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北方有着众多新生代以来形成的火山群,为研究火山锥降解问题提供了良好条件。文章通过30m精度DEM统计 了来自五大连池、柴河—阿尔山、诺敏河—奎勒河、新疆阿什库勒、大同五个火山群共40座火山的锥体形态学参数Hco与Wco 值,并搜集了对应的锥体年代学数据对火山锥的降解过程开展研究。获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对火山锥进行了Hco/Wco—年 龄分组,结果显示在五个火山群中具有实际喷发年龄的40座火山中,符合分组规则的火山锥为31座,火山锥实际年龄值与按 照分组规则所得的理论年龄值区间的统计重合率高达80%,充分表明了锥体形态学参数测量对判断火山喷发时代的可信性。 (2)火山锥降解模型表明在刚开始的1Ma内,火山锥Hco/Wco值下降较快,1Ma以后,火山锥的Hco/Wco值下降变慢,整个火山 锥降解过程中Hco/Wco值下降速度随着时间逐渐变慢。(3)通过分析气候条件对不同地区火山锥降解速率的影响表明:东部 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大,气候湿润,火山锥降解速率较高;而西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较小,气候干旱,火山锥降解速率较低;这就 导致东部地区火山锥Hco/Wco值的下降速率要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镜泊火山群为密山-敦化-抚顺新生代火山带的组成部分。受同名深断裂的次一级NE向深断裂和EW向断裂控制。于晚更新世喷发,K-Ar同位素测年为0.068Ma。最新的喷发在全新世,为8300年(热发光)和5140年(C^14)。在牡丹江-宁安地区,自新第三纪(火山活动始于15.8Ma前)至第四纪,火山喷发有自东向西迁移现象,岩石圈相对地幔热柱每年向东飘移0.5cm。岩石多数为碧玄岩,少数为碱性橄榄玄武岩。含轻稀土较富。多深源包体。估算岩浆来源深度约50km。有5座复火山锥和1座单火山锥,共11个火山口。熔岩流中熔岩隧道发育。镜泊湖为该火山群晚更新世喷发形成的堰塞湖。作为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镜泊湖有“八大名景”,近年来其外围又增加“新镜泊八景”。  相似文献   

3.
东小山火山遗迹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盆地东缘,火山活动产物,玄武岩同位素年龄5.46±0.32Ma,为著名的伊通火山群成员之一(图1)。伊通火山群的火山机制,以往研究者多认为具火山口构造的火山锥和剥蚀后的火山颈,有的则认为可能是大面积熔岩被剥蚀后的残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龙岗火山群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龙岗火山群的区域地质构造、火山体分布、喷发活动时代、岩石类型及岩石化学特征等,进行概略的论述。火山群分布面积约1170km~2,共有大、小火山167个,它们主要受北东和北西走向断裂的控制,火山口处于上述二组断裂的交汇点上。按其喷发时代由老至新分为四期:①中更新世中期(大椅子山组),有33个火山锥体,分布于龙湾—龙泉湾断裂以西地区,喷发物由火山熔岩、火山集块岩、火山弹组成:②晚更新世(新开岭组),喷发活动集中在东部的新开岭—四海一带,共有134个火山锥,喷发物为玄武质火山熔岩:③全新世早期(四海组),它是早期火山的又一次复活,以火山熔渣堆积为主;④全新世末期(金龙顶子组),它分布较小,且喷发强度亦大为减弱,以溢出相玄武岩流为主。  相似文献   

5.
