾东岸穿越渤海海盆,与起自渤海湾的东向流一起进入莱州湾。风驱-潮致拉格朗日余流主要受风的控制,潮汐则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区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分析,论证中国北部和中部沿海新增长极的合理选址所在(分别是渤海的入口处、长江口的崇明岛、位于杭州湾东侧的宁波-舟山),并就如何培育这些新增长极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包括:建设“渤海门户组合港”、莱州湾的围海成湖、封堵长江口北支、在崇明岛建设“江北上海”、把整个杭州湾全部围垦成陆。  相似文献   

6.
王辉  栾维新  康敏捷 《地理研究》2020,39(1):186-199
近30年渤海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陆源污染输入是导致渤海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研究陆源污染压力强度与海域污染的空间关系,采用层级嵌套的水污染输出分区方法,将环渤海地区划分为23个陆海统筹管理分区,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污染普查等资料,估算出环渤海地区五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氮排放量,进而分析各分区单元的陆源污染压力。研究结果表明:① 渤海周边陆域总氮排放量约85万t,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是氮污染的主要来源,占总排放量的57.4%,工业污染贡献有限,渤海湾沿岸城镇居民生活排放突出;② 23个陆海统筹管理分区之间的污染压力差异巨大,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周边的分区陆源污染压力大,其它分区的压力相对较低,各分区内陆域污染压力与对应海域污染状况在空间上高度一致;③ 各分区之间污染的来源构成差异显著,渤海湾氮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居民生活排放,辽东湾工业污染相对突出,莱州湾农业面源污染占比大;④ 渤海周边陆源污染排海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  相似文献   

7.
张耀光  刘岩  王艳 《地理科学》2003,23(3):257-263
中国既是中国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国家(包括台湾以东西太平洋海域),历史上也曾经是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沿岸国家。帝国主义入侵与清政府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使中国一部分海疆与海权丧失,失去了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沿岸国的地位。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中国颁布的《领海法》、《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法》,对中国海疆地理格局的形成、演变进行研究,从而了解中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等可管辖海域(海洋国土)的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平潭沙石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探讨黄义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一、平潭沙石资源特点(一)砂矿资源。平潭岛的砂矿资源,可分成咸水砂和淡水砂两种。淡水沙根据成因又可分成海积砂和风积砂。就分布而言,淡水沙分布于大潮高潮线向陆一侧附近的里面,而咸水沙则分布于...  相似文献   

