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之间有关钓鱼岛的争端主要涉及岛屿主权归属和东海海洋权益两个方面。从国际法的原则来看,钓鱼岛的主权属于中国,日本所主张的“无主地先占”原则根本不能成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国际司法判例,钓鱼岛不应享有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亦不具有划界效力。中日东海大陆架的划分应遵循公平和自然延伸的原则,和平解决其争端。  相似文献   

2.
大陆架的划界是国际海洋划界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海洋相邻或相向国家之间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而大陆架的划界结果与所采用的划界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得到更多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及其他矿产资源,争端当事国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主张有利于己的划界原则[1],从而导致一些国家之间的大陆架划界问题被提交国际法院及其分庭审理或国际仲裁庭裁决,甚至悬而未决。同时,由于有关大陆架划界原则的公约规定只对缔约国有效,而对关于大陆架划界原则的有关国际习惯法是否存在,各国仍有分歧,等距离-特殊情况原则就是一例,探讨其在大陆架划界习惯法上…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5月“春晓事件”发生以来,日本方面以所谓国际法依据和“吸管效应”指责中方侵害其海洋权益,导致中日东海划界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东海划界问题上,日方主张所谓“中间线”方案,并以所谓“中间线原则是强制性原则”和“专属经济区制度已取代大陆架制度”的论点作为支持其方案的重要国际法依据。文章从国际法的两个渊源——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入手,推翻了日方的这两个依据。  相似文献   

4.
东海划界是中日矛盾焦点之一,东海大陆架的特殊地理状况和冲绳海槽的存在确定了双方应在自然延伸的基础上以公平原则划界,成比例原则也是体现公平原则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协商谈判或提交国际法院裁判等渠道尽早划界是解决矛盾的根本办法,而共同开发是当前解决争执的最佳过渡性安排。在坚持主权原则的基础上探求共同开发是目前现实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5.
程鹏  朱大奎 《海洋科学》1998,22(6):54-57
通常讲来,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有300×104,但有的国际组织估算,我国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大约是135.6×104km2。前者的计算,在黄海和东海采用公平原则划分海域,在南海采用断续国界线内的面积[1];后者可能是按中间线原则划分中国海域的。由于我国海域疆界尚未划定,可以说这两个估计,前者是我国管辖海域的最大值,后者则是最小值。从两个估计值的巨大差别可以看到划界原则和划界方法研究的重要性。1 海洋划界的公平原则海洋划界早期主要是大陆架划界,随着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形成与确立,专属经济区划界也逐渐产生。在第3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海洋…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国与日本在东海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上存在着分歧.中国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归属原则,日本主张"等距离中间线"划分原则.本文从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中日东海争议缘由,阐述两国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不同主张,并着重对两国的主张进行法理分析,以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2012年9月16日,外交部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向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东海部分海域二百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目前,国家海洋局已经做好该划界案的相关技术准备工作。《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沿海国的大陆架如从测算领  相似文献   

8.
大陆架划界是海洋划界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等距离在国家间的大陆架划界实践中被普遍采用,对其在大陆架划界中的地位,不同的国家和学者持有不同的意见。文章从与等距离有关的国际公约、国家间的划界实践、以及国际判例三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对等距离的地位作出了界定。  相似文献   

9.
南极大陆架的国际法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行国际法框架体系下,文章首先通过对大陆架涵义的探讨,得出大陆架的科学与国际法双重定义,以及对涉南极大陆架划界案的分析得出南极大陆架主张国的实质要求。然后根据大陆架的定义和涉南极大陆架划界案,得出并不存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南极大陆架,南极大陆架纠纷实质是南极领土纠纷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成比例”概念产生于大陆架划界中,指有关各国大陆架的面积应与其岸线长度成合理的比例。1969年国际法院在北海大陆架划界案中首先提出了“成比例”概念,指出“应当考虑的最后一个因素是按照公平原则所完成的划界在归属于有关国家的大陆架范围和各自海岸线长度之间所应产生的合理比例的要素”。此后“成比例”概念在大陆架划界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2年9月16日,外交部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向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东海部分海域二百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目前,国家海洋局已经做好该划界案的相关技术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的大陆架划界中,划界区内海沟或海槽的存在常常是使双方划界谈判复杂化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一般法律原则和国际习惯法、双方协议和条约以及国际法院对大陆架案的判决三个方面的讨论,从而得出海沟或海槽在地的南、地貌特征明显时是一个适当的大陆架分界线。  相似文献   

13.
2012年9月16日,外交部表示,我国政府决定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设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提交东海部分海域二百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全球大陆边缘地貌和地质特征的复杂性,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76条对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定的规则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极其复杂。根据《公约》设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审议沿海国提交的划界案并给出建议,委员会在外大陆架划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截止2012年12月底,委员会一共收到沿海国65份划界案,目前已完成其中18份划界案的审议工作并给出了建议。本文系统分析了各委员会建议摘要,对委员会在审议划界案时采用的划界原则、审议的关键技术问题等做了综合分析总结,以便为我国今后外大陆架划界和积极应对侵害我国海洋权益的他国划界主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解决北极争端的法律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极冰层的日渐消融,北极的战略价值逐渐凸显,北极争端也随之加强。现有法律机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无法单独解决该地区的领土争端,特别是大陆架主权争端;环北极各国可能利用《公约》之外的传统国际法原则来论证其主张的合法性;从世界共同发展的角度出发,目前解决该争端最可行的方法是仿效"南极条约"建立一个专门适用于北极的多边国际条约。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条文虽然涉及到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有关海洋区域划界理论和划界法律原则,但其论述毕竟是笼统简单的。1982年该《公约》签署以来15个年头过去了,许多沿海国进行了海域划界实践,海洋划界理论与方法有了新...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复杂地质背景下的大陆架划界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大陆坡脚点(foot point of the continental slope, FOS)确定方法。该方法基于水深平均梯度变化计算坡脚点所在位置,并结合相反证明以及凸包性、分段性、连续性原则进行优化。以莫桑比克南部陆缘为研究区域,利用2021年实测的高精度多波束地形数据,应用该方法提取了大陆架划界最关键的依据——FOS,并与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使用的Geocap软件提取的结果进行对比,确认了相同的FOS位置,证明该方法是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海洋划界新理论新方法与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以来15个年头过去了。许多沿海国进行了海域划界实践,海洋划界划定的理论与方法有了新的全面发展。纵观历史,国际海洋边界划定目前总趋势是:二维海洋海岸线地理学代替三维海底地质地貌因素,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划界代替单纯大陆架划界,(200海里)距离原则代替自然延伸原则,综合性单一海洋边界代替传统性大  相似文献   

19.
于金星  庞云 《海洋测绘》2013,33(5):78-81
孟加拉湾划界案是国际海洋法法庭审理的第一起海洋划界案。法庭对盂加拉国与缅甸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的划界纠纷进行了裁决。分析研究了该案中法庭对这种大陆架案件的管辖权、当事国双方对这一区域的权利主张以及法庭划界采用的法律与划界的方法(等距离/相关情况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阔的大陆架之一,占东海总面积的67%。东海大陆架是大陆向海区的自然延伸,也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