乌兰哈达第四纪火山群位于内蒙古中部、华北克拉通北缘,大体上处于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与华北克拉通—中亚造山带界线交汇区域,行政区划上属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该火山群周围发育大量的新生代地堑盆地、活动强烈的断层以及广泛分布的火山岩。火山群西侧是新生代河套断陷盆地,东侧是上新世—第四纪商都盆地。区域内EW向断层与NNE向断层第四纪以来活动明显。火山群周围有大面积分布的晚渐新世—第四纪形成的集宁玄武岩(汉诺坝玄武岩)。长期以来,乌兰哈达火山群被归入集宁玄武岩;近年来,这一火山群中陆续发现晚更新世—全新世火山活动的证据,逐渐成为火山研究的热点。乌兰哈达火山群由8座火山组成,即红山、火烧山、那明山、北炼丹炉、中炼丹炉、南炼丹炉、黑脑包和北尖山。这些火山大多具有多个火山口和锥体,共由20个火山锥组成,其中包括17个火山渣锥,3个熔岩锥。12个火山渣锥底部直径为60~160 m,另外5个渣锥底部直径为300~680 m,熔岩锥底部直径为70~90 m。这些火山锥形成NE和NWW两个线性排列。初步的火山岩K-Ar测年研究表明,红山、火烧山和黑脑包3个火山形成于0.22~0.36 Ma,属中更新世晚期。其他火山的风化程度明显较弱,尤其是北炼丹炉、中炼丹炉、南炼丹炉和北尖山,这4座火山保存着较为完整的锥体,熔岩流表面裸露,喷气锥、绳状熔岩、结壳熔岩这些熔岩流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地质景观得以保留,表明它们形成时代较晚,推测火山喷发时代在晚更新世—全新世。由此推断乌兰哈达火山群有早晚两期火山活动:中更新世晚期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NWW走向的乌兰哈达—高勿素深断裂附近,火山喷发规模较小,喷出熔岩也相对较少;而晚更新世—全新世喷发的火山主要在NE走向的线性排列上,这一规律连同新发现的NE向的喷发裂隙支持在这一方向上存在断裂构造。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区域上NE向的主压应力作用在NWW走向的乌兰哈达—高勿素深断裂上,使其形成左旋逆走滑,并衍生出NE走向的张裂,这些NWW走滑断裂与NE张裂一起控制了乌兰哈达第四纪晚期火山活动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诺敏河火山喷发时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东北地区晚新生代火山群分布广泛,诺敏火山群是其中的一个。它位于大兴安岭东坡,东距五大连池火山群约160km。前人对该区火山的地貌特征进行过定性描述,划分了火山锥及其喷发的玄武岩流,但整体上研究工作较少,尤其对火山的喷发时代了解不多。以往的研究认为这套玄武岩属于上更新统大黑山组,而K/Ar测年显示一部分玄武岩的年龄为46-42kaB.P.,属于中更新世;马鞍山火山锥喷出的熔岩地貌特征与五大连池老黑山期的非常相似,可能属于全新世,但其K-Ar年龄为18.7kaB.P.。此外,对诺敏火山的时代所进行的区域对比均缺乏充分可信的测年数据的支持。这些事实显示对该火山群喷发时代的认识远未达到统一。本文用热释光方法测得诺敏河2级阶地及玄武岩烘烤层的年龄,初步约束了玄武岩的喷发时代。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龙岗火山群地质遗迹景观独特,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科普宣传价值,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口湖群,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区内无重大污染源。整个火山群分布范围内人口密度稀,生态环境无重大破坏,多为自然生态,交通条件较便利。文中介绍了火山口湖群、火山锥、熔岩流、火山弹和火山渣等火山群地质遗迹景观。确定了龙岗火山群喷发时间最早可追溯到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距今(27.3±1.03)Ma,最新则到1 600年前。  相似文献   

8.
腾冲火山群是我国著名的新生代火山群之一。它共分4个喷发期,根据K—Ar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第一期为2.93Ma,第二期为0.81Ma,第三期为0.31Ma,第四期为0.13Ma。该火山群为典型的钙碱性系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弧火山岩组合。它喷发于晚上新世—晚更新世,但这一时期腾冲地区已为大陆板内环境,它可能与K2末怒江洋壳俯冲作用有关。因此,腾冲弧火山岩的形成至少在俯冲作用停止以后60Ma,属于一种新的火山作用类型——碰撞后弧火山或滞后型弧火山。  相似文献   

9.