9.
黄渤海海岸季节性风沙气候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黄渤海海岸气候形成因素和影响风沙活动的各种气候要素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指出冬、春季研究区受东亚大陆气团的影响,形成了干旱、多风的风沙气候环境,尤其是渤海海岸地区冬、春季气候条件与我国内陆沙漠区和严重沙漠化地区相似,也存在风沙灾害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环北部湾旅游圈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烈  沈静 《热带地理》2002,22(4):345-349
论述环北部湾旅游圈形成和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以两国四方八大中心城市,四大旅游板块为核心,兼收并蓄“陆、海、边、山”优势,形成两个扇面,共树一个区域旅游形象,面向三大客源市场,协同建立东亚国际旅游区,并就此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区域制度创新、协同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整合、设施配套以及旅游组织等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主要讨论了大渤海区土地质量下降的形势,引起土地质量下降的因素及基 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大渤海区约30×10^4km^2范围内,土地质量下降主要与土地盐渍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而土地盐渍经与海侵密切相关以及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黄河入海泥沙输运及沉积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国胜  王海龙  董超 《地理学报》2005,60(5):707-716
以利津站代表的黄河入海径流和泥沙数据驱动ECOMSED模型,对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运过程的逐月时空变化、输送通量以及海底沉积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忽略再悬浮作用条件下,黄河入海泥沙的输运扩散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这种变化具有年际相似性。黄河泥沙入渤海后总体朝向辽东湾西侧海岸扩散,而主要沉降区域是黄河口附近,且随着距离的增大,沉积通量迅速降低。模拟沉积速率一般在0.5~0.1 mm/年左右,与实际调查结果非常接近。海底地形等高线向渤海海盆西部、渤海湾南部,以及渤海海峡方向突出,也反映了泥沙通量的输送方向。从黄河入海泥沙悬移扩散过程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海底沉积效应来看,渤海海域泥沙悬移输运过程受潮汐动力、余流和和底层流场等因子的制约。除了黄河河口地区以外,各月悬浮泥沙高浓度区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潮流能量最强的海域,潮流水平动能的大小与悬沙浓度大小分布基本一致。泥沙悬移输运方向与模拟获得的渤海三维风驱-潮致Lagrange余流的方向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泥沙扩散的方向和强度明显受余流方向和强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我国天然气资源总量及其分布、生产布局的特征、开发利用中的“西气东输”重点工程以及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在广东和福建省发展液化天然气(LNG)等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同时,对今后天然气的生产和需求以及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进行了预测;对天然气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及海洋(东海、南海、渤海)天然气资源开发,结合LNG工程在沿海地区建设2100km天然气大动脉(管道)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临海,地理位置优越。山川秀丽,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市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市区内公共设施配套齐全,楼房鳞次栉比,街道宽阔平坦,纵横交织,环境清静幽雅,空气清新宜人。今日的荣成已发展成为一座美丽富饶、初步现代化的新兴城市,焕发着勃勃生机。荣成市依山傍海的自然地理特色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使我们对荣成市区街道进行了重新命名更名设计。共使名更名街道25条。其中以境内名胜古迹和景观命名更名9条,以吉祥嘉言意命名更名6条,以地理实体加序数词命名更名3条…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50~2011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渤海10 m风场的风速与风向变化进行多尺度分析。利用小波分析、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渤海海域的海表风速、风向的变化趋势以及周期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渤海地区海表风的风向与风速除了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外,在年际、年代际的变化尺度上也有明显的周期性。风向存在1 a、8.7 a、15.8 a的显著周期,风速存在1 a、6.3 a、15 a的显著周期。风向与风速在时间尺度分别为20 a、5.71 a、2.67 a时存在显著共振周期;共振周期受东亚季风、西太平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尺度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6.
渤海民族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民族。自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大祚荣收复奔散各部,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区域性封建统治政权——“旧国”,后更名为渤海国,到公元926年被契丹灭国、乃至公元13世纪渤海民族最终灭亡,历经近600年。渤海民族对东北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对地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社会不断崛起,城市空间内涵发生了明显改变,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的重要内容。通过改进重力模型,基于有向加权网络分析方法以及BRIM算法,探讨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前后山东半岛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①渤海通道建设主要影响城市低等级物流联系,对高等级网络的影响局部集中在辽中南南部和山东半岛东部且自身物流规模较大的城市之间,其中大连、沈阳以及青岛、烟台、潍坊、济南等少数重点城市之间垄断了大量的物流资源;② 通道建设促进了“双通道双向合成流”格局形成,在各自城市群内部,物流结构将出现陆、海方向上的分离性变化,大连、烟台作为通道门户城市的地位逐渐确立;③ 首位离心流、向心流格局在演变过程中均表现出渤海通道指向性,仅有沈阳⇄济南、沈阳⇄淄博、大连⇄青岛、鞍山⇄潍坊等少数城市之间保持了常态化互惠关系,但互惠程度并不对称,辽中南地区城市的物流输出规模普遍高于具有互惠关系的山东半岛城市,前者表现为典型的“双核-边缘”结构,后者具有多极网络化特征;④ 通道建设前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物流城市类型保持稳定,辽中南地区的向心流主导型城市则不断向铁岭、抚顺、本溪等东北部城市蔓延;⑤ 大连在渤海通道建设后首次与烟台、青岛等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城市实现了同一子群结构衔接,总体上优化了山东半岛与辽中南城市群的物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8.
海沧投资区石料资源开发与保护陈居成(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海沧投资区位于厦、漳、泉“金三角”地带,东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南临九龙江出海口,西面与漳州的龙海市接壤,北临马銮湾和厦漳公路,三面临海。投资区于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规划面积为100平方...  相似文献   

19.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流入渤海。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东营是古代军事家孙武的故里,是吕剧的发源地。1925年建立的中共刘集支部是山东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保存着全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东营以海洋鱼类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和"金三角"之称,以黄河三角洲上的明珠、"石油之城"而闻名。  相似文献   

20.
泉州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蔡健民(福建省水利水电厅)泉州市处在闽南金三角的北翼,山、海、协、文、旅的优势更为突出。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受交通、电力的制约也十分明显,已引起注意并着手解决。但是从资源和发展的态势来看、水将成为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