五大连池地区火山岩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五大连池地区火山的喷发时代、活动时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通过对样品中细晶橄榄石含过剩氩这一问题,对已有的年龄数据的可用性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了五大连池地区火山岩中橄榄石含量对年龄数据的影响程度,即当样品中细晶橄榄石含量在5%左右时,对200 ka左右的年龄结果,其影响程度在5%以下。根据已有的同位素测年结果,将五大连池火山群的喷发时间分为1.3 Ma、0.9~0.8 Ma、0.6~0.45 Ma、0.38~0.24 Ma、0.16 Ma、0.09 Ma和270 a 7个时段;根据喷发时段,可以得出五大连池火山群活动自中更新世以来其喷发间隔大约为70~80 ka。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第四纪火山群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白志达  王剑民  许桂玲  刘磊  徐德斌 《岩石学报》2008,24(11):2585-2594
乌兰哈达火山群位于内蒙古中部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一带,地处蒙古高原南缘,距北京约300km.火山群坐落在太古宙乌拉山岩群和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之上,面积约280km^2。火山活动可分为晚更新世(30.56+2.59kaBP;21.05+1.79kaBP)和全新世两期,火山喷发总体为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晚更新世形成一系列呈北东和北西向线形展布的溅落锥,其中黑脑包为熔壳状火山锥。大部分锥体主要由玄武质熔结集块岩及碎成熔岩组成,已遭受一定剥蚀,但多数火口形态仍清晰可辨。全新世与晚更新世火山受同一北东向基底断裂控制。主要包括3座中心式喷发的炼丹炉火山,火山均由碱玄质火山渣锥和熔岩流组成,属斯通博利式火山。火山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基本未遭受剥蚀。锥体由早期降落浮岩渣和晚期溅落熔结集块岩组成。熔岩流分布受地形制约,总体由北西向南东流淌,最长熔岩流约18km。熔岩流覆盖在全新世河谷砂砾石、风成沙和沼泽沉积物之上,表明火山喷发的时代应为全新世。熔岩流类型主要为结壳熔岩,其中胀裂谷和塌陷谷发育。熔岩流前部发育挤压脊、喷气锥和特征的熔岩琢群。熔岩流前缘抵达白音淖一带,堰塞水系形成莫石盖淖和乌兰胡少海等火山堰塞湖。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目前发现的唯一全新世有过喷发的火山群,是一处天然火山“博物馆”,是研究蒙古高原南缘现代地壳深部结构及其活动性的天然“窗口”。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与赤峰交界处、达里湖的西北部有一群第四纪火山,数目达上百座,多数为中心式或裂隙-中心式喷发,形成相对高度在50~130m之间的火山锥,它们被称为"达里诺尔火山群",也是世界上海拔较高的火山群之一。因锥体形成后受风化、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多数火山锥已受剥蚀,但相对较新的火山还保留着完整的火山机构,包括火山渣锥、火山口、降落和溅落堆积物、塌陷坑、熔岩流、喷气锥等。达里诺尔火山锥体多由火山碎屑物组成,熔岩则流动迭加在早期形成的多级熔岩台地之上,分布总面积约3100km2,与其它火山岩共同组成了广阔的内蒙古高原。火山区整体呈四周低、中间阶梯状隆起的台地地形,按高程可分为四个阶梯,高度分别为1280m、1360m、1440m和1500m。熔岩台地的展布和火山锥的分布均呈东西走向的条带状,火山群的整体分布主要受东西向天山-阴山基底断裂和北东向大兴安岭-太行山断裂的双重影响,与大地构造关系密切。本群火山锥体虽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按锥体形态可将火山锥分为截顶单锥形、复合型、盾形和残余型等四类,其剥蚀程度有明显差异,暗示了火山喷发活动时代的先后关系。锥形及复合型火山位于火山群中部,而盾形火山多沿台地边部分布,残余形火山则分布广泛,表明台地边部火山形成时间较早,晚期火山活动集中于台地中部,而更早期造台地的溢流式拉斑玄武岩喷发规模更大,形成本区基底。达里诺尔火山岩的岩性主要为碧玄岩和碱性玄武岩,少量为粗面玄武岩,虽然SiO_2变化范围较大,但全碱含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均属钾质系列的碱性火山岩范畴。火山岩斑晶数量少,在镜下为斑状结构,基质多为隐晶质,少量微晶质,明显不同于火山岩之下早期熔岩台地火山岩的基质显晶质结构。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呈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型,显示了岩浆低度部分熔融的特征,并且本区与邻区火山岩可能有共同或相似的岩浆源。在岩性相近的基础上,结合火山锥体剥蚀和保留程度显示的火山活动相对时序,暗示本区岩浆成分从碱性玄武质和粗面玄武质逐渐演化为碧玄质,岩浆可能来自软流圈,且来源逐渐变深。  相似文献   

12.
在辽源建安火山群内运用全岩K-Ar测年方法首次获得老道山、双山、毛山及四甲山火山锥体玄武岩的年龄分别为(99.28±1.59)Ma、(91.70±1.67)Ma、(82.55±1.94)Ma、(82.18±2.37)Ma,可确认建安火山群是当前中国东北乃至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晚白垩世火山群。这一结果为探讨中国东部晚白垩世时期的构造演化提供了精确的年代学资料,同时,该火山群的形成与寻找无机成因的油气藏具有重要联系,也为该地区蓝宝石矿及伴生宝石矿的初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达里诺尔晚新生代火山群喷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达里诺尔火山群有近百座晚新生代单成因火山,其地质地貌形态各异,喷发形式多样。这些火山既有爆破式喷发,如:夏威夷式喷发,斯通博利式喷发,强斯通博利式喷发和射汽岩浆喷发;也有溢流式喷发,如盾状火山;还有岩浆缓慢侵出,如大黑山。火山群内典型火山机构表明,不同的喷发方式穿插于火山喷发过程:早期火山活动多以侵出和溢流为主,逐渐转变为岩浆爆破式喷发(强斯通博利式,斯通博利式),晚期又过渡为溢流式喷发,喷发过程大体经历一个爆破强度弱-强-弱的转变。射汽岩浆型的火山则是以剧烈的射汽岩浆爆炸开始,后期逐渐转弱为岩浆爆破喷发和溢流喷发。火山喷发过程中火山产物出现牛顿流体,宾汉流体,层流,颗粒流,涌流,空降等不同类型的运动形式,自火口向远源运动,形成差异化的火山产物。岩浆的输送速率、上升速度,以及围岩的类型,可能是造成达里诺尔火山群多样化喷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大量前人成果和1:5万区调钻孔资料证实,五大连池第四纪火山地层属于水平岩层.因此,该地区第四纪火山地层的划分,是在地表岩石层序与钻孔岩石层序充分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沉积角度看,五大连池火山地层属于松嫩盆地连续沉积过程中的第四纪短暂幕式火山喷发所形成的水平岩层.本文结合K-Ar同位素测年新资料,将该区第四纪岩石地层重新划分为11个组级地层单位.其中的火山岩石地层可以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更新统焦得布玄武岩(1.214—1.113 Ma);中更新统尾山玄武岩(0.62—0.285 Ma);中更新统笔架山玄武岩(0.24—0.132 Ma)和全新统老黑山玄武岩(距今290~288 a),对夹于其间的正常沉积地层也进行了相应的划分.对层状火山岩层序的层位划分和空间分布研究对于理解五大连池火山群的构造背景和生态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五大连池火山群处于中国大陆内部的大同—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最北东端,是地幔流体向北东方向流动的最前缘;这类富钾的碱性玄武岩的火山喷发活动对东北富饶的黑土地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火山岩在嫩江平原上塑造的台地和火山锥地形地貌对生态多样性和优质地下水的生态要素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近代火山的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近代火山分布广泛,数量较多,有近10个火山群,数百座火山锥,均是新近纪中新世至全新世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岩石为碱性(含钾高)玄武岩及其相同成分的火山碎屑岩,并含幔源包体。喷发类型从溢流式至猛烈式,其次尚有一种特殊类型——侵出式。火山成因受板内大陆深大断裂的控制,并与大洋板块自中生代以来向西俯冲的运动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内蒙锡林浩特鸽子山火山地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鸽子山火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东南,处于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段,是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玄武质火山。火山喷发物的分布面积约55km2,主要为降落火山渣、溅落熔结火山碎屑岩和熔岩流,成分主要为碧玄岩,晚期有少量的橄榄拉斑玄武岩,碧玄岩中含有较多二辉橄榄岩包体和辉石及歪长石巨晶。火山由锥体、熔岩流和火山碎屑席组成,锥体由早期的降落锥和晚期溅落锥复合而成。火山口经历多次塌陷而成为破火口。锥体西侧及北东侧出露两个仍保留了原始形态的熔岩溢出口,熔岩流类型为结壳熔岩,由多个岩流单元组成,局部地区的熔岩流中发育较多保存完好的喷气锥、喷气碟或喷气塔。火山碎屑席主要分布在锥体的东侧,厚度由锥体向外逐渐减薄。火山活动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为爆破式喷发,形成火山渣锥和碎屑席,属亚布里尼型喷发,晚期主要为溢流式喷发,形成溅落锥和大规模熔岩流,其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全新世。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什库勒盆地大黑山火山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波  许建东  肖旭  孙洪亮  张柳毅  陈正全 《岩石学报》2014,30(12):3531-3538
大黑山火山是新疆阿什库勒火山群最大的火山,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遥感解译,火山锥体由渣锥、溅落锥和寄生火山锥组成。大黑山岩石类型分别为玄武粗安岩、粗面安山岩和粗面岩,钾玄岩系列。岩浆分离结晶特征明显,斜长石晶体析出导致残余熔体中δEu形成明显负异常。大黑山锥体南侧发育一套长约1.3km的碎屑熔岩。该套岩石显微薄片上表现为发育玻晶交织结构和溶蚀结构等熔岩结构特征,少许凝灰结构。碎屑主要为5~6cm的角砾,含少量的火山弹。角砾可能来自于大黑山火山较强的爆发,生成岩屑以及少量凝灰质碎屑。后期熔岩喷泉式喷发形成熔岩流,在流动过程中裹带大量的岩屑以及少量凝灰质碎屑。该套碎屑熔岩的发现,加深了对整个地区火山活动类型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东北地区,望天鹅火山的覆盖范围仅次于长白山,前人测得的K-Ar年龄主要集中在2~3Ma,但其精确的喷发年代一直没有很好的限定。这是因为第四纪以来的火山岩~(40) Ar/~(39) Ar定年与较老的地质样品有显著的不同,测试过程中极其微小的偏差会呈指数方式放大,带来测年结果的极大误差,难以严格限定火山喷发的年代。本文选用的激光~(40)Ar/~(39) Ar年代学方法具有样品用量小、精度高、自动化测试稳定等优点。通过增加测试次数,在数据处理中引入高斯混合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别火山喷发期次。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等时线计算要求的同位素体系"同源、同时、封闭"的数学表达是表观年龄的正态分布,对构成同一正态分布的数据计算等时线年龄,能够实现对望天鹅火山喷发时代的精细限定。结果显示,在测试精度尺度内,望天鹅火山可以看作是一期喷发的结果,喷发时限为2.73±0.18Ma。这一时限可以帮助解释北太平洋深海钻探中同一时期火山凝灰质沉积层的出现,并由此可以把2.73Ma前后的北半球大冰期事件与望天鹅火山喷发联系起来,为研究火山喷发与气候变冷效应提供一个新的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19.
大椅山火山是龙岗火山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地质特征与龙岗火山群的其它火山相类似。龙岗火山群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横跨辉南、靖宇两县境,在东西长六十多公里、南北宽十余公里的几百平方公里面积上,分布有大椅山、佟家旺、孤山子、金龙顶子、三角龙湾等百余座火山。各火山锥体及其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火山渣、浮石资源。该区的火山渣、浮石多孔、质轻,保温、隔音性能较好,是良好的天然轻骨料。一、地质概况该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仅局部出露有鞍山群杨家店组混合花岗岩(Ary)。  相似文献   

20.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锆石SHRIMP微区U-Pb测年技术,测定了江西相山铀矿田火山-侵入杂岩的时代。采自于相山西北部的石马山和西部南陂的鹅湖岭组碎斑熔岩的SHRIMP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34.6±1.0)Ma(MSWD=1.5)和(134.1±1.0)Ma(MSWD=0.65),可以限定相山第二火山喷发旋回的结束时代为134 Ma;采自于相山北部巴泉和南部浯漳的似斑状花岗岩的SHRIMP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3.3±0.8)Ma(MSWD=0.82)和(134.7±0.9)Ma(MSWD=1.08),与碎斑熔岩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结合野外地质事实和前人的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确认碎斑熔岩和似斑状花岗岩属于同期、同来源的火山喷发-侵入的产物,形成于134~133 Ma。书堂钻孔ZK111A-1中打鼓顶组顶部流纹英安岩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1.6±1.7)Ma(MSWD=0.9),表明第一旋回火山喷发的时代应结束于142 Ma,大部分属于晚侏罗世火山活动。岗上英钻孔岩心中石英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6.4±1.0)Ma(MSWD=1.7),如意亭剖面第二采石场流纹质英安斑岩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7.4±1.7)Ma(MSWD=1.11);推测这两者应属于早晚两期火山喷发旋回间隔期的次火山-侵入岩,进而限定136~137 Ma为相山两期火山喷发旋回的间隔时期。综合前人资料和本文测试分析结果,可将相山火山喷发第二旋回鹅湖岭组的时代限定为136~133 Ma,应属于早白垩世的火山活动,进而认为将相山地区"鹅湖岭组"的地层时代划归为早白垩